查看原文
其他

敦煌与故宫:中国文明的两大殿堂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读懂一个文明,从“文明的殿堂”拾阶而上、登堂入室,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一种的方式。一座文明的殿堂,是文明历经最巅峰的岁月后,积淀下文明最核心的密码、所呈现出的最华彩的部分。

对于西方来说,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世界四大博物馆,罗马、佛罗伦萨等保存极好的文明古城,就是这样文明的殿堂:

在文明的殿堂里,可以收获历史的教训与感悟,吉本开启罗马衰亡写作的灵感就来自于罗马废墟之上;在文明的殿堂里,也可以开启一场改变灵魂的自我教育——正如陈丹青所言,“我没上过高中和大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是我的大学”。

然而,历史久远的中国,这样的文明殿堂却极少。改超换代之际,过去的文化积累、文明成果,也常常被付之一炬。书籍、画图更是屡屡遭受毁灭的大厄。

这种情况之下,“故宫”与“敦煌”,成为了绝无仅有的两座中国文明的殿堂,一个在庙堂之上,一个在荒野之中,让我们可以从文明的两端,看懂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中国文明——

一个是世俗的殿堂,让我们从文明辉煌的尾部,看文明结出的累累硕果;一个是神圣的殿堂,让我们上溯到文明的缘起和演化,看文明演化的生机与活力。


故宫,就像是一座立体的中华文明缩影,是理解中国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曾戒备森严,百姓不得靠近;而如今,故宫不再高不可攀,人们对其逐渐熟悉,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不断走进大众视野,甚至走向国际。然而,它的内涵如此丰富,依然有许多神秘的面纱有待揭开。

▲故宫惊世藏品


紫禁城宫殿的构造有什么特色?故宫里有哪些国宝级藏品?清代皇家的宫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些问题,无论如何是不可能通过逛一两次故宫就能搞明白的。

故宫各部门通力合作、用一流解说团队和珍贵一手资料打造的重磅之作——《故宫三书》——应当是了解故宫最好的图书了。


◎收录故宫大量珍贵影像图片

这些图片由故宫博物院首席摄影师胡锤先生全程掌机,仅《紫禁城宫殿》一书,故宫博物院予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支持。

将那些深藏在皇宫大院的隐秘角落一一揭开,大到宫室戏台,小到烛台暖炉,纤毫毕现。大量多角度无遮挡的细节照片,在文物保护愈加严格的今天,几乎更是不可复制。


◎《故宫国宝100件》: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100件国宝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读者可从多角度剖析文物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读懂中国。



◎《故宫与皇家生活》全景披露清朝皇家生活实况


皇宫御苑,既是皇家内廷生活的禁地,也是皇朝森然的政治外朝。近3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全面披露清代皇宫别苑的衣食住行实况,用实物展开一幅神秘的宫廷生活画卷,将清宫生活中大至典礼、政务、武备、巡狩等政治活动,小至起居、服用、游乐等日常细节,甚至宫中的习俗信仰,均作全面而彻底的介绍,勾勒出中华民族这一路经历的荣辱兴衰和精神特质。



◎绝版8年后再版,风靡海内外的经典

这套书成书于1980年代,三本书分别关于宫殿建筑、国宝文物和清代皇家生活,几乎囊括了故宫的方方面面。

三本书先后出版,好评如潮,风靡海内外。本书已绝版8年,如今青春再版,包含《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以及《故宫与皇家生活》,堪称新一代“传家之书”,值得珍藏!


一本书的生命足够长,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它能历经数代读者,也依然屡受好评;这样经过时间检验的书,便可以被称为好书。《故宫三书》就是这样的一套书。40年来,这套书数次再版。豆瓣评分稳定在8.9~9.4分之间,已然成为了众多读者追捧的经典“故宫参考书”。


敦煌,不止是一种美,也不止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学者李冬君说:“西域,不仅是佛法的通道,敦煌,也不单是大乘的驿站,它更是一个文明的大熔炉,中国、希腊、印度三大文明在那里融冶,形成了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新世界......”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就是西域上的这条路。汉唐时代,一根文明的纽带,使人走到一起来,把个西域,走成了“世界文明的会所”,人类信仰的乐园。而今天,在许多人眼里,敦煌千佛洞,更像是一座“东方的佛罗伦萨”。


融合了古希腊与古印度艺术特色的犍陀罗式的雄健佛像,足以媲美文艺复兴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菩萨,源自中亚的粟特文书,与中原贵妇服饰妆发如出一辙的女供养人像……凡此种种都可在敦煌看到,也只可在敦煌聚合。这里,就是敦煌,盛大辉煌的敦煌,独一无二的敦煌。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熔炉,文明曾经的“十字路口”,世界主要文明在敦煌交汇。


▲莫高窟第172窟 北壁《观无量寿经变 》


◎一眼千年:一部活的艺术史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千余年前,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等造诣已达到昌明精深的高度。遗憾的是,由于朝代更迭、变乱战祸和自然侵蚀,没有足够的实物作为例证。而位于深山旷漠中的莫高窟,却奇迹般地保留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壁画、彩塑佳作。


▲《敦煌三书》插图


如今,只有在敦煌,才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系统而完整地目睹中国伟大的艺术宝藏和一脉相承的艺术传统。


正因如此,常书鸿先生在《敦煌三书》中形容道:“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


《敦煌三书》让惊天之美重现人间,让世人可以循着壁画上的踪迹,逆着时光,穿越千年沉寂的岁月,回到它们最辉煌的时代。



◎轻松看懂敦煌1600年的文化积淀


《敦煌三书》的作者常书鸿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他孤守荒漠50年,是最早一批投身敦煌石窟保护的艺术家和学者,对敦煌有异于常人的深刻理解,因此他对敦煌的解说,兼具画家的审美眼光和学者的细致严谨,且通俗易懂。


这套书是在他辞世后由其女常沙娜历时20余年,梳理、集结他散见于数百种图书、报纸、期刊、内部资料中有关敦煌文化的文字而成,将敦煌跨越千年之美尽数呈现在读者眼前,是一套人人都能读懂的敦煌文化入门指南。



这样一套匠心之作,将高清壁画、精美雕塑完美呈现,让你足不出户也能在纸上云游敦煌;权威解说,由面及点,由整体至局部,打通思维链路,带你一步步,由浅至深,走进敦煌;臻选石窟艺术精品,将具有代表性的珍品通通收录其中,有全景,有局部,纸上云游,让你的敦煌之旅不留遗憾。

……

不进入故宫这座殿堂,不知道中国文明的过去,它所达到的高度与精妙——故宫见证了帝制时代的落幕。它本身虽然只有600年的历史,但它却因为位于世俗权力的顶端、文明的核心之地,从而荟萃了这两千多年文化传统最精妙处,堪称中国传统美学的圣殿。

不进入敦煌这座殿堂,不知道中国文明的未来,它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印度、希腊等世界文明随着宗教文化与信仰,在此交汇,成为一个“众神的乐园”。文明碰撞、融合与演化多带来的活力,多次反哺中国的文明再生。古代中国每每于大混乱之后能够复苏,其中的文明密码,就部分地就藏在敦煌的这些洞窟当中。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活在“洪武时代”,为什么那么难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张国荣:离世20载,风继续吹
最后稀品 |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人无疵不可与交:别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设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穿越历史的三峡:改变中国现代进程的五个人
安·兰德: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唐世平:沉迷于《甄嬛传》和《武媚娘》,是无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
朱学勤:1920,罗素在中国的失败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高阳:王朝兴衰的三条法则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海子逝世34周年纪念 | 在海子的诗歌里,遇见一个春天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道德失范: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总是得利?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墓碑与文明:比人类尸骨更为坚硬的,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
哈耶克去世31年,世界却更需要他
无籍之徒——一部流氓导演并主演的中国史
孔乙己的“魔咒”:为什么社会总是不尊重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什么?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巴赫诞辰338周年:为什么人人都爱巴赫?
彭华: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沙特伊朗千年仇恨一朝调和?中东-西亚动荡的三大根源
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加缪: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
信息时代,如何抵御无价值的阅读?
他触动3亿人,写尽50年中国底层的命运
《西线无战事》再获奥斯卡:战争的荒谬释放出人性的荒谬
大江健三郎: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为了向鲁迅致敬,为了靠近他
他们无一例外,在“流亡”中见证了那个时代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人类缺少雷蒙·阿隆这样的知识分子
超越“本分”:美国强大背后的女性密码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文明的六个特征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中国流氓的变迁:一部“不正经”的偏门史
早熟落下的顽疾:2000年中国社会史的12个洞察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一见敦煌“误”终生:敦煌不止是地名,更是文明的象征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重读莱维:“奥斯维辛”从未走远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木心:人生不如梦——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张宏杰:中国人的性格史,真的不忍去回顾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那个假装用一生爱中国的人
一个自由灵魂的养成:以赛亚·伯林的五大贡献
今天的大学校园,还会不会诞生《蒋公的面子》?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售罄即绝版:五套“入手须及时”的好书
北岛: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希特勒死了,“帝国梦”却仍在传承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罗新:“有所不为”——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有些苦难不必体验
阅读的五个层次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宣传画:消失于历史天空,却淡不出精神底层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现代性价值,是他心底的“压舱石”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叔本华诞辰235周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何超越它?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汉语中的陌生人: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每个句子都独一无二
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失落的一代》:“中国知青史”——反思,就从读这本书开始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