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的十字路口:欧洲民众正在呼唤希特勒

槛外记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这个世界会好吗?最近法国又出事了。
6月27日,一名叫纳赫勒的17岁的阿尔及利亚裔男孩在巴黎郊区驾车逃离警察时被近距离射杀,引发了法国多个城市的骚乱,一些族群已经高呼“白人滚出巴黎”等口号,法国政府也一反常态地发起强力镇压,一周内已超过3000多人被逮捕。
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萨米·奈尔近日说:“这个国家在社会层面已经‘解体’。”他认为,“解体”发生在近几十年来,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
早在2020年时,法国就发生过震惊欧洲的大事:接连两次,民众被极端穆斯林当街斩首的恶性事件。

显而易见,这都是欧洲近几十年来移民政策的极端恶果,因为文化、信仰等原因,非法移民和欧洲本地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许多人宣称的“文明的冲突”,正在欧洲上演。

▲皮尤研究中心预测的2050年欧洲穆斯林人口在中等移民状态下的预估百分比
其实,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系列冲突,导致欧洲的政治生态正在发生潜流级别的巨变,我们印象中民主、自由的欧洲正在落幕,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正在呼唤新纳粹,正在呼唤希特勒式的政治强人。


▌圣母白左,是如何一步步摧毁欧洲的?
今天,要讨论欧洲移民政策的来源及其后果,绕不开一个词,那就是“圣母白左”。
其实,当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到,欧洲的政治生态,已经出现了两条轴线的划分。
一条是水平方向的,亦即传统的按经济状况划分的轴线;另一条是垂直方向的,亦即按新的价值观的归属划分的轴线。
传统政治的焦点是经济问题,所有制、国家干预、贫富悬殊。现在又增加一个维度,即以文化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为基础的社会划分。
也就是说,以往的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基础,而现在划分的标准是价值观,许多人往往只注重第一条轴线,而忽略了第二条轴线。
而现在大行其道的“圣母白左”的理论,就是典型的后者。

▲环保少女格雷塔
概括而言,“圣母白左”有四项“政治正确”的基本原则:
1. “越多元越好”
他们由对多元文化的承认、宽容和尊重走向追求无限的多元化,直至将一些少数群体、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的文化罩上道德化的光环,设置为政治禁忌,即“政治正确”,赋予其特权。
2. “越民主越好”
欧洲的民主开始由大众民主走向民粹化民主,追求大众无节制的平等参与,由公民权利的平等走向政治影响力的平等、权力的平等分享,特别是不同身份群体按其人数比例平等分享权力。
3. “越平等越好”
“平等”是现代价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如果平等日益泛化,走向激进的平等主义,就会出现“平等之恶”,从而带来灾难,如今的欧洲,由人格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基本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走向结果平等、待遇平等、享受平等。
4. “越自由越好”
个人主义不断突破各种限制,个人权利不断泛化,突破边界,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从而走向放纵的个体主义。

▲巴黎教师被斩首现场
保守主义复兴运动的领袖拉塞尔·柯克在《保守主义思想:从柏克到艾略特》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的传统价值,诸如“平等、自由、民主、多元”等,都已经被激进自由主义(圣母白左)赋予了新的含义,也就是说,都被进行了激进左派的改造,而对全球化、和平、环保这些当代进步趋势,在他们那里都采取了脱离现实的激进态度。
他们的种种作为,都在损害国家与社会的整合、民族认同,牺牲作为社会根基的主流文化传统、国家主权和利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例如:
· 以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为代表的极端环保主义者,主张环境保护高于一切;
· 极端同性恋支持者,从尊重同性恋选择自由,到歧视异性恋,反对传统的家庭伦理;
· 极端移民政策,欢迎中东难民前往欧洲定居,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了保护他们的文化,不惜以破坏欧洲本土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 极端民粹主义者,主张向富人征收重税以补贴穷人,结果导致,欧洲失业者的收入甚至比有工作的人还要高。

▲暴力频发的欧洲
拉塞尔·柯克早在1970年代,就看到了这一趋势,他在《保守主义思想:从柏克到艾略特》一书中认为,随着“政治正确”的大势不可阻挡,站在它对立面的,强调传统文化价值(诸如传统婚姻伦理、防范民粹、上帝信仰)的保守主义非但不可能复兴,反而会持续溃败,随着兴起的必然是极权主义,政治强人必然应孕而生,不幸的是,50多年后的今天,柯克一语成谶。


▌欧陆主要大国都在呼唤希特勒
在西方,大选是观察欧洲政治生态最重要的风向标,如今的欧洲,出现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极端组织开始兴起,他们就像被“政治正确”压弯的树枝,被压抑久了,报复性的反弹也就越强烈。
◎ 纳粹主义政党开始主导瑞典
在瑞典,一个宣传“纳粹主义”的政党,瑞典民主党,在大选中如坐火箭一般飞速崛起,拿下20%的选票,一跃成为全国第3大党。而瑞典第一大党的支持度,只有25%。换句话说,现在在瑞典,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支持“纳粹”,支持驱逐移民。
而且在这个瑞典民主党里还有个分支,这个分支叫:“北欧抵抗运动党”,这个党公开颂扬希特勒很伟大,给大家看看这个党的风格,你就明白了。
就像图上一样,这个党的成员每次搞活动全都是统一衬衫,统一西装裤和皮鞋,像走军步一样抬头挺胸整齐划一,骨干成员左手臂上还佩戴党的墨绿色袖标。
发现没有,这种风格和当年希特勒的纳粹党风格一模一样,区别只是希特勒是红黑色,他这个是白绿色。
那为什么瑞典人越来越支持驱逐难民呢?因为恐惧。当一个国家要完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恐惧,瑞典总人口才1000万,截至目前接收了十几万难民,也就是说,每100个瑞典人当中,至少有1个是难民。
◎ 德国正在呼唤希特勒
目前,德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加速极化的动荡时代,德国选择党和德国绿党从政治光谱的两极崛起,政治生态出现了明显分化。
选择党以德国北部与东部为大本营,这里是德国日耳曼民族主义意识最为强烈的地区,这里不曾进行深刻的反纳粹文化反省,所以现在敢于打破圣母白左的“政治正确”,公开宣扬德意志民族意识,而西部的德国人虽然不敢明说,但从骨子里认同这种优越感。

▲新纳粹
而绿党最雄厚的民意基础在南部和西部,这里是西欧经济最早振兴的地带,也是现代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区。他们更崇尚个人主义,环保意识强烈,支持欧盟,赞同全球化。
选择党和绿党两种尖锐对立和极端的思潮,开始从左右两端撕裂德国,有分析家指出,德国的社会动荡已经难以避免,而大乱之下人心思稳,谁能把局势平定,老百姓就愿意选择谁。最后一定是强势的铁腕领导人再度掌权,德国正在呼唤一个类似于俾斯曼、希特勒那样的政治强人的横空出世。
◎ 法国出现了民粹主义的狂潮

▲上图为黑人与穆斯林占领先贤祠,下图为法国极右翼民粹主义领导人,勒庞
法国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就是典型代表,她的主张有:
1. “反欧盟”:加入欧盟后,法国并未在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获益,反而导致了法国制造业的衰败和大规模的失业,法国必须搞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
2. “反移民”:错误的移民政策,将瓦解法国悠久的文化根基。
3. “向富人大规模征税”:法国必须通过政府调控,向富人征收高达70%的税收,来缓解贫富悬殊。
此外,意大利,西班牙,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可见欧洲政治生态正在迅速恶化,如果国际形势开始恶化,比如再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甚至是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就有可能重蹈1933年纳粹上台的覆辙。
纳粹正是因为1929年经济大衰退才获得了大量选票,如果再来一次大衰退,有没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的状况呢?
而现实是,经过3年新冠疫情的“洗礼”之后,全球的经济确实正在陷入新一轮的大衰退!世界历史,已经走到了一个关乎所有人命运的十字路口。


▌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亟需一种穿越时代的思想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这个世界会会好吗?变局时代,国家和个人应怎样选择未来之路?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了解欧洲的新闻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穿透力的,更加深邃的思想——英美保守主义思想。
两百多年来,保守主义思想塑造了强大的英美世界;变局时代的今天,保守主义思想再次成为那道刺破夜空的亮光。
而要了解保守主义,则必须先了解一个人,他是英美保守主义的鼻祖——埃德蒙·柏克。确切地说,柏克既是自由主义又是保守主义的人,因为他要“保守”的,就是“自由”,而这种“自由”,又是“保守”的。


当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指出,“伟大的自由主义者都受到过柏克精神的浸染”。要读懂保守主义,要看到现代世界弊病之根源,柏克及其著作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的。
柏克和保守主义为今天的人们思考以下几个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 今天的欧洲和美国共同面临的“难民”冲击,是两种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种文明的冲突吗?
2. 欧美会不会因此而收紧,甚至关闭接受外来移民、难民的大门,整个世界会不会再度陷入新的对抗?
3. 欧美人民呼唤希特勒,新的极权主义在欧美会不会再次崛起?历史上中国国运的大逆转,都发生在西方文明遭遇严峻挑战的时刻,今天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
4. 更重要的是,对于尚处于前现代的国家或地区,保守主义大溃败,“白左”崛起所引发的恶果,会直接成为这些地区拒绝现代文明天然的借口,这些地区会出现大倒退吗?
了解柏克和保守主义的思想智慧,先知书店推荐“读懂柏克和保守主义”四书:柏克的传记《埃德蒙·柏克:现代保守政治教父》、本人的经典著作《法国革命论》《美洲三书》、以及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从柏克到艾略特》,这是一套了解柏克及其保守主义思想的首选之书。
在历史拐点时刻,读懂保守主义,也就读懂了欧洲兴与衰的根源,拥抱一种陌生但可以改变未来走向的思想。诸多社会乱象和不可思议的悲剧,再次警醒我们,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的变革刻不容缓。保守主义思想正是当代最紧缺的思想,它不仅关乎国家,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走向。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清教徒——美国强大背后的真正密码
卡夫卡诞辰140周年 |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信仰吗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张宏杰:沉重的“轻徭薄赋”——官僚系统为什么不断扩张
周国平:独处,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度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周有光: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深度好文)
给歌颂暗夜者以棒喝,让醒悟者不再孤独
张维迎: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王笛:一个人的读书生涯,就是一个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致命败局: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奥威尔诞辰120周年 |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一份保障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端午节之思: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何总想当国师
吴思:我们文化里最缺失的一课
突破看不见的限制:对审美的五大误解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孩子的书架里,藏着他的未来
中国为什么没有马斯克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指鼠为鸭:为什么坏消息总是被掩盖
刘香成:那个时代,全世界关于中国的影像60%都是我拍的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好父亲是一个社会的稀缺品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最能看出一个人品味和修养的,不是知识,而是审美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徐贲:常识的败坏,始于语言的败坏
胡适对国民党的五大批判
俞敏洪:陪伴孩子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杨小凯:英国人为何能跳出“革命与暴君”的历史魔咒
张鸣:阴谋论,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中国权力史:盛世是怎么终结的
你知道民国时期的高考是如何进行的吗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雷颐: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比计划经济更可怕的是计划思维
国民党败走大陆,其实败在商场,而非战场
佛教:影响中国最深,也被误解最深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是否受过古希腊文明的启蒙,是一个现代国家落后与强大的分野
亚当·斯密诞辰300周年 | 对亚当·斯密的三大误解,是经济危机的源头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秦制两千年:历史循环的根源是什么?
张维迎:林毅夫的8点错误(酣畅淋漓!)
王家卫与《繁花》:花影不离身左右,千呼万唤始出来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传奇布列松:能说的,恰恰是不必说的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封闭通往真知的大门
张维迎:拒绝现代文明与市场逻辑,是大清挨揍的主要原因
葛兆光:有些人奇怪的“中国文化优越感”,让人非常担心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翦商:周灭商之惊心动魄超乎想象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忍将功业苦苍生: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识分子落后
统治者最不希望老百姓读什么书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北大教授:这个世界,坏人已经联合起来了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被牺牲的“局部” :中国的“鱼米之乡”何以沦为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君王好大喜功,后果有多严重?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恐慌,是控制人心最好的方式
梁胡之争: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愚昧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张宏杰:“利出一孔”,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万能”
身体的媚术:在枉死与苟活之间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我们是如何被宣传塑造的?
与屠刀为邻:现代世界最惨烈的大屠杀
熊培云| 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
雷颐:晚清转型失败的三大困局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敦煌与故宫:中国文明的两大殿堂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活在“洪武时代”,为什么那么难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人无疵不可与交:别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设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海子逝世34周年纪念 | 在海子的诗歌里,遇见一个春天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历史与现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什么?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