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

学校源于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2002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学校有含浦、东塘2个校区,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

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学、中医药信息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药用植物学。


1、基本情况 


2018 届毕业生共 3122 人,其中湖南生源55.16%,男女比例2:5。

博士毕业生 29 人;

 硕士毕业生 468 人;

本科毕业生 2625 人。

总体就业率为 82.42%。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6.55%,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88.46%,

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为 81.18%。


2、深造情况 


①国内升学

毕业生共有 558 人升学,升学率为 17.87%。

其中硕士毕业生 28 人, 升学率为 5.98%;

本科毕业生 530 人,升学率为 20.19%。

硕士毕业生中升学人 数最多的为中医内科学专业,升学率为 6.98%。

本科毕业生中升学率最高的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升学率为 53.33%;升学人数最多的为中医学,升学率为 26.41%。

本科毕业生升学高校:本校 126 人;中南大 学43 人;广州中医药大学 27 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15 人。其余升学到暨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均在8人以上。

②本科生保研情况

根据《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通知》:

教育部下达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为37人。

保研率:1.41%。

5+3约180人,比例:6.86%。

考研率:11.92%。


 3、就业工作情况


①就业地点

毕业生就业分布在 31 个省(市、自治区),以湖南省为主,在湖 南省就业的占 53.68%。

在湖南省外就业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广东省、上海市 和江苏省,占比分别为 14.16%、4.30%和 3.90%。

在湖南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长沙市。在长沙就业的有 638 人,占在湖南省就业人数的 59.46%;

在“长株潭”城市群就业的 共有 714 人,占湖南省就业人数的 66.54%。

②就业单位

性质主要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达到 56.38%。 其余依次为:民营企业32.12%,其他事业单位2.8%,基层项目2.7%,高校2%。

③就业行业

主要为“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达到 76.94%。


④薪酬

2018 届毕业生总体月平均薪资 4494 元,薪资满意度为 68.84%。

博士毕业生月平均薪资为 6674 元,薪资满意度达到 100.00%;

硕士毕业生月平均薪资为 5077 元,薪资满意度为 88.95%;

本科毕业 生月平均薪资为 4161 元,薪资满意度为 58.70%。

其中,本科毕业生月平均薪资 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为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薪资分别为 6375 元、6340 元、5294 元,薪资满意度分别为 68.75%、60.00%、 76.47%。




2018届就业质量报告

陆续更新中…

清华 北大 上交 复旦 浙大 中科

人大 国科 上财 南大 同济 东南

北航 武大 华东师 南开 西交 贸大

北师 华科 法大 上外 中财 北理

中大 厦大 华南师 华政 天大 华南理

电科 北外 北邮 哈工 川大 西电

南航 中传 西财 南理 西工 大工

山大 重大 北交 华东理 中南 湖大

农大 上大 河大 北科 海大 吉大

中南财 民大 东大 华电 东华 南医大

北工 天医 西政 苏大 南师 海南大

兰大 武理 暨大 西南交 华中师 上理

深大 华电 合工 北二外 江大 哈工程

北林 南医 西南大 药大 郑大 南农

安大 立信 福大 地大 上海事 湖南师

北化 天工 杭电 陕师 大海 矿大

西农 东师 浙师 西建 南邮 北语

内大 西大 地大 河工 东财 矿大

广外 昌大 石大 长大 云大 浙工

北中医 辽大 浙商 石大 华中农 江财

太理 贵大 汕大 广西大 东林 南审

北体 南信大 川农 浙财 武科 东农

广工 天外 宁大 成理 山西大 湖北大

杭师 河大 青大 山师 宁大 上工

新大 河科 中民 中医大 首贸 南工

南财 曲师 央音 南科 外交 上纽

港中

 

 2018高考👉投档线、位次数据汇总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