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卡片】能人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发展

庚子年冬月廿九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2-08-07

全文字数 | 5282

阅读时间 | 16 分钟


专栏小卡片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如何使得乡村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乡村治理研讨专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教授担任专栏主持人,陆续邀请学界教授、政府官员、基层干部、乡村能人等对乡村治理展开不同视角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专栏主持人

 

段德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  主任

自200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乡村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工作,主要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治理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实践,主持参与国家级、工程院、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团队在杨陵区关于“设计下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经验”、“共同缔造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示范向全国推广。


文章作者

 

陈俊雄

院前济生缘合作社理事长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先进个人

住建部“共同缔造全国巡回培训班”讲师

2014年开始带动村民共建村庄,成立院前济生缘合作社,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合作社当下已成为福建省青年农民合作社优秀示范社、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村庄荣获厦门“最美街区”、“美丽厦门新24景”、省内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住建部共同缔造第一批精选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导读

乡村治理并非一种单向传递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一直以来,政府和学界都倡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的发展建设。实践证明,农民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乡村振兴,重在行动。乡村本就是村民的村庄,村民应成为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


乡村的治理有效离不开村庄能人的带动,地方的村庄能人是乡村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往往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学识、声望,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村庄公共事务出力。能人治村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鉴于此,院前济生缘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讲述院前社的发展历程,并围绕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乡村实现“治理有效”的看法。

1

共同发展,串联人力资源

自初中二年级辍学,我就开启了打工生涯,16 岁开始闯荡社会,20 岁在家乡经营铁件加工事业。当我看到儿时玩伴们还在村里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苦于没有发展方向之时,我就想是否能找到一件可以与他们共同发展的事,我们认为村庄要发展首先应解决五大问题:拆迁村的定位,老人孤单无依,年轻人外流,留村青年游手好闲,环境脏乱。


我们在不断寻找政策来解决村庄的困境时,于2014年接触到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行动,我们意识到,如果院前社村成为“共同缔造”的试点,将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改变成为拆迁村的命运。于是我们以治理乡村环境作为发展村庄的开端,由此聚合村庄固有的人力资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


村庄环境有了转变后,出于发展产业的需要,我们计划成立合作社,将村中乡贤、老人会、村民、书记、队长等人力资源串联起来,以召开说明会的方式获得各方的支持;


在发展产业时,遵循“先造人,后造物,再求发展”的理念,着力于先培养村民的责任意识,再来建设村庄,谋求发展;并坚持以修建敬老院、社区书院等活动发展公共事业,回馈村民,凝聚人心。


老少共议,达成共识

在村里,老人往往是最有声望的一批人,像老干部、老书记、乡贤之类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村里的很多事都是他们说了算。


我们认为发动村民共同建设发展村庄,首先一定要获得老人们的支持。出于担心老人们可能会强烈反对的考虑,我们以召开说明会这种正式、公开透明的形式来跟他们商议:“我们争取到一个政策,能不能由我们年轻人来实施。” 出乎意料的是老人们没有一点反对意见,十分支持我们年轻人发展村子。通过这次说明会,我们与村中老人在村庄发展的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开始形成了共同建设村庄的动力。


先造人,再造物,再寻求发展

取得村里老人的支持后,我们开始号召村里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们投身于村庄的环境提升行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从每天睡懒觉转变为清早六七点钟就起来,参与到村中环境整治活动。一段时间后,长辈们对他们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慢慢接纳了他们。在我们努力地共议村庄发展、共同参与设计、投工投劳下,村庄环境开始慢慢好转,可以说院前社的面貌就是由于人的改变而改变的。


我们成立院前济生缘合作社,以“先造人,再造物,再寻求发展”的运营理念,致力于把村里的年轻人、妇女们培育成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大量愿意实现自己想法、积极做事的返乡年轻人、经商乡贤等加入进来,各展所长,共同经营村庄。


回馈村民,凝聚人心

合作社自成立时,就始终坚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优先服务老人。我们将村里的古厝修复成幸福院,每年举办百老宴,搭建起老有所依的平台,让老人们走出来,发挥余热,教游客们种田,制作传统美食,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使他们获得了满足感;同时还建立社区书院——让院前社的孩子在这里学习手工制作、绘画、唱闽南歌谣。

修复后的古厝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通过这一系列回馈村民的公益活动,改变了起初不理解我们的人的想法。村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得到弘扬,年轻人更加团结,实现村民人心的凝聚,得到村庄中大多数村民的认同,使大家站在一起,共谋发展。

百老宴合影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2

团结力量,规范平台运作

合作社是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方式成立的,村民们投工投劳加入进来,共同发展。


在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后,为了合作社的市场化、规范化经营,需要建立成熟的运营团队,丰富人员构成,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团队管理层级,厘清成员分工,各展所长;同时团结外部力量,以项目入股的方式联系外来商家,使双方互利共赢。


在合作社发展遇到瓶颈,需要提升运行效率时,引入陀螺管理法则。自此合作社各类经营主体主动寻求市场,吸引外来资源,共同促进合作社运营的良性循环。


在运作模式成熟之后,将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作为可复制的乡村发展模式向外推广,以此丰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自下而上寻求发展的路径。


创新运作模式,划分团队层级

合作社成员主要分为三类人:

自己有资金想要投资合作社的;

有创业想法但缺乏发挥平台的;

没有想法但愿意参与到村庄共建活动中。


我们设立了这样的准入门槛:规定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入股方式,并且只有参与者投工投劳,才能正式成为合作社的股东。这避免了只想坐享其成的人加入,有效地筛选掉了不符合合作社长远发展要求的一批人。


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后,我们发现合作社的运作成本增加,但运行效率却大不如前,许多股东也发出了疑问,参与的热情有所消退。在思考后,我们决定不再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创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使之作为一个规范化的运营平台,壮大村集体经济。

合作社准入门槛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

成熟的运营平台离不开合理的组织结构,搭建核心团队来对合作社的发展方向、项目策划等做出全局把握,并积极吸纳各类商家作为合作社的“部门”,共同发展。


核心团队中,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所长,比如团队里对金钱敏感的、有经济头脑的担任经理;有专业知识、善于思考的作为项目合伙人;有人脉的、见多识广的可以对外联系社会资源,掌握各类政策,来保持团队对于政策的敏感度。成员各司其职,带动了整个合作社快速发展。


同时,合作社以项目入股的方式邀请其他有合作项目的商家加入进来共同发展,合作社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提供场地、服务和宣传;再到后来,我们着重与已有一定名气的商家深化合作,相互交换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彼此的宣传效应协同发展。


通过内部核心团队的规范化分工和积极引入外部合作团队的运作模式,我们实现了对村庄内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运营团队合影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引入陀螺法则,改变经营思维

合作社对于院前来说是一个连接外部市场的大平台。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有的部门都依赖合作社,在这个情况下,合作社推着所有部门走,就会影响运作的效率,甚至运作不起来。


原有模式下,合作社去寻找市场,各层级的参与团队由合作社“转起来”带动,被动地去运作,依赖性越来越强。于是我们引入了陀螺管理法则,如下图所示,由各层级的团队自发地去开拓市场,这时候合作社转动动力十足,而且会越转越快。

陀螺管理法则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

陀螺法则的引入实现了从“我带大家干”到“大家带我干”的转变。我们制定了激励手段,比如自发寻找客源的部门的收入要比传统方式结算高,在这种激励下,所有商家都会各自想办法去拓展市场,带来客源,都交到合作社,合作社作为服务平台进行统筹,并对各个项目进行人数服务预订。


这种自发运行,共同发展的运行方式逐渐成熟,减少了核心成员的负担,使其可以专注于新项目的策划、对外宣传等事项,提升了整个团队的运作效率。


派遣帮扶团队,推广发展经验

院前济生缘合作社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已形成了一种较为成熟的、可复制的乡村发展模式,将这种模式输出,可以帮助全国各地正在发展的乡村,指导他们如何实现先有组织后发展。

院前社的经验输出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近几年,济生缘合作社先后派驻帮扶团队前往全国各村传授经验,因村制宜地为这些村庄制定发展策略,如帮助村庄成立村委会股份发展公司,并派驻发展顾问,适当介入村庄前期的经营发展,为其培育运营人才,打造成熟的运作模式。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一次次的帮扶行动,引导尽可能多的村庄自主探索适宜本村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创新发展机制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3

把握机遇,正确看待政策

在村庄发展的全过程中,要主动积极转变思维,正确看待中央政策,自下而上地去落实。院前社就是自下而上争取,将共同缔造政策落地到青礁村院前社。政策一直都很好,机会一直都有,如何把握政策,探寻发展的机会是关键。


响应政策号召,寻找产业发展的市场;

善于发现政策先机,利用好先头优势;

快速落实政策,及时转化为乡村发展实效;

努力成为发展典范、政策试点,发挥引领作用;

在全过程中保持创新思维,先行先试,永立潮头。


转变共建思维,政村良性互动

以往我们看待中央政策,可能会认为这些政策高高在上,往往是用来打造试点村、模范村的,落到大多数村民群体身上很难。由此我们觉得只有各级政府主动“送”政策进村,村庄才会有发展的机会。


实际上需要改变的恰恰是我们这些村民,村民群体应该去响应中央的号召,主动积极、自下而上地寻找政策来支撑村庄发展,只有改变了固有思维,才会看到可以依托的政策如此之多。


就像院前社一开始去争取共同缔造试点,在随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去争取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相关的政策试点,进而以各类政策作为支撑,更好地助力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共建思维转变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我个人也曾思考过,如此频繁地去争取中央政策是否会有不妥,在和一位党校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换一种思维来看待政策落实与村庄发展的关系。


院前社是在落实中央政策的,中央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各村的主动积极,而院前社不仅能落实政策,还能在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做大做好,形成示范效应;而各级政府部门也可以从我们落实政策的反馈中更好地总结经验,这样就形成了政府与基层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积极去争取落实中央的政策,不仅让村庄的发展有了坚实依托,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要求多方积极性、参与性的回应。


扩大潜在市场,对接政企需求

院前社的产业发展以城市菜地租赁起步,在吸引了大量城市客流后,创新理念来打造产业,提倡让旅游变成一种学习。因此产业主打DIY体验,以出游的家庭、学校团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让游客来了之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田园生活以及耕读的乐趣。

耕读文化体验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乡村旅游很多人在做,在一段时间后,市场的同类DIY产品纷纷涌现,加剧了竞争;整个团队共同思索、商议很久后,决定原有的乡村旅游项目保持不变,着重寻找新的服务对象。


带着对政策的理解,合作社选择了国企单位、培训机构等对象,并将转型目标瞄准了党建教育、会议培训类活动。这类活动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响应政策号召的基础上,努力将院前社打造为这些活动的实践基地、示范点。在各类部门的宣传下,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群体的关注,相关产业也越做越大。


我们发现,在找准了政策方向之后,市场是推着乡村产业发展和前进的。


发现政策先机,维持先动优势

及时把握政策的动向,发现政策先机,能够获取政策带来的红利,为村庄的发展提供如农业补贴、产业扶持基金等方面的支持。


能够快速响应政策号召,将政策相关要求落实转化为村庄的发展目标、做出发展成效,这样在经营中就会始终保持着先入者优势,在同类竞争中处于领头地位。同时对于各类政策持续的、积极的响应也会吸引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由此有机会获得更多扶持政策助力村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成为村庄发展中的样板、典范。

合作社获得的各类称号

图片来源:济生缘合作社提供

时代浪潮中,村庄寻求发展,应主动积极地发现政策先机,不断拓展创新村庄的运营模式,要争做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发展的典范,争取各类政策先行先试的试点,保持在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永立潮头。

4

总结

在成立合作社带动村庄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参考。

1.

人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人,应以村民能力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与村民劳动力技能特征相匹配的产业,从而制定出能够有效带动村庄发展的道路。

2.

主导乡村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打造。

竞争激烈的当下,需要充分挖掘市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并打造成熟的运营团队,保持成员自主寻求发展的积极性。

3.

在村庄发展的全过程,应善于把握政策风向。

以政策带动乡村发展,促进政府-村庄的良性互动,积极打造政策的示范试点,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总之,乡村的发展应善于挖掘村庄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育有理想、有责任担当的乡村人才,以人才培育带动村庄发展;主动寻求政策支持,把握各类潜力资源;在探索村庄发展的道路上遇难克难,保持创新精神,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END 

 图文:陈俊雄、曾翔天、段德罡

 编辑:卢梦霞、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乡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知识卡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引领乡村格局优化

【知识卡片】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


乡村术语

【乡村术语】有关乡村空间的几个基本概念

【乡村术语】村庄“国字号”头衔知多少?


乡村旅游

【知识卡片】乡村民宿

【知识卡片】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卡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意大利朗格地区的特色农业与文化景观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历史文化保护

【知识卡片】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知识卡片】我国部分典型传统村落片区简介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政策梳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内涵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精准扶贫

【扶贫研讨】但文红:哀牢山故事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