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量精品好课,等你来pick!

信 息 服 务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2021春季学期核心通识课汇总

为了继续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探寻这一领域更加成熟的教育方式,北京大学教务部推出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系列课程。通识课程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我们对2021年春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进行了汇总,将这些课程将分为四个板块: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技术。在本篇推送中,我们提供了每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和课程介绍,并附上往期相关内容链接,供大家查阅与回顾。


2021年春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


系列一: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经典阅读类课程


先秦哲学


授课教师:哲学系 孟庆楠

学分:2


先秦哲学这门课程,主要以断代和专题的形式对作为古代中国哲学源头的各家子学及其经典进行梳理、讲解和评析,旨在解明其各家子学的源流、观念和学说,考察各家子学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影响,揭示思想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联,并在横向同古希腊和纵向同秦汉以后的比较中显示其原创性和独特性。


国学经典讲论


授课教师:中国语言文学系 吴国武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国学经典讲论


“国学经典讲论”课程是为了加强国学经典训练而开设的大学本科生基础课程。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而《诗经》、《礼记》、《周易》、《史记》、《资治通鉴》、《论语》、《老子》等经典则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课程以汉文古书和国学经典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以古书读法和经典训练为导向,以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及其学问为架构,讲授和讨论传统中国经典的文本形态、成书流传、内容结构、学术旨趣和文化价值。


圣经释读


授课教师: 外国语学院 高峰枫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高峰枫:圣经释读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对于圣经中的重要篇章有深入了解。课堂选读的内容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士师记》、《撒母耳上》、《约伯记》、《路德记》、《约拿书》、以及《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的全部内容,最后介绍英文钦定本圣经的翻译和特点。课程也将介绍近现代圣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结果。


孟子哲学


授课教师:哲学系 王鑫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孟子哲学


本课程试图通过对《孟子》七篇的文本细读,深入探讨孟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孟子整体的哲学思想。



《汉书》导读


授课教师:中国语言文学系 杨海峥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汉书》导读


本课程通过对《汉书》有关内容的介绍和重点篇章讲读,使学生对《汉书》有较全面的了解。讲授内容包括:1 班固生平及学术渊源。2 《汉书》材料来源及成书情况。3 《汉书》与《史记》的异同。4 《汉书》的成就及其对后代的影响。5 历史上《汉书》研究概况。6 重点篇章讲读。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熙国

学分:2


周易古经是先秦诸子的源头,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班固著《汉书 · 艺文志》,把《易》列于五经之首,认为“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先秦之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等皆滥觞于周易古经。课程较系统地讲授《周易》一书的基本性质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内容,阐释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呈现周易古经和先秦诸子的基本样态,探讨周易古经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以此提升选修者学习和研究先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养。  



文明传统类课程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授课教师:历史学系 阎步克、邓小南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丨阎步克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博雅GE微访谈 |  邓小南:历史学的本质在于“反思”

在中国古代史的纷繁事象之中,本课程选择若干专题,着重从政治与文化两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如位阶安排、诸子治道、士族阶层、民族统治、官僚选拔、重要帝王、都城地理、中外交流等方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强化历史感,初步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发展趋势。


古典文献学基础


授课教师:中国语言文学系 漆永祥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古典文献学基础

博雅GE微访谈 | 漆永祥:古典文献的“学”与“趣”


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概念的解释,历代古文献学成就的综述,以及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使本科生学习到古典文献学的最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鉴别与整理古籍的能力。


宗教学导论


授课教师:哲学系 吴飞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宗教学导论


本课希望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宗教学的思想传统和一般研究方法,学会全面、客观、学术地看待宗教问题,更系统地掌握中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逐渐找到通过阅读经典,化解自己种种生活问题的方法。


逻辑导论


授课教师:哲学系 陈波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陈波:逻辑导论

博雅GE微访谈 | 陈波:理性所建构的世界


本课程试图传授给学生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逻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主要讲授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也涉及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课程希望从观念、知识和素质三个层面对学生有所助益。


西方政治思想史


授课教师:政府管理学院 段德敏

学分:3


政治思想是人类针对集体生活的困境和问题而思考的产物。“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讲解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以至后现代时期(20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变迁,讨论不同时期在不同的政治生活形态和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观点和理论贡献,力求展现西方政治观念的发展脉络和政治文明的历史全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了解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德国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授课教师:外国语学院 罗炜

学分:2

往期链接:

罗炜: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德语视角 | 博雅GE微访谈


中德文化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内部两种核心子文化——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和作为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课程旨在从德语国家知识精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阐明和佐证这种意义。本课程首先对中德文化交互关系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与德语语境中的中国图像演变脉络进行概述,以此为基础重点推介、研读和评析十八至二十世纪德语地区重要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莱布尼茨、康德、亚斯贝斯、歌德、席勒、卡夫卡等人涉及中国及其文化的代表性著述。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文功底,较好的英文或德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视野并为深化相关研究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授课教师:艺术学院 贾妍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本课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艺术与建筑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及历史流变的讲解和考察,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特有的视觉与物质文化。课程力图突破西方传统“东方学”框架下的文明视野,以中华文明为观想本体和潜在的比较对象,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盛衰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方法论层面,课程致力于在讲授中引入艺术史学科的一些基本研究路径,即从视觉材料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通过对“图”与“物”的观看、解读和阐释,探索其背后独特的文明形态与文化传统。


系列二: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社会问题


影像与社会


授课教师: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靖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吴靖:影像与社会


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二是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三是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陆杰华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死亡的社会学思考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向学生们展现社会学视角分析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的重要性。二是使学生们比较充分了解和熟悉不同国度和不同文化语境对临终和死亡的态度变迁。三是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跨学科的视角(尤其是从社会学)认识和熟悉个体的临终状态以及影响死亡的社会动因。四是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和把握现阶段我国死亡社会学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五是通过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期末文本设计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们重新审视生命和死亡的价值。


国外社会学学说(上)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李康

学分:2

往期链接:

走进课堂 | 李康:以日常的劳作,摇摇滚滚

走进课堂 | 李康:记忆铭刻于记忆,答案在风中飘荡


本门课程主要集中于经典时代(1930年代以前)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孔德、斯宾塞、托克维尔、韦伯、涂尔干、齐美尔、滕尼斯等)、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自创建学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通过教师讲授与文本精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能力。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孙飞宇

学分:2

往期链接:

博雅GE微访谈|孙飞宇: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有选择地梳理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问题意识和理论特色,培养基本的社会学著作阅读能力。


现代西方社会思想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渠敬东

学分:2

往期链接:

渠敬东丨现代西方社会思想·课程大纲


用“社会”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理解世界,从现代性的肇始便已展开。“社会”成为现代性的核心范畴。社会学或广义社会理论试图建立一套社会的逻辑,通过诉诸“社会”的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来揭示现代社会存在的秘密。以此社会理论与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理论视野有所差异,也与古典思想拉开距离。这是我们在课程中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借此理解现代社会思想得以奠基的理论基础。本课程通过细致追溯和辨析社会思想传统,实现两个教学目的:

1、进一步厘清“社会”的概念和方法,勾勒西方社会思想的关键线索;
2、梳理社会思想在现代理论和经验研究转型中的几个重要流派,呈现不同分析路径及其逻辑基础。   


社会博弈论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陶林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社会博弈论
博雅GE微访谈 | 陶林:从博弈论出发分析和思考社会


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掌握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博弈类型、博弈的“求解”或者均衡的概念、信息在策略性互动中的作用、重复博弈的分析等专题,并对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和行为博弈(behavioral games)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课程中将学习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一些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学现象,如合作如何可能,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制度及其演化等。


社会性别研究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佟新

学分:2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通过个人的经验、阅读和讨论分析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和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寻找建立两性平等和伙伴关系可能性。


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讲内容);二是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建构(包括讨论心理、历史、性别社会化和大众传媒与性别的关系,共讲四讲);三是从性关系角度分析性爱、婚姻和家庭对两性关系的影响(包括分析身体、性暴力和婚姻家庭制度与性别的关系,共讲三讲);四是从劳动性别分工的角度分析公私领域的建构如何作用于两性的职业发展(包括分析劳动性别分工、两性职业发展、消费社会与社会发展与性别的关系,共计四讲);五是再次反思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讨论相关理论和认识论,共计两讲)。 


人类学导论


授课教师:社会学系 朱晓阳

学分:2


本课的“人类学”是指“社会文化人类学”。其源自欧美,早期以研究非西方社会(特别是前工业的所谓部落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为目标,即所谓“异文化”研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人类学家的研究也开始涉及他们自己所生所长的社会及文化,和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如中国等)。


统而说之,社会乃由人所构成,人的活动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这便有相应的经济生产与政治统治形态,同时这些活动也受制于人自己所创造的象征符号,如语言和文字等,如此便有象征性的支配以及统合性的宗教存在,而象征符号就是“文化”。这些物质性和精神性方面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在每一种人类的群体(群体的界限本身也是变化的)之间都有差异。人类学家格尔茨说: “人类学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它照出人类是如何五花八门的。”对这些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的研究构成人类学家的关注焦点。人类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对这些差异加以描述,而且还试图对这些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一种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家甚至还要对是否能理解一种异文化,以及对异文化的描述是否能具有真值性这样的知识论进行研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问题、研究方法和经典著作进行介绍,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意识。本课在介绍社会科学视角的人类学问题时,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评。

本课将中国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案例和思考作为另一个重点。本课将介绍中国人类学者的研究案例,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脉络、问题方向,以及当代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对话等。



政治问题


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授课教师:国际关系学院 王联

学分:3


本课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上的争论入手,着重讲授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通过有代表性的个案选择,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开比较研究。课程还将涉及与民族问题有关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等话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解中国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欧洲政治思想史


授课教师:政府管理学院 费海汀

学分:3


在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人类政治与政治思想发展最为密集、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但却数次因为观念冲突而走向对立。历史上,欧洲数次融合,也数次分裂。


罗马帝国的建立,将同样的价值和理念传播到欧洲各个地区。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东、西罗马帝国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化形态差异都开始逐渐增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席卷欧洲,再次将欧洲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体。但随着苏联建立,冷战开始,欧洲再次走向分裂。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形势再次出现变化。现在的欧洲,正处于一个旧时代的终点和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它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政治发展的方向、模式,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选择。


本课程将对各个历史时期,欧洲各个部分的代表性人物、流派、观念进行介绍,包括它们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指向问题,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继承、否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将欧洲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能帮助学生对人类政治发展史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经济问题


经济地理学


授课教师:城市与环境学院 贺灿飞

学分:3


经济活动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企业应该选择在什么进行地方投资?一个城市或区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一些城市增长快,另外一些增长慢?什么城市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城市?为什么两个区域会发生商品贸易?为什么农民工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为什么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这些经济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到空间。经济地理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地理学从空间视角关注经济活动,强调空间或者区位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布局对空间的重构。


本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入门课,旨在向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课程内容的安排按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有要素、企业、产业、城市与区域,以这些研究对象的区位选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空间相互作用规律为主线,介绍相关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初步的经济地理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地理学打下基础。


公共财政学


授课教师:国家发展研究院 李玲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公共财政学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中国的税制、税种。特别是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来的中国税收概况。研讨税收、税制对于个人、企业、社团积极性的影响。研讨福利经济学在税收、债务政策和支出政策等方面的应用。


系列三:艺术与人文


西方美术史


授课教师:艺术学院 丁宁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西方美术史

博雅GE微访谈 | 丁宁:看得见的博雅

走进课堂 | 丁宁:威尼斯如画——威尼斯画派的创造与影响


西方美术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的存在与发展见证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取向和更迭,是物化形态与精神表达的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蕴涵了让后世感受和理会内中丰富而又鲜活的精神力量的价值。本课程专为大学素质教育开设,特别侧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读解西方美术杰作的能力,以此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悟,提升自己审美的趣味。


音乐与数学


授课教师:数学科学学院 王杰

学分:2


本课程通过介绍音乐与数学之间密不可分、却又往往不为人知的关系,以期探讨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与数学以及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两者的思想方法之异同,打通文理界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程设计方面并不要求听课的学生具有音乐或者数学方面的先修课程,而是随着教学的进程陆续介绍一些与课程内容有直接关联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在音乐方面,会从零开始,首先介绍乐音体系、音名和唱名以及五线谱等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循序渐进地讲授音程、音阶、调式、和弦、和声进行,直到现代音乐学的音类集合 (pitch-class set)理论、新黎曼理论(neo-Riemannian theory)等。在数学方面,只假定听众具有高中数学的知识水平。对于需要用到的几何、代数(群论)、组合计数等方面的内容都尽量做了比较详细、直观的介绍。如果你学过高等数学,肯定会对理解课程内容有所帮助。但即便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听众,也同样能够通过本课程了解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相关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事实上,音乐理论中比较艰深的部分,如律学、和声等,对应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主要是比例(分数)、对数等。而像波动方程的解、傅里叶级数等数学(也包括一些声学)方面的内容,对应的音乐现象反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如音高与弦长之间的关系、泛音列、音色等等。    


系列四:数学、自然与技术


普通统计学


授课教师:数学科学学院 耿直

学分:3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耿直:普通统计学


本课程是专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的通选课,无需高等数学基础,介绍许多实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课程。无论是理科、工科、还是人文社会学科,都需要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家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

该课程介绍数据的采集方法(观察性研究、试验性研究)、数据的描述方法(图表、数字特征)、数据的统计推断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统计学是用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研究利用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客观验证科学假说等初步的统计方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古今数学思想


授课教师:数学科学学院 范后宏

学分:2


本课程基本目的是介绍数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最重要思想原理以及它们的发展, 和一些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具体内容包括:数学的特征。数学的美。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一些典型的应用范例。古埃及数学思想。古美索不达米亚数学思想。古希腊数学思想。古代和中世纪中国数学思想。古代和中世纪印度数学思想。古代和中世纪阿拉伯数学思想。Newton-Leibniz 之前的欧洲数学思想。Newton与Leibniz的数学思想与比较。Newton-Leibniz之后的欧洲近代数学思想。现代数学一些思想。


实验心理学


授课教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耿海燕

学分:4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   


发展心理学


授课教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苏彦捷

学分:2

往期链接:

博雅GE微访谈 | 苏彦捷:身处高速发展的世界,我们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类个体自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后直至死亡这一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以心理发展为主线并介绍了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并探讨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首先介绍发展心理学中有影响的几种理论,如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和Erikson心理社会危机理论,并简要介绍理论发展的新动向;然后扼要讲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和方法,并结合讲解一些经典的实验;最后以年龄为线索介绍各个发展阶段中个体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及所面临的发展任务,通过演示和少许实验加强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研究方法的直观把握。


演示物理学


授课教师:物理学院 穆良柱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演示物理学

沙龙纪实 | 穆良柱:物理学是什么?


本课程采取以实验贯穿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试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讲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普通生物学(B)


授课教师:生命科学学院 佟向军

学分:3

往期链接:

佟向军:寻找破译生命密码的钥匙 | 博雅GE微访谈


生命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是化学元素间最复杂的组合,也是物质最辉煌的存在方式。普普通通的原子,组合为细胞这种结构后,就可以进行自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就可以产生与自己相似又非完全相同的后代,生生不息并不断演化,形成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命是最伟大的奇迹!这些普普通通的元素是如何维持生命的存在,如何保证生命的延续,又如何促成生命的演化呢?本课程将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回答。 


太阳系中的科学


授课教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周煦之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太阳系中的科学


人类的现代科学启蒙很大程度上是从对太阳系的观测开始的。在牛顿运动方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过程中,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无疑起到了最为重要的启发作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进一步探索,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谜题。而另一方面,这些探索本身也为各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程面向各学科背景的同学(包括文科生和理科生),有针对性的选择一部分太阳系研究中引人入胜的观测现象。在介绍这些有趣现象的同时,本课程将引领同学们从逻辑出发,通过一系列追问,探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授课教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朱永峰

学分:2

往期链接:

课程大纲 |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博雅GE微访谈|朱永峰: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矿产资源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对象。到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70%的农业生产资料仍然与矿产资源有关,80%以上的工业用原料来自矿产资源。二十世纪60年代之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数量急剧增长。当今社会,矿产资源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开发利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也正因如此,矿产资源在纯粹的商品特性之外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权国家对本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实施有效控制和保护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以往隶属于国家范畴的决策,日益改由一些国际原料协会和国际机构定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强盛关系非常密切。矿产资源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一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和重大战争的驱动力。


现代天文学


授课教师:物理学院 王科

学分:2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甚至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算术、几何知识的应用,天文学最终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脱离出来。随着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哈勃,一代代哲学、科学巨匠,一个个划时代理论的提出,今天的天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文的研究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自适应光学、综合孔径等先进的观测技术,以及超级计算机等高效的计算能力。而天文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仍然是宇宙的起源、我们星球的最终命运、地外文明的存在等命题,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随着探测技术的更新,对于这些命题我们不断获得着新的认识。


本课程希望通过对天文基本概念的讲解,对天文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前沿的介绍,包括天文的发展历史、太阳系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演化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天文的一些常见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


简明量子力学


授课教师:物理学院 吴飙

学分:2


本课程试图向北大所有学生(包括文科生)严肃而又通俗地介绍量子力学。通俗即向尽可能多的人讲述和展示量子力学的美妙和神奇。严肃即意味着用数学来描述量子力学中最深刻的结果,而不只是文字叙述。不用数学是不可能准确理解任何科学的。


本课程将先简单描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介绍量子之父们和他们传奇的事迹,然后尽量在高中物理的水平上简单概述经典物理。在这些铺垫之后,开始讲述神奇的量子力学:量子态,量子几率,线性叠加,量子纠缠,贝尔不等式,海森堡不确定关系,薛定谔猫,量子全同性,量子测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多世界解释等。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授课教师:物理学院 郭秋菊

学分: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当代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可以分析使用核技术的“利与弊”,克服盲目的“核恐惧”心理,有能力参与关于核技术问题的一般讨论;而且能够在较深层次上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认知神经科学(B)


授课教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周晓林

学分:2


认知神经科学是近年在国际学术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科学之间的交叉。要将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物理符号论、符号论、生态现象论、模块论与当代脑研究的技术成果和理论进展结合起来,对人脑智能活动的规律与脑机制进行高度跨学科的研究。本课程对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两大类学科体系进行概括讨论后,着重讲授,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等各认知神经科学分支的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这一课程可使学生对当代高科技理论和技术问题中生物脑和智能基础新研究进展有较新的认识。


中国历史地理


授课教师:城市与环境学院 韩茂莉

学分:2

往期链接:

韩茂莉 |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大纲

韩茂莉 | 我如何教授“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是面向全校同学的通选课,这门课程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各个部门,如政区变化与地方行政制度、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河湖水系变化与环境、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与空间结构等,通过这门课程希望同学能够了解中国历史时期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空间基础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帮助同学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国情。


开学快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通识联播”

编辑 | 赖钰


推 荐 阅 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