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译《射雕英雄传》出版人:阅读是此起彼伏、永不停歇的波浪

严肃活泼国际君 国际出版周报 2021-03-07


关注并在对话框回复“搜索”

点击链接后即可按关键词获取全部资讯


樊文丨整理

雒文佳丨编辑


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

英国出版人、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创始人


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新浪潮》。其实最初在确定演讲标题时,我和主办方还有过“争论”,我认为,没有所谓的“新浪潮”,因为“浪潮”这个词用得太多了。


在我看来,最大的“浪潮”就是不停出现的“小波浪”。阅读应该就是这种此起彼伏的波浪。波浪此起彼伏永远不会停歇,阅读也是永远不会停歇的事业。

 

在书店里面看不到年龄大的人。年轻人在这里吸收知识,他们在这里阅读。你们看,里里外外甚至是在楼梯上面,大家都坐在那儿潜心阅读,对我们出版人来讲这确实特别振奋人心。

 


我的家庭在八代之前就开始从事出版,原来规模不大,在苏格兰的一个岛屿上,后来搬到苏格兰西南部大陆的埃尔镇。我们家经历八代出版商一代接一代的发展,期间我们做过图书,做过印刷工作,最后开始了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大学出版社的事业。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我的祖父作为出版人,他有一个小的印刷厂,就在书店后面,还有一个可以借阅的图书馆,外面的书是他自己印和用红布装订的。每天他在这个书店里,坐在一个高高的桌子前面,听着每一个来这里借书和买书者的想法。

 

我的祖父在80年前去世,而在他去世后印刷革命一波接一波而来,直到我们进入当下这个关键的节点。如今,作者们的生计受到威胁,他们的知识产权被谷歌步步紧逼,面临被侵权的危险。我们国家的图书馆也如履薄冰,当局决定收紧资金,有可能连夜关闭一些图书馆,而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在全球的发展。

 

原本英国图书的定价是固定的,但是保守派的政府说不能再统一定价,所以导致我们出现如此悲惨的状况。

 

法国当局也犯过错误,但是他们很聪明,很快改变了决定,现在法国政府决定要保证独立书店和独立书商的发展。可是,法国政府作出决定的这几年时间里,已经有两千家书店被迫关门。


每个国家的出版业都面临一些不同的挑战,书业的未来在中国可能是以某种方式呈现,可是在法国可能呈现出另外的问题。




书业的未来是什么?

 

回顾过去,英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里,大家都会觉得,出版商有必要把好的书目探究一番,找到最好的作家,建立自己独特的书单,不仅要有自己国家的作品,还要有各种语言的作品。


汉克是纪念品出版社的出版商,是这波黄金时代最后一个幸存的出版商,可惜他四个月前去世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译作都是从欧洲其他语言翻译成英文。


亚洲市场方面,我们没有把眼光投向中国,也没有投向韩国,我们可能更多地会关注日本。当然,现在就不一样了,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不容小觑的。这些英文编辑也希望能读读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作品,希望从中找到真谛,找到一些值得发表的东西。我们说的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们出版社的口号里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要饱览世界。



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作为一个1945年建立的出版社的出版商,关注如何重建俄罗斯作品与英语国家读者之间的桥梁。那时候有两位创作者,一位是俄罗斯人,而另一位创立了一个书单,里面的每一本书名可能都是独具慧眼的俄罗斯作者的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和普拉东诺夫。


那时候,我所在的哈维尔出版社是一间独立出版社,后来被克里斯出版社收购,最后被一个大的国际出版公司,即企鹅兰登出版社收购。所以现在它的很多书单和出版作品都是与二战之后的欧洲重建相关。


我在这个出版社做了二十年出版商,这段时间里,我们出版了很多译本,大概囊括了33种语言。在哈维尔出版社被兰登出版社收购之后,我们的出版社在十年间出版了23种语言版本的作品,与市场团队和销售团队合作,并且与法国的出版社在伦敦总部合作。


我们雇佣自己的译员,并且为他们进行编辑,同时我们也会雇佣英文打字工人。我们每年都会出版至少27部作品,其中24本大概都是译文版,过去十年当中一直都是赢利的。

 

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射雕英雄传》


同时,我们也广泛地阅读,读的书会超过30种语言,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大量且繁复的工作,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我们出版的书呈现给读者。那时候还没有电子书。



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争论

 

勃列日涅夫在任的时候,有人问他如果用一个字来回答“你觉得现在苏联的状况如何”,勃列日涅夫说“好”,有人问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呢?勃列日涅夫则说“不好”。


我们的出版业现在也是这样的状态,现在出版的图书可能有许多并不能用“好”或者“不好”的词语来标记,现在传统纸质书与数字图书并存的状况十分普遍,比如北美市场有大概40%的书都是以电子形式出现,而在英国大约有50%,在印度大概有5%,在法国是3%,而在德国和瑞士大概是2%,比起十年前的预测高出了很多。


在英国,电子书读者的数字也在不断增长,并且增长非常迅速。一个简单的数据:我们的书商退货给出版社的库存已经占到所有订货的70%,所以现在我们的平装书或比较便宜的版本在出版业中越来越少见了,许多书籍都可以在电子书市场找到。但其实,传统的图书依旧受到欢迎,它并没有衰落,反而是在不断上升。从平装书的大量销售,可以看出读者还是十分喜爱纸质书。

 


在日本或是中国,很多书籍都是以电子书的形式发行,而非纸质。大家会每天在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上面,在自己的通勤路上付费阅读某本书的一章文字,然而这样的趋势在西方很少见,现在这种形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可能还是在萌芽状态。


有些电子书会被选为最畅销的书籍,它们可能被大型出版集团挑选出来,并且再次印成纸质书籍出版,然而这些书籍当中却很少有纯文学。我记得之前英语世界热卖的E.L.詹姆斯的《五十度灰》,可这样的书会浪费我们的阅读时间,也并没有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进步”好像势不可当,然而这种观念放在图书产业上,却是一个不断自我毁灭的过程。如果世界范围内的出版商群体不认真对待他们的产业,我们的出版业会窒息而死,我们许多书的质量会越来越差,并且也会让人找不到真正值得获取的利益。

 

我认为书籍的出版并不仅仅是为了赢利,人们在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国家当中都需要吸取精华的部分,这样才有力量不断使生命变得更加年轻。书籍会告诉我们需要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指引,我们都会迷失。

 

但是我另外还有一个答案,就是这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所有为作者服务的人,都不是在为个人的利益而工作,而是相信这些工作是值得做的。之前我遇到过德里的一些年轻的编辑,他们在参加位于北京的一个国际出版集团青年编辑聚会,同时我也在温哥华、巴塞罗那、纽约见到过许多年轻的编辑,他们都把自己的热情奉献给读者、奉献给作者,这是来自下一代的热情。

 


我还认为勃涅日列夫的前半句话可能并没有错,我相信我们行业其实也是发展得很好。我想到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两个旅行的人,一个人问另一个背了很多行李的人“你要去哪里”,那个人回答说我要去某地,但是某地很远,我们从哪里来呢?来的地方已经标注了。


过去30年里,我们总是觉得出版行业会有一个灾难性的结局,总是悲观地看待它,每一年过去,我们预见的结局都是更加灾难性的,而且所面临的现象都会更加国际性。但我们在过去数十年当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经验,许多欧洲小型出版社依然在顽强地活着,他们依然带着好奇心在他们的旅途上不断前进。

 

每年我们都会发现有一本译作能够在英文世界里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可能是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可能是一部商业化的小说,可能是翁贝托·艾柯这些学者写出来的作品,成功后,就有其他的一些译作也被发掘出来。我们翻译来自丹麦的作品,还有挪威的作品,书店里面也有越来越多来自北欧国家的犯罪小说。当然了,这种对北欧犯罪小说的热情,最后让位于对法国犯罪小说作家作品的专注。有一位法国作家叫皮埃尔·拉曼特,他有一部作品在日本卖出了60万册。



好的出版需要好的读者

 

我们所真正缺失的,就是在二战之后,战后这一代失去了对于欧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兴趣。现在英国的出版商与欧洲同行都有一些交流,大家通过日常闲聊都可以知道,其实在英国的家庭里大家可能会读一些非常好的书,但只有少部分好书以译作的形式走入英国的千家万户。


有一个审书人拿了一本丹麦人的书,一直在那里放了三个月,丹麦的出版商很急,我当时联系那位审书人,他说太忙了,我说这本书很短,他说书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学习丹麦语,所以没有办法审核。


不是所有的审书人或者读者、翻译都有广博的审美品位或者语言能力,但是我们还有一群非常棒的学者,他们可以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他们熟悉某种甚至某些语言,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这个语言背后的文学,而且他们也知道要出的书目到底该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的书目和需要做的书目有多少差别。

 

曼联俱乐部曾经的教练是一个苏格兰人,叫马特爵士,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人问他怎么确保球队球员有非常好的状态。他就说了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有一天问了一个雕塑家,能否把一大块大理石刻成大象的形状,雕塑家说一开始就要从石头上下手,把任何看上去不像大象的石块全部砸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不像大象的条条框框赶走,这样我们出版的书目就能有它独特的身份。


哈维尔出版社非常有名,它能够成功或者存活下来取决于一些伟大的作家或者世界级作家的作品,比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高的评价。我们的出版社有一年出版了《生而自由》,讲的是一个叫作艾尔莎的母狮子的故事,这样一本书,能够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卖到世界各地,确实是非常神奇的。


作为独立出版社,哈维尔出版社和麦克洛霍斯出版社非常重要的财富就是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建立在非常知名的作家基础资源上,哪怕有些作家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


千禧年三部曲


《高尔基公园》卖出百万册,有些犯罪小说卖出了数十万册。还有千禧年三部曲,最开始想在英国销售,但是很多出版商拒绝,我们接受了它,其中前三本就卖出1350万册。


这么好的一本书,这么出色的故事和作家,居然没有人发现它的闪光点,甚至将它拒之门外,怎么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处于发展初期的出版社,但我们非常仔细地去编辑这个译作,要把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倾注在图书的出版和发行过程中。

 

过去三十多年里,我们发展的战略就是要出版这些故事作家的作品。我自己还是小孩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作品,如果我是中国人,我相信我肯定会非常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


我出版过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作品,出版过来自韩国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小说,但是对我来讲,一切都比不上我在读这个书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一个故事作者卓越的文学技艺和文学造诣,这种在智力上的愉悦,就好像我跟他们在一起,在晚上点着篝火听一个智者跟我讲述他的经历。当然了,你要出版你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跟你合作的作家也应是志同道合的。




出版社也要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书店需要营造非常好的阅读氛围把读者吸引过来,我认为,出版社也要打造这样的氛围。有一位墨西哥诗人叫作奥克塔维奥·帕斯,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出版了他最新的一些书。当他一来到伦敦,就在我们伦敦的办公室里跟我们说,这个供出版社同仁们吃饭,以及来访者交流的窄窄的长桌,对他来讲是一个作家最理想的家园,在这里,他可以和所有一切和他作品相关的人交流。


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的出版社必须是开放式的,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方所也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作者、读者,还有我们今天来的出版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当时我算是一个卑微的印刷工,还要用热溶液把书粘好,50前我从来没有想到现在会有电子书这样的东西,什么都可以数字化,电脑在当时都不能想象。


现在我们看到原来的工作方式能留存下来,对我们而言是意料之外的好事情,比如我们现在还可以印刷和装订,我们要关注于细节,把最后的成书一点点做出来。但与此同时又有数字版与印刷版。


在西方,亚马逊凭借一己之力就把所有的书商全部打垮。十年前很多人预测电子书会超过纸质书,会把纸质书打入深渊,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现在纸质书不仅站稳脚跟,而且每年卖的数量越来越多。亚马逊现在被拔得这么高,以后或许也会像我们一样走下坡路。

 


我们原来有很多读书会,但是现在因为亚马逊的存在而不再出现了,因为显得多余了。原来我工作过的最大的连锁书店现在已经消失了,它把自己卖给了一个报商,还有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路最著名的福伊尔书店也把自己卖给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但不是说一切都完了,确实我们很悲伤地看到,从前在英格兰,欧洲的出版商打造欧洲风格的书单,现在他们走了,看似没有人替代,但是他们曾经做的工作,现在那些非常小的独立出版商继续在做。这个工作是“自虐性”的,并没有特别多回报,但是人们还继续去做,因为这些编辑坚持认为其他语言里也有非常精彩的严肃的作品,必须要以非常好的翻译形式呈现给英语的读者。


读书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它需要我们非常安静和专注,这种方式会继续存在,互联网游戏或者电子书不会影响到我们。

 

在我做出版的五十多年当中,出版商和翻译者,是出版业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这样的理念一直没有改变过。所以来找我们出版图书的人,他们都非常了解语言的力量和翻译的力量。来找我们的人,有些会对于我们聘用年轻译者感到犹豫,因为他们觉得年轻的翻译者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阅读。


但是作为一个出版商,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出版社,必须要不断寻找那些没有被很好宣传的作品。在哈维尔出版社的时候,我们在战后找到了许多成熟的作家,并且发表了他们的作品。


我们虽然为许多作家发表了他们的作品,但却并没有成功拯救他们的生命。因为当时有来自政府和军队的压力,许多人民都生活在恐惧当中。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大概十个记者死于暗杀,这些作品需要发表,也需要我们出版商给他们支持。在看待我们这样一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在不断地问自己,未来到底在哪里呢?

 

一位美国的散文家曾经说过,未来是一头奇异的野兽,它的形貌就是我们塑造的样子。而我想加几句,作为出版商,作为读者,作为译者,作为书店的书商,大家来自于各个国家、各个文化,未来在我们的手中,它属于我们共同塑造的样子。


*以上文字根据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在2018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


对话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

 


提问:您认为图书出版、纸质书阅读会逐渐在年轻一代中消亡吗?


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我觉得所有的出版商都可能有一种理性的乐观,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大家可能都不会去选择写书、卖书、出版书了。如果我们觉得以后人们都不会读书的话,那么我们也不会做这行了,作者们也不会找人出版自己的书了。


但是我认为,作为出版商,只有从阅读出发,把年轻人吸引到阅读中,我们才能成功。只有如此他们才会不断探索,不断提高阅读量。年轻人会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开始他们的阅读之旅,或者他们从哪本书开始阅读,之后他们又选择了什么书进行阅读。


以前伦敦地铁里没有信号覆盖,所以我们不能看手机,然而现在却可以在地铁上面看手机了,这使得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属于出版业或者图书业的学者,他们会给我们一些数据,告诉我们有多少人开始读书,或是现在的读者数据已经比50年前多了多少,所以其实我是十分乐观的。


提问:从您的经验来看,如果要找一名译者,您最在意的是什么?目前金庸小说英文版已经出版,那么英文读者在理解武侠这个问题上面没有障碍吗?


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我们希望找到的译者是热爱这些作品的。关于翻译的关键元素,说到语言,一个文学作品到底有多少是靠语言方面的技能体现出来的?我这么多年也问了不同的译者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16%。就是说如果你只懂语言,就只能将这本作品的16%翻译出来,哪怕你认为自己的语言非常完美,但其实也只能翻译出16%的东西。


金庸小说英文版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近日了解到金庸小说在中国的书店当中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相信在英国和美国,也有许多人非常了解且清楚金庸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我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武术方面的培训,而且大概只看过半部武侠电影,也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武侠的书。但当我看到大概18页金庸作品的试译版时,我当时想的并不是武侠,而是金庸讲故事的方式,他讲的故事仿佛就是他整体的视野与观点当中的一部分。


我认为故事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如果只是把它称为武侠小说,是不准确的。我可以告诉你英文读者或者英国读者对金庸作品的反应:他们从来没有人去抱怨不能理解译文。我们所找的译者就住在中国,她一直在不断地研习和学习金庸作品背后的故事。IP

 


点击橙色关键词看更多有料新闻

BIBF全国版权输出数据数字出版报告数博会巴诺书店危机生活类图书狄伯杰2018出版业年中总结聂震宁外国人写作中国BBC书单《射雕英雄传》英译本《本源》故事驱动出版业跨界中俄出版德黑兰书展蔡皋世界读书日三联中读李湛军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三体》美剧曹文轩熊亮2018数字出版报告霍金周斌掌阅“她力量”丨王焰电子书网文IP杜乐盟张玉国哈瓦那国际书展观影指南培生无问西东旅行青蛙年轻一代阅读趋势高校图书馆资源报告


这里的留言区

等待有态度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