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2400亿的李嘉诚:被香港人痛恨的加拿大人!
长期处于华人首富地位的李嘉诚终于“退休”了,但在香港众所周知,香港社会长期以来将李嘉诚视为“地产霸权”代表,仇视弥漫在香港的天空。
香港人为什么恨李嘉诚?
致李嘉诚:黄台之瓜,你摘的还少吗?
(滑动看全部)
8月17日清晨,“一个香港市民”李嘉诚买下香港多个报章版面,刊出几个大字:“正如我之前讲过,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还有一版,上书“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以爱之义,止息怒愤”。
其用意耐人寻味。
Part
1
谁是瓜,谁又是摘瓜的人?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八字的典故,出自唐代李贤的诗《黄台瓜辞》。
全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儿子,高宗死后,武则天为实现称帝之梦,所以连番逼害自己的儿子。
之前李贤的兄长李弘已遭害,武则天欲再加害李贤,李贤临死前留下此《黄台瓜辞》名诗,他借此劝告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不要再对子女赶尽杀绝。
但李贤的最后,还是被武则天逼令自杀而终。
这个典故里的角色,是一对母与子。儿子自比为瓜,母亲则是摘瓜人。儿子哀叹几个兄弟已经接连遭到迫害,若瓜被母亲依次摘完,最后只剩得藤蔓。
这个黄台之瓜的典故李嘉诚在2016年引用。
现在点评一下李嘉诚的这个表态:
很多人认为,类比今日之情势,香港与大陆,便是母与子的关系,李嘉诚这番言论,是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呼吁中央手下留情,不要再折腾香港,其心可诛。
因此可以看出:
1)他的受众对象就不是广大市民。他如果要和广大市民特别是香港青年对话,让大家听懂,那就应当说大白话,而不是一个在当代中国鲜为人知的唐代典故。
2)他不愿意发言表态,你想要的大白话特殊支持警察他说不出来。
3)他引用的文寓意是另有所指。
中国文人大夫有个传统就是交换古人诗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涉及政治,自己不方便直接言说的时候。表达态度就赠个古诗或典故。对这些典故的理解又是有很大主观性,可以有不同说法的。所以借古人诗词典故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实现自我政治保护。这就是李嘉诚做的事。他不愿意表态,不得已要表态就塞你一句古诗。
香港与大陆,虽然有中央与地方的从属关系,但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下,香港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港人治港,中央从未干涉香港的治理,更从未摘过香港一只瓜。
恰恰相反的是,不论是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还是密切经贸合作,中央一再出台政策支援香港建设。
香港的税收从未上交过中央,而中央反而每年都有财政拨款援港。
大陆才是一直种瓜的人,而践踏这片瓜地的,正是港人自己。
Part
2
你摘得还少吗?
」作为香港经济的巨鳄,李嘉诚深知香港对于大陆的依存关系。
这不是李嘉诚第一次公开讲这句话,所有会有那句“正如我之前讲过”。
上次提起这个典故,是在16年3月的公司业绩发布会上,彼时香港已经和大陆关系愈发紧张,从非法“占中”,到立法会“拖布”拖延,旺角暴乱,社会煽动暴力冲击,特区政府施政举步维艰。
港内的反对派已经单纯在为反对而反对,空谈口号,罔顾民生。
占中20天,给香港造成了3千5百亿港元的经济损失,GDP增速预期由占中前的4.4%大跌到占中后的2.9%。
李超人会在业绩会上提起这句话,正是因为这种动荡对经济不利,简言之,影响到了他的生意。
好像一个老农看到自己的瓜田踩得不成样子,痛心疾首,迫不得已站在房顶上高喊:“再摘就没瓜了”。
他呼吁“不要再伤害香港“,“若香港无内地支持,恒指最少跌一半”,“香港已经一而再而三的收到打击,再这么下去,香港竞争力继续下跌,将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其他地区”。
今日的情势,比16年更甚。不论是暴动的规模,程度,发表的诉求,所引发的影响,都远远超出了香港自己的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让香港风雨飘零。
香港就是这只黄台之瓜,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方港内势力,才是真正的摘瓜人。
废青们虽然是暴动的主力,但已然沦为政治旗子。
这些暴动的发起者,其幕后的政治势力,英方与美方暧昧的态度,以及妄图借此获得政治资本的人,才是香港今日之现状的根源。
李嘉诚作为一个商人,而且是把握香港经济命脉的人,如此关注香港局势,固然是利益的驱使。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不容再这样乱下去,今年两个季度,香港的GDP增速已降至0.6%,这个瓜田还有多少瓜能摘呢?
Part
3
谁种的因?谁吃的果?
」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
李嘉诚的这句话更让人玩味。在他看来,当下近乎疯狂的废青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酿成了不好的结局。这句话将一个商人的精明展露的淋漓尽致,名为止戈,实则骑在墙上,两边都能得利。
反观整个事件,这次的因,有一处是好的吗?
现在废青们所打出的旗号是:“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喊出这句口号的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叫梁天琦,2016年,他因为在街头和警方发生冲突被捕。当时他还在参加立法会选举。也因为他的策略,暴力逐渐成为抗议行动的主流。
他们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
他们认为大陆制度落后,限制自由,影响香港未来。
但他们的矛头所指向的敌人,却是是维护秩序的警察,是正常生活的香港人,是中央政府,是一国两制的国策,是所有爱国爱港的普通民众。他们的诉求,无关法制,民生,经济。他们的行动,仅仅是抗议,打砸,扰乱一切秩序。
如果仅仅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制度,那让大陆13亿中国民众怎么想?
大陆在上世纪70年代也一度陷入思想理论的疯狂中,“非黑即白”,“为反而反”,造成了经济的滑坡与整个社会的倒退。后来在邓公的决策下,阐明了“黑毛黄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道理,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制度是为了经济服务的,一味追求理论上的极致,不论是民主还是集权,不论是极左还是极右,都是自由的敌人。
连号称自由灯塔国的美利坚,也仅仅是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从来不缺喊口号的人,但高呼自由的人,未必是自由的朋友。
事实上,民主能解决这一切吗?看看当今的台湾就知道了。
他们要的不是民主。英国殖民香港155年,香港人连民主的影子都没看到过。现在大陆接管了,他们想起民主了。
他们实际上要的是继续延续吸食大陆经济血液的水蛭型经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香港的独立。
侮辱国旗,殴打百姓。
打砸抢烧,无恶不作。
任何一个看了当下时局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样的香港是好的。
「
Part
4
香港困局的根源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在上个世纪可谓风光无两。
需要纠正的一点是,很多人认为,香港是在英人的制下繁荣的,但香港的真正的腾飞,其实正是依托大陆。
作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资进入大陆的唯一通道,香港将这种地缘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大收过路费,发展服务业,才有了经济的快速繁荣,才有了各行各业的百花齐放。
在内地开放之后,由于缺少了这种转口贸易来源,又没有审时度势,积极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才逐渐失去了天之骄子的身份。
香港掉队,可以说是各种因素互相促成的结果。
不论是垄断资本控制下畸形的裙带经济,还是《中英联合声明》规定每年土地供应只限50公顷的遗留制度造成的房价高企,以及盲目和美元挂钩的汇率,都给今天的香港的发展造成了重重阻碍。
还是但掉队不等于衰退,相较于大陆,香港的步调的确慢了一些,但毕竟大陆经济发展的奇迹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但香港依旧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港口城市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依旧是领先的经济体。
香港不是没有尝试过经济转型。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曾提出将香港建成高科技岛和中药岛,发展高科技和制药业这种利润极高的产业,但是因为缺少技术人才而夭折。
董建华还曾提出发展公屋计划,实现居者有其屋。但因为损害了香港房地产商的利益,最终也胎死腹中。
这些尝试的失败,都证明了香港仅凭借自身的能力,是难以改革的。香港的确需要改变制度,但要改变的,正是这造就了资本寡头的制度,产生了分配不公的制度。
这才是李嘉诚们最畏惧看到的。
而高喊口号的废青们,又需要多久才能明白这一点呢?
「
Part
5
不厚道李家的城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万,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61尺(大约15平米)。
短剧《碌架床》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35平米的小房子,两室一厅,蜗居着6个人。除了父母,还有黄家谦、黄家全两对年轻夫妻。
两兄弟结婚后没有房子,只能一起同住上下铺,时间长了,做爱都要默契地错开时间。黄家谦定个闹钟,半夜里等哥哥嫂子睡着了,再起床找老婆。
渐渐的,老婆养成了睡着觉做爱的习惯。
为了房子,两兄弟视如仇敌,都憋着劲折磨对方,让对方忍不住了搬出去。
为什么不出去租房?剧中黄家谦算了笔账:他们两夫妻月薪才3万,首付难攒够;即便攒够首付,余下的贷款也要还一辈子;出去租房,就相当于给别人还房贷。但是只要把哥哥气跑了,房子就是他的了。
混乱中,老父亲终于忍无可忍。他做出决定,谁先让他抱上孙子,谁才有资格继续住下去。
于是,两对夫妻把性生活看成了战争,时时刻刻憋着劲儿战斗。房事,决定着房子。
黄家谦和老婆试了很多次都不行,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精子质量太差。无奈之下,他去找发小张洛文求救。张洛文是两兄弟共同的好友,特点是肯帮助人。
方法让人哭笑不得,黄家谦主动请张洛文给他戴绿帽。反正妻子睡着觉做爱,神不知鬼不觉。
终于天遂人意,老婆怀上了孩子,黄家谦刚在饭桌上对着全家人嘚瑟,就被泼了冷水,嫂子也怀上了。
怀孕晚了一步,还可以在生产上抢先。黄家谦像疯了一样,老婆早产,他兴奋之极。他的人生,全押在这个孩子身上。
再一次,老天又遂了他的意,孩子生下来了,哥哥搬出去了,房子是他的了。
两兄弟的孩子渐渐长大,有一次偶然遇到,他们发现两个孩子长得真像,都像他们的发小张洛文。
2018年,香港公屋的申请数达到27.23万,排队时间平均要5.1年。
从土地面积来看,香港有超过70%的未开发土地。但让外界看不懂的是,香港人一方面批评港府推地过慢,另一方面,港府的土地开发计划几乎都遭到抗议和反对。
在五个水域填海以增加土地的计划,被指责不停;在新界东北区建新市镇的计划,从9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已有20年,尚未动工。
20年,一代人长大了。
不能动工的理由很多,每一条说出来都是冠冕堂皇。
首先是环保,在环保人士看来,填海造田会毁坏海洋生态,小鱼小虾螃蟹鲨鱼就没地儿自由划水可不行;新界东北部还有菜地农田公园,城市建起来就破坏了山山水水。
环保的声音有多强大,看看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就知道了,这部创造票房纪录的电影,剧本就是按照环保的思路写的。
其次是专家,他们觉得市区有许多旧楼亟待重建,拆旧建新可以增加不少住宅面积,一举两得。港府舍近求远到郊区搞新城,实在是瞎胡闹。
别小看专家,他们多在高校任职,一番话就能让底下的学生热血澎湃。
可是专家和学生体验不到,香港的“钉子户”多么令人头疼,哪怕有一户不搬,谈判就要旷日持久,一拖就是好几年。
更令人头疼的是,好不容易搞完拆迁,可以开发了。但是盖楼这种活,官员、专家、环保人士都干不了,得找地产商来干。香港的地产商,可是出了名的囤地捂盘。
他们不是不动工,而是慢慢的动工,一点一点的开发,挤牙缝似的推出新盘。这种龟速开发的结果,就是房子始终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
有民间机构调查,香港可开发的住宅用地,超过20万平方米落入四大地产商的手中,领头的就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
在香港人眼里,李嘉诚的形象就像是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最初他是穷小子白手起家的榜样。
50年代,李嘉诚筹集5万港元创立长江塑胶厂,产品是一些普通的塑料玩具和家庭用品,靠低廉的价格出口至欧美市场,赚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钱。
最初10年间,他每周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工厂人手不够,自己要身兼买货、接单等工作,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以两个闹钟起床。
这种形象熟悉吗?我们周围不缺这样的老板,他们勤劳肯干,身体力行,有时候耍点小狡猾,弄出些不达标的劣质货,克扣拖延一下工人工资。但他们是最广大的制造者,无论是今天的中国制造,还是过去的香港制造。
但是很快,李嘉诚变了,从小老板变成大老板,从制造业走向房地产。
70年代,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地产,买地盖楼,很快就挂牌上市,规模不断扩大。十年之后,他在股市玩了一出蛇吞象,以6.39亿港元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和记黄埔22.4%的股份。
这个价格比市价便宜了一半,而且更馋人的是,李嘉诚可以分期付款,首期只用付20%。而且就连这两成的定金,也是汇丰银行贷款给他的。
收购的时候,和记黄埔旗下有180家公司,业务遍布香港各领域,李嘉诚相当于拿下了“半个香港”,一跃成了“超人”。
造塑料花的小老板成为历史,飞在半空的超人已经不接地气,但是李嘉诚继续飞升,成为“亚洲首富”。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李嘉诚首次被福布斯评为亚洲首富。此前的十年间,他大举投资内地,深圳盐田港、长安街的东方广场、重庆大都会广场......内地飞速发展,李嘉诚的资产也飞速增长。
从内地获利无数的李嘉诚,回头又加强了对香港产业的控制,码头、房产、水电、通信、零售、交通......李家的城,谁也离不开。
香港一学生在作文《李家的城》中写道: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 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只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说得真是绝妙。对比一下今年马云关于996的言论,当一个老板飞升到神的级别后,对员工都充满着“人性的关怀”。
李嘉诚的脸,一点一点变成墨色。
2005年,李嘉诚捐赠十亿港元给香港大学医学院,校委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此事引发轩然大波,港大师生一致不忿同声谴责。
仅仅改个名字,港大师生就足足闹了8个月,李嘉诚嗅到了香港人对他的不友好。
到了2013年,香港多个团体要求港府创设“李嘉诚税”,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香港的贫富悬殊。用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一种税,要不是急疯了,香港人也不会想出这么一招。
后来又有了香港码头工人针对李嘉诚的罢工,他们联合学生和市民包围了长江大厦,誓要与剥削他们工资的李嘉诚抗争到底。
对此李嘉诚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紧着吧。可是天下之大,去哪儿?
根据财报,截至2018年底,长和的总资产为12322.44亿港元,其在香港及内地的资产分别为700.33亿港元和724.05亿港元,合计为1424.38亿港元,按此计算,长和在香港及内地的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1.55%。
香港不是根吗?内地不是母亲吗?为什么两地的资产加起来,还不及他在英国资产的三分之一。
人怎么会忘本呢?李嘉诚几乎每年都回潮汕老家,汕头大学是他一力办起,最近又宣布免除汕大学生未来四年的学费。李嘉诚有点迷信,烧香拜佛信风水,当然不会忘记祖宗,发财后要造福家乡,为李家博个好名声。
除此之外,对于香港,李嘉诚当初可是香港的外地人,没少受苦,没少挨本地人的白眼。还不如英国人,把和记黄埔半卖半送,帮他成为超人,儿子成为小超人,孙子重孙子子孙孙俱超人。
这份恩情,多年以后李嘉诚化为数千亿资金,投向欧债危机后的英国。
李家的城向英国转移,城里的居民也跟着向外张望。
短剧《碌架床》来自于系列剧《向西闻记》,这部系列剧由12集短剧组成,其中有一集叫做《兼职情人》。
一个女生教一个在英国读书回香港度假的男生泡妞。
“香港的女生会不会很难接触?”
“怎么会,香港女生最喜欢在英国长大的香港人,说起话来会有口音,有时会掺着英文,她们会觉得好迷人。”
“上手后去哪里?”
“开房就到九龙塘,那里有很多街道跟英国有关,根德道、牛津道,她们会觉得好有味道。”
“这样都行?”
“当你带着女生经过酒店时会看到歌和老街,你就说:哦,歌和老街,我都经常去的,不过是英国的那个。”
李嘉诚从没承认撤资,他说自己是标准的商人,要向董事会负责,要为股东负责,哪里有利润就投向哪里。
在商言商或许没错,但李嘉诚日常喜欢拜的关公,重的可是情义。
香港人最喜欢供奉关公,不知道有多少关公的神像摆在居民家里、饭馆里、按摩院里、写字楼里、堂会里、甚至警察局里。
关公是山西运城人,在河北涿州遇到刘备,结拜为兄弟。成名作是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在河南虎牢关。此后转战大江南北,三国鼎立后驻扎在湖北荆州,被曹操和孙权夹击,兵败麦城,身首异处,首级被埋在河南洛阳,身躯安葬于湖北当阳。
无论是富贵或贫穷,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关公,从生到死,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