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飞之精忠与尽忠

好好学习 秋和随笔 2023-10-11

河南有座安阳市,该市有座汤阴县,该县因为有被誉为“汤阴三贤”的三位彪炳史册大贤人,从而使这里成为人杰地灵之地。这三位贤人即商朝末期被“拘而演周易”的周文王、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和精忠报国的宋代名将岳飞。

提到“精忠报国”这几个字,人们就会想到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进而联想到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据说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这在全国各地岳王庙之内有图、有匾、有说明为证。但在这些岳王庙之内,却有不少牌匾写着“精忠报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精忠报国与尽忠保国,一字之差,意思似乎差不多,为什么是两个说法,让人不解其意。相传,岳母为儿子岳飞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的故事就发生在岳飞出生的地方——河南省汤阴县。最近采访路过汤阴,便产生了解这一字之差原委的念头,专门到岳王庙走访,以解疑释惑。

走进汤阴县,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悬挂着“精忠报国”的大标语,例如乘车从高速路上进入汤阴时,就可以看到收费站上方巨大的红色横幅标语“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这是领袖的豪言壮语,这标语还悬挂于该县很多地方。看来,精忠报国作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在汤阴大地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精神遗产得以传承。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是位公认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英雄事迹,人们耳熟能详,本文不必多说。岳飞事迹中岳母刺字故事也广为流行,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却是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甚至岳飞之孙岳霖及曾孙岳珂历经多年搜集材料所著的《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中,也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书之中收录了南宋皇帝高宗给岳飞的八十多份亲笔手诏、岳飞写下的奏议、公文、诗词、题记,南宋朝廷给岳飞的制诏和省札等原始文件,以及南宋时人黄元振、孙逋、吴拯、孙迪等关于岳飞事迹的记载,加上南宋人有关岳飞的见闻及记述,虽然这两本书并非是有关岳飞的传记,但却是收集最多与岳飞相关的极其珍贵原始文献资料汇集,被历代研究岳飞的史学家们所看重,认为这两本书具有与其他正史相仿的地位。这为我们研究民族英雄岳飞、了解南宋初年和战两派的论争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但书中却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这颇令人感到奇怪。

尽管如此,现在很多知道岳飞故事的人仍然认为,岳母刺字之说,是“尽忠报国”的原始出处。但是,岳飞的后代岳霖、岳珂为何不记载呢?难道是疏忽吗?或是根本就没有岳母刺字之事,或者那时候还没有“尽忠报国”这个词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按照人们的常识推断,如果有岳母刺字的事件发生,岳飞的后代怎么可能不写进书中呢?因为这是刻画岳飞爱国报国的一个非常关键事件。

岳飞后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字的出处还是有据可查的,其最早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岳飞传》,书中记载,“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这段话是说,岳飞在北伐中节节胜利之际,被宋高宗紧急召回。发明“莫须有”罪名的奸臣秦桧网织罪名派人将岳飞抓捕入狱。之后,秦桧派何铸审讯岳飞。岳飞撕开衣服,将背后刻的四个大字“盡忠報國”展示给何铸看。何铸观后,“既而阅实无左验”,方才知道岳飞是无辜的。

但《宋史》中并未注明岳飞后背上刻的四个字出自岳母之手,也没有详细记载是谁刻上去的。只是说清楚了岳飞后背所刺的字是“尽忠报国”,并不是社会上广泛流传的“精忠报国”。由此可见,岳飞背后的字即使有,也应该是“尽忠报国”。因为《宋史·岳飞传》毕竟是官方所编撰的正史,这记载相对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当然,有一些史学家认为,岳母刺字之说,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在人身上刺青是个技术活,没有点文学艺术功底或专业技术水平做不到,如果刺错或刺得不好看很难弥补。也有史学家认为,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位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个笔画繁多、比较难写的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上战场打仗,报效国家,于是请专业人士在岳飞后背上刺的。还有一种说法,“盡忠報國”是岳飞找人在自己身上刺的字,因为岳飞有这种收复祖国疆土的决心和气魄,找人刻上这几个字,并不意外。

清代钱彩编写的小说《说岳全传》是关于岳飞的民间故事和戏剧、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关于弘扬岳飞精神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文学作品,这小说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做了非常好的普及工作。书中第22回有《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从此,“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前些年有人拍了部颂扬岳飞精神的电视剧,主题歌就是《精忠报国》。现在我们听的评书,也多是以《说岳全传》中“精忠报国”的说法为依据,只不过演绎的更加活灵活现,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荡气回肠。这都是文学家或评书艺人们的精彩叙述,应该不完全是真实的史实,但却使岳飞的故事深入人心,流传更广。

关于“精忠”和“”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我以为,“精忠”是指对国家、民族无比忠诚。“尽忠”为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前者更像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后者则是在警示自己。再结合当年发生的靖康之变,金人攻破东京,掳走了朝臣,妃嫔,也掳走了徽钦二帝。这对于岳飞以及国人来说是莫大耻辱,这件事时刻提醒着岳飞要为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收复失地,一雪国耻。因此说,不管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虽然字词略有不同,代表的精神却是相似的,都是值得弘扬的一种爱国报国精神。

汤阴岳王庙的讲解员小王对我们说,当年宋朝皇帝高宗赵构为了表彰岳飞抗金有功,曾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字给他作旗帜。岳飞的部队与金人交战时,岳家军高举着皇帝御赐的“精忠岳飞”大旗冲锋陷阵,神威大作,敌军不战而溃,这是有史可查的。我以为,这可以当做一种对“精忠”最早出处的解释。宋代以后所流传的戏曲曲艺文学作品将岳飞背上的刺字“盡忠報國”与御赐“精忠”旗帜二事捏合而成。体现了社会上普遍对岳飞精神、功业的一种认可,也应该是把“精忠报国”成为一个词组而流传于世的最好诠释吧。

岳飞的名气很大,全国各地修了不少座岳王庙,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这体现了老百姓对岳飞的喜爱和崇敬,他们需要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保家卫国。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对岳飞的恩宠和推崇,皇帝们需要岳飞这种带有愚忠色彩的英雄人物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就是那位御赐“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的皇帝宋高宗恰恰是杀害岳飞的幕后元凶,他写字鼓励岳飞是有目的、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你岳飞抗金可以,只需保护好当朝皇帝花天酒地的好日子不受干扰,但要想把宋高宗的爸爸和哥哥救回来,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尽忠”或“精忠”的岳飞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喜欢的英雄人物,这在真实的历史人物中是不多见的。在全国各地修建的岳王庙中规模较大是汤阴的岳王庙和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因为前者是岳飞的出生地,后者是岳飞的被害之地。

需要再补充一点的是,汤阴县因为在历史上有过岳飞、周文王和扁鹊三位彪炳史册的大贤人足迹,现在汤阴县境内还保存有供奉这三位贤人的大庙,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初次到汤阴的人,如果不去祭拜这三位贤人,就不能算是去过汤阴。

请扫描下方 ↓ 二维码关注“秋和随笔”

如想看本公号之前发的读书札记部分文章,请点击下面标题:

《北京六九届》是一首青春之歌

北京六九届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六九届·序言

北大荒生活是一座富矿

北大荒知青最懂得爱恨情仇

苦难经历是财富

——读《十五六岁闯大荒》

《史记》的第一读者

汉献帝是了不起的人物

诸葛亮与马谡

林则徐与徐继畲之争

徐继畲与华盛顿纪念碑

读毕锋的《中国人的高铁故事》

岳飞如何被平反昭雪的

杭州岳王庙及其他

谢秉漫水彩画

读《博览群书》有感

读洛钊赠书有感

开天辟地的盘古是哪儿人

“人在做天在看”出自哪里?

醯醢与三味书屋

让建筑与诗词完美结合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发现了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