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鸟儿啁啾 | 白鹡鸰

老蒋 老蒋博物 2022-10-24

如果列举杭州十大常见鸟儿,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白鹡鸰(Motacilla alba)一定名列其中,会不会进入前五也不好说。



为什么常见? 


留鸟,常驻居民,四季长在,乃原因之一。若是候鸟,一年之中只能看到几个月,另几个月迁徙到别地,自然不如留鸟那样四季常见。


种群大,数量多,此为原因之二。若是像凤头鹰那样的留鸟,处于食物链顶端,种群不会很大,数量不可能很多,见面自然不那么容易,虽然在猛禽阵营中,凤头鹰还算是“常见”的,那也只是相对于别的猛禽而言,凤头鹰的“常见”和白鹡鸰的常见,不在同一级别。


栖息地接近人居环境,不甚畏人,且喜欢在开阔地带如城市公园草坪、广场、水边甚至人行道上走动,人和鸟接触的机会多,这是原因之三。若是如画眉那般习惯在茂密的树丛下钻来钻去,行踪隐秘,那么即便不迁徙、数量大,见到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白鹡鸰归于鹡鸰科,体长约20厘米,两性相似,黑白灰配色简练,身材修长,行动敏捷,飞行轨迹上下起伏呈波浪状,停息时尾羽常会上下摆动,这是它形态和行为上很显著的特点,也构成它的美感特色。


白鹡鸰主要取食昆虫,偶尔也吃草籽、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对不同生态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因而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广大区域,在我国几乎遍及全国。


正因为其在不同区域和生态环境下的广泛分布,白鹡鸰在不同的环境压力选择下出现分化,这是千百万年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写到了白鹡鸰的6个亚种(包括当时作为独立鸟种的黑背鹡鸰),而最新文献显示已发现的亚种达11个之多,其中我国有分布的有7个亚种,它们分别为新疆亚种(M. a. personata)、西部亚种(M. a. dukhunensis)、西南亚种(M. a. alboides)、东北亚种(M. a. baicalensis)、普通亚种(M. a. leucopsis)、灰背眼纹亚种(M. a. ocularis)和黑背眼纹亚种(M. a. lugens,即原先的黑背鹡鸰)。


白鹡鸰各亚种的分布见下图

(图片来源“生地行”)


在杭州,或者说,也可以代表浙江甚至华东地区,我们看到的白鹡鸰,基本上是普通亚种(M. a. leucopsis)、灰背眼纹亚种(M. a. ocularis)和黑背眼纹亚种(M. a. lugens)。


白鹡鸰普通亚种(Motacilla alba leucopsis),白脸,浙江各地几乎都能见到,城乡都有分布,定居留鸟,最为常见。


白鹡鸰灰背眼纹亚种(Motacilla alba ocularis),脸部具黑色贯眼纹,背部以灰色为主,繁殖于西伯利亚荒原,在浙江越冬或迁徙过境,数量不算少,冬季不难见到。


白鹡鸰黑背眼纹亚种(Motacilla alba lugens),脸部具黑色贯眼纹,背部灰黑白相间,飞羽白色,繁殖于白令海峡周边和日本列岛,在浙江越冬或迁徙过境,较为少见。


偶尔遇见的白鹡鸰黑化个体,2007年3月11日现身杭州武林广场,此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变异个体。


在杭州还能看到白鹡鸰的几个同科兄弟,我们也来一并认识一下。


灰鹡鸰(Motacilla cinerea),留鸟,体长19厘米,上灰下黄,体形更为苗条,喜欢出没于山区溪流边。


黄鹡鸰(Motacilla tschutschensis),冬候鸟或迁徙过境鸟,体长18厘米,相对较小,淡色眉纹粗大,繁殖季上下皆黄,非繁殖期背部褪黄变灰,胸腹部残余黄色不很明显,常在开阔草地或湿地活动。


山鹡鸰(Motacilla tschutschensis),夏候鸟,体长17厘米,更小,背部灰褐色,胸部具粗大黑色横斑。


树鹨(Anthus hodgsoni),冬候鸟,体长15厘米,喜在林下草地小群活动,冬季常见。


理氏鹨(Anthus richardi),全年可见,体长19厘米,站姿较挺直,喜在旷野湿地觅食。


黄腹鹨(Anthus rubescens),冬候鸟,体长15厘米,和树鹨区别是,淡色眉纹较细,胸及两胁纵纹浓密,更喜湿地生境。


红喉鹨(Anthus cervinus),冬候鸟,迁徙过境或许更多,体长15厘米,胸部粗黑色纵纹较少,繁殖期喉部红色明显,喜开阔湿地。


以上几个同科兄弟,虽然杭州不算少见,但城区可见的,主要限于灰鹡鸰、山鹡鸰和树鹨,其他几种想看的话,基本上都要去郊外。


难得一睹的还有黄头鹡鸰、水鹨、北鹨、粉红胸鹨等,杭州城里也见不着,得去郊外碰运气。


粉红胸鹨(Anthus roseatus),迷鸟,体长15厘米,繁殖期胸腹部呈粉红色而几无纵纹,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东南沿海罕见。

谢谢观赏。


--------------------------- 

点击可阅相关的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2.鸳鸯在西湖

3.守护鸳鸯,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写成诗

4.鸟儿们怎么度过寒冬

5.冬天的鸭鸭们

6.小天鹅得救记

7.黑脸琵鹭观赏记

8.神奇的南汇

9.浙江蛙类--A杭州的蛙蛙们

10.浙江蛙类--B蛙声十里出山泉

11.浙江蛙类--C稻花香里说丰年

12.浙江的蝾螈们

13.浙江的石龙子

14.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蛇

15.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上)

16.秋花秋果百种览胜(下)

17.秋深芦花美

18.蜡梅一家

19.婆婆纳一家

20.常见玉兰辨识速成

21.吴山博物行,在司空见惯的地方读出新鲜韵味来

22.凤阳山-百山祖考察记实

23.临安古道中秋游

24.入侵大螺

25.大肆入侵的克氏原螯虾

26.漫谈生物入侵

27.怎样防范山蚂蝗

28.蜗牛和蛞蝓

29.“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30.漫谈蜘蛛

31.江豚观赏记

32.十四年的情缘

33.两小时内阅尽蝴蝶一生

34.关于采挖野生植物的一段对话

35.这个年代,我们怎样摄影?

36.关于博物学的在地化

37.生命蕴含希望(上)

38.生命蕴含希望(下)

39.绿马甲故事:杭州自然教育圈里的“大长老”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请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

探索生命的奥秘

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

欢迎关注



--------------------------- 

如果你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登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夏令营等活动,可关注《浙江山野》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欢迎你,我们共赏自然,保护自然。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