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清明丨罗点点倡议:建立网上纪念馆祭奠殉职医生

罗点点 新三界 2021-04-24


 作者简历


罗点点,本名罗峪平,罗瑞卿大将小女儿,罗点点是她的乳名及笔名。1951年出生在北京,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创建人之一,提倡“尊严死”,希望人们在意识清醒时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著有《我的死亡谁做主》等书。


原题

写给未曾谋面的

蔡利萍女士





视频:送别刘智明院长

亲爱的蔡利萍女士:

请原谅我用了“亲爱”这样的字眼。您在武汉,我在北京,我们从未谋面。可是,2月18日我从视频中看见了您送别您的丈夫——以身殉职的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追赶灵车时万般不舍的样子,我一下子就觉得与您有了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

为了给您写这封信,我请协会的年轻人帮我找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您和刘院长的文字和图片。她在资料中的第一判断是:夫妻感情好。依据是:蔡女士给刘院长的微信昵称。年轻人的判断总是带着年轻和不着调,可这次我立即同意了她的判断。这个昵称里不仅有夫妻恩爱,更有您作为武汉女性的强大、豪爽与包容。刘智明院长有您这样的伴侣何其荣幸!


不难想象,您们拥有的曾是多么温馨甜蜜的日常。但您痛失亲人!尽管这是在一场滔天大瘟疫中的责无旁贷,尽管刘院长勇敢无私地履行了天职,尽管您和他都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但您的损失和伤痛仍是巨大如山,难以想象。

知道不该过多打扰您,因为您现在需要休息。但终于敢拿起笔,是想让您知道一件事。我们建的网上纪念馆“致敬逆行——2020疫区医疗救助民间纪念馆”将于近日上线。第一期是为在这次疫区医疗救助中以身殉职的医务工作者建立祭奠空间。一个多月前殉职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至今还“活着”。每天都有人留言,要跟他说心里话,问候他并告诉他自己怎么样。


李文亮医生


我们想,是得有个地方为这些再不能回家的灵魂点亮烛光,感念他们在灭顶之灾时的救命之恩。与其说逝者需要悼念,不如说更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需要从他们的离开中获得力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网上民间纪念馆第二期的主要工作是增加留言功能。然后我们还想把所有参加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救援的医务工作者的名字和事迹全放上去。

想让您知道这个民间纪念馆,并不奢望能安慰您的巨大痛苦于万一。我们只是希望至少得到一种被您注视的心理感受。有您的注视,我们就会有更多力量去做一点有用的事。比如不能再让公帑建立的昂贵的国家网络直报系统在关键时刻形同虚设,不能再让严重违法违规的地方大员为了粉饰太平而草菅人命。这些“不能再让”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除了使用错、白、别字不能传递真实信息。用尽了世界上所有语言才能听见勇敢正直的哨声。老实人吃亏。在灾难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让人民感恩戴德。


刘智明院长


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只是个小小的民间社团。我们的使命是“推广生前预嘱,让更多人知道,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疫情发生前,我们确实帮助了一些人,让他们的生命归途温暖些,自然些。但是疫情发生了,面对这么多惨烈急遽的死亡,我们顿觉力不从心。之前的立场、方法和帮人的技巧都受到了极大挑战。如何帮助在重大灾难中离去的人和他们的亲属,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并不确切知道这些事情该怎么做或最后做成做不成,因为每一件都要靠整个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但我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努力,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和阻碍都不会放弃。


不想跟您说东湖边的樱花开了,也不想跟您说春天在了,因为没有爱人相伴,花朵不鲜艳,春光不明媚。但是,我们仍然恳请您保重,因为您有一双那么好的儿女。因为您的注视会给我们和更多人以希望和力量。

我不知道您的地址,也还没能真正成为您的私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其实代表了很多人写这封信给您。所以,请允许我以公开信的形式发表。

再次恳请您多多保重。

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
罗峪平暨全体同仁敬上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七日

罗点点谈尊严死


延伸阅读

刘智明,第一位殁于新冠肺炎的医院院长
“吹哨人”李文亮:真相比平反更重要

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你如雄鸡报晓,却倒在了黎明之前

纪念我的同学李文亮
李文亮兄弟,我们送你一程
陈小鲁:亲身经历
让我决心推动生前预嘱

方方日记全本
点击二维码阅读


文章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图片视频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疫情实录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王家平:当医生的女儿,

瞒着我们驰援武汉疫区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
回家之路近在街对面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五记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多张实景照片
郭爱平:94岁妈妈写下武汉围城记录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韩晓秋:一个晚期肿瘤患者的疫中生活
葛有彦:疫情期间,老病号过五关问诊记
蒋蓉:我的"疑似"惊魂与疫中杂记
蒋国辉:疫中旅程,从珠海到法兰克福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屠薇君:洛杉矶,风声越来越紧
陈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