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成果 | 什么样的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的自私有关?

白宝玉 杨莹 亲社会实验室 2022-04-16

Coco有话说


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利益分配的思考和决策,自私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占便宜”,通过侵占他人与社会的利益满足自身需要。自私行为不仅会使受害者利益受损,还会引起受害者的消极情绪反应,甚至使受害者产生模仿,自私地对待无辜他人, 引发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同伴自私行为的影响,因此考察中学生自私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心理特征的中学生更可能做出自私行为?如何抑制中学生的自私行为倾向呢?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将探讨社会支配倾向对中学生自私行为倾向的影响及其机制。



我们的公众号曾发过两篇介绍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相关推文。推文“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关系”谈到了影响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家庭因素,研究发现母子依恋越差的青少年越关注外在生活目标,因而具有更强的社会支配倾向。那么,一个人社会支配倾向的高低对于个体自身意味着什么呢?推文“支配型人格的人真的幸福吗?”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提到社会支配倾向高的个体更不容易获得幸福感。由此,我们可能还想知道,一个人社会支配倾向的高低对于他人意味着什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本推文将通过探讨社会支配倾向和自私行为的关系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前文已介绍社会支配倾向这种较为稳定的个人特质,会导致个人接受社会中某些形式的不平等,并采用某些信念、态度或价值观来强化或证明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心理特权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受社会支配倾向影响的个体信念


心理特权(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是指一种感到有权利获得优待、被豁免社会责任的稳定而普遍的主观信念或知觉。前人研究发现,社会支配倾向高的人更不重视平等主义价值观,渴望拥有权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主观上比其他人更有优越感。而且心理特权还会降低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换位思考能力,促使个体做出自私行为。那么,社会支配倾向是否可能通过增强人们的心理特权感而促使其做出自私行为呢?


为了检验这一推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亲社会实验室毕业生白宝玉博士和杨莹博士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对江苏省一所中学的25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关的研究报告已经在线发表于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配倾向对中学生的自私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配倾向高的中学生具有更强的心理特权感,从而更可能做出自私行为(具体研究结果见下图所示)。

社会支配倾向与自私行为倾向关系的中介模型


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学生的社会支配倾向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即男生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中学生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低年级中学生



此研究结果对于教育有一定的启示。结合我们前期的两篇推文来看,社会支配倾向高的青少年不光自身幸福感低,而且有着更强的心理特权感,更可能做出自私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同辈形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青少年道德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干预青少年的社会支配倾向


根据亲社会实验室的相关研究,社会支配倾向受到家庭中母子依恋质量的影响,中学生的社会支配倾向虽然刚刚开始萌芽,但已经表现出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并且也受到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说明中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并内化社会中隐含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结构,并通过持有不同水平的社会支配倾向对其进行认知上的合理化


结合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我们建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平等相处,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学校也应该让青少年意识到平等对待他人的价值,努力培育注重平等的校园文化,增强青少年的平等主义价值观,从而降低其社会支配倾向和心理特权感,减弱其做出自私行为的倾向,促进青少年道德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该研究第一作者白宝玉现为武汉大学心理学系讲师,第四作者杨莹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心理学院讲师。


原文链接:

Bai, B.Y., Tan, X.Y., Zhang, N., Yang, Y. (2019).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nd selfish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1-11.

https://doi.org/10.1007/s12187-019-09695-7.

推文作者:白宝玉 杨莹

插图:郭震

编辑:林靓

排版:董艺佳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文献选读 | 对财富的感知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与行为

文献选读 | 怎样买买买,才能获得更大快乐?

热点评论 | “熊孩子”与好孩子

科研成果 | 善良、仁慈,可以依据贫富来衡量吗?

科研成果 | 幸福的童年,是善意人生的底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在帮助别人前,请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科研成果 | “希望”:弱势群体的力量之源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科研成果 | “明知故犯”的心理解析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热点评论 | 给孩子创造有意思的暑假:家长攻略篇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科研成果 | 爱莫能助?别让害羞阻碍你的善行

科研成果 | 为什么明星捐款遭骂名,拾荒者捐款获美名?

科研成果 |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关系

科研成果 | 支配型人格的人真的幸福吗?

热点评论 | 幸福的孩子是自主的——儿童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与幸福感

科研成果 | 眼睛图片可以减少不诚实行为吗?

科研成果 | “自欺欺人”的道德伪善: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的影响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好书推荐 | 阅读加练习,提高自信力!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科研成果 | 名声传播影响合作的即时与后续效应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