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情丨王红伟:我生命里三位不平凡的女人

2018-04-18

作者 王红伟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王红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后返城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大经济系,1982年分配到黑龙江省计委,1987年参与组建黑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外派到香港,1994年移民瑞典,任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现已退休。


原题

我家的三代女人



我对女人向来都是尊重的。一方面是来自于君子教育,妇幼当优先。更重要的是我家的三代女人教育我如何去尊重女人。                


先说我奶奶。


奶奶生于清末,家境贫寒,后嫁到我家,成了三当家的屋里人。


好景不常,我爷爷40多岁就病故了。奶奶领着三个孩子过着艰难的日子。尽管如此,她还是送我爸去念书,并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爸爸身上。


爸爸念到了国高,正赶上光复。八路军从山东开过来建立东北根据地。他们需要大批学生补充到革命队伍中来。我爸就参加了革命。


开始奶奶不大愿意,怕跟着队伍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我爸被分到土改工作队,奶奶才放心了。我爸那时是供给制,没钱给奶奶,奶奶就靠着家里的一点地,养活着三口人。


我这条命也是我奶奶给的。我出生时早产,只有三斤多重。大夫都说这孩子养不活。我奶不信,非要把我救活。


当时是冬天,又没有保温箱。我奶把我放在她的腰里,用她的体温暖我,硬是把我养大了。我家兄妹三个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那时条件不好,我身上长了很多虱子。每到晚上,奶奶就用牙咬我的裤缝,去消灭那些虱子。我在一边听着嘎崩嘎崩好过瘾。奶奶一边咬还一边念念有词:“抓不尽的虱子,拿不尽的贼”。


善良是奶奶最大的特点。挨饿那几年,奶奶吃得最少,把干粮给我们小孩吃,她自己喝菜粥。我家房后有一排榆树,榆树叶子是当时的粮食。我奶奶看到有像我一样大的小孩去撸树叶,小孩子因缺乏营养,脸上发青,她看了也心疼,偷偷地把我们的干粮给那小孩。


奶奶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但她却知道送孩子上学。我老叔上小学时,连书包都买不起,不愿上学,我奶就让我姑找块布,包上书上学,老叔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我下乡走了以后,她还寻思啥时候我也能上大学。有一次她很郑重地告诉我,你爷爷活着的时候跟我说,以后孩子上大学,就上法政大学。我一直记着我奶奶说的话。


她去世三年后,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但不是学政治,是学经济,因为我知道只有经济才能振兴中华。          


再说我妈。我妈17岁时听说部队招兵,就背着我姥姥和几个女同学一起上了闷罐车。车开到北安后,女学生全部留下,分到省政府工作当文员。我妈从此当了一辈子干部,是文革时期说的那种三门干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


说得也对。我妈除了上班以外,啥也不会。不会做饭,不会做衣服,也不会做家务。我家的这些活儿都是我奶奶干,所以我妈捞个清闲。但我妈有一点我佩服的,就是能办事。凡是求别人办的事,我妈出去都能办成。那时候办事不用花钱,能拉下脸,找找熟人就办了。


最后说说我老婆。我和我老婆小时候一个院邻居,我和她哥常在一起玩儿。后来我下乡了,家也搬到哈尔滨。多年没有来往。我返城后进了工厂,除了上班就是上夜校,没时间搞对象,大学三年级时还是光棍一个。


那年暑假回哈。我妈就张罗给我找对象。我妈的标准是人得能干,个得高,要给老王家改良品种。也巧,我弟弟和她弟弟一起吃饭时说起这个话题,结果还就成了。我老婆这两条全占,还是哈工大毕业。


结婚后,家里活她全包了,还会过日子。我们爷俩的衣服她给做,头她给剃。我在香港工作的六年,她领着儿子单过,吃了很多苦,四五十斤的煤气罐她自己扛到六楼。我儿子最佩服她妈的是,敢于领着他来到当时几乎没有多少中国人的瑞典。这二十多年在异国他乡,从无到有,事业从无名到知名,倾注了她的心血。


她的过人之处在于判断准确。几次大的举动,都是她凭着直觉决策,事后证明她赢了。她的善良像我奶奶,但她有文化。她领着儿子出四海、闯五洲,有点像我妈当年坐闷罐车,但她更敢于冒险。有时她又像个孩子,充满着幻想。我就得想办法帮她圆梦。日子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了。你看,我家的三代女人是不是各有各的特点?


和她们过一辈子,值了。

以侨领身份出席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亲情系列

陈小春:姥姥王镜娥和外公章乃器

谢悦:母亲与陈明老人的黄昏之恋

张宝林:清明节前写给妈妈的信

王伟烈士妻子发文祭奠"等你回家" 

儿女眼中的妈妈林徽因

刘晓阳:妈妈惨死在文革混乱之中

陈小鹰:一生潇洒是外公

谢悦:跟着外公玩风趣

陶斯亮:我与干爸爸王鹤寿

陶斯亮:妈,大哥的父亲究竟是谁呀?

陈虹:我的母亲一生信奉爱情至上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王谷元:追忆伯伯徐扬光

张宝林:我和我39岁智力障碍的女儿

郭爱平:我们仨

蒋蓉:我的爷爷奶奶是地主

老鬼:我的父亲

老鬼:姐姐想出《血色黄昏》这个书名

陈原:哥哥陈星,投身发明四十年

杨小兵:我的白蛇奶奶

于向真:我的庆哥

李霄霞:回大院听爸爸讲过去的事儿

段英贤:童年的蒙古旧时光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