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50年前我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特撰写此文。
在每人一部手机随时拍照的今天,谁会想到50年前的我,在内蒙古草原上,为了拍摄一张军装照,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
我是1969年4月12日从北京到达内蒙古兵团二师16团7连屯垦戍边的。半年内父母多次来信,希望我寄给家里一张照片,他们想知道在兵团承受了繁重体力劳动的我是什么样?而我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在领到军装后拍摄一张军装照发给他们。而第一套军装直到半年后入冬前才发。
那时中国的商业经济与交通事业还不发达。16团位于乌拉特中后旗的牧羊海,距离五原县城40里路,五原照相馆是方圆百里内的唯一照相馆。公交车每日一趟,从后旗开往五原县,途经16团,由于车上人满为患从不停车,所以战友们去五原县城都是徒步往返,非常辛苦。
庆幸的是我认识汽车连的复员军人张司机,拍照的那天早上,我与北京战友刘平搭乘他的汽车很快就到达了五原县城,顺利地完成了我人生当中第一张军装照的拍摄。
想到回连队的时间还早,我与刘平先去了县城浴室,把身上积攒了半年的老泥痛痛快快地清洗掉。之后去了县城饭馆,填饱了几个月没沾猪肉和馒头的肚子。当我俩兴高采烈地跑到长途汽车站购买回程票时,售票员的“后旗票已经售完”如同一桶冷水泼在身上,令我的心情降到了冰点。
1969年入冬前,我在内蒙古五原县照相馆拍的第一张军装照
倒不是我不能走着回16团,40多里路算什么呢?可我身上的这套军装成了累赘。发冬装前,排长让每人登记服装尺码,像我这样的身材应该预定女式中号。而其他战友劝我说:“23窜一窜”,就是说当年17岁的我,可能还要长高 、长胖,军装应该定大号。结果军大衣发下来,我穿着叮了啷当的,新鞋穿着踢里踏拉的,活像个败兵。如果不是为了照相,我绝不穿它。
硬着头皮往牧羊海走,大约走了10多里路,陆续碰到16团的男女战友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七连二排长、复员军人王宪根。他看见我与刘平狼狈不堪的样子,建议大家联合起来集体拦车。最先采用的办法是让女战士站在路边拦车,男战士躲在路边的沟渠里,一旦车被拦停,大家再一拥而上爬上车。不过王宪根的如意算盘被一辆辆飞驰而来的卡车司机看透了,他们不但不停车,还透过车窗大声地喊:“有能耐男人别躲在女人后面呀!”气的王宪根一个劲地跺脚。
后来王宪根想出“人墙”拦车的主意,就是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地站在路中央,形成一道人墙,强迫卡车停车。王宪根自己首先站到了路中间,我和刘平及其他战友分别站在他的两边。眼看着一辆大卡车飞驰而来,马达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了,我们开始有点肝颤。王宪根看到众人的怂样,大声喊道:“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这是考验我们每个人意志的时候啦!”有人带头背诵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鼓舞士气。
卡车并不因我们站在路中央而放慢速度,就在卡车马上就撞到我们的一刹那,我们这些新兵蛋子不由自主地退到了路的两边,唯独王宪根屹立在原地岿然不动,脸不改色心不跳。车刹住后前挡泥板距离王宪根不到一米,司机打开车门大喊:“不要命啦!……”
两位战友利用机会迅速爬上了车厢,可又沮丧地跳了下来,原来车里装满了各种物资,根本没有富余的空间了,司机一脚油门开走了。
折腾了半天,大家又重新上路,其他人很快就走的无影无踪,路上只剩下我和刘平,我们决定第三次拦车。没想到那位司机真好,看到招手老远就开始踩刹车,并稳稳地停到了我们身边,我俩高兴地一下子就爬上了车,司机说的什么也没注意听,好像是“不去牧羊海”。我们想只要能少走路,搭上车就是胜利。没想到卡车启动后,我们就后悔了。
原来这是一辆装载水泥涵管的卡车,涵管的直径与车厢的宽度大体相当,没被任何绳索拴住,所以涵管随着道路的颠簸左右摇晃。我们上车后,就蹲下来蜷缩在涵管与车厢之间的45°夹角中。我仔细地观察,涵管之所以没栓绳索,是车厢底部垫的三根带凹槽的木头起着稳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涵管摆动幅度过大,沉重的涵管就有可能把我们压住。想到这里,我脸都吓白了。
想下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任凭我们怎么喊叫,坐在车楼里的司机根本听不到,或者听到也不肯停车。上车前他已告诫过我们搭车有危险,而我们光顾着高兴,劝告的话根本没听进去。我只能把双手并拢放在眼前,紧闭双目祈求一路平安。
感觉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卡车终于停下来了,我俩跳下车,感谢的话都没说,只是念叨着:“上帝保佑!捡了一条命!以后再不拦车了!”
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俩终于走回了连队。
此文献给我的牧羊海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