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程耀业:我参加的高考复习班,升学率60%以上

​程耀业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程耀业,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系78级。1982年分配到农行太原市分行。先后在农行系统太原市分行,山西省分行,内蒙古、西安审计特派办和分局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助理特派员、省分行副行长。2017年退休。


原题

我的七八贸易前夜



作者:程耀业




1978年9月,我迈进了山西财经学院的大门,成为贸易班78级的一员,圆了我的大学梦。

回想起参加高考的前夜,乃至初高中的学习经历,虽至今已40年,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一、初中两年

上初中时,班主任是程振兰老师,教数学。他教学水平高,要求学生严,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他带的几届学生中,恢复高考后有十多位都考取了大中专院校。他在担任上届班主任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结合代数、几何教案,编写了各类试题及解答,既有深度又有难度。

到我们这一届,由于经费紧张,他建议同学们借用上一届学长的册子学习。我有幸借到了一本,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我利用课余时间做完了200多道试题,这也为我后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程老师不仅把他深厚的数学功底传授给我们,还教导我们尊师爱友,谦虚谨慎,踏实做人。在我上大学几年后,村里的初中撤掉了,程老师被聘到运城市一所023第一章结缘中学教书,后来成为市里的名教。

2012年,我去天津看望在那里休养的程老师,并请他吃饭,程老师非常高兴。 初中两年,农村学校的条件很是艰苦。村里没有通电,学校的晚自习使用气灯,自习后回到家,我还要点上煤油灯再战。常常熬夜到凌晨。赶着临近考试时,通宵达旦,彻夜看书,恨不得尝试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方法。

有一次周末,我去看望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在那里我翻看了一摞父亲订阅的《人民日报》,有评论员的文章,时事政治,先进人物事迹,我的眼前豁然一亮,内心茅塞顿开。 我懂得了要成为一个有志青年,要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就要勤奋学习,勇攀高峰。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直启迪、激励着我。

从父亲工作的供销社回来后,我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及今后的打算写了一篇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赞扬,并作为作文范例,在语文课堂进行了展读。 说到《人民日报》,当时对一个农村孩子是那么的遥远、神秘、神圣。在父亲办公室看到的《人民日报》,在我年少的心田中播下了写作的种子,常常仿照练习。

1982年参加工作不久,我对自己学非所用、学商经从事银行工作一直耿耿于怀,不十分的满意。不满意归不满意,工作起来依然是尽职尽责。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写的稿子就在《太原日报》、太原人民广播电台刊播。虽然是些小报道、短新闻,却也引起了《太原日报》总编辑的关注,恳切地希望我能去报社工作。因所在单位领导的挽留等多种原因,我还是婉言谢绝了。 


二、考入高中

1973年初,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孙吉中学高中部。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没上高中。多数是因为经济负担重,上不起,也有部分学习成绩没有赶上。他们全都回村务农了,有个别有点门道的就找份公干。 回想起参加高中升学考试时,我做的一件错事,至今都感到后悔。

那是考试结束后,我感到数学、语文两门课都很满意,就有些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尾巴也翘到天上去了。我和几个同考的同学骑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回来,刚到村口,正在焦急等候学生考试结果的王世昌校长,就问我们几个考得如何。不懂道理,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连自行车都没下,回答了一声“没问题”就回家去了。

王校长和父亲是老朋友。 事后,父亲批评我,我才知道当时校长不单单是关心我,也是要掌握他的学生升学考试的整体情况。我作为校长老朋友的孩子,作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是远远看到校长就从自行车上下来,回答他的问题,细致汇报考试的经过,校长心里该有多高兴呀!因为我的不懂事和鲁莽,给校长造成的不良印象以及引发自己良心上的不安,至今难以忘却。

高中的生活更为艰苦。我所在的孙吉中学距家十多公里,因此上学要带一口袋的干粮。因为刚过完年,家里蒸玉米面馍时掺入了少量的白面称为“二面馍”。学校陌生的环境,众多陌生的面孔,一切都要从零起步,靠自己摸爬滚打,自食其力了。

好在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的管理,教学氛围都很正常。每周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俄语、体育、音乐,早操、晚自习,下午还有自由活动时间。一日三餐,凭饭票打饭。学生都要交粮食到公社粮站换为粮票,再从学校总务室领取饭票,菜票用现金购买。

我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比较好的,饭票粗细粮比例大约在7:3。中等菜基本每顿都可打上一份。有双职工父母亲同学的条件估计还要更好点。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吃的饭主要是从家里带的玉米,高粱馒头。学校的馍要收点加工费,吃菜有时一周也不敢去食堂买一次。粗粮馍就着干辣椒面和盐巴。

就是这样低劣的生活,有个别学生也难以维持。有的同学因饥饿在课堂上或上体育课时眼前发黑,当场晕倒不省人事。我们班同村的两个同学,一个学期没到底,就辍学了。其中一位同学有“数学天才”之称,一起上初中时,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到高中不久,他的数学天赋依然令老师和同学们折服。就是这样优秀的人才,经济状况不允许,上了三个月不到就退学了。 

高中宿舍条件很简陋,一间宿舍12名学生,宿舍门两边各一排土炕,不能取暖,一排炕上挤6个人。我高中毕业之前,从来没有在自来水笼头下洗过一次澡。农村的孩子又没有换洗的衣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是粗布衣衫。锻炼身体出了汗,第二天衣服上一道道一圈圈白色的汗碱印迹和汗臭味。 这就更有利于虱子、虮子、跳蚤这类穷人的寄生虫生养繁殖。晚上同宿舍的十几个人,睡前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赛谁身上的虱子多,谁的肥,谁的大,然后比赛看谁身上的虱子跑得快。

大虱子挤出来的血又黑又多,虱子繁殖能力太快,怎么捉也捉不完。今天捉完了,第二天虮子又长出来了。尤其是衣缝上的虮子,有时候密密麻麻一行行一排排,有长时间不洗头的学生,头发里又是虱又是虮,既可笑,又恶心。真应了那句“虱子多了不咬人”的老话了。

更可恨的是夏天,土炕上炕头炕尾炕圪崂里跳蚤特别多,它们专找这种地方生养。这种能跳出自己身高四十倍的小昆虫,咬起人来又疼又痒,难以忍受。被咬到的皮肤上立马长起一个小红疱,长时间消失不掉。夏天里,一只跳蚤往往折腾得周边几个人一晚上睡不好觉。

有同学从家里拿来点六六六药粉撒在炕头,刚撒上时,农药味呛得人进不去,勉强进去也睡不好,还耽心农药中毒。时间一长药力不足了,跳蚤又加劲报复性地咬人。这样的状况真是锻炼同学们的耐力和毅力。 

风云突变,世事难料。第一学期还没有结束,上面的风向就变了。 白卷先生、反潮流英雄盛行,政治挂帅、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号召一浪高过一浪。学校陷入一片混乱,教学进入冰点。学生大部分时间看报纸、读《人民日报》社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治新闻。还要参加校办工厂炼铁炉的劳动和支援农业生产。

高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迫于政治的需要,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和同班的蔡创立同学被宣传队的领队樊寅虎老师抽调到宣传队。宣传队学生不足20人,有特长的学生,吹、拉、弹、唱、演,都很专业,外聘了一位孙吉本村的专业人士作指导。我和创立同学既没有文艺天赋,又不懂得演艺乐谱,纯粹是出于虚荣心,我拍钹,他敲锣,在里面混个乐子。


三、再战考场

1975年高中毕业,当时上大学是走推荐路子,我的条件不够格。 过完春节,我被孙吉供销社王昌周主任推荐,担任孙吉人民公社通信员和水利干事。因工作上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三年多时间,我写了一些小材料,如会议通知,主要精力是看报纸、看小说、练钢笔字,文化知识一直没丢掉。1976年经过自己努力和主动申请,我在村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7年末恢复高考,我参加了考试却没有考上。录取工作结束后,我曾暗自流泪,痛下决心,第二年一定要考上大学。 

1978年3月到6月,第二次高考前,我参加了孙吉中学文科复习班,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埋头苦学,扎扎实实,努力钻研。

刚进入复习班时,晚间,我怕班里人多杂乱影响学习,靠自己在公社工作时与老师都很熟悉的有利条件,就一个人去学校的小会议室学习。在数学上用了较大的功夫,语文老师张复芳看到我偏科严重,就怕我影响综合成绩。 我心里有底,先攻克数学,这门课自己还有些基础,然后再个个击破。 

果然,第一次全县统一模拟考试,文科班150多个学员,我的数学成绩考了第一名,我高中一个班的张敏英同学理科班语文考了第一名。 我的班主任王贞民老师,看到这一结果,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次统考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也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机会。

学校接着就组建了尖子班,我被入选后,学习劲头更足了,白天课余时间,一个人就在学校的庄稼地里,面壁苦练,晚上尖子班小教室的同学们休息后,学校统一要求熄灯,我又一个人点着煤油灯,一直学习到深夜。

高考的五门主课,历史、地理高中时一点都没学过,政治也是全新的内容,我从头起步,按照老师的辅导范围和内容,一门一门地学,一本一本地看,一遍一遍、一题一题熟记和背诵。

最后,在去县城参加考试的路上,有些学习内容和试题像过电影似地一幕一幕展现在我的眼前,铭记在我的脑海。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大学梦成为了现实,我成功了。地区和县招生办第一时间将成绩通知给中学校长,校长第一时间通知到我所在的公社。我的伯父,亲切的关怀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复习期间,特意邮寄给我政治参考资料,高考成绩刚登记完毕,伯父就急迫地请地招办负责人了解我的高考结果。

我高兴、兴奋,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几个月的拼搏奋斗终于得以回报。父母亲看到我的成绩和为备战高考消瘦的我,流下了喜悦和怜惜的泪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那一期复习班,大中专升学率高达60%~70%,当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6%。 感谢我的父母、校长、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作者全家福



(摘自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系78级集体创作《七八贸易的记忆》)


山西财院专题

麦天枢:同学六记

陈创:四年同窗的那些点滴记忆

乔远生:百米决赛差点成了“裸跑”

乔远生:"书法爱好"换来了"贸易经济"

乔远生:从体育"菜鸟"到田径"明星”

严向群: 进出农业部

严向群:北京二外的"研究所"生涯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高考回眸

陈新民:高考政审,我家请“官人”喝酒

朱民:高考数学满分入复旦

敬源凌:美院落榜后发奋恶补数理化

沈建钢:我是村里第一位考上大学的

郑会欣:人大政审放“鸽子”,

高分考生险些落榜

刘宇:从理科落榜到文科入闱

李金声:我的零分作文,

42年前的那次躺枪落榜

杨万宁:农化班,高考落榜生"训练营”

陈家强:一个高考落榜生的大学梦

余华:小镇青年的命运转折,

并非高考一条路

陆文宪:高考梦折高血压

黄立华:体检成我三次高考拦路虎

唐立鸣:吃了降压药参加高考体检

王立元:高考录取两个灾星两个福星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