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实 | 梅长钊:穿越55年的重逢,隔世的悲戚与喜悦

梅长钊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作者青年时代

梅长钊,1947年出生,1966年武昌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经历文革 、下放、招工、高考,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任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起,除发表专业论文外, 在《长江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瞭望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


原题
五十五年后的重逢



作者:梅长钊


1966年6月的一天,耳畔突然紧急集合铃声大作,全校师生赶到办公楼下的后操场上。只见三楼的一个窗口里,三个人的脑袋被几名彪壮的学生用力揪着头发按着推出。

"啊!”我心中无比惊骇,他们是初中三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教师高宏、张庆圭、廖起蜀。他们在暴拳的击打下,在头与窗台的磕碰中被宣布为实验中学的“高廖张三家村反革命集团”。
 
头天还在微笑着打招呼的人今天就会落到这样的反革命下场,我感到恐惧和惶惑.......

后操场通向旧礼堂的那条小路上,遭难的廖起蜀拉着一辆围着四块褪了色的红档板的板车向我而来,车子沉重,车速很慢,他前倾着身子低着头,短发下的额头上流着汗。和我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侧过脸向我注视了一下,那年轻的脸白皙,下巴刮得铁青,隐忍紧绷的脸上尽写着心中的无奈与痛苦。

廖起蜀并不认识我,那一刹他的脸如电影中的特写,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中。
 
这是《我在省实验的五年半高中岁月》一文中所述的事情。2020年8月9日的《新三届》公众号推出。

五十多年过去,我常常想:廖老师留在我心中的脸,现在会变为怎样的颜容?有无机缘再与他相见?
 
我的文章在《新三届》公号上刊发后,一位名叫高天华的先生与我联系上了。在电话中,他说:“我看到您的文章,廖起蜀我认识!他是我们公司的老板,我是他的员工。”

不久后我终于拨通廖老师的电话。漫漫五十多年的别离后,此刻终于联系上。廖老师说他知道我。愉悦与快慰充满整个通话。

三个月过去了。4月6日中午,手机中意外地响起廖老师的声音。“我已到了武汉,晚上6时我们聚一下,地址我发消息给你。”太让人高兴!感觉房里和窗外突变光亮澄明。
  
几分钟后收到了短信。那是我从未见过,一封长长的正式邀请信:尊敬的朋友!您好!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老朋友交流聚会!原武汉歌舞剧院院长,旅美三十年的美籍华人艺术家孙邦春先生与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副会长、杰出华人文化促进会顾问廖起蜀在汉口举行清明招待酒会。孙邦春先生和其他艺术家会有即兴表演,恭请您届时光临。

聚会的地点位于宽阔而大气的西北湖广场正对面。广场一带摩天大楼比肩林立,各个大银行的总部大楼均汇聚于此,这里是武汉著名的金融中心圈。落地窗外的下面是西北湖广场的美景,获得全国设计大奖的建设银行圆形摩天大楼伟岸靓影,静立在幕窗的右边。

廖老师挂上了眼袋,不再是当年的俊朗年轻。依旧方正的面容留着岁月摩挲的痕印,透着长者的敦厚谦逊,温和与亲切。他言语平和,思路清晰,虽已80高龄,但精力与记忆力让我吃惊。

酒宴进行一半时,蔡先生离席,他打开乐器盒,取出一管萨克斯。乐声响起,萨克斯特有的浑厚低婉音色,一下便震颤到人的心灵深处。悠扬的乐声象云烟一般飘荡,将每一位座客牢牢笼罩住。


蔡先生一边专情地演奏,一边开始绕着圆桌行进。他的脚步在廖老师的身边停住。廖老师礼貌地站起,伸出大拇指点了个赞,点赞的右手臂向前平伸出。他左旁戴贝雷帽的高宏老师也紧跟着站起点赞。高老师是当年和廖老师一起蒙难的兄弟。后来他成为武汉大学的数学教授,有着骄人的教学与科研成绩。

我忽想到:当年的“ 三家村 ”今天竟来了两家,还有一家呢?未到的是张庆圭老师,当年他刮得青青的络腮胡子下巴给我印象深刻。张老师后为武汉中学英语教学界的权威,带出了许多一流的英语教师。

深情沉醉地吹奏着的蔡先生绕到了我的身旁。洪亮悠扬又悦耳的萨克斯声在我的耳边鸣响,我象在音乐会台前的音箱旁站立。视频里的最后面两位来宾是省实验69届的校友。廖老师曾经的学生。他们分别在公安和造船厂工作。

萨克斯演奏的曲目是“往事只能回味”。
 
蔡先生坐下不久,高宏老师兴致勃勃地站起,他抖开了手中的一张纸。那上面有他为抗战时武汉保卫战写的一首诗。象作词,作曲又亲自演唱《有没有人告诉你》的歌手陈楚生。高宏自己将此诗谱曲并演唱。歌声如姓名,高昂宏亮。旋律雄壮,激情飞扬。不为稀奇,他是省实验校友合唱团男声部台柱。

坐在廖起蜀老师右边的是廖的挚友、原武汉歌舞剧院院长孙邦春。孙邦春和蔡文祥大声回味往事。他俩是发小,从小喜欢音乐。三十年前他们一同闯荡到美国。初到美国的孙,蔡二人,如同《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起明,历尽艰辛。“有时在街上吹了一天,盒子里没有一分钱”,蔡文祥先生大声道。“到后来床底下都堆满了钱,但都是一元一元的零钱。”蔡先生自嘲地说:“把它们勒平了数都得数半天”。艰难中他们保持着对音乐的挚爱与探索。

二胡演奏家孙邦春找来美国五十个州的儿童,精心排练出有五十个孩子轻和伴唱的二泉映月。公演引起轰动!观众惊叹,各大报纸和媒体争相报道,中外文化的结合交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击下面欣赏视频

酒宴进行到大半,二胡专家孙邦春演兴大发,技痒难熬,兴致勃勃地离开席位,要为大家献艺。他献艺的不是二胡,歌舞剧院院长的他要献舞!松软阔大的地毯上,穿白袜的他舞前静立。孙邦春跳得兴高采烈,忘情尽兴,仿佛身置美丽的大草原。多才多艺的院长身手不凡,翩翩起舞中旋转腾挪,不输舞蹈专业演员。

 
吸引我目光,让我感慨的是在孙邦春举手投足,各个舞蹈动作转换中始终微笑开心的脸。宴会的主人廖老师,举着手机录像的嘉宾们也都是这样喜洋洋的笑脸。

时空穿越,场景飞旋。这是五十五年后,高朋满座的宴席上与廖老师快乐重逢的欢乐场面。改革开放带来了春天,带来了这翻天覆地的巨变!

梅长钊专列

高中上了五年半,政治课令人困惑
梅长钊:误入八宝山
梅长钊:苍凉的归途
 梅长钊 :武汉五中教工宿舍忆往
梅长钊:父亲日记,记录忍辱年代
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与无奈
梅长钊:忆母亲,大爱绵长风雪夜
梅长钊:大法官梅汝璈家人两岸际遇
梅长钊:右派岳父与老同学朱九思
梅长钊:世说今语二十六则
梅长钊:1959年,我在马路上挣到7分钱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昨天的记忆
罗治:一起“反潮流事件”,
中学师生奋起抵抗
苏斐:那天她闯进男澡堂,
一辈子命运从此改写
张军:村里发生一起蹊跷"强奸"命案
革命时代的性压迫与“作风问题”
王彬彬:女特务,禁欲时代的性启蒙
革命时代的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杜欣欣:看电影,夜幕下灌了"迷魂汤"
冯印谱:"文革"当年,我在乡下看电影
邹坚峰:文革十年我看过的电影
冯印谱:革命年代的“革命婚礼”
陈月宝:革命时代的婚恋逸事
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罗新伟:我中学时最过错最无知的事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沈乔生:五类分子的子女
周大伟:“红色海洋”中的童年记忆
邱炜煌:一个少年眼中的革命时代
刘晓阳:革命时代的花木兰
张远宏:革命时代的告密轶事
严向群:革命时代的中学生与男女界限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