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丨梅长钊:右派岳父与老同学朱九思的意外重逢
摘要:朱九思与失联40多年的同学意外重逢后,将昔日同窗破碎的生活重新“缝合”,共获安宁的晚年。
作者简介
1968年下乡前的作者
梅长钊, 1947年出生,1966年武昌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经历文革 、下放、招工、高考,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任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起,除发表专业论文外, 在《长江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瞭望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雨花》《杂文月刊》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
原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
武昌石门峰陵园建筑现代,风景漂亮,给人旅游景点感觉。这个陵园的工作人员中,当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生。
岳父和岳母安息在这块土地。
石门峰陵园
岳父罗季龙,解放初期在武汉钢校任教。1957年打成右派,遣送到大冶铁山劳动。
岳父沦为右派,子女辈却有四人加入共产党。
矿山上超强度的重体力劳动让他精神肉体饱受煎熬,但折磨他多年严重的胃溃疡病竟意外地痊愈。
1978年右派平反,岳父分配到新州凤凰高中。一天,他在报上突然看到一条消息 。芹芹的弟弟罗毅在“ 家庭群 ”里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1978年7月8日,爸爸在凤凰高中订阅的《湖北日报》头版的一篇报道中,看到“ 湖北省文教办副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朱九思视察高考试场”, 爸爸一惊:这是不是我1936年在武汉大学读书时的那个同班同学朱九思?
爸爸立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1936年在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时,有一个名叫朱九思的同班同学,如果就是你,请回一信;如果只是同姓同名,请将此信退回。谢谢!”
罗季龙,湖北新州,1914—2007
7月13日,朱九思迅即给爸爸回了第一封信:“ 季龙同志:倾接来信,十分高兴。我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朱九思。我1937年11月告别珞珈山赴延安,转瞬间已四十一年矣....."
朱九思的第一封回信到达凤凰高中时,学校已放暑假,爸爸已回老屋岗了。过了十几天,朱九思见没有回音,又写了第二封回信:“ 季龙同志:我就是当年的那个朱九思,珞珈山一别已四十余年矣。当年同系同班的同学都未曾遇见过,不知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情况。我1953年即调来华中工学院工作至今。
欢迎你到武汉来玩。你可在汉阳门乘15路公共汽车到关山口下车,下车后背面过马路即是华中工学院大门。你进大门后一打听,便能找到我 .....”
岳父当年是和朱九思住同一个寝室。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文系组织春游汉阳古琴台(1998年)
我父亲也是武大毕业的,他说武汉大学当年只有几百名学生,一个系只有一、二十人,一个寝室住三人。
老同学终于相见华工。
和朱九思畅谈后,岳父讲到准备重调回武汉钢院。
“ 你到华工来吧!” 朱九思热情坚决地大声说: “华工正在筹办一个文学研究所!”
岳父在华工开的是唐诗宋词赏析选修课,上课的教室最大,学生最多。他学养丰厚,讲课说古论今,信手掂来,常将诗词佳句联入当今生活,诙谐有趣,教室里掌声笑声雷动。
入华工不久的一次工资调整中 ,岳父将本属于他加工资的名额让给了一位年轻教工。大家说他傻,他笑笑后说了一句:“我的工资够了。”
历尽沧桑,豁达淡泊,岳父闲看云起云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愿大家都像我岳父他们那般长寿 —— 岳父寿高九十四, 朱九思辞世更晚,三年前去世,享年一百。
同窗之情真切,
多能感怀念旧。
友谊天长地久,
无论日后天各一方,
行走道路万千不同。
附:朱九思的第一封回信:
季龙同志:
倾接来信,十分高兴。我就是你所提到的朱九思。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告别珞珈山赴延安,转瞬间已四十一年矣!当年同系同班同学都未遇见,不知你是否知道。
我于一九五三年即来华中工学院工作,直至现在。如有机会来武汉,请一定告我,一定晤谈一番。
祝好。
朱九思
七月十三日
图文由作者提供,授权本号刊发文
1957专题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