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搏杀,究竟鹿死谁手?
提示:本文接近一万字,读完需要一点耐心。文末带有彩蛋。
1
近期国际贸易局势骤然紧张,起因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誓要挑起国际贸易战。
剧情也是一波三折。
特朗普先是宣称,中国执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因此要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并声称贸易战“好打又好赢”。
随后美国出台的钢铝关税政策,却是针对包括盟友在内所有国家的“无差别攻击”,因此激起了美国传统盟友日本和欧洲的强烈不满。
面对日本欧洲的反弹,特朗普又抛出诱饵,声称只要与美国建立针对中国的贸易同盟,就可以获得关税豁免。特朗普运用商人特有的狡诈,绕了一个弯,其实还是要对付中国。
日本欧洲的反应先放在一边,美国国内似乎并不配合总统的行动。根据3月20日的最新报道,随着反垄断诉点复审的胜诉,美方对我钢铁企业发起337调查引所发的诉讼,包括商业秘密、反垄断以及反规避三个诉点,在历时两年后,全部以中国钢铁企业获胜而宣告终结。
这就意味着,白宫试图通过行政权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遭到了美国司法权的制衡。
贸易战争阴影笼罩中美乃至全球,引发多方力量相互博弈,必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本公众号《国际贸易》系列文章,系统回顾了国际贸易发展史以及贸易战争的历史,如果看过前面的文章,就会知道目前这种局面在过去五百年中一再复现,是新兴制造业大国崛起道路上必经的考验,既然无法避免,只能从容应对。
前天的总理记者会上,面对NBC记者提出的中美是否爆发贸易战的问题时,总理回答道:
“中美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没有赢家。……我们希望贸易总体平衡,否则难以持续。 我已经讲了一些中国继续推进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商品等。美方企业是可以抓住机遇的,但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中美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对两国、对世界都是好事。”
总理这段话中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向美国出口中低端消费品,美国的优势在高端技术产品,但是又设置重重壁垒,不愿意出口到中国。造成贸易逆差完全是美国自找的啊,只要美国肯卖,贸易平衡好说。
但问题是,这些高端技术已经是美国压箱底的东西,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是美国的国本,向竞争对手出售无异于动摇国本。十七世纪向法国出售军舰的荷兰人,十九世纪向美德转让纺织和铁路技术的英国人,已经生动演示过资本是如何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的。
美国政治家只要了解美国自身的历史,不会不知道英国曾经采取种种手段对美国进行技术封锁,美国当年就是通过种种见光或见不得光的手段,从英国以及欧洲引入工业技术,从而获得反超,进而获得世界霸权。
美国人惊恐的发现,自己曾经扮演过的勇者战胜恶魔的故事又重演了,只不过上次扮演的是勇者,这回扮演的是恶魔。
2
美国陷入当前的窘境,根源当然要追溯到为了对抗苏联扶植日德,动了自身制造业的根基;又在七十年代为了摆脱迫在眉睫的美元体系崩盘的金融灾难,推进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制造业的进一步空心化。
然而,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被火爆的资本市场以及资产价格上升造成的财富效应长期掩盖,直到2008年。
现在回头看,2008年可能是比较关键的转折之年。一场突然而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爆发。先是雷曼兄弟公司倒闭,随后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破产,在世界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沉没,美国遭遇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起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从朴素的角度,分析了这场危机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关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国家经济而言,也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在人类的贸易史上,各个国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其他国家获取贸易顺差,但进入20世纪的后半期,美国对贸易顺差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转变。
这位前财政部长的话,跟《无间道》中黑社会老大的话如出一辙: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从1995年至1999年,鲁宾担任美国财长期间,眼睁睁地看着美国的贸易逆差,从1737亿美元飙升至3389亿美元。事实上从1980年以来,美国平均每年都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而且呈加速度的趋势不断增长。
在小布什任职总统期间,美国的贸易赤字更是连续5年创出新高,2006年达到了7635.9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占美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接近7%。
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当一个国家出现逆差的时候,它的外汇储备就会持续减少,长此以往,本国货币就会出现贬值,甚至引发恶性通货膨胀。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由于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而发生的,但长期贸易赤字的美国政府似乎并不担心。
美国在维持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的同时却并没有发生恶性通胀,1991年至200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一直在3%左右波动,2001年小布什上任以来的8年,美国的通胀也只有2%左右。
那么,美国是如何做到高逆差低通胀的呢?
秘密就在于美元。
3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结算、外汇交易和外汇储备货币,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顺差国纷纷把实实在在的商品出口到美国,换取美国印刷的绿票子。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大量的进口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001年中国加入WTO,引爆了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商品价格继续保持下跌。
美国大量进口商品,这直接带动美国的物价水平近20年来不断下降,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和覆盖全球的金融服务业,这使得美国既得到了高增长,同时又避免了通胀。
赚取了美元的顺差国把美元用到了哪里呢?还是美国!美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美国国债的最大的持有者。
就这样,美国靠印刷美元,使得占世界5%的美国人,消耗着占世界三分之一的资源;其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人均生产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红利”。
最近三十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降低了全球的信息沟通成本,进一步放大了全球化红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斯蒂格利茨怪圈。
他发现: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以较高的代价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过剩资本后,又以购买美国国债和证券投资等低收益形式把借来的资本倒流回去。新兴市场付出了劳动、资源和环境破坏的代价,输出了商品和服务,他们得到的仅仅只是发达国家的一张债券。
美国在此过程中付出的,似乎仅仅是虚无缥缈的“信用”。
斯蒂格利茨认为:这是经济全球化中,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掠夺。
斯蒂格利茨
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再通过汇率涨跌实现美元的回流,美元一出一进,相当于用白纸换取实实在在的财富,这可真是天底下最大的便宜事!
然而,美国最强大的地方在于美元,美国最大的致命弱点也在于美元,可以说美元正是美国的“阿克琉斯之踵”。
4
美国通胀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可以长期不用加利息,以此刺激美国经济和消费。
廉价的信用必然催生过剩的货币,过剩的货币必然制造大量的金融泡沫,金融泡沫则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低利率意味着低成本的借贷,这些用信用创造出来的货币不断流向了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经济结构脱实向虚已久,制造业长期低迷已经空心化,再多的资金也不能挽救制造业,而是流向回报率更高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引发资本市场的饕餮盛宴。
急剧放大的金融泡沫,就如同建设在沙滩上的城堡,终有崩塌的一天。
金融霸权原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收割其他国家财富的同时,本国经济也会逐渐脱实向虚,越来越依靠金融。危机袭来,浮华散尽,原来霸主自己也是在裸泳——曾经称霸的金融帝国荷兰与英国,都已经重复过这样的故事,如今轮到美国了。
在分析这次危机的原因时,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低利率没有错,错的是美国的消费和贸易,他说:我们试图消费多于我们生产的产品,短期内我们可以这样做,但长期内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格林斯潘的话与罗伯特·鲁宾同样的朴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的病根在于制造业的空心化:消费大于产出的经济体,吃枣是药丸的!
格林斯潘
经济学者试图用各种花哨的数学公式和经济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然而大道至简,经济学的本质规律实际上与人的直觉常识没有区别:
量入为出才能长久,透支消费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不过,如果客观评价的话,美国最大的失误并不是制造业空心化,而是因为屡战屡胜掉以轻心,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可能性。
在1977年至2005年间,美国制造业产值从1.3万亿美元增长到4.5万亿美元,美国的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而制作业的产值却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美国霸权的取得,归根结底是依赖其强大的制造业。美国的制造业只是相对于其巅峰期衰落了,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的话,实力依然强劲。
其实如果刨除掉中国这个因素,美国的全球战略基本是成功的,美国击败了除中国外所有的竞争对手,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中国,并且GDP份额相对于除中国以外的全世界始终是增长的,因为它的传统对手的GDP份额都在萎缩,特别是曾经一度挑战其地位的俄罗斯和日本。
购买力平价GDP份额
如果没有中国整体崛起,美国保留高附加值工业,将低附加值又劳累的工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和资本优势进行全球收割,完全可以继续稳坐全球经济生态链的顶端,继续坐稳霸主宝座。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向中高端产业链发起全面挑战,美国终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再想像收割日本和苏联那样收割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么恢复制造业实力,要么等着被超越并丧失美元霸权,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5
长期利用金融霸权收割其他国家财富的美国,终于尝到了滥用金融霸权的恶果。临危受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向外界发出信号:美国不会继续当全球最后的消费国和进口国。他表示美国必须从消费型经济转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必须从依赖金融活动转向发展实业。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就是:我们相信变革!(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如今被热炒的中美贸易战,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燃起硝烟。
2009年2月13日,奥巴马政府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出炉,在这份计划中明确要求,凡是利用了这一资金的投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必须为美国生产,这无疑为美国的制造业撑起了保护伞。贸易战正式开打。
据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了12%,这是二战以来世界贸易的最大跌幅,而就在这一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减少了13.9%,全年贸易顺差同比减少了34.2%。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推出了堪比“罗斯福新政”的四万亿救市计划,通过逆周期的基础设施投资,防止经济迅速失速。中国的救市政策确实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但是如果没有救市政策,当时极度依赖外贸的中国经济就可能遭遇“硬着陆”,失去后来辗转腾挪的空间。
2010年3月,奥巴马更是公布了一项扩大出口的计划,旨在通过更加严格地执行贸易法律,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和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帮助的办法,把美国的出口提高一倍。
2010年4月,就在美国释放出大力发展出口的信号之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公布了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
从2009年12月开始,美国就逐渐对人民币施压,130名美国议员联名要求奥巴马政府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无疑是要使中国已经面临巨大压力的出口市场雪上加霜。针对美国政府的百般责难,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人大会上明确表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人民币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
紧接着,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核安全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同意之前由安理会其它四国共同商讨的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四个对伊朗核安全问题制裁的决议,使得中国即将被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的风波占时告一段落。然而经济界仍然普遍预期,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奥巴马还提出了所谓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意图打造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圈,通过类似当年美苏冷战进行贸易隔离的方式,限制中国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应对得当,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折腾,不仅没有逆转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趋势,反而加速了美国的衰落。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债务从9.4万亿美元飙升到超过21万亿美元,增幅高达123%!
在奥巴马上任前,美国可以说是病得很重,但并非没有医治的机会。到奥巴马卸任,美国已经是病入膏肓。难怪总有人说奥巴马黑皮红心,是我党的同志。
6
中美如同两个武林高手对决,这十年间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客观地说,两个国家都积累了大量内伤,都在想尽办法苦苦压制,其中美国集中表现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股市上,中国则集中表现在楼市泡沫上。
谁撑不住内伤先爆发,谁就会遭到沉重打击,释放出大量浮财游资,另一方面就会极大受益,甚至满血复活。
问题是,这是一场不对称的博弈。中国的国际贸易态势良好,只要撑住楼市泡沫不崩,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提高,泡沫会逐渐被夯实。美国则是虚火升腾,量化宽松释放出的天量资金制造了长达十年的超级牛市。按照以往美国金融收割的逻辑,早该加息制造强势美元的形象,吸引全球资本回流。
然而,这就会导致两大问题:
其一、强势美元对于美国的制造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长远来看进一步加剧美国衰落;
其二、加息可能会引发全球资本回流,但也可能刺破美股泡沫,导致美国股市崩盘。如果后者首先发生,那么前者也就不会发生了。这对美国来说无异于大灾难。
所以,中国不着急,可以用拖字诀。拖下去,时间对中国有利。
美股泡沫表象,问题的根子出在美国的国债上。归根结底,则是美国的国际贸易赤字。
常年的国际贸易逆差,累积成越来越高的美国国债。由于美元的发行基础是美国国债,美元危机引爆的最大可能,就是美债危机。当美国无法再继续借到美债,就标志着美元末日的来临。
美债问题由来已久,但是迟迟没有引爆,这就是信用的好处。国家的信用可以变现,可以透支,这就相当于将未来的钱提前到现在来花。十八世纪英法争霸之时,法国的资源禀赋是英国的数倍,海外殖民地相对于英国也毫不逊色,但是为什么始终落于下风,秘密就在于英格兰国债。英国通过发行国债可以将未来十年的收入提现作为军费,而法国只能使用当年即期的资金,谁现金流更稳健更不容易断裂,一目了然。
但是信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每个人都有信用卡,可以通过透支来进行资金周转,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利息。如果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填补财务窟窿,终归窟窿会滚越大直至崩盘。
信用本身不能解决问题,不过是把时间线拉长,危机延后,留下从容排雷的时间。当年美国对付日本就是如此,日本先爆发危机,美国就转危为安。但是中国一直迟迟不爆发危机,这可怎么办?雷终归是要排的,否则就是小手雷攒成航空炸弹了。本来只是炸个重伤,这下直接粉身碎骨。
我们知道,美国一直在修改国债上限,推迟危机的来临。那么,美国是否能通过不断修改国债上限,将危机无限延后呢?
短期来看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来看依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越往后拖,将来危机爆发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简单地说,美国之所以能以很低的利率发行国债,是因为美国的信用评级高,而信用评级是以美国的偿债能力为前提,偿债能力的指标其实就是美国的税收,或者称之为财政收入。
随着国债膨胀,利息总额越来越高,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美国年年巨额财政赤字,根本无力偿债,已经采用借新债还旧债,借长期债还短期债避免技术性违约。
国债总额虽然庞大,并不是并不是立即要还的,可以采用技术手段不断推后;但是国债利息必须按时偿付,一丝一毫都不能拖延,否则就是国债违约。
如此发展下去,迟早会达到这样一个临界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财政收入增量,已经不足以支付国债的利息增量,必须通过削减其他必要支出来偿还利息。那时美国就会碰上大麻烦。
目前来看,这一天到来已经不会太久远。
美国债务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该国GDP的增速。例如,在2008年底,美国经济规模为14.5万亿美元。十年后,该规模达到19.7万亿,增幅为36%,同期国债增幅则为123%,国债总额高达21万亿美元。美国经济2017年的“实际”增速为2.5%。不剔除通胀,美国的经济增速则为4.4%,而该国的债务增长速度为6%。按照比例来算的话,美国债务增速比GDP增速快36%。
不需要具备高深的财务知识,只需要凭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以如此恶劣的收支状况,凭什么让资本市场相信,美国将持续具有稳健的偿债能力呢?
不要忘了,在过去十年美国疯狂发债的同时,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一直保持比较低的水平。
一旦市场上开始怀疑美国的偿债能力,美国就必须提高利率发债,否则依靠国债募集资金维持运转的联邦政府将彻底宕机,美债违约也会同步发生,造成全面崩盘。而如果提高国债利率,又会推高利息总额,使得美国的偿债能力更加捉襟见肘,进一步加重市场的疑虑,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也会迅速走入崩盘。
简单地说,一旦到了临界点,美国的国债市场就会在短期内迅速崩盘。而美国的货币发行、资本市场都是建立在国债的基础上,国债一旦崩盘,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连锁反应。
表面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霸权,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美国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被债务逼到悬崖边上。
留给美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7
分析到这里,美国政府接二连三挑起贸易战的原因已经清楚了。贸易战只是手段,缩减贸易赤字才是目的,美国必须踩下刹车,避免一路狂奔跌下债务悬崖,只要贸易赤字改善,制造业复苏,国际资本市场对于美债的信心就不会动摇,就有了更多闪转腾挪的时间。对于美国这个地区矛盾、种族矛盾深重的国家,如果一旦美元崩溃,失去金融霸权,可能就不仅仅是陷入深度衰退这么简单,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内战或解体。
特朗普虽然看上去不太靠谱,但实际上是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美国真正的爱国者。
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美国各方是否能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呢?
非也非也。虽然美国的大麻烦是寄生在美国身上的国际金融资本造成的,但是美国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国际金融资本的问题。
正如国际金融资本抛弃了之前的宿主一样,在泰坦尼克注定要装上冰山的时刻,金融资本是不会与国家共存亡的,拍拍屁股走人才是上策,它们会早早寻找到下一个宿主并寄生上去,留下美国人民来承受滔天洪水!
其实,从金融危机爆发的之时甚至更早,国际金融资本就已经开始寻觅或打造一个新的栖息之地。
由于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下一个以国家为单位、且比美国更大更好的金融资本栖息地,金融资本的“出美洲记”跟之前“出荷兰记”与“出英国记”的套路都不一样,必将是化整为零,分散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金融的力量附着在货币之上。
美元金融霸权崩溃,又没有足够体量的国家供其寄生,国际金融资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去中心化、非主权货币作为栖身之所。
黄金白银曾在过去数千年中作为去中心化非主权货币,然而金银的保管和交易都太麻烦,不适应现代金融的需要。恢复“金本位”只是一部分食古不化的家伙的想法而已。而且现在大部分金银都掌握在国家手中,脱离主权的金融资本想通过控制金银来呼风唤雨,难度系数太大。
于是在2009年,也就是金融危机的第二年,比特币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非主权、去中心化、匿名的数字货币,完美符合了国际金融资本隐形栖息的各项需求。
七百年前的欧洲,曾经存在一个隐形的金融帝国——圣殿骑士团,通过金融锁链隐蔽控制了欧洲各国,大大小小的领主国王事实上都沦为他们的“奴隶”,“打工仔”。时隔七百年,伴随比特币体系的成熟,新的“圣殿骑士团”将重现人间。
正如当年欧洲曾经出现政权与金权的殊死搏斗一样,未来世界的斗争可能不是出现大国之间,而是发行主权货币的政权与比特币代表的金权之间。
可以预计,国际金融资本也不会统统跑到比特币上,而是会出现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分流。其中部分金融资本投奔的目的地甚至包括中国。
新任央行行长易纲承诺,将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其目的就是拉拢分化部分国际金融资本,为我所用。
像中美这种体量的超级国家,从外部攻破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挑起其内讧,令其自毁长城,却是大有可能。明末的崇祯皇帝还在苦苦寻找救国之策的时候,曾经义正言辞的东林党们早就与后金暗通款曲,各谋出路了。比如这位“水太凉了钱谦益”。
兵法有云:“围三阙一”,必须给敌人留条活路,防止其置之死地拼死一搏。尤其是对于美国这种实力犹存,但是内部存在多种相互制衡力量的敌人。后金能以几十万人搞定两亿人口的大明,内部拉拢分化是关键。中国对付美国,关键也在这里。
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从长期来看也许会提振美国制造业,重塑国家实力,保护制造业从业者的利益,但是从短期来看,立即就会损害美国消费者以及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各个阶层的利益,后者才是更大的票仓。
在美国的民主政治框架下,两派之间的零和博弈,几乎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美国当年就是通过内战解决了关税问题的分歧,美国想实现制造业的复兴,说其他的都是假的,首先需要的是另一个林肯,以及另一场内战。当然,还得代表工业复兴力量的一方获胜才行。
当然了,特朗普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在林肯之后,还没有哪个总统可以和我比”!
8
特朗普想要挑起贸易战,除了需要面对国内反对派的汹涌反弹之外,所需要应对的国际形势也不乐观。
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的出口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实际上与退守高附加值产品的美国之间的直接竞争相对较少,相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互补,这也是过去若干年中美经贸关系火热的根源。
日本和德国这两个美国曾经的敌手,同样退守在高附加值产品,才是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2017年,德国经常项目顺差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首位,达到2870亿美元,日本以2030亿美元紧随其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排在第三位,为1350亿美元。
其中,德国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地缘环境来看,都与中国有极佳的合作基础。德国与中国一样同属大陆国家,一直怀有都有利用经贸关系整合欧洲的企图,这正是复制当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然而,对于海洋金融国家来说,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大陆实现整合。英国称霸的奥秘,就是数百年来一贯坚持“大陆制衡”,美国也是一样。
美国财政部曾批评道:“在欧元区金融危机期间,德国一直保持了巨额的经常账户盈余。”这“阻碍了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再平衡努力”,并导致“欧元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出现通缩倾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从深层次说,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其实不是可以坐下来商量谈判可以解决的,而是美国与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根本性矛盾引发的零和博弈。
中国和德国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在很多方面都是类似的,在来自美国的压力没有消失之前,中德是天然的利益同盟。当年德国曾经梦想建立一个中德轴心,因为中国实力太差而未遂。80年后,中德轴心若隐若现。
100年前的今天,欧洲大陆上激战正酣。新兴制造业强国德国试图挑战老牌霸主英国的统治地位,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是体量比英国和德国更大的美国全力支持英国,那场战争之后,德国可能就已经实现了欧洲的整合。100年后,体量最大的大陆国家中国对体量最大的海洋国家美国发起了挑战,并提出了整合欧亚大陆经贸关系的一带一路倡议。此时,已经没有一个更加强大海洋国家进行制衡。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市场,更广阔的自由贸易联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古至今,人类必然是结成越来越广阔的命运共同体,从血缘联结的氏族、到城邦、到国家,再到国家不断增长的体量,乃至同一个地球联盟。
海洋国家主导世界时间已经够久了,世界需要拨乱反正,重新回到大陆国家主导的固有轨道上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全文完)
彩蛋:
如果想知道进一步了解作者预存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对话栏输入“未来”(不是在本文评论栏留言!),即可查看。
本文为国际贸易系列文章的最终篇,前文见: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帖推荐:
内鬼”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居然会导致亡国?——知春路风云录之七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赞赏请扫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