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关注“朱健zhujian”,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这些日子,我基本上是手机不离手,眼睛不停地盯着屏幕。 3月27号,晚八点十分左右。同事姜泓给我发来《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让我马上看。 一看《通告》题目,我心里一紧,难道靴子真要落地了? 粗粗浏览完《通告》后,我对姜泓说,这应该算是以黄浦江为界“封城”吧? 浦东、浦西左右组合,两岸市民都上场,大家都节省了时间,代价是最小的。 三年来的“抗疫”考试,全国许多省市动不动就“封城”。 而上海以“瓷器店里抓老鼠”的精准和文明,成为全国人民公认的“学霸”。 但这次偷袭上海的“奥密克戎”病毒,真是一个孙悟空,它会隐身和闪变。 而且,“奥密克戎”的攻击速度,比“新冠”原始病株,要快五倍! 国外的政府和老百姓,面对“奥密克戎”,早就认命了,平平展展地躺下了。 上海面对“奥密克戎”袭击,也想继续使用精准导弹,打阻击。 但很遗憾,这次导弹的制导系统没有精算好,网格化的阻击战,受挫了! 用老话说,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奥密克戎”太狡猾了,防不胜防! 我在上海定居十八年了。作为新上海人,越来越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了。 真的,上海是一个连护工阿姨都喜欢的城市。护理我妈的浦阿姨,都成了“哈沪”。 她老家的亲朋好友,因为上海的疫情,打电话为她担忧时。 所以,连护工浦阿姨都确信,“封城”这个词,不属于上海。 当“封城”,真的成为现实时,我心里还是涌出了少有的失落。 还好,面对“封城”的失落。心中还有可自我安慰的现实。 四天,比起我熟悉的新疆乌鲁木齐,曾经“封城”了46天。 因为,家里有瘫痪的患老年痴呆病的老妈。给老妈备药,成了我面对“封城”,要办的第一要务。 为了第二天,能顺利进出医院,给老妈拿药,我必须马上去做核酸。 一上车,我就对出租车司机说,去同济医院。司机马上就说,你是去做核酸的吧? 因为,明天星期一要上班了。没有核酸证明,是进不了办公室的。 他又告诉我,下午在同济医院做核酸的人,非常多,要排四个多小时的队。 我一听急了,他说你不用急。到那里,如果还是人很多,我拉你去人少的医院。 到了同济医院,果然人非常多。排队的人,一眼望不到尽头,转到了另一条街。 排队的人仍然保持着防疫距离,衬托出市民的文明和淡定。 他说,没法休息。“封城”了,私家车、公务用车都动不了了。 “封城”期间,公司给出租车司机,一天补助120元。 听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的话,让人会在细节上感到,上海的管理,点点滴滴是精细的。 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人,都为这个即将停摆的城市,不声不响地暗暗使劲出力! 出租车司机,将我拉到了宝山仁和医院。果然,人不算太多。 68块钱的出租车费,帮我节省了四个小时的排队时间,我心里非常高兴。
3月28日,浦东“封城”的第一天。浦西,仍然是自由的。 当我挤到菜架前时,菜架基本都空了。还好,我抢到了三袋刀豆、三袋“上海青”。 最后,菜架上仅剩了七个长得十分难看的土豆和六个丑态的洋葱,我也不嫌弃,全扫荡了。 抄底了“残菜”后,我才定下心来。举目望去,这抢购的众人,大都是60岁以上的大妈、大叔。 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人口的25%。 上海的大妈、大叔对菜市场是有特殊情结的,对菜市场的价格也最为敏感! 结账台前,一位大妈指着结账员,用上海话大声嚷着,你们今天的菜为什么涨价这么多?这是哄抬物价! 此时,这个“政治”正确、“吵架”的大妈,成了其他上海老人谴责的异类! 真的,上海老人在钱和命之间,绝大多数拎的是非常清的! 在我排队等待结账时,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拉着空荡的购菜小车。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 米、面、油、面包、蛋糕、馒头,半成品的八宝饭、元宵、馄饨也都有。 对我这个新疆长大的人来讲,冰冻的东西和新鲜的东西,是吃不出差别的。
八点,我去乘13号线地铁,赶往瑞金医院帮老妈拿药。 早晨八点多,原本是上班的早高峰。可此时地铁大厅空空荡荡,基本没人。 他原本准备坐在我的对面。可还没坐下来,他马上就离开了。坐到了离我有十米多的地方。 一个“奥密克戎”,将陌生人之间,相互都变成了瘟神。
可我手机里,几小时前做的核酸,仍呈现的是上传状态。 我知道,这一切的人性化,都是前几天,东方医院女护士周盛妮,因被耽误医治,用生命换来的结果! 上海人民永远会铭记,这位女护士用生命,给我们换来了绿色急诊通道! 瑞金医院的大厅,与往日的人山人海相比,是出奇的冷清,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闹。 平时,神经内科汤主任的专家号,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才能挂上。 汤主任是苏州人,非常和蔼可亲。为了防止疫情的不确定性,她给老妈用足了额度,开了三个星期服用的药。 十点,我又赶往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给老妈开另外一类药。 在地铁九号线、七号线,仍然是空空荡荡。我基本享受了专列的待遇。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保安,跟瑞金医院的保安一样,没有强求48小时核酸报告,只看健康绿码就可以了。 这说明,上海的各家医院在执行防疫管控中,都进行了改进。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也没了往日的拥挤,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值班医生我也不认识,但他非常客气,主动给老妈开足了药品的额度。 说实话,这些年我喜欢上海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在上海办事,不用靠人情,大家都很通情达理,讲道理。
十一点,我继续乘地铁,赶到了长寿路地段医院。给老妈开日常所用的慢性病药。 在地段医院,杨医生给我讲,这几天,你在菜市场能看到多少人,在地段医院就有多少人。 2500万人的上海,占人口25%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有慢性病。 要“封城”了,人人备足药品,这是常识,也是必须的。 这个占上海人口四分之一的族群,不管是人口数量方面,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是十分强大的,厚重的。 在地段医院,我也与大家一样,耐心地排队挂号、排队看诊、排队拿药。 等到杨医生给我妈开药时,我看他的防护服背后都湿了。 杨医生告诉我,中午他吃饭,像打仗一样,只用了10分钟。 眼见为实。疫情期间,地段医院的医生不容易,真的很辛苦。
但就全国而言, “奥密克戎”,一定会在国内某些省市,再次登陆偷袭! 如果浦西、浦东,两岸的市民联手,打赢了上下半场,不打加时赛。 因为,上海为全国各地尝试和探索了,面对“奥密克戎”这个狡猾的病毒,我们该怎么办? “封城”四天,与乌鲁木齐“封城”四十六天相比,不到十一分之一。 “奥密克戎”,这次袭击上海。上海,必定会扛过去的。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疫情期间承担着全国一半的国际航班的进出。 “奥密克戎”,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病毒,它也一定会持续光临上海! 上海,以其“学霸”的本色,一定能寻求到“最小的代价”!
【以下是我写过的文章,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浓缩的历史,现实的写照。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我的"脑残”妈妈
敬重你,自食其力的拾荒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小店,将悄然倒下(百万级阅读量)
“小哥”,快跑
护工陈阿姨,总能给人带来思考(百万级阅读量)
护工陈阿姨,她还好吗?(百万级阅读量)
“公主”的临时户口(百万级阅读量)
一枚公章(百万级阅读量)
武汉,飘来“半粒灰”(百万级阅读量)
一个绝版高尚的人(百万级阅读量)
我的工匠兄弟
好人
有学问的前辈
老前辈
儿子的学费打了水漂
一个小病毒,撂倒一个大行业
谢谢,百姓的贴身卫士
口罩,多彩的江湖
呼吸,呼吸,一切为了呼吸
跨越太平洋的神奇口罩
老爷子,别哭
五味杂陈
唉,谁都有这一天
母亲,越来越“不明白”了
唉!让人又爱又恨的“群聊”
夺命的客车
土“砖”,敲开了国际“大门”
特殊的学费
一个“草根”行业的故事
让心颤动的永恒瞬间
父辈的情义
小田有工作了
小田失业了
公章的律动
母亲的阳台
我的“文盲”兄弟,帮我考大学
父亲节,特别的告慰
劲草,在疾风中生长
给八十五岁的妈妈写篇作文
“黄豆官”在福建
总经理为你流泪
士兵探营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由于我开公众号时系统已没有“留言”功能,如需与我进一步交流,可加个人微信。
我的微信号:zhujian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