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超级文和友走出长沙,来到广州。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感性城市”系列第三十一篇

主编/撰文/编辑 | Zoff

文章共计2884字,阅读时间6分钟


在端午节前的几天,广州超级文和友开始试营业。


虽然眼下疫情余波未平,对于相对依赖旅游游客的超级文和友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业时间点。在长沙,外地游客作为超级文和友最重要的客群,占据了过半的客流量,也创造了数千号排队打卡的奇迹。


但这里依然值得强烈关注。毕竟,超级文和友作为长沙最名片化的商业项目之一,这是首次离开长沙和湖南,来到一线城市试水。



一个在长沙就能引爆全国游客的项目,来到城市能级更大的广州,自然拥有不错的想象空间。


但同样也面对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类似的文和友品牌,取材于在地文化背景和城市原生生活方式,这套方法论是否真的可复制,还需考验。


首先还是要从超级文和友本身开始讲起。


超级文和友

当之无愧的场景式商业标杆


超级文和友有多厉害?


至少在长沙,一座超级文和友,一杯茶颜悦色,早已超脱作为本地商业品牌的存在,而是升华为城市文化名片,成为年轻人来长沙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张名片几乎是完全被“人为创造”出的,而不是什么老街改造和城市更新。这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里都实属罕见。



当然,文和友有自己的故事线索。创始人从街头的炸串龙虾地摊开始做起,有着十余年间一步步扩店最终成为知名品牌的励志故事,但真正引爆文和友的,依然是“超级文和友”所带来的场景体验。


用电影布景式的高空高空间,以八九十年代老长沙的街巷日常为线索进行展演,同时也融入了年轻人的国潮朋克风格,让这个空间不仅成为了一个餐饮经营空间,更成为一个老长沙博物馆,可无限探索的Z世代魔幻游乐园。(延伸阅读:超级文和友:一座被创造的“魔幻市井”



超级文和友火爆之后,自然引来了其他城市和商业项目的关注与合作诉求。于是在之后,最先公开超级文和友落地的两个城市分别是广州与深圳。



在广州,超级文和友与真正的商业地产老司机太古集团合作,开在了太古汇背后。这样的选址也可以看出业主方对超级文和友的期待,希望它可以成为真正的“引流”神器,激活整个商业项目。


那么超级文和友可以做到吗?


来到广州的超级文和友

沿用了与长沙相同的打造策略


从目前所有流出的项目图片来看,广州的超级文和友基本上在使用与长沙一模一样的套路。


即在现代城市界面的商圈中,打造一个充满新旧冲突,带来城市旧日记忆的“微缩世界”。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广州的超级文和友立面展示其实比长沙要更加极致,毫不遮掩,在珠江新城塔楼林立的城市景观中,嵌入了一块穿越而来的“老城市井”。不得不说仅仅是这种对比和碰撞,就值得游客来打卡。



而到了傍晚,文和友内部人影涌动的热烈气氛,可以透过玻璃里面直接向外传递,同样形成了视觉吸引,给路人带来驻足探索的欲望。


这一笔画龙点睛带来的效果,堪比重庆网红洪崖洞。



但仅仅有这点是不够,深入其中,首先可以看到依然是高挑空的一个老街区缩影,细节品质、硬装软装如长沙的文和友一般纯粹和到位,但整体的魔幻感,受限与建筑空间结构,体验并不如长沙那样震撼。



同样,广州文和友的内部动线逻辑依然丰富有趣,游客可以从不同方向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每一层,并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中庭的老街区,并感受到人群聚集的氛围。



这一点更接近曼谷The COMMONS项目的逻辑。中庭老街区作为“人气引擎”,可以充分将这种烟火氛围传递到项目的各个角落,从丰富的视觉到嗅觉,带动人的消费欲,不会感到孤独。



与长沙相同,内部表演的每一个“老旧空间”,都不仅是装饰,里面都藏有各种小店可供发现,如同一个个游戏空间彩蛋。对Z世代人群来说,动线的复杂无所谓,只要足够有趣有内容,都是值得探索的。



从业态角度观察,广州超级文和友依然以餐饮为主。


首层部分类似长沙项目的“永远街”,将街边名小吃,那些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摊饮食集聚在项目里,成为传统小吃一条街,吸引旅游客群。


而随着层数向上,则加入了各种体验和服务业态,例如美容美发、文具店、纹身等,带动人群向高区流动,当然也少不了文和友的看家餐饮,炸臭豆腐。


目前来看这样的业态组合虽然丰富度尚不及长沙项目,但在广州几乎找不到相似对手。


而这些仅仅是广州超级文和友的试运营项目,相信当“正式版”上线之后,会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内容。


对广州超级文和友的

一些思考和隐忧


从各种社交媒体上,不管是从微博、朋友圈小红书等等,都可以看到Z世代人群对这个项目的期待,这来自于空间所造就的无法复制的魔幻感。


毕竟在商业地产发展相对保守的广州,近年来确实缺乏如成都太古里,北京SKP-S和上海TX淮海项目所带来的商业场景创新。超级文和友的入驻无疑是一个契机,不仅仅是为广州这座城市创造新的商业场景,更有可能形成城市度假景点。



但问题是,作为四大一线城市的广州,它本身的原生广府文化足够强大,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文化语言。从超级文和友现在的状态来看,可能更多的是抓到的是表象与符号,这里是否能成为游客体验在地文化的目的地,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同样的挑战还出现在饮食文化。



文和友的成功,火爆来自于超级文和友带来的场景,但其餐饮经营的核心离不开长沙小吃:小龙虾、臭豆腐、炸串等诸如此类的本地美食,在长沙本地没有问题,本来核心团队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有足够的经验和背书能力。


但来到了广州以后,这座城市的原生饮食文化只会比长沙更加广泛而深入,那么初来广州半年的文和友团队,是否可以能用广州的美食来征服广州人的胃,从而得到本地客群的认同与消费?难度颇高。



当然还有一个最尴尬的点,就是广州的原生生活方式,从空间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然保留的很彻底。在老城区里天量的未拆城中村,也包括荔湾越秀东山口的城市生活,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可以随时过去,体验正宗的老广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文和友真正更吸引客群的,只能是依托空间特征所带来的“魔幻感”,抑或是带到广州的文和友长沙美食小吃。


很明显,广州的超级文和友需要市场的考验,初期的火爆是必然,也能对年轻人的会形成强烈吸引。但难点在于是长期持续运营能力,如何去持续更新调整商业内容,而非当一朝一夕的“网红”。



相比之下,其实深圳的30000㎡超级文和友更加可以期待。


不仅仅是文和友所营造的“赛博朋克”式主题,这座城市还是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城市,是毫无原生文化的城市,多元,创新且充满活力。


这座城市,与文和友的价值核心更加接近:不仅仅是在做城市文化博物馆,更是“年轻力”,是“后浪们”对商业场景的理解与创造。


愿依托活力与创新的文和友,在拓展中找到自己的成熟路径,成就一个真正的中国美食领域“迪士尼”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朋友圈及微博)

*Sophy亦对本文观点有所贡献


往期阅读:

地摊,如何让街道变得“烟火”?

“地摊经济”,会成为商业地产的噩梦吗?

关于策划,和策划人的自我修养

Tx淮海,是购物中心的“后浪”吗?

成都“网红”桥,告诉你设计如何激发公共活力

购物中心“最强王者”SKP,在成都会好吗?

优衣库打造的公园,和UT一样简单且有趣

“二次元之心”的东京涩谷PARCO,对成都有什么启示?

“我害怕做商业地产的人”

星巴克所理解的办公空间,真没那么简单

茑屋书店来成都确实很巴适,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成都IFS+太古里的“黄金CP”,真的无可替代。

被拆毁的三圣乡,为何让成都人如此留恋?

几乎全自持的310亿地王,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城市运营者」

疫情过后,中西部两大城市群的浮沉。

在商业地产的至暗时刻,让我们来聊聊理想与远方丨 新公号序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