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世博有缘》(连载23)又是三个“第一”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申办世博会期间,我与国展局代表们广泛接触,用英语或法语与他们沟通,效果很好,而且我与他们有些人还建立了个人友谊。我在陈述中当“主持人”,频频亮相,我所谈的有些观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韩国大使事后说:“听了你们的陈述,我心想,我们肯定要输了。”国展局名誉主席老资格的世博专家菲利普森大使对我说:“你的主持很吸引人,你可以到好莱坞当明星去!”
我在游说中突出“发展中国家应在世博事业中占一席地位,不应被边缘化”的观点很受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欢迎。
国展局主席继任人选
上海申博成功后,负责国展局日常事务的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考虑国展局主席继任的问题。根据国展局的规章,主席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任期2年,可连任一次,总共4年。到2003年底,国展局主席诺盖斯已任两届主席,不能再连任,因此必须选一位新主席。
国展局主席不是国际职员,不领薪酬。他的任务是主持一年两次的国展局大会,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在发生争议时,进行调停。主席还可应世博会申办国的邀请,考察申办城市主办世博会的能力,但在表决中没有投票权。
当时已有几位代表流露出竞选国展局主席的愿望,特别是加拿大的西尔雯女士,她长期任国展局副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任。执行委员会是大会的执行机构,职责范围比其他委员会要宽,任职可达6年之久。西尔雯女士对国际展览事务很熟悉,还出版了一本关于世博会的专著,她是最有资格当国展局主席的候选人。
从1992年开始就接触国际展览事业的秘书长洛塞泰斯,对世博会的历史很有研究。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把世博会当作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平台,而世博会也确实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他认为世界进入新世纪,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起来,他们也需要世博会。
为推动国际展览事业的发展,必须提升国展局的作用,加强国展局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国展局主席不仅同各国代表打交道,还有机会接触申办国及主办国政府的领导人。他通过与代表们的接触,感到挑选主席这一职务的候选人,应更多地考虑其外交资格、沟通能力等。
“你当国展局主席最合适”
洛塞泰斯听说我要离任回国了,便多次到使馆来找我谈。他谈到了国际展览事业的发展前景,然后直截了当地提出:“诺盖斯先生年底任期届满,需要选举新的主席,我观察了许多人,认为你当国展局主席最合适。”
说实话,申博成功后,我就以为我与世博会的关系就此结束或告一段落,从没想到洛塞泰斯会推荐我当国展局主席。
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标志着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平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国展局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而且在2010年世博会前,上海同国展局的联系会很多,需要国展局的合作。由一名中国人当主席对我们是有利的,至于由哪一位来当,必须由国内定。我对洛塞泰斯说:“这件事必须报告外交部,由外交部定,但不便由我对国内提出。”
洛塞泰斯十分坚持,他又三番五次地找使馆第二把手刘志明。刘志明觉得这对国家有利,对上海有利,是件好事,于是竭力推动,几次将国展局的建议报回国内。
展开“竞选”
经过一番周折,外交部同意提名我为国展局主席的候选人。负责国际展览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竭力推动,由一位中国人担任国展局主席,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
当国展局主席候选人必须是国展局的代表,而我卸任驻法大使后就不再是国展局代表。为此,中国政府于9月28日给国展局发去照会,任命我为国展局代表。
此后,我展开了“竞选”。我向各国代表写了一封信,表明我竞选国展局主席的意愿,表示中国政府提名我,说明中国对国际展览事业的重视,愿意为国展局多做贡献。当时,西尔雯女士等候选人听说我要竞选,便自动退出,于是我成为唯一的候选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稳操胜券,也不能因为我是唯一的候选人就不必争取支持了。作为对代表们的尊重,我借11月到巴黎开会的机会,拜会了一些国家的代表,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秘书长洛塞泰斯很帮忙,他特地为我安排了一次午宴,邀请一些国家的代表同我见面,使我有机会“游说”。他还邀请我和即将卸任的诺盖斯主席和名誉主席菲利普森共进晚餐,研究我的竞选方案。
他们真诚地希望我能当选,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在增长。他们建议我在竞选中要转变角色,从为中国服务到强调为国展局服务,要重视小国,多予鼓励,强调他们在世博事业中的重要性。
他们还对选举过程中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做了一些分析,万一会上出现争议,可以由主席宣布休息几分钟,在下面做工作,缓解矛盾,争取我能顺利当选。
洛塞泰斯给了我朋友式的忠告: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多数代表支持我的提名,但也有少数人在下面散布:“中国有了奥运、世博会,现在还要当国展局主席,为什么好事都给了中国?”
发表“竞选”演说
12月12日,国展局举行例会,上午的议程是审议各委员会的报告并选举主席,下午是2008年专题性世博会申办国陈述,我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会议。
在选举前,我要发表“竞选演说”,当选后要发表“施政演说”。这两篇演说都很重要,稿子是事先准备好了的,但念稿子时如果眼睛看着稿子,同听众没有眼神的交流,气氛会相对沉闷,效果不好。我决定不用讲稿。
我没有心思听各委员会主席冗长的工作报告,我的眼睛看着主席台,心里在琢磨如何讲。
我一生中从未为个人竞选过什么职位,更没有发表过竞选演说,怎么讲好?我想,竞选演说要回答两个问题:
Q
我为什么要竞选国展局主席?
国际展览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好处?
1851年,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世博会时,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世博会在促进各种文明交流的作用。当时已有人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伦敦世博会:“人类第一次为了和平目的而不是为了战争聚集在一起。”学习世博会的历史,给我很大的启示。
1851年,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当时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
2003年春,美国入侵伊拉克,引起许多国家的反对,尤其是布什总统讲了“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话,使人们担心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我觉得世博会可以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了解,有助于世界和平。我决定突出世博会促进文明对话的作用。
我说,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爆发了“文明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更需要文明对话。在世博会上,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走到一起,和平展示自己的经济成就,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大有好处。我表示愿为促进世博会事业作出贡献。
获得一致通过
我讲完后,主席诺盖斯请大家发表意见,没有人对我表示异议。根据国展局内部规章,主席和副主席的选举必须是秘密投票,但是如果候选人人数等于空缺职位数,就可鼓掌一致通过。我没有竞争对手,洛塞泰斯宣布采用鼓掌通过的形式。会场内响起了持久的掌声,表示了大家对我的认可。
2003年底,吴建民当选国展局主席。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走上主席台,诺盖斯和洛塞泰斯都站起来和我拥抱。诺盖斯很激动,热泪盈眶,他迈步走下主席台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发表“施政演说”
我开始履行国展局主席的职责。按照惯例,我先感谢诺盖斯主席这四年来对国际展览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然后提议以鼓掌形式选举他为国展局名誉主席,任期两年,可连任一届。
巴黎12月12日,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中国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当选国展局主席,图为吴建民发表“施政”演说。
新当选的国展局主席要发表“施政演说”,我事先研究了国际展览事业的历史,决定通过这次演说谈谈我对国际展览事业今后发展的看法,要有新意,要对世博事业起促进作用。我以提问的方式开头:
Q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还需不需要世博会?
世博会的基本价值何在?
我认为,任何便捷的通信工具都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世博会有四大价值——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世博会能把世界文明成果展示出来,各国人民有机会在世博会面对面地交流,交流带来合作,合作促进发展。世博会有推进世界文明进程的作用。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21世纪是人类和平发展的时代。怎么才能和平发展呢?世界上曾经有那么多的仇恨,而举办世博会使大家走到了一起,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加深了解,这样的世博会多好啊。
21世纪应该是民主和法治的世纪。一个国家要进步,需要民主和法治,世界要发展,也需要民主和法治。民主就是大家都有发言权,一个国家说了算,不能算民主。
世博会大家都可以参加,这是一个民主的载体。法治就是大家定规则,定出的规则大家遵守。一个国家搞不成世博会,单边主义也搞不成世博会。世博会是行动中的多边主义,它可以促进世界的民主和法治,促进发展与合作。
我的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代表的赞同,他们都主张,国展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国际展览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我当选为国展局主席,又打破了三项“纪录”:在国展局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第一个亚洲人当主席;第一个中国人当主席。在上海主办2010年世博会前,我可以有四年时间以主席的名义,协助上海与国展局更好的沟通。我和世博会的缘分在继续。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我与世博有缘》吴建民、施燕华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 阅读前文 /
01
三个“第一”
02
03
上海的最后一根大烟囱
04
申博的外围战
05
申博形势严峻
06
出谋划策
07
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
08
彩排
09
企业声援团
10
我当主持人
1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2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3
一切为了前线
14
“考”领导
15
权衡利弊,敢于建言
16
粮草先行
17
未雨绸缪,当好”前线总指挥“
18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19
决战前夕
20
最后的冲刺
21
我们胜利了!
22
饮水思源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