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外交 | 怎样当大使(中)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怎样当大使(上)

正文

出言要谨慎

我在荷兰当大使时,当时法国驻荷兰大使是我的朋友。他是法国外交界一位很有才华的外交官、大使,得到当时法国外长的赏识,但是到海牙一年后,在一次晚宴中的讲话,他给自己惹了很大的麻烦。

那次晚宴,坐在他边上的是一位荷兰小有名气的女记者,年轻、善于交际。在西欧晚宴上的讲话一般是比较随便的,人们喜欢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法国大使一杯酒下肚,谈兴甚浓。因为是初次见面,这位女记者问他喜不喜欢荷兰。法国大使直言相告说,不喜欢;他本来想到摩洛哥当大使,结果未能如愿;来的时候就带了一把牙刷,希望牙刷用坏了就走。

这本是饭桌上的一句戏言,没想到,第二天女记者把这段话写成消息,登出来了,一时间,传遍了海牙市和荷兰的外交界。荷兰老百姓看了这条消息很不高兴,觉得荷兰虽小但很美,法国大使为什么不喜欢?后来甚至有人给法国大使寄了两箱牙刷,既是好意,也是讽刺。

外交界认为,法国大使犯了外交官的大忌,即外交官不能指责驻在国。道理也很简单,你驻在那个国家,要长期在那里工作。你要指责,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这条消息传得很快,甚至传到荷兰女王和首相耳朵里去了。后来荷兰的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对我说,他对这件事主张淡化处理,因为荷兰和法国的关系太重要了。

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告诉我们,讲出去的话和泼出去的水一样,覆水难收。人们常说“军中无戏言”,我觉得作为大使,对媒体或公众谈话也可以这样说:“对新闻界讲话无戏言。”

要“沟通”,不要“宣传”

去荷兰之前我做了近四年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跟媒体接触多了,深感向世界介绍中国非常重要。虽然法国大使在海牙出言不慎一事对大使工作是一个警示,但我认为,慎言不等于少言或不言,既然自己身负大使使命来到荷兰,就一定要让人感到中国大使在荷兰的存在,让荷兰能听到中国的声音。

因此,只要有人邀请我去演讲,我从不拒绝,而且每次都会针对听者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谈他们希望了解的问题,讲有价值、有新信息新内容的话,并欢迎大家提问。虽然这样给我的演讲和应变增加了难度,带来一定风险和压力,但我觉得,这样才能让演讲收到最好的效果,我介绍的很多情况听众才能真正听得进去,而不是走过场而已。

我不仅自己讲,也鼓励使馆的外交官讲,也常把来荷兰访问的中国政府官员请上讲台,抓住演讲、出席重大活动、宴请等各种机会,讲述有关中国的情况。

我总觉得,作为一名大使,你是国家的代表,有责任把自己的国家介绍给驻在国。要不然你干吗去?到国外关起门来过日子,那在国内待着岂不是更好?后来到了法国,我不仅在巴黎讲,也到外地讲。我每年去巴黎以外的地方演讲大概有十几次。

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是大使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沟通得好,正面影响就扩大了。

2002年12月,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了。

中国申博成功的当天晚上,一家法国广播电台通过电话采访我时,劈头发出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好事全给了中国?奥运会给你们了,世博会也给你们了?” 

对于这种情绪性很强的问题,我说:

你不能只看这两年,你要看过去的151年。从1851年到现在,过去中国有什么?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中国是文明古国,过去什么机会都不给中国,这公正吗?有谁为中国讲过公道话?现在我们有条件来办了,这是对历史上那种不公正的一种纠正!也是我们中国人对国际社会尽自己的义务,有什么不对?

我的嗓门很大,因为讲到过去,心里就不是滋味,确实有点激动。

有记者朋友夸奖我,我觉得是要讲道理。比如在我回答完法国那家电台的采访后回到巴黎,好多法国朋友告诉我:我们听到广播了,讲得好,讲得有道理。

我觉得不管哪里的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包括我们中国的很多事情,要用外国人能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这样才能得到沟通,才能得到理解。我不太喜欢“宣传”这个词,它在国外是个贬义词,还是用“沟通”比较好。

工作要有创造性

外交官的行为是国家行为,他的任务是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加深理解。我在荷兰当大使时,曾将大使的工作归纳为六个字:调研、沟通、建议。等到了法国巴黎这个国际交通枢纽,国内来往的人非常多,使馆每年的接待任务之重超出我的想象,我觉得大使之职在前述六个字后边还可添加两个字:接待。

我当法国大使那几年,每年接待副部级以上的代表团达200多个。我要针对他们的来意,介绍法国的情况,有时还要根据中法两国的国情、观念的差异,给他们讲解中法合作的可行之处和不可行之处。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是接触法国各界人士,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为法国人作报告(每年50多场),让法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为了更好地与驻在国沟通,大使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国家给我一个总的指示,让我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告诉法国人。那我就按照这个指示,在这个框框里,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令人信服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在发展,在进步。为此,每年回国休假,我都会去很多地方,了解很多具体情况,收集很多生动的例子,这样法国的记者、听众听起来就不觉得是干巴巴的。

邀请我作演讲的场所一般都富丽堂皇。有一次,我便在这个细节上做起文章,这样开始我的演讲:

我在欧洲生活了很多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如果有人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所在的这个漂亮的建筑明天要坍塌,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被当成疯子。可是,如果有人说同样荒唐的关于中国的话,这个人不仅不会被当成疯子,反而被当成中国问题专家。

然后我话锋一转:

你们是不是觉得中国大使今天跑到你们这里来发牢骚了?胡言乱语?不是!想想当年你们怎么说中国的?1989年、1990年我在欧洲,天天看欧洲的报纸,天天看欧洲的电视,当时欧洲人是怎么说中国的?中国政府即将“垮台”,经济已经“崩溃”,改革马上“完蛋”,内战就要“爆发”!当年说这些话的人哪儿去了?有一个人出来做自我批评了吗?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这时我再开始向大家介绍中国的情况,他们就听得津津有味了。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弱国无外交吗?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外交 | 怎样当大使(中)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