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公众号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春发其华
秋收其实
毕业设计展
一年又一年,匆匆又夏天;
暑气已至,荷塘花开,骊歌再起。
不同于往昔的热闹非凡,人流如织;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展在线上发布。本次展出的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
01
东吴大学旧址孙堂室内装修技术研究及图书馆空间保护设计
作者:朱静文
指导教师:潘一婷 陈曦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本设计是基于现场实地调研测绘与历史文献检索,以建造史和构造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认识与分析东吴大学孙堂图书馆的室内装修技术与构造,挖掘其空间形态的历史成因,归纳梳理其空间形式与室内装修构造和设计的一般性规律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保护复原。历史构造的建造逻辑和内在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孙堂图书馆的持续利用才能更好的给予图书馆原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研究空间。在孙堂图书馆保护更新中,选取了遗留丰富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构造的空间进行保护与历史构造的复原展示,同时结合了历史构造中提取的元素以及历史与现代共同需求的图书馆行为空间对其进行了更新设计,希望能够早尽可能地保护与复原历史构造,进行与历史空间的对话的前提下,给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们和在图书馆办公的老师们更舒适的图书馆空间。
02
滁州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金刚巷35-39号老屋片区保护修缮设计
作者:周天祺
指导教师:沈华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金刚巷35、37、39号老屋片区属于历史建筑,修缮设计在整体上保留各个时期的空间痕迹,呈现传统民居生活空间的演变。原历史建筑根据不同的损毁程度对建筑进行修复,力求最大程度保留其历史价值。几处后搭建的老屋因其结构不足以承担使用功能,则用新的结构替换构架。
保留建筑建成初期的原有部分,拆除后期加建部分砖混房屋,并在原址新建,恢复建筑原有风貌和空间格局。用更轻巧的办法来体现新建筑在整体中的空间形态,用来替换的建筑体量与拆除前相当,位置不改变,力求与原建筑协调,达到新建部分充分消隐融合在原有的传统院落之中。吸取传统院落空间布局中的中轴线思想,拆除建筑内部部分隔墙,将零碎的小空间规整成为贯通的大空间,创造舒适的休闲环境。
03
滁州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中心池保护修缮设计
作者:王军
指导教师:沈华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中心池位于滁州金刚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属于民国时期建筑。对于中心池的修缮活化方案,从建筑所在的区位条件入手,在尊重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将中心池改造为文化展览的博物馆,且主要以为其过去的浴室功能作为宣展的主要内容,附属锅炉房作为辅助意义上的文创空间,起到空间上的引示意义,在修缮的基础上,增加二层平台,作为休憩空间。主要建筑中心池进行展厅空间功能的置入,并且开放沿金刚巷的主要入口,新增入口流线,恢㚆室内楼梯,去除后置干预,附属建筑同样作为展厅使用,二层平台置入新的功能,新增植被绿化,作为二层休憩观景平台。整个建筑体系,在功能上弥补了街巷的文化业态,在道路流线中,将以各传统要素形成的公共节点通过文化展览空间进行串联,由此达到个体建筑的保护活化,也同时增进了街巷的内在活力。
04
移植与调适 ——东吴大学校园规划历史研究及1920年代复原设计
作者:居慧敏
指导教师:潘一婷 陈曦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本课题聚焦于东吴大学旧址校园规划,通过历史文献检索与现场实地调研与测绘,形制分析和类型学比较等研究方法,建立认识与分析东吴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挖掘其形态的历史成因,归纳梳理其校园规划格局、设计的一般性规律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保护复原设计。
研究部分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研读从东吴大学前身开始的建校相关的历史资料,梳理东吴大学校园规划历史沿革;第二,将东吴大学与英美大学空间形制进行横向比较,着重分析美国大学,尝试追溯东吴大学空间形态的历史源头;第三,综合分析同时期中国教会大学空间形制,作为类比参考;第四,根据不同功能整理校园使用者各类活动,归纳出其对校园格局的影响。
基于以上历史研究与现状调研,再进行价值判断与特征要素分析,从而展开1920年代的保护复原设计。该复原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园整体格局的复原,二是历史场景的再现,其实质是一种虚拟复原,旨在为当今的人们提供一种历史临场感和多感觉通道的现实体验。
05
东吴大学旧址孙堂整体结构研究及屋架展示设计
作者:高旭
指导教师:陈曦 潘一婷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外来文化对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建筑方面,教会大学的建筑,因传承与用途明确,建造环境因素稳定,得到本土文化的支持,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建筑体系。同时由于“校园”这个特殊环境的保护下,其保存的完整度较高,具有相当的科学与艺术价值,东吴大学的孙堂便是典型的教会大学建筑。
本设计便是对孙堂的结构体系进行的较为完整的研究。从研究意义及框架入手,到同时期教会大学体系的横向对比,得出其常用的结构体系。通过整体结构的研究和第四章木屋架构造的研究,寻找出孙堂结构与构造的具体做法并发现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结构加固设计。有了以上研究的基础后,进一步的通过价值评估进行功能的置换和屋架的展示设计,凸显孙堂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06
东吴大学旧址孙堂功能演变研究及教学空间保护更新设计
作者:庄秦坤
指导教师:陈曦 潘一婷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研究从文献资料,历史照片,图纸档案入手并结合现场调研,探究孙堂平面演变的历史,包括功能的变动,布局的变迁,以及演变的原因,之后引入我的保护设计部分。根据资料,形成了从1908开始至今,孙堂演变的时间轴,大致可以分为5个部分,即初建时期,发展时期,动荡时期,江苏师范数学楼时期,以及苏大精正楼时期。然后逐一对其分析和研究,并将不同时期的功能和平面,使用方式进行对比比较,研究这些变化背后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然后,在前期功能史研究的情况下,针对保护价值最高,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功能使用方式。研究其空间特征以及历史空间精神,提出将历史空间与现代使用方式相结合,提出保护借重利用,更新和而不同的保护主题,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起了桥梁。
07
东吴大学旧址孙堂立面特征要素研究及修缮设计
作者:叶港
指导教师:陈曦 潘一婷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苏州与上海毗邻,同为近代以来重要的通商口岸,在近代收到西方文化思想影响冲击较大。20世纪初左右成立的东吴大学,作为典型的教会大学,也是苏州大学的前身,是西方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目的而设置的大学,属于文化冲击浪潮中的一员。
东吴大学旧址中的孙堂,也即后来的精正楼、数学楼,始建于1910年 ,由美国弗吉尼亚林奇堡(Lynchburg)考特街区捐款建成,是19、20世纪流行于欧美的学院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案例。这种受基督教影响,融合了英、法等多地区以及多时期的演绎,经过发展在19世纪达到了盛期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而丰富的立面风格和砖石建造工艺。
孙堂体现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社会背景与年代特征,本次毕设将基于现场实地调研测绘与历史文献检索,以建造史和构造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学院哥特式建筑的一般特征,挖掘孙堂其独特的风格与立面的特征要素,以砖石为主分析孙堂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建造工艺,并提出修缮与工艺设计。
08
滁州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
作者:彭承
指导教师:沈华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本次马家院保护设计首先根据前期调研总结出其现状问题并对其价值做出评估,得出其亟需保护更新的结论,而后基于完整性及原真性原则,针对其空间格局破坏、缺乏活力等问题将现有院落恢复为原始四合院天井式布局,建筑采用古法修葚,符合当地特色,修旧如旧,将其轴线上其余风格杂乱建筑拆除,重塑厅堂-天井-厅堂-天井-厅堂空间序列,主入口设在东部南谯北路,次入口设在面向居民的西部茶馆,以马家院主体建筑为中心东西分为外向与内向型空间,以求新与旧,居民与游客的融合共生,激活古城活力。
09
追本溯源——东吴大学旧址孙堂立面研究及风格性修复设计
作者:施靓亮
指导教师:陈曦 潘一婷
01
02
03
滑动查看更多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我的研究课题是追本溯源——东吴大学孙堂立面形制与风格研究,主要分为研究部分和设计部分。
研究部分:
研究部分主要包含校园哥特风格溯源、校园哥特建筑比较、历史文献和图像中的孙堂立面变迁以及孙堂立面特征要素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校园哥特又称学院哥特,指19-20世纪广泛流行于北美各级校园中的哥特复兴风格建筑,起源于英国“大学”之概念,发展于美国的各级校园建筑之中。
学院哥特建筑形制的主要特点是拥有拱门、扶壁、老虎窗、雉堞等17中典型特征要素,在孙堂各立面上依次展现如下。针对外墙及墙砖、尖券、塔楼雉堞、扶壁壁柱及其它装饰要素在孙堂立面上的体现进行详细描述。
孙堂立面的主要建筑材料有墙体上的青红砖和石材、门窗处的木材、玻璃和油漆,加上后期加建楼梯上的混凝土。
校园哥特比较主要从与孙堂同年代同风格的中国校园哥特建筑入手,在入口特点、立面要素、局部细节及立面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通和洋行在华校园建筑与孙堂进行比较,代表作有苏州景海女学堂及天津新学书院。
美国学院哥特建筑与孙堂比较,典型建筑有福特汉姆大学(重要)、普林斯顿大学等。
整理罗列自孙堂始建年代起至今的历史照片,了解孙堂历史面貌,通过照片和图纸对比找寻孙堂立面历史面貌变迁相关依据,进行对比研究。
设计部分:
主要是借助已了解的孙堂建筑风格形制特点,通过立面价值判定、设计概念生成、设计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保护设计方案的推进
通过对孙堂历史上六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进行立面变迁的考证与价值的判定,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始建年代价值最高的结论,恢复其始建年代历史面貌,进行风格性修复。通过历史图纸和照片的取证与研究,对其现存立面各要素(立面、塔楼、屋顶、入口等)进行风格性修复。
最后选取历史照片角度进行修复后的孙堂今昔对比,效果展示。
10
滁州老城区保护规划设计——江源泰保护修缮设计
作者:费鸣泽
指导老师:沈华
01
02
03
04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本次设计是基于现有的真实项目进行的设计。在滁州市老城区整体保护规划改造的背景下,对其中的历史建筑——江源泰进行的保护修缮设计。
本次设计探讨的主体是在面的保护规划之下对点的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的方法。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设计需要大量的资料研究与准备,以确保保护修缮的真实性、完整性。
根据前期研究,滁州老城虽历史悠久,但是江源泰所在片区是在近代津浦铁路通车,路经滁州后带来的人流流动而兴盛繁荣起来。江源泰亦在那个时间建造,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故对江源泰的修缮方向确定为原貌还原,将其复原到民国时期的原貌。但是资料的匮乏是本次设计的难题所在。
在现场测绘、破损研究、周边访谈等工作中,逐渐了解到江源泰的空间、流线、墙体防水等各处的不合理性。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和前期研究中收集到的些许资料互相佐证后被用作为原貌修复的有力证据。最后对江源泰保护修缮的重点落实在了,平面和流线的整合,以及歇山屋顶的还原。
时光易逝,只争朝夕;
后浪奔腾,未来可期!
-end-
编辑丨王心荷
审核丨雷诚 甘露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0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020毕业展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