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盛大林:欲兴文化产业,先重历史资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政邦智库:在您看来,当下如何张扬书院的教育功能、学术功能、服务社会功能?
盛大林:我认为,要张扬书院的教育功能、学术功能、服务功能,都应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中心,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传统书院的基因,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着力点。另一方面,现在的书院应当致力于素质教育,成为新式学校应试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有效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力量。
政邦智库:让书院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教育名片、旅游名片,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盛大林:首先要充分发掘书院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书院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独特作用广为人知,引导更多的人热爱书院,提升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激发人们学习传统文化或体验传统书院的兴趣。同时,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书院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像临汝书院这种有着辉煌历史的代表性书院,更应该注重宣传。
政邦智库:虽然我们极其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疫情与人类共存,书院的发展,会否受到影响,接下来该怎么办?
盛大林:应该会有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机会仍然是均等的。就市场化运营来说,书院应当在遵守政府防疫部署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努力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单就文化教育及传播而言,书院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建设好线下实体书院的同时,努力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搭建“线上书院”。实体书院的影响范围比较小,线上书院的影响却没有边界。危中有机,海阔天空,眼前的困难可能倒逼书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政邦智库: 对抚州的文旅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您有何期待和建言?
盛大林:以临川为核心区的抚州市,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抚州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该全面、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抚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我对临川及抚州的初步了解,明显感觉抚州在这方面亟待改善。
比如抚州的主要文化品牌“临川之笔”,这个概念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文献都将其解释为谢灵运的诗笔。而实际上,“书圣”王羲之与谢灵运一样,也曾担任临川内史,而且在临川留下了“墨池”,王氏之笔比谢氏之笔的分量更重。王勃所指,首先应该是“书圣”,抑或合指“王谢”二人。抚州应该组织专家学者重新诠释这一概念,让世人重新认识“临川之笔”,一方面可以提升临川及抚州的历史文化厚度,也可以通过制造学术热点提升临川及抚州的知名度。
再拿临汝书院来说,作为首批御赐匾额的宋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关于临汝书院历史的研究,目前几乎完全处于空白,这实在是对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
政邦智库: 从精神谱系看,智库和书院是否具有一脉相承性?
盛大林:书院和智库都是智力密集型的机构,二者的核心部分是相同的。作为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科举服务,也就是向朝廷培养人才,为统治者提供智力资源。因此,书院与智库是上下游关系,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政邦智库: 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书院,和极具现代气息的智库,如何更有效地“联姻”?
盛大林:书院与智库要有效地“联姻”,关键在智力的互补和成果的输送。现代的书院已经没有直接向上输送智力的功能,而智库则具有这样的功能及渠道。因此,书院和智库首先可以在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书院也可以通过智库把智力成果输送到决策机构,从而造福于社会。
政邦智库: 有人说,江西是中国当下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盛大林:在最近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江西的速度较慢,亮点较少,社会关注度比较低,这是客观事实。我认为,这主要是区位及交通格局的改变导致的。但江西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宋代的书院文化,当然也包括红色文化。如果能把这些独特的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江西也可以大有作为,所谓“存在感”也会大大提高。
政邦智库: 一些失业者、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会有人生得失、生命意义的叩问;而成功人士同样有这样的叩问。在您看来,国学有哪些力量可供后人汲取?
盛大林: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不管是所谓的成功者,还是所谓的失败者,抑或正在奋斗中的人,都会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我选择的道路对不对?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这样做值不值?所以,“叩问”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前人先贤都曾有过深入的思考,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比如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坚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在事业成功的时候,也应该超越个人得失,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古人不是说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供后人汲取的东西太多了。
政邦智库: 作为知名的评论家,又是知名的书法家,现在还在钻研学问,您的方法论是什么?
盛大林:也没有什么“方法论”,主要就是跟着兴趣走。书法是我的爱好,唐诗也是我的爱好。我近年关于唐诗的考证研究,与书法是紧密相关的。我做的这些所谓的“学问”,涉及文学、历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学问其实与书法都有很大的关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学讲求“诗外功”,书法也讲求“字外功”,实际上都是强调学养的全面提升,因为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只是涉猎广泛一些,其实各个方面都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