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环湾,中国最大的想象
历史曾把深圳河,
变为一条无法穿透的边界,
但却也因为种种落差,
造就两个伟大的中国城市。
深港双子城的故事,
已经抒写了传奇,
却又才刚刚开始。
仅仅一河之隔,
矗立着两座世界性大城,
这在世界城市中,
是绝无仅有的。
全世界20大城市中,深港是唯一相伴而生的双子大城。
⥥
“深港区”,
居住着近2500万人,
汇聚的资金体量更是达24万亿!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经济实力和创造力,
远在北京、上海之上。
深港合体面积虽小,但是无论GDP、人口,还是资金量,都是妥妥的中国第一城
⥥
但是“香港+深圳”,
面积合在一起才3000㎞²,
只有北京的六分之一,
仅比北京的六环大。
⥥
从香港郊野看深圳繁荣。
⥥
从地理空间来看,
深圳和香港就是一座城市,
但他们之间市中心仅30多公里,
却是一个远远近近飘忽不定的,
距离。
深港双方人员来往从隔绝到一签一行,再到一签多行,又到一周一行,反映了两地融合的不易。
如果深圳人赴港不受限,“双城合一”可望实现。
⥥
然而,
也正是深港之间的
天涯咫尺与咫尺天涯,
这种落差和互补只要存在,
它们之间就仍然能够发生奇迹。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福田,与香港米埔自然护理区,共同演绎深港版的“中央湿地公园”。
⥥
深港之间还能发生什么?
这首先要溯源它们之间
曾经发生了什么。
深圳来自于与香港,
当国家给予深圳先行先试“特权”后,
在土地制度、资本制度方面,
在重大项目投资上,
更在市场经济的沉浸式教学,
香港为深圳的崛起起到了
“师傅带徒弟”般的作用。
深圳早期的开创性投资,大多来自香港。
⥥
香港曾经辉煌的制造业,
也因为悉数前往深圳及东莞等地,
而面临产业空心化的窘境。
低端的香港制造业,
在深圳特区的土地上,
却完成了超级进化,
产生了世界级的科技制造力。
40年时间,香港制造业急剧萎缩,深圳制造业则从小变大,影响全世界。
⥥
霞光万丈的城市,晨曦中记录下深圳40多年,又一次黎明。
⥥
从2012年开始,
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讨论日趋激烈;
而深圳基础科研能力不足,
也制约着它的进步。
然而,香港空心化的年代,
却培育出国际顶尖级别的基础学科优势。
香港科研能力有多强大?
从论文影响力来看,中国10大高校中香港独占4席。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都忍不住夸赞:
"香港中文大学的EDA做得很好"。
(EDA: 芯片设计辅助软件)
⥥
美国留学,香港研发,
深圳创业,内地制造。
商汤的汤晓鸥、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大疆的汪滔,
已经提前趟出了这条路。
汤晓鸥和李泽湘是这一波深港科创大潮中的佼佼者,
培育创立了大疆科技、商汤科技等。
⥥
李泽湘通过培育孵化了众多科技企业和人才。
⥥
香港科研
叠加深圳的强大的转化和制造能力,
这种中国仅有的互补模式,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直到2017年,
深港通过河套这个历史遗留“飞地”,
找到了深圳河两岸的
最大共识。
高空俯瞰下的河套,香港在左,深圳在右。
⥥
设立河套合作区的目的,
就是让大疆、商汤的故事
批量发生。
⥥
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
与深圳梅观创新走廊,
形成以福田河套为中心的,
深港科创中轴。
从更大的视角看,
“深港区”形成了一个“大三环”,
金融、科创、制造,
环环相扣。
深港两地的产业分工进一步显现,
⥥
“大三环”的架构下,
深港两地的城市格局,
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平安金融中心俯视深圳湾两岸,将见证新的传奇历史。
⥥
河套,
打出深港城市融合的关键一招。
以此为契机,
深港之间的深圳湾,
成为两座城市新力量的合围之地。
深圳河入海处,河水由东往西,奔向大江大海。
⥥
香港城市重心北上,
提出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
与维港都会区并驾齐驱的香港新核。
香港近三分之一的人口(250万)汇聚,
新田科技城和洪水桥CBD
将崛起为北部“双星”。
与此对应,
通过河套扩容和香蜜湖南扩(纳入深高球场),
以及规划港深西轨,
深圳原关内再迎发展核动力。
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
福田的地利优势和科创占位,
让它成为深港合作的最大赢家。
⥥
与此同时,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车公庙-大金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
重构福田产业格局。
新皇岗口岸从“边境通道”,
升级为“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湾从单向西翼时代,
回归东翼深港主基调,
新皇岗口岸及河套深方园区,集出入境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活力公共空间、科创园区于一体。
⥥
深港的融合不止于产业,
还在于山海通廊的自然生态连接,
福田红树林与香港米埔红树林,
被人为分割的两个生态栖息地,
在绿色自然面前已融为一体。
从塘朗山眺望,香蜜湖、深圳湾到香港米埔,一路向南,通山达海。
⥥
深圳湾福田段、南山段,
聚集了重大的文化、科创、总部资源,
其一线海景豪宅开发,
也进入倒计时。
深港超级湾用于居住的用地,日益稀少。
⥥
未来的深港区,
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香港大学中国与全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肖耿博士提出了他的设想:
设立深港深度合作经济特区,
在香港人气不足的北部都会区“放松管制”,
让深圳的人力、物力,及营商资源进入这一区域。
专家提出“深港二线关”的设想,主要是弱化当前的深港边界。
⥥
无独有偶,
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
郑永年先生指出:
物理意义的互联互通之上,
更重要的是,
规则制度层面的开放;
大湾区不同城市间,
必须建立统一的规则,
打造一个“内部的欧盟版”。
无论未来采取哪种形式,
深港之间的终极融合,
已是大势所趋。
深圳湾全景图。
⥥
金地环湾城,
超百万平米封面综合体
宽景奢宅即将面世。
[1]《建议创立“深港深度合作经济特区”》.肖耿.2023
[2]《深港融合要进入规则对接新阶段》.郑永年.深圳特区报.2022
[3]《ICCAD2021落幕,AI设计芯片趋势明显,港中文团队Front-End最佳论文奖》.余备.2021
[4]research.com
[5]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官网
[6]香港统计署
[7]《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书》
【未来城视招聘】撰稿人/主笔
我们等待
热爱城市并善于思考
文笔中有远方,又喜好数据分析
致力于创作有价值极致内容的同路人
熟悉大湾区城市地理、产业经济、历史人文、建筑规划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