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宜宾这座千年古镇,你终于火了!
在宜宾,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古色古香的打卡地。
不管是保留着原色的龙华古镇、还是有着红色印迹的中国李庄、或是极具川南特色的横江古镇…每个地方各有各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叙州区的樟海镇,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古镇街——隆兴古镇。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探访下,这条据说有着南丝绸之路文化背景的古镇,聊聊隆兴的故事。
01
隆兴古镇
原来真的有“龙”
来到隆兴古镇之前,一块威严大气的“二龙戏珠”的牌匾赫然出现在眼前,不禁让人感叹,隆兴原有真的有“龙”。
牌匾上“隆兴”二字赫然醒目,“龙门”题词:百里翠湖钟灵秀,万龕圣塔造化奇。
穿过“龙门”,通过一条石阶小路来到古镇。小青瓦、石板路、古朴的木屋、雕刻的木窗木阳台映入眼帘。
转过街角,看到一方石碑——护林碑。碑上文字几乎已经被风化,但还是隐约可见几个字。“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爱护薪火相传”也体现了当地人对历史文物的重视。
古镇没有太多的商业元素,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杂货店、诊所或者是日杂店。
人们安居于此,没有匆忙的脚步,时而打牌娱乐、时而漫步谈笑,或者躺在门市前睡起午觉…这样的烟火气真的让人感到惬意。
看着一户户窗台上挂满腊肉香肠,口水都看出来了。
虽说规模比不上宜宾大多数古镇,但是这里保留了浓厚的古色古香。
漫步在如此古朴且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上,令人十分惬意,流连忘返。
02
越溪河-隆兴码头
隆兴的商贸由此“上岸”
隆兴乡除了古镇,还有一条可以谓之隆兴“母亲河”的河流——越溪河。
据了解,越溪河古名拥斯茫水,又名大牢溪。清朝以后,为金石井盐运道,商贾逐盛。
如今,这个南丝绸之路重要水码头——隆兴码头,不见了繁忙的水运,绿水青山的景色却更加怡人了。
平静的河面如镜子般,将越溪两岸美景清晰地倒映下来;苍翠的竹林、清澈的河水,不禁让人有种误入竹海的感觉。
"一个码头,一艘划子(船)",成为了人们儿时的回忆,隆兴码头也逐渐变成了这里独特的地标。
虽然没有了商贾船只,即使码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台阶依然保存完整,且干净。
这一切都离不开有人定期对它进行清扫、除淤,才使得饱经沧桑的码头也一样焕新如初。
作为南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的宜宾县隆兴乡,越溪的水运,正是串联起这条路的重要方式。
如果说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是政治的需要,那么,南丝绸之路则是生活的需要,是民间商人开设的最原始的商品走廊、经济动脉。
从唐朝开始,越溪河流域的丝织品、油樟种、纸张、书法艺术品纷纷运往了东南亚各国,南亚、西亚各国的宝石、珊瑚、香料、药品、宗教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越溪河流域。
可见,越溪河在隆兴人民心中的地位多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说越溪河是隆兴人民的“母亲河”了。
03
西南佛都——
隆兴的千年文化沉淀
一条老街,一段历史,几代人的记忆,时光冲刷下的古镇,总是藏有许多故事,但除了这些故事,隆兴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称谓——“西南佛都”。
“北有秦始皇兵马俑,南有隆兴地下塔林”。这一语就道尽了隆兴曾经的辉煌。
据宜宾县志记载,早在东汉章帝年间,佛教即由洛阳传入隆兴。隋唐时代开始兴盛,到了宋元时期,禅宗林立,香火鼎盛。共有数百座寺庙、3万余名僧侣。
到了宋元时期,乡间大小寺庙随处可见,僧众达3万人之多。隆兴万龛地下塔林是佛教文化最神秘的例证,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佛教文化奇观。
迄今为止,当地文物部门已在隆兴乡绵延15公里的山林下,发现了72座地宫,地宫里安放着1300多座僧塔,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塔林奇观。
目前,所有已经发掘的地宫僧塔均已采取保护措施,封闭地宫入口,部分僧塔转移到旅游管理办公室保存,以抢救罕见的佛教遗迹。
明末清初,隆兴一带成为张献忠及各路人马混战的战场。
清康熙年间征剿吴三桂时,这里又成为双方短兵相接的前线,曾经盛极一时的隆兴寺院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寺院消失僧侣无踪,地下塔林奇观成为一个历史谜团。
#写在最后#
隆兴古镇是我目为止见过最“小清新”但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虽然规模不大,古镇本身也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当地人文氛围,足以值得这一趟旅行。
隆兴古镇街位于宜宾叙州区樟海镇境内,开车40分钟左右,坐班车1.5h左右,在柏溪客运站可以买到直达古镇的车票,票价17-19元。
当然,不想去柏溪坐车,也可以在宜宾老城区的真武路一带,等着班车经过,然后招手上车。
编辑 | 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