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楼市老的暴击路子,卒!

悟饭 大碗楼市 2021-09-25


大碗近日来到成都,接连一周才把成都跑个遍。


一个字,累!

市区骨架之广,覆盖版图之宽,令人瞠目结舌。

调研成都,集体瘦3斤!

很难有一个城市,把调研团队折磨成这样。

过去的20年,说成都迎来的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并不为过。

1998年房改之前,成都的城市边界只到二环,但是现在中心城区范围已经扩大至五环。

20年间,新增城市面积超过了过去千年建城面积总和。

以防自讨没趣的尴尬,无论哪个城市,强烈建议不要随便在成都面前谈扩张。

城区的扩张,带来的不仅是看不到边界的城市版图,更是数不尽的楼市造富神话。

直到如今,成都楼市暴击预期仍似隐似现,不少人蠢蠢欲动。

在这里,善意提醒各位,成都扩张逻辑已发生改变,过去扩张形成的暴击路子,卒!

请忍住,莫胡来。

了解成都,请先了解它的城市扩张。

下面,我们开始!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迁移、人口迁移,城区扩张便是必然。

如杭州的未来科技城,武汉的光谷中心城等一座新城在外围拔地而起。

犹如一束绚烂烟花将漆黑夜空点亮,但也必须承认,光的辐射半径是有限的。

同理,随着核心圈层外移,一切变得越来越拉垮,越来越没人上心。

最惨的就是新城与老城的交界处,人口稀疏,荒草丛生,还美其名曰生态。

如果再倒霉点,正好处于行政区边界处,那就是经典的两不管区域。

扩张的城市多,但扩张且保持连贯性的,少。

如今,从三环内,沿着天府大道从北向南开。

开10公里,还在市区。

开20公里,城市建筑、精美绿化在后视镜里并未断过。

开30公里,已经开始纳闷,司机是不是在兜圈子。

从城区向南绵延不绝几十公里,从老城到新城,连跨多个行政区,连跨多个板块

但凡中间出现一块建筑断层带,一块荒地,算它输。

如果说别的城市扩张娘们唧唧,像光源辐射四周;

成都的扩张就宛如一台探照灯,朝南一照,光所到之处,遍地开花

成都的市区扩张,还真像极了古蜀征战抢地的速度派头:
孔明在地图上画个圈:“云长、翼德,此地半年内可否攻下?

答道:“军事,何须半年,一个月足矣,愿立军令状!”

过去,成都真正意义上的城区只有三环内,出了三环,啥也不是。


可在2013年到2017年这5年时间,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56.71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新增面积甚至比整个新建一个县还要大。

2016年中心城区的面积,比十六年前翻3番。

到这里,笔者不禁思考一个哲学问题:

成都扩张的尽头在哪里?

16年扩3倍,3年直接多了一个县的面积,南向30公里连绵不绝,板块价值未塌方,不禁要问,怎么做到的?
 
 


城市扩张规划中的画饼大师咱可是见多了,

这一个科技城,那一个地铁站,旁边再来一个产业园……

画的倒是挺真,到头来脸被打的也挺疼。

而成都的南向扩张,居然都成了,究其原因。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跳跃式发展模式。

跳跃式发展,顾名思义:

不选择就近发展核心周边,直接跳过周边进入蛮荒之地。

最初,成都核心在三环内,没有之一。

至今,这儿不会有第二个天府广场春熙路、大慈寺太古里、九眼桥、和宽窄巷子,更不会有第二个杜甫草堂浣花溪、青羊宫、琴台路、武侯祠和金沙遗址。

“开奔驰,住锦绣花园”是那一代人关于富人生活最具代表的集体想象,没有例外。

此时,开始跳了。

三环往南十公里,挺进高新区,金融城板块拔地而起。

规划先行,集全成都一切资源合力打造核,并非核概念。

成都市政府、成都市政协、城南房管局、公积金中心、高新孵化园、第一人民医院,均在板块内。

引入一线品牌开发商,开发有品质住宅誉峰、西派国际、文儒德、中海城南一号、华跃居等。

1、5、9号地铁交叉而过,环球中心、奥克斯广场、银泰中心、大魔方等商业综合体的落地为核打造添砖加瓦。

新核凭借商业、产业等核心资源将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又会反哺产业与商业聚集,达到某一阶段后便开始扩散。

周边板块,在市场驱动下自动蔓延。

大源板块一方面秉承了国际城南的宜居功能,形成了40万人的居住生活区。

另一方面又承接了城南科技、商务、会展等产业对住宅配套的高端需求。

呈现出高端与大众并驾齐驱的商业业态多样性布局,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南CBD核心区域之一。

十几年前在此种田的阿伯,怎么也想不到这儿的发展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大源奇迹”。

同志们,请聚精会神,此时各位选手已经就绪,即将再次向南起跳。

西南方向华府,直接挺进双流区。

朝着南湖风景度假区、锐博足球公园、会龙公园、蓝湾森林等“天然氧吧”,进攻!

南向华府、南湖,挺进天府新区。

熟悉成都的朋友都知道,城市内陆并没有大江大河,

类似杭州、武汉、重庆已司空见惯的一线江景,成都只能无奈攥起拳头,拖着小脸满心羡慕。

于此,湖的出现,让成都人民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见解,居住体验开始更上一层楼。

随着人民的居住外溢,随着生态环境的焕然一新,聚集区域进一步扩充至此。

同志们,请再次注意,超远距离起跳即将上演。

方向西南,兴隆湖板块,目标锁定。

以“湖山画境,智慧生活”为景观设计理念,成功打造出了一个与成都科学城相匹配的生态型城市中心水环境。

一大片儿国资系开发商充当带头大哥,比如中字头,天字头(天,天府新区);

兴隆湖科学城这个超级大块头作为板块重头戏登场,KFC,星巴克等商业闻风赶来助力。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这次起跳,还略带花哨。
为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别释放出天府中央商务区的省级行政预留用地,为新区打造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奠定坚实基础。

来自省级大boss的一纸宣告,让省政府搬迁的预期不胫而走,直接让本次起跳如踩弹簧,原地起飞。


笔者前些年来兴隆湖板块,并不太看好该地。

原因你懂得,产业规划的大饼深深噎过。

但此次再看,不得不承认是有了些起色。

兴隆湖天府新经济产业园,看入住率、园区餐饮、车库车辆拥挤度,都大有改观。

其中不乏清华大学研究院、海康威视、商汤科技等门头。

稳扎稳打向南的跳跃式扩张模式,铸就了“成都南门”辉煌表现。

那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方向呢?
 



“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是目前成都发展战略的十字方针。

向东向南发展貌似已全民皆知,我们在东部板块调研时,置业顾问张嘴就来。

但请记住,成都过去的南向扩张奇迹,已不可复制。

从主城区向东的攀成钢板块,

作为东大街蜀都大道的延伸区域,当初拆迁攀钢集团的厂房所得,同时作为三环内为数不多重新改造的板块,是成都公认的“富人区”。

过去已港资为主的开发商进入大干特干,仁恒滨河湾、天誉花园、伊泰天骄、吉宝凌云峰阁、ICC等一系列高品质楼盘。

靠近核心商业,学区、地铁、公园同时加持,攀钢集迅速走红。

现如今,供不应求的攀成钢价格仍登顶三环。

但是再往东,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三圣乡板块,作为攀成钢高房价的典型外溢,已沦为刚需聚集地,高密度塔楼数不胜数。

透过车窗瞅一眼道路两旁,一阵恍惚,以为自己置身燕郊。

华熙Live528,已经入顺销状态,9楼以下,请随便选。

再往东的龙泉驿大面板块,新希望锦麟府同样进入顺销,高层21000元/m²,大量二手18000元/m²排起了长队。

再往东走,荒地,城市断裂带已经出现了。

不难看出,向东逐渐拉垮,并没有复制出向南的奇迹。

究其原因,并不能说东比南差,只不过向南发展恰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

过去20年的城镇化浪潮,只要城市发展,板块勇于革新就有机会。

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

经济发展,产业崛起,人口流入,彼时的主城区已然不可能只局限于狭小城区。

是成都率先选择了南向,后来才是南向成就了成都;

南门奇迹,不过是时代红利的产物。

而现如今,人口流入开始降速,产业经济发展进入平稳增长。

且南向的秦皇寺板块,已经出现因产业人口不足导致的板块空洞。

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过去了,推动向南扩张发展的动能已经不复存在。
 
 


成都,格局已定。

20年间,城市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遍地繁华的迭代升级,这背后是城市能级的提升,更是一个个“拓荒者”20年不断努力奋斗,辛勤耕耘的成果。

地下贯穿全城的地铁,地上以天府大道、剑南大道为代表的城市轴线,空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将编织成一张无可挑剔的交通网,连接世界的同时,打通城市本身的任督二脉。

历经3000年文化洗礼的成都,在当下宛如一颗明珠屹立于华夏西南。

但如前文所讲,城市的成就终归还是时代馈赠的礼物。

南拓的成功,终究是站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且不可复制。

2020年,相对于2010年,GDP增加了1万多亿元,达到1.77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名。


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产业经济规模大,结构向优,未来的时间里缓慢虹吸人、财资源更是不争的事实。


但目前的格局下,还请各位放弃幻想,接受现实:

成都,产业经济格局已然定型,很难大变;

南向多年积累形成的产业基础,在未来的时间里依旧是发展龙头。

成都,中长期看今后经济增长重心仍在南向,具体请聚焦高新区。


具体到板块,无论是金融城板块CFC金融广场项目,还是大源板块中洲锦城湖岸项目,均限价3万,倒挂至少都是1万起。

若有需求,具备资格,请无脑摇,不要吝啬。

剩下的新川板块,作为高新区最后一处可建设板块,更不可谓不珍贵,悬挂的塔吊与签约的企业正弥漫在新川空气里。

在满足购房资格条件下,倒挂盘摇号外,建议选择新川。

另外,对于东部的东进概念,还是兴隆湖,秦皇寺附近产业概念,还是武侯高端居住概念,还是市区稀缺概念,在以上可选的情况下,还请左耳进,右耳出。

原因很简单,不够硬。

成都楼市借助城区扩张实现增值的暴击老路子,卒。

因时代而起,也因时代而终。








专题研究:


  万字长文:上篇 | 中篇 | 下篇
  螺旋解体:上篇 | 中篇 | 下篇


 城市调研:


重庆:一线调研 | 城市分析 | 政策分析 刚需购房 | 两江四岸
北京:固安 | 雄安(上) | 雄安(下) | 北三县 | 燕郊 | 香河
上海:调控政策 | 大虹桥 | 改善置业 | 五大新城 
苏州:城市发展 | 楼市分析 | 工业园区
武汉:城市分析 武汉与重庆
天津:学区房 | 楼市妙计
其他城市:宁波 | 嘉兴 | 南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