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想发展经济,最好忘掉“三驾马车”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凯恩斯主义理论本来是用来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而非经济增长,但慢慢演变到最后,居然成了最时髦的解释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模型。今天在讨论和预测经济增长率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媒体人,甚至普通人,用的都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单地说就是总需求理论。相对于新古典增长模式从总供给(生产)方面研究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理论是从需求方面思考经济增长。这一理论建立在“总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个统计恒等式基础上,因而认为经济增长决定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个变量。这就是俗称的“三架马车”增长理论。你一年的收入等于你购买汽车等耐用品和食品等非耐用品的支出(再加上储蓄),难道你多买一辆100万元的汽车你的收入就会增加100万?
这一理论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呢?增长就是总需求的增长,因此政府可以干预、甚至操纵经济增长,其主要办法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中国现在还有一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目标,说过去40年是靠“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现在要从“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扩大内需”。
首先,人类投资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生产率,未来有更多的产出,从而人们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未来,而是为了增加当年的GDP,所以投资是否有效率,并不重要。这样一来,如果钢材过剩了,GDP(总需求)不足,怎么解决呢?那就再新建一个钢厂,通过投资本身增加了总需求,消耗掉一部分原本过剩的钢材,增长率就提高了。但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搞这么多浪费性的投资?人为创造的总需求,究竟对于国家未来有多少好处?没人在意。
第二,消费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人人都知道消费是目的,人类生产的所有东西最终都是为了消费。但是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消费只是增加GDP的一个手段。2009年政府定的目标是GDP增长8%,为了“保8”,就鼓励民众消费,包括采取家电下乡等各种政策,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都为了实现8%这个目标。真是本末倒置!
第三,再看国际贸易。贸易使得国际分工成为可能,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利用专业化形成的比较优势和交换受益。但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只有出口大于进口,贸易对GDP的贡献才是正的;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就是负的。因为一国顺差必有他国逆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把贸易从一个正和博弈变成一个零和博弈,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古老的重商主义没什么区别。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好几年贸易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负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干脆把进出口贸易全部关掉,经济增长不就更高吗?
有些学者还用总需求理论测算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得出的结论是“影响不大”:即使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全部关闭,对中国GDP的影响也就2.4%。他们的结论是这样得出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相当于中国GDP的3.6%,中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比重只占0.66,3.6%×0.66=2.4%。这种逻辑非常荒唐!就好比一座房子有四根柱子,住着4个人,你问一根柱子塌了还能住几个人?回答是“3个”!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国家经济政策误导太大,很多国家都是按照这套理论来管理经济,所以问题越来越多。凯恩斯主义理论有点像鸦片,一旦吸上瘾,再很难戒掉。
无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忽视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靠得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激情,企业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而不是印制大量的货币和人为降低利率。企业家是用新产品创造市场,政策只能刺激需求。企业家创造的市场是真实的,政策刺激出来的需求是虚假的。
本文摘录自作者《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第9章,该书由理想国/海南出版社2022年出版。
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怒波走世界 | 我在南美种了自己的咖啡树张维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王军官场随笔之三十五:菜农张社教创业史|李骥:我做投资的十点体会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