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卿 陈淞 | 从戏剧影视作品看中国跨越式发展变迁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从2012到2022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卓越而不平凡的十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戏剧与影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宣传统战领域的关键范畴,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和跨越式发展。
过去十年,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艺事业生机勃勃,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在党和国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重大活动前后都会有文艺作品的身影,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这些经典文艺作品、重大文艺演出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见证。其中,在舞台艺术领域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实现了用艺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同时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年来,我国影视领域涌现了一大批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建党百年的经典作品,促进了文艺繁荣、文化繁荣[1]。
笔者从2012到2022十年创作、上映的众多优秀戏剧影视艺术作品中,选取了几部能够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作品和节目,力求从中洞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踔厉奋发、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电影《十八洞村》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影片正是据此创作而成,真实地表达了十八洞村在扶贫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改善过程中的巨大变化,是主旋律艺术作品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典范。
影片通过细节的表达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活的人文主义情怀。影片中每组镜头的衔接都体现了当地居民生活的常态,凸显了生活的质感。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十八洞村》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展现了独具一格的审美和艺术价值,跟以往的主旋律扶贫电影作品不同的是,其以“过程”和“变化”为主要线索,聚焦朴实和接地气的村民,兼顾情感与理性的表达,在情感交织的过程中继承传统、延续薪火。
大型文化节目《电影中的印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风华,从嘉兴南湖船上的初心萌芽,到百年后的灯塔闪耀,是一份份历史的重托,是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电影中的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来回顾百年来文学艺术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在节目中推荐了《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十八洞村》等优秀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让观众在记忆中重温榜样的力量。笔者曾有幸成为《电影中的印记》节目组中戏剧板块的一员,参与排演了《我为家乡代言》等戏剧作品,感触颇深。这些作品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城市、乡村的巨大变化,凸显了乡村振兴的突出成果,展现了祖国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印记》演播现场
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两次座谈会是历史的延续,薪火相传。近些年文学艺术的繁荣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诲,更离不开那些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基于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将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访谈与新时代优秀文艺精品相结合,以青春的视角重温历史,让历史的光辉与现实的灯塔多时空交汇,讲述了“人民至上”的创作初心。
对于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而言,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向前辈致敬,振兴中华文化是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面对文学艺术飞速发展的这十年,《从延安出发》在高度凝结延安文艺精神的内核下,呈现了新时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卓越成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动国家级院团、院校、演出机构,聚集文艺界顶尖力量,向延安致敬,向新时代致敬。
节目组邀请老一辈艺术家孟于、乔佩娟、田华、杨让先、顾威等,讲述音乐、美术、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领域的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开拓奋进的优良品格,聚焦中国的沧桑巨变。中国的发展不仅是近十年的发展,更是百年来奋进历程成果的浓缩。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如歌剧《命运》《白毛女》、舞剧《天路》《永不消逝的电波》、儿童剧《报童》等,彰显了信仰的力量,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主旋律戏剧作品应该用其内核打动观众,给予观众力量。2022年国庆期间,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京上演,展现了从1931到1945年间我国的文艺家用文艺的方式不断抗争与探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柱。
《抗战中的文艺》突破了原有的话剧形式,采用以时间线带文献的方式,以文学、戏剧、音乐、电影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为切入点,从讲述者的角度将每一位人物的历史形象勾勒出来,再以影像技术加以衬托,是具有探索意义的空间实验,是新时代语境下艺术与技术元素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装置艺术、影视化呈现和现场表演的三者统一,真实地展现了抗战时期我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话剧、舞剧、歌剧,还是其他戏剧类艺术形式,现场性永远是其第一属性,能够以现场所迸发出的情感与力量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与演员和创作者同呼吸,感受作品的精神力量,感悟先辈的热血与情怀。
2012至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是踏上新征程的十年,关于这些,总有艺术作品在记录着:《我们这十年》正是通过11个单元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老百姓在自己领域的奋斗史。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创作,于2022年10月10日上映,以小切口、大主题的方式,讴歌了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城市十年中的美好变迁,凸显了共创美好家园的殷切祝愿,见证了奋斗为纲的光辉成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走向下一个未来!
这十年,是非凡壮阔的十年,是书写新时代的十年,是我国文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十年,兼顾各种艺术形式,把握新时代文艺创作导向,向前辈革命家、艺术家学习和致敬,向着未来的十年、百年而努力奋斗!
戏剧与影视发展的十年,亦是我国大众文艺发展的十年,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十年。这十年,种类纷繁、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被搬上舞台、银屏,为中国观众奉献了恢宏壮阔的视听盛宴;这十年,内容迥异、含蕴不同的文艺形式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文艺风采和中国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十年,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戏剧影视的呈现模式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观赏感受、视听效果、思考广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十年,在戏剧和影视舞台上,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讲述着中国故事、散发着中国气质,让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时代事件为世人所知晓,让泱泱大国背后千年历史和百年征程形象地展现在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面前。
戏剧与影视描绘的中国十年,是深刻具体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风貌的十年: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扫黑除恶,保国泰民安;推进三农工作建设,奋力脱贫攻坚,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推动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国防工业、高精尖产业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推进大国外交发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外安全和领土完整,捍卫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全国上下一盘棋,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攻坚战、持久战、阻击战、人民战,坚持人民至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中国各个领域全面、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十年。戏剧与影视一直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在下一个十年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1]韩业庭.这十年,文化文艺这样见证新时代新征程[N].光明日报,2022-8-20.
作者简介:张昭卿(1998-),男,山东济宁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戏剧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教育理论与实践。
END
|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梁玖 | 自信繁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
郭春方 徐嘉仪 | 设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
彭吉象 |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尹少淳 张雪婷 | 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宋瑾 | 新编高中艺术教材解读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甄巍:坚持以美育人 强化素养导向
杜宏斌:突出核心素养 发挥美育功能
张璐:新课标重在体现美育落地实践
王琦:凸显综合艺术 促进学科融合
仲呈祥 | 里程碑之间的继承与创新——以文艺与政治关系为例冯双白 | 坚守人民立场 繁荣舞蹈事业
黄豆豆 | 文艺座谈会精神与中国文艺发展路向
言恭达 | 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旗帜
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