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赵欣欣 宋芳菲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小学篇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艺教视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刻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年。教育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戮力前行,教育“十三五”规划在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并进的举措下完满收官;“双减”政策掷地有声,“双减”的具体实施手段——“五项管理”发挥可观的效用;同时,教育脱贫攻战坚获得阶段性胜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贯彻落实、实现重大进展。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打开了新时期的大门,中国教育站在了历史发展转折点。
一、重点政策解读
2021年3月,为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在教育部等部门的研讨下出台。该文件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两方面的统筹结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政绩观,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这是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1]。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涵盖了地区、学校、学生三个不同的层面,构成全方位的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对于整体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对学生的作业总量和完成时间作了明确要求,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和减少其完成时长;全面严格监管和管理校外课余培训行为。“这既是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大事。”[2]同时,该意见提倡家校双方合理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行相宜的体育锻炼,并参与相关文艺活动,实现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双减”的镜子是“双增”:第一,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带来了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户外活动、艺术活动的机会的增加;第二,体育和美育培训被划分为非学科培训,此举带来了学生在课余接受体育和美育课外培训的时间增加。
9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出台,在教育部督导下,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该方案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学科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艺术是九大重点监测学科之一。
二、年度活动简述
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公告,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就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小学美育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规律;向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就美育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善与革新、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咨询意见、提出建议;研究并敲定中小学美育的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质量标准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和开展培训、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展演展示和国际交流;在实践基础上加快深化中小学美育教学改革,参与并开展中小学美育工作的监督监测、调研评估等工作。
4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学校美育实施部署,不断推进学校美育改革,提供迎合美育的保障条件,完善学校美育评价机制,促进美育高效、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当下国情的学校美育体系。
5月,全国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就各个地区展开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成效成果展开讨论学习,并部署新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学校美育教学的相关任务。会议强调,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美育,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两个大计”,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阶段学校美育教学的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为侧重点,教授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可以掌握1至2个基本艺术技巧,使学生有欣赏和体验美的能力,并从中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和审美培育。
10月,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国家权威的“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价、课程管理和成效监测的蓝本。2021年新修订的课程方案提议,要将过去的强调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转向关注核心素养培育,更关注生活逻辑而非仅关注学科逻辑。课程标准的改革及教材的修订为基础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环境。
12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了以“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会议强调“加强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3]。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联系并相互融合,贯穿个人、学校、社会各方面,要积极引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树立,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2021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暨新少年艺术教育节在北京开幕。活动的主题是“以美为媒,美育未来”,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美育是什么”“美育有什么用”“美育和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等教育话题[4]。
三、热点聚焦解析
恰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小学艺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其指导下,在一系列政策落地中,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增量提质、补齐短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政策举措:“双减”“双增”落地
2021年,“双减”一词成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自当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各级相关部门以“钉钉子”的精神全力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响应,使得政策迅速落地。
继2022年美育全面纳入中考这一政策之后,“双减”“双增”政策又给社会各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美育作为“五育”之一,具有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进、“五育并举”的不断推行,我国美育教育工作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部分学校、家长对美育工作重视不足的现象。“双减”“双增”政策双管齐下,明确鼓励面向学生开展音体美活动及培训,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以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为例,自“双减”以后,学校开展“书包不回家”[5],在课后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包括木工、美术、篮球等,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和活动,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家庭艺术教育被放在了凸显的位置,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带领孩子进行艺术、体育活动,在家庭艺术氛围的营造下健康成长。
此外,“双减”“双增”提倡校内学习培养与校外培训实践的结合。过去,家长往往受到“五唯”痼疾的影响,给孩子报大量的学科补习班,挤占孩子培养兴趣、发展自身特长的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双减”“双增”政策落地后,严厉禁止校外学科培训,鼓励艺术类校外培训,实现了校内外美育资源的整合。
(二)面向人人:缩小城乡差距
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多年来,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乡村教育始终存在软硬件上均较为落后的问题。一方面硬件设施跟不上,活动场地、教学设备、工具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观念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短缺都成为乡村地区艺术教育向前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若想实现教育公平,乡村美育的改革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2016年有关部门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开始,各地区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甘肃省的美育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突出进展,为全国相对落后地区的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示范。五年来,该省累计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以支持各地区的美育改革发展,为4148所中小学购置4.2万套音体美设施设备,实现了3000多个教学点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深入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同步课堂活动,使广大农村师生享受到了优质的美育资源[6]。同时,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国培省培、教师能力提升、乡村美育教师师资专项培训等项目以及“省管校聘”改革、“学区走教”等制度,甘肃省破解了师资短缺的难题,切实解决了美育发展软硬件两方面的问题。
(三)价值引领:弘扬革命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美育的重要养料补给。新时代美育应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民族、国家及文化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美丽心灵、优秀素质的人才。把握正确方向靠的不是说教,而是优质美育资源的浸润。
近年来,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美育与思政的结合更成为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重点工作,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精神的挖掘力度是思政创新的必然路径。2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实践体验、资源整合方面作出了明确指示,尤其提出了“3+1+N”全科覆盖的要求,在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方面,要求有重点地纳入。在此基础上,各级学校展开了丰富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红色歌曲、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文化艺术活动进行了美育与思政结合教育的有益尝试。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200所大中小学校参与了“唱支歌儿给党听”网络歌咏比赛。此外,北京各中小学将党史知识的学习融入每一次节日、活动、班会,例如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开展的“童心向党筑未来”党史学习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带领孩子们进行沉浸式学习。
2021年,各级教育系统关于以艺术活动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尝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献礼,对革命传统的传承发扬,更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积极响应,对“坚持正确方向”的深入贯彻,也使思政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党的领导下,2021年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小学美育事业稳中求进,为争取实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8]的阶段性目标蓄足了马力。
参考文献:
[1]2021年基础教育十大热点[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708051199143509&wfr=spider&for=pc,2022-01-12.
[2]减轻过重作业负担,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53/pl/202108/t20210823_553410.html,2021-07-27.
[3]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 围绕“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协商议政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12/t20211214_587251.html,2021-12-13.
[4]何为美育?美育有什么用?[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287164588381747&wfr=spider&for=pc,2021-12-27.
[5]“双减”后的“少”与“多”[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53/mtgc/202201/t20220119_595159.html,2022-1-18.
[6]甘肃省努力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60/202101/t20210104_508590.html,2021-01-04.
[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0213/c385476-29075643.html,2017-02-13.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2020-10-15.作者简介:张璐(1983-),女,河南安阳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美育。
赵欣欣(1999-),女,河北涿州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艺术管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管理、美育。
宋芳菲(1999-),女,河南信阳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艺术学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美育。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0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吴键 霍妍君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中学篇
郭必恒 | 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高校篇
李世涛 | 戏剧与文学在山顶的一次相遇——评话剧《主角》
张昭卿 陈淞 | 从戏剧影视作品看中国跨越式发展变迁
胡一峰 | 彩调剧《新刘三姐》:赋予经典文化符号新时代内涵梁玖 | 自信繁荣的中国艺术学学科
郭春方 徐嘉仪 | 设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
彭吉象 |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尹少淳 张雪婷 | 美术课程拓展为艺术课程之我见宋瑾 | 新编高中艺术教材解读
胡知凡:艺术新课标开启美育新征程
甄巍:坚持以美育人 强化素养导向
杜宏斌:突出核心素养 发挥美育功能
张璐:新课标重在体现美育落地实践
王琦:凸显综合艺术 促进学科融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