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空间LONGMARCH

其他

长征独立项目 | “植物远征” 一场漫谈:刘玗、程新皓与缺席的伊莎多拉

Marques)一起聊聊作品背后的故事。伊莎多拉的临时缺席为这场漫谈的尾声埋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刘玗:“拟人”作为一种叙事的方法影像作品《失明的造物主》(Caecus
5月5日 下午 1:03
其他

“停止沉浸,率先走神”系列表演|北鸥:旷野里

⼀周表演计划》表演现场,2021,C5CNM,北京,图片由艺术家提供北鸥与陈天灼合作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北鸥与叶甫纳合作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长征独立项目|“停止沉浸,率先走神”系列表演正在展出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停止沉浸,率先走神”系列表演 |谭英杰:不要让事物来到你眼前

Gallery。参与创作及制作作品包括: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杭州国际戏剧节《狗的荒原》《孤立主义游乐园》《长夏》、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纽约否画廊音乐会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长征独立项目|“停止沉浸,率先走神”系列表演

ME艺术家:mollyrainmore.orgArtist: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步行指南 | 李佳对话曾宏、张东辉

“步行指南”展览现场,2023,长征独立空间,北京观看和行走的空间政治曾宏我对张东辉的工作很感兴趣,也很高兴李佳安排了这场聊天。我没有亲眼看过《麒麟山》,但听说过。东辉在隔离期间,把山水从一楼画到二十九楼,是吧?为什么是用山水这个题材?张东辉我那会儿还在画画,画一些我亲历过的地方。之前去商洛丹江旁的会峪村玩,村里有条会峪河,汛期时河水会上涨把村子和庄稼淹掉,在1972年,当地村民把村子旁边的山体打穿,凿出一条引水渠,名为会峪口。于是,汛期的河水会穿过山体,直接从会峪口泄入丹江,不再殃及村民。因为会峪口和丹江之间有几十米的落差,加上山体的石质是红砂岩,非常软,所以水流用了小几十年的时间就在岩石上掏出了深沟和暗渠来作为它的新河道。只有站在岩石上才能看到原来底下有那么深的复杂空间,不接近看的话是不知道的。曾宏这挺有想象力的。张东辉我很喜欢那个地方,回来就把它给画出来了。又过了段时间后我决定不画画了,除非有一个必要的理由,或者能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人发生某种实在的身体关系我才会去画。用画布或纸去承载一张画这个事对我来说有点虚。疫情初期,我在楼道里溜达的时候产生出一个想法:用画把各楼层之间的空间隔阂打破,将它们串起来。接下来,我面临的问题就是画什么。我想到了会峪口那条被水掏出来的幽邃水道,跟楼道里幽暗连贯的空间还挺像的。张东辉工作室,图片由艺术家提供张东辉,《麒麟山登山导览图》,2020仿绢喷绘,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和拾萬空间提供曾宏是疫情期间画的吗?张东辉疫情第一年,哪都去不了的那段时间。曾宏《麒麟山登山导览图》中的这些景点名字,比如说“所见不周处”或者“穿带瀑”,跟你之前提到的陕西的风景,或者和传统国画的一些范式有关系吗?张东辉跟当地没关系。如果只是单纯地爬楼看画,好像缺少一些乐趣。因为我之前常去旅游景区,景区里会告知游客前方是什么景点,有多远,勾着人往前走。与之相似,如果爬楼的人可以从导览图里去检索楼层中的这些景点,爬的过程就增添了游戏性。李佳我后悔了,当时应该把《麒麟山登山导览图》也放在长征空间里。一张导览图跟实地现场分离会变得很有意思,有些看到这张图的人或许会被吸引到那栋楼去,他的行动也就变成了行走的驱动力。曾宏我认为山水画带有描绘地理的性质。在《桃花源记》这样类似游记和想象的文本中,往往有很多对地理的描述。比如说有人要画一张画,他必须要走进自然,不仅仅是去看一座山,而是去行走一座山。从山的这一面走到那一面,在穿行过后,才能画出山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古代的山水画其实是具有地理性质的绘本。你的作品带有某种革命性,因为山水画这样特别传统且成熟的东西,好像只能呈现在一张纸上,但是现在它被你呈现在一栋现代建筑里,不管建筑多么工业化或城市化,它依然是一个地理环境,有着楼梯和楼道等等。于是在建筑里的爬楼就可以对应到在古代的爬山。在行走和地理的意义上,《麒麟山》和传统的关系很紧密,恰恰也跟我们身处的环境有联系。你把传统的地理行走范式放到现代的空间环境里面,传统的一面和现实的一面都能兼顾到,特别打动我。就像你描述的一样,它比在一张宣纸上要生动且有力量得多,我觉得特别好。李佳东辉的作品都有特别强的空间意识,他用身体来定义空间。无论是往上走,按照一条直线向前走,还是拿望远镜看,其实都是被距离和……曾宏脚下所行走的那片土地最后呈现出来的。张东辉,《望麒麟》,2022纸质喷绘,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和拾萬空间提供张东辉在山水画早期,画家要先进入和游历一遍真山水,再回到自己“工作室”的画案前去画。所以他们不是带着身体与环境之间的距离去创作,而是让身体尽可能浸入环境。只不过水墨发展到后期越来越“内卷”了,逐渐脱离了人在山水中的体验过程,身体和真山水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画也更像是在做图像游戏。曾宏非常的程式化。张东辉对,早期的山水画在处理空间的时候,会更有意思一些,更注重于处理人在山水中游走时遭遇到的复杂空间问题和综合感官体验。比如眼睛看到的景象,身体感受到的空间开合,脑海里想到的事物,闻到的气味等等。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击中我。可是后来晚明、清代、民国的那些画,除了受到西画影响的以外,整体来说更注重水墨的语言趣味,而空间的复杂性稀释了不少,不容易打动我。曾宏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元、北宋和明、清、民国的作品具体有哪些不同?我理解你说的,后期画作强调的笔墨趣味,或者我们今天说的“好不好看”、“线条勾勒得好不好”。比方说倪瓒的作品总有一种程式化的萧瑟感,而范宽的作品里总好像有个山崖要砸向观看者。你指的是这种关系的不同吗?张东辉对,我无法进入倪瓒的画。他的笔墨当然好,但他的空间经常是“近中远”的两三段关系,就好像要在一个很遥远的亭子或楼阁里才能看到他所看到的景象,总是一种“远观”,可玩性有点少。我喜欢明代吴彬的画。看他的画能感觉到他是让自己的身体先进入山水,游走一遍后再画的,看他的画有一种他带着我玩的感觉。“步行指南”展览现场,2023,长征独立空间,北京张东辉,《流星》(影像静帧),2021单频影像、彩色、有声,2分55秒,图片由艺术家和拾萬空间提供曾宏之前你写跑坟的那篇文章和空间地域的关系还蛮大的。对地理和空间的认知在你的工作中占了什么位置?张东辉刚刚提到,我比较喜欢早期的水墨,也就是人先去到实地再回来创作。因此我画水墨那两年也一直按照相同的方法去做的。身体到现场对于认知空间地域特别重要。后来我做的一些影像或行为也都跟空间有关。首先,刺激到我的是某件事物背后的那些不同层次的空间,这勾着我想要去做某些动作来回应或掀开它。我后来一些作品的思考、工作方式都和山水画的经验有关:一方面是连续性的空间,这也跟时间有关系;另一方面是可以随意编织那些大开大合且毫不相关的空间。曾宏我有个问题要打断一下,对你来说什么是“连续的空间”?我能不能理解为一个静止的空间和一个行动的空间?比如说楼道,从一楼要走到二十九楼,这个过程需要你的行走,它是一个运动的空间。但是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小房间,它可能是静止的空间。张东辉对的,当我们在空间中行走,静止下来用相机的视角去看,那么取景框能承载的东西可能只是空间中某一个角度的某个局部。这个视角下呈现出来的信息对我来说并不能涵盖我在空间中连续运动时所获取到的所有信息。我在处理运动中的空间时,对信息的欲望也会更强。我会想办法处理和呈现这些变化和信息,这个过程给我带来某种对空间的征服欲。所以我基本没怎么画过立轴或册页,基本都是长卷。《麒麟山》的原作是一张窄长的立轴,所以也算是一张竖起来的长卷。曾宏跟你聊的过程中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喜欢山水。《麒麟山》是动态的,其中所有的山不仅仅存在于地理意义上。在处理山与山之间关系时,空间仿佛在流动。你在楼道里画《麒麟山》,从一楼走到二十九楼,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空间。因此,山是在晃动的,当然不是山本身在动,而是在山里面走动的人在动。这也就是为什么看山水画比看院体画那些更有意思,山水画始终是一个连续的空间,仿佛每一座山都是可以动的。张东辉不过院体画里也有好的空间。长卷或细长的立轴这种形式之所以是流动的,是因为观者很难一眼把这张画看全。因此要靠手、眼结合移动的方式去观看。曾宏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了身体的参与之后,作品就具备了政治性?比如刚才说到“远观”,人不需要参与进具体的空间,于是有了人的“在场”和“不在场”的区别。如果对应到当代艺术,是不是有了身体的参与之后,政治才具有可能性?张东辉,《2045.64米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步行指南 | 赵邦——云抵抗

“步行指南”展览现场,2023,长征独立空间,北京编者按:隐形高墙与封闭的边界使得现实的难民涌入电子世界。赵邦于2020年举办的个展“我们不用很累很辛苦就可以成佛”中,曾经展出作品《云涂鸦》(2019–至今),试图构建与呈现“一种后人类式的数字生活”[1]。时隔三年,这一持续性项目在长征独立空间展览“步行指南”中再次展出,带领观者重新进入这一场“关于当代生活的演习”[2],并向当下发问,正如艺术家在Google
2023年9月16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陈界仁:以幻解幻

陈界仁:以幻解幻2023.8.5—10.22开幕2023.8.5(周六),4PM长征空间,北京……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光目女(地藏菩萨前世)2023年8月5日至10月22日,陈界仁的个展“以幻解幻”将在长征空间呈现,展出其近两年的三件录像新作——《在没有世界的世界中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长征独立项目|步行指南

步行指南策展人:李佳参展艺术家:44月报、白双全、陈熹、崔广宇、葛宇路、何志森、厉槟源、李怒、路上行舟、松郎、万青+张涵露、曾宏、张东辉、赵邦、周璋2023.5.20—2023.8.27长征独立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西街策展前言文/李佳献给一般人。献给行走于街头的无名英雄,无所不在的角色。在我的叙事的开端,借着召唤这个提供我叙事开展与必要性之从未出现的人物,我探究一个欲望,这个欲望所无法企及的对象,恰好是这个从未出现的人物所代表的。当我们把过去通常是为了赞颂神明或伟大的缪斯而献祭的作品奉献给一般人时,我们祈求这个声音几乎和历史潮流的声音没有两样的神谕所允诺与授权我们诉说的是什么呢?——米歇尔·德·塞托(Michel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山海运算,域间路由 | 一页纸征集计划——想象一种基础设施

再设想一张呼应月相的网在满月之时,我们的所有通讯会自动中断在月亏之时才重新亮起让所有被均匀分割的时间所统治的人们,重新进入到一种更古老的时间里如果到了满月,那大家都放下设备,去看月亮23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新展预告 | 郑圣天——我本来是要去墨西哥的

Century)首展,由郑圣天与喻瑜联合策划,2018年巡回至墨西哥城里维拉壁画博物馆(Museo
2021年9月25日
其他

汪建伟 × 陆兴华(下):破损,超越,未来的化石

2021年3月20日,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在北京长征空间开幕。开幕当天,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陆兴华与汪建伟展开关于艺术与哲学的对谈。本次对谈由长征团队记录整理,分为上下两部分。汪建伟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汪建伟 × 陆兴华(上):哈曼,对象,反坐标

2021年3月20日,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在长征空间开幕。开幕当天,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陆兴华与艺术家汪建伟展开了关于艺术与哲学的对谈。我们将对谈的内容分为上、下两期,分享给大家。林昱:非常开心在旅行已经不那么频繁的情况下,陆老师可以加入我们的对谈。陆老师是一位哲学研读者和理论批判者,也是一位积极的艺术工作实践者。陆老师和汪老师既是哲学上的同道,又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关系。今天的对谈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在外面看展览时产生的疑问,大家随时都可以加入。在筹备这个展览的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叫做“对象”。“对象”是这个展览里面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是这个展览的对象。能不能请二位先从“对象”开始聊一下。陆兴华:因为汪老师在研究他自己的工作与思辨实在论的关联,所以这个对象的概念,牵涉到什么是作品这一点。照哈曼的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汪老师的作品还只是“对象”,只有观众面对它时,观众自己也加入到里面去之后,才变成一个作品;这还没有结束,如果此时另外一个观众要加入到这个作品了,那么,她又把那个艺术对象加上前面的那一位观众看作一个对象,她自己又与之构成一个作品。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一个对象,它一开始可能是非人的,当观众面对它之后,又不断地被重新卷入到新的场景中,观众也被不断卷入。这才是艺术展览。我觉得,这个不断卷入新的行动者的行动者网络,就是未来的艺术史。这一点对我们当代艺术界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对象和作品之间的关系非常大。以往艺术史里描述的作品,在今天我们只能称之为“对象”。意思是说,在展览现场中它只是个对象,观众有极大的主动性,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作品如何是由观众说了算;而是观众整个被卷到作品里面去了,观众也成为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这就是刚才林昱讲的:对象在这个展览里面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在展览上谈对象,虽然放在当代艺术的框架里面可能还是作品;但我们主动放弃了这种想当然。汪老师在这个展览中是在当代艺术界面前做一个实验:他展出了对象,等待新的行动者加入。——陆兴华我认识汪老师有快15年了。他几乎经历了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部,1985年时汪老师已出道了。那倒过来问:他走到今天,对中国当代艺术界意味着什么?我来北京时一路上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觉得这个展览的分量就在于此,我觉得要替汪老师拿捏一下。身为几乎同年龄段的人,我能体会到汪老师正在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和他个人道路选择的决定性时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场景,就是在人类世之中——气候面临着大问题,而且我们也意识到生物圈非常脆弱,人在里面是反面角色。从1985年看到今天的当代艺术界,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对这个所谓的“当代”其实仍然是没有把握的。我们如何与美国、与欧洲,与第三世界、第四世界一起“当代”呢?在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上,我们也发现大家并不能够回答好这一问题。可是,今天,气候危机、数码-算法-人工智能的专政,像坦克那样压过来了,当代艺术的回应,显得有点太浅薄了。我们在展览上谈对象,虽然放在当代艺术的框架里面可能还是作品;但我们主动放弃了这种想当然。汪老师在这个展览中是在当代艺术界面前做一个实验:他展出了对象,等待新的行动者加入。他的工作范围我认为已不是过去五百年的艺术史,而是自觉地将他的艺术工作放进了生物圈。汪建伟:其实我毫不掩饰我喜欢哈曼(Graham
2021年4月10日
其他

正在展出|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

开幕长征空间,北京展览现场“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展览现场,2021长征空间,北京开幕现场展览开幕现场
2021年3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长征空间线上展厅 | 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

观念和道德冲突强烈的独立性的深层理解与思考。——长征空间撰稿,《汪建伟,不走寻常路》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
2021年3月20日
其他

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将于3月20日(周六)下午4点开幕

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2021.3.20(周六)长征空间,北京媒体预览3:30PM开幕4:00PM2021年3月20日,长征空间将呈现汪建伟全新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展览由艺术家全新的绘画、雕塑和装置构成。根据艺术家的构思,展厅被改造成一个由厚度相等、高低不等的墙分隔而成的通道和空地,观众被邀请进入这个迷宫般的空间,在行走中遭遇作品、并感受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展览中的全部作品源自艺术家近年来转向思辨实在论和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之后的思考和工作。哲学和思想界近年来的这种转向,打破了以人类为主体的世界观,反映在实在论的领域,颠覆了人对于物、对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改变了人的立场,将物——或者说对象——置于平等的地位,经过艺术家的工作,则必然地表现为对物和世界的全新的表达。通过雕塑、装置和绘画,汪建伟从不同角度的认知和感受呈现了他在以对象为导向的视野下所理解的这些物(/对象)。它们是一些来源不明、功能不明、目的不明、各种属性皆不明的物:雕塑和装置的物显示的是形态的不明、局部与总体以及其他局部之间的关系的不明、自体与空间的关系的不明;绘画中的物,显示的则是材料的不明、构造的不明、以及同样在雕塑中揭示的几种关系的不明。这些不明物似乎遵循着生物学中的“共生进化”的原则,以其表面的不明,彰显了实在世界在“关联性”的认知框架中的“被”遮蔽,或者说是退隐。但艺术家这一阶段工作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打开遮蔽,不如说是以认识到退隐作为出发点。实际上,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呼唤的是事物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它们的象征意义。这意味着事物不再被单一的意义所定义,而是为各种潜能所“充盈”。这便是——总是,不是全部。汪建伟是一名少有的,将持续、发展的哲学阅读和思考,内在于艺术创造和实践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不断地发明自我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写实主义的油画、到90年代对控制论和社会空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影像和剧场的实践。这极其丰富且从不停止的变化过程,显示了艺术家如何通过不断地思考以不断地突破既有边界——以获得自由;而这自由的空间,与其说是他争取到的,不如说是他创造的,因为这个空间本来并不存在。展览同期,位于长征空间的Artist
2021年3月19日
其他

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将于3月20日(周六)开幕

汪建伟:总是,不是全部开幕时间2021.3.20(周六)4:00PM长征空间,北京2021年3月20日,长征空间将呈现汪建伟全新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展览由艺术家全新的绘画、雕塑和装置构成。根据艺术家的构思,展厅被改造成一个由厚度相等、高低不等的墙分隔而成的通道和空地,观众被邀请进入这个迷宫般的空间,在行走中遭遇作品、并感受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展览中的全部作品源自艺术家近年来转向思辨实在论和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之后的思考和工作。哲学和思想界近年来的这种转向,打破了以人类为主体的世界观,反映在实在论的领域,颠覆了人对于物、对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改变了人的立场,将物——或者说对象——置于平等的地位,经过艺术家的工作,则必然地表现为对物和世界的全新的表达。通过雕塑、装置和绘画,汪建伟从不同角度的认知和感受呈现了他在以对象为导向的视野下所理解的这些物(/对象)。它们是一些来源不明、功能不明、目的不明、各种属性皆不明的物:雕塑和装置的物显示的是形态的不明、局部与总体以及其他局部之间的关系的不明、自体与空间的关系的不明;绘画中的物,显示的则是材料的不明、构造的不明、以及同样在雕塑中揭示的几种关系的不明。这些不明物似乎遵循着生物学中的“共生进化”的原则,以其表面的不明,彰显了实在世界在“关联性”的认知框架中的“被”遮蔽,或者说是退隐。但艺术家这一阶段工作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打开遮蔽,不如说是以认识到退隐作为出发点。实际上,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呼唤的是事物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它们的象征意义。这意味着事物不再被单一的意义所定义,而是为各种潜能所“充盈”。这便是——总是,不是全部。汪建伟是一名少有的,将持续、发展的哲学阅读和思考,内在于艺术创造和实践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不断地发明自我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写实主义的油画、到90年代对控制论和社会空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影像和剧场的实践。这极其丰富且从不停止的变化过程,显示了艺术家如何通过不断地思考以不断地突破既有边界——以获得自由;而这自由的空间,与其说是他争取到的,不如说是他创造的,因为这个空间本来并不存在。展览同期,位于长征空间的Artist
2021年3月10日
其他

长征空间线上展厅 | 中东铁路:张慧

当然笔触、色彩以及构图本身也是“绘画物质性”的层次之一。
2020年12月19日
其他

正在展出 | 中东铁路:张慧

“中东铁路:张慧”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20年12月19日
其他

【长征空间正在展出】中东铁路:赵刚

“中东铁路:赵刚”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中东铁路:赵刚”将于10月24日(周六)下午四点开幕

“中东铁路:赵刚”是赵刚在几个月的个人隔离中,对绘画在中国的百余年历史及其当下现状的反思和表态;也是他对既有的创作模式的反叛,从中寻找、推翻、重建绘画的本质在他生命中的表达。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长征空间展讯】“中东铁路:赵刚”将于10月24日(周六)开幕

“中东铁路:赵刚”是赵刚在几个月的个人隔离中,对绘画在中国的百余年历史及其当下现状的反思和表态;也是他对既有的创作模式的反叛,从中寻找、推翻、重建绘画的本质在他生命中的表达。
2020年10月10日
其他

【长征空间展讯】朱昱个展“静音”将于5月21日(周四)下午四点开幕

朱昱在长征空间的第三次个展“静音”将于2020年5月21日(周四)开幕,观众将通过画廊升级改造后新设置的入口进入一个对称布局的空间,出入于艺术家在过去五年中所创作的20件全新作品所构成的绘画世界。
2020年5月20日
其他

【日期调整 | 长征空间展讯】朱昱个展"静音"将于5月21日(周四)开幕

朱昱在长征空间的第三次个展“静音”将于2020年5月21日(周四)开幕,观众将通过画廊升级改造后新设置的入口进入一个对称布局的空间,出入于艺术家在过去五年中所创作的20件全新作品所构成的绘画世界。
2020年5月7日
其他

【展讯】赵刚个展“赵刚21st : 色表 / 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即将于台北关渡美术馆开幕

赵刚重要个展包括:”历史绘画”(佩雷斯艺术博物馆,迈阿密,2019);“购买的身份”(长征空间,北京,2018);“通往奴役之路
2020年5月1日
其他

【长征空间展讯】朱昱个展"静音"将于5月16日(周六)开幕

朱昱在长征空间的第三次个展“静音”将于2020年5月16日(周六)开幕,观众将通过画廊升级改造后新设置的入口进入一个对称布局的空间,出入于艺术家在过去五年中所创作的20件全新作品所构成的绘画世界。
2020年4月30日
其他

【关注】汪建伟近期动态

Exhibitions201909.25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策展人:戴卓群艺术总监:周力
2019年11月10日
其他

新阶段,新方向,新项目

“长征收藏”将展开系统的、针对长征计划的项目和展览的、以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作品收藏和委任作品创作,由外部特邀策展人、批评家和收藏家构成的委员会根据“长征收藏”的年度预算决策,由长征计划团队执行。
2019年7月16日
其他

【长征空间展位速递】2019年巴塞尔展会“意象无限”单元 | 陈界仁《中空之地》

2019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意象无限”单元展览现场
2019年6月11日
其他

【巴塞尔展会“艺廊荟萃”特别关注】刘韡、赵刚的近期创作与实践

“户外”系列绘画以质朴而奔放的笔触,通过引入感官与城市图景、人类文明的关联,表达在人类世的思想构架下对变化保持开放的态度。他结合不同形状与几何图形的修辞手段直接切入了我们对于生态问题的思考与行动。
2019年6月10日
其他

【正在展出】赵刚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个展“历史绘画”

“赵刚:历史绘画”由客座策展人克里斯蒂安·维维洛斯-方内策划,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助理策展人珍妮弗·伊纳西奥配合展览执行。展览于2019年5月24日开幕,将持续到2020年1月5日。
2019年6月9日
其他

【关注】刘韡大型装置亮相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
2019年5月8日
其他

【展讯】“赵刚:历史绘画”即将于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开幕

“赵刚:历史绘画”由客座策展人克里斯蒂安·维维洛斯-方内策划,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助理策展人珍妮弗·伊纳西奥配合展览执行。展览于2019年5月24日开幕,将持续到2020年1月5日。
2019年5月7日
其他

【长征空间正在展出】“吴山专:今天后来成了节日”

Holiday策展人: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2019年3月22日
其他

【第一批礼物抵达】“吴山专:今天后来成了节日”

“今天后来成了节日”是一座星群,拥有二百多幅绘画作品,来自汉堡、雷克雅维克、上海,分七次发送抵达北京。它们是这个“节日”的礼物,每一次的到达都让我们更靠近吴山专的“今天后来成了节日”。
2019年1月3日
其他

【“汪建伟:寒武纪”展场速递】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 展位 C05

C05展览现场媒体垂询press@longmarchspace.com+86(0)10
2018年11月8日
其他

【“汪建伟:寒武纪”展场速递】2018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展位 A110

A110展览现场媒体垂询press@longmarchspace.com+86(0)10
2018年11月7日
其他

【关注】汪建伟最近动态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四川省,中国2018.11.03
2018年11月6日
其他

【长征空间正在展出】“张月薇:境码”

“张月薇:境码”现场,视频来源:艺术眼
2018年9月10日
其他

【长征空间展场速递】“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

这种永久的非正式性其实就镶嵌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和资本的增速当中,特区便是一个典型的非常规试点成为常态的例子。
2018年7月21日
其他

【关注】赵刚:购买的身份

我认为中国画没能走很远。它还是很浪漫和基本的,更多是关于实用性,而不是真正的思考。它愉悦人的眼睛,但不启发观众。虽然中国有12亿人口,中国美学还是一片混乱。美学被简化为愉悦感官的风格和形式主义。
2018年7月6日
其他

【长征空间正在展出】“赵刚:购买的身份”

“赵刚:购买的身份”将于5月16日周三下午4点开幕
2018年6月27日
其他

【关注】赵刚:砸了

我看到一个女人当众换卫生垫。他是北京大学文学教授的妻子,教授因为偷粮票而被劳改。很多犯错误的人娶了这样或那样不得体的妻子,因为没人愿意嫁给劳改犯,他们只能娶边远地区的女人。在劳改农场里明显缺少女人。
2018年6月27日
其他

【关注】赵刚:契丹人

赵刚(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和纽约。年仅18岁时参加星星画会——此团体是最早的前卫艺术家群体,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石。此后,他留学于欧洲和纽约,曾就读于荷兰
201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