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广东

其他

它为什么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

广州流传着一句俗语:“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这里说的“五层楼”就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的镇海楼镇海楼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镇海楼镇海楼的由来矗立于越秀山蟠龙岗顶的镇海楼,最初名为“望海楼”。据《大明一统志》记载:“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本朝洪武初建,复檐五层,高八丈余。”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宋代的东、西及子城三城合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北城垣扩展至越秀山顶,并建五层城楼以壮观瞻,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明成化年间,望海楼遭受火劫,被烧成一片瓦砾。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广东提督蔡经和两广总督张岳相继在原址重建该楼。因当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岭南也受骚扰,于是张岳就将重建的望海楼改名为
10月7日 下午 12:00
其他

盛世华诞,同庆国庆!点击换上中国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庄严宣告成立75年风雨兼程、山河巨变让我们共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长按/右键保存电脑壁纸(发送“十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长按/右键保存手机壁纸(发送“十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十月壁纸故事广东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是中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区之一,也是大革命的策源地、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众多革命史迹。一百年前,1924年7月,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在广州开办。这是中国农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一诞生就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它的影响下,各地区纷纷仿办农讲所,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28年间,广东、湖北、福建、湖南、江西、陕西、广西、四川等省先后举办了100多个农讲所或农训班。1926年,由毛泽东担任所长的第六届广州农讲所在番禺学宫举办,现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六届农讲所共开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20门课程。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编辑《农民问题丛刊》。教员有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赵自选等,分别讲授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课程。此届318名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他们在此学习革命理论、进行军事训练,还到海丰、曲江等地考察农民运动。毕业后,学员分赴全国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播撒革命种子,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来源:视觉中国)
10月1日 上午 10:12
其他

这里,为何号称“粤北客家第一村”?

历史上很多中原汉族人因战乱频发、时局动荡被迫背井离乡在南方形成了一个汉民族支系客家民系他们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建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位于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的湖心坝民居群就是客家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湖心坝民居群明朝开基立村据湖心坝《仁川沈氏族谱》记载,沈氏先祖于明朝正统年间从福建来到湖心坝安居创业。明清时期,湖心坝所在的南塘村一带,水路通达、田肥土沃,是翁源北部地区的重要商埠和“粮仓”。湖心坝旁的仁川河沈氏一族靠经商富裕起来后,开始买田置地,兴土木、建围楼,聚族而居,开枝散叶。经过一代代沈氏族人不断扩建,湖心坝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粤北客家第一村湖心坝民居群位于仁川河畔,坐西南向东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如今,这里保存着共59座明、清时期建造的客家围楼,其中32座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湖心坝民居群湖心坝围楼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形成了楼外有楼、楼中有楼、前呼后应的独特景观。这里二至三层的古围楼,造型各异,方圆曲直,各有千秋。有的围楼砌镬耳形风火山墙,有的建悬山式楼顶,有的围楼四角建有瞭望孔或射击孔,墙四周也设有许多枪眼,以作防御之用。更具地方设计特色的是,有的围楼瓦面用花岗岩石雕凿成“鲤鱼”或“葫芦”形状,屋面雨水从石鱼嘴或葫芦口吐出,技艺巧夺天工;有的围楼则在屋顶安置“公鸡报晓”或“宝葫芦”瓷器,以图吉祥。公鸡报晓这些古围楼的建造材料来自就地取材,青砖卵石砌筑外墙,土坯砌内墙,覆灰瓦,造型极富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推开古老的大门,仿佛穿越了500多年的时光,围楼里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门楼厅堂、窗棂屏风刻着龙凤呈祥、山水人物等图案,样式丰富、相互辉映。围楼木雕围楼天井湖心坝民居群宛如一幅田园“清明上河图”,铺展在奇峰脚下、绿野之中。如此庞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在粤北客家古建筑中颇具代表性,被誉为“粤北客家第一村”。其中长安围、外翰第、大夫第、三门楼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心坝民居群长安围长安围,又称厅下围,是湖心坝民居群中面积最大、历史最为悠久、保存较为完好的围楼。长安围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呈半圆形布局,水塘与房屋阴阳相生,共计有九厅十二井,围内中央是深邃的五进式永初公祠,两边是108间两层居屋。鼎盛时期,长安围内居住了三四百人,可谓人丁兴旺。长安围仁川河畔,一眼半月塘、一方晒谷坪,湖心坝人族居于此,外可御敌、内利团结,躬耕于此,自得其乐,客家传统文化,就在这坚实堡垒的守护下代代流传。崇文重教
9月30日 下午 12:21
其他

这条风雨百年家国路,被誉为“香港同胞的生命线”

提起广州的交通枢纽,如今大部分人会想到广州南站、广州东站。但是,对上了岁数的广州人来说,年少时每一次乘坐火车远行和归家的记忆,绕不开的那个地方,叫做大沙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的广九铁路纪念园,是老广州火车站旧址,在1974年启用现广州火车站之前,它是广州最主要的客运枢纽。这里,也是中国境内第一条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铁路——广九铁路在广州境内的起点。广九铁路纪念园1见证百年历史沧桑广九铁路,诞生于清末西方列强争夺在华筑路权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志•铁路志》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英国政府借口沙俄夺得芦汉铁路贷款权,侵犯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要求补偿,向清政府提出5条铁路贷款权,其中有广州至九龙铁路。”1907年3月,清政府外务部与中英银公司签订《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借款150万英镑,年息5厘,拟定30年还清,以路产和营业收入担保,并规定中国将来不另建平行铁路,以保证本路利益。中英双方约定,广九铁路以罗湖桥中孔第二节为界,分为华、英两段,自大沙头至分界点为华段,长142.77千米,分界点至九龙为英段,长35.78千米。广州铁路博物馆内的广九铁路史料图片广九铁路华英两段分别施工,华段于1907年8月21日开工,1911年9月28日竣工,10月8日通车,10月28日华英两段在罗湖桥接轨,由广州大沙头车站始发的首台蒸汽机车,经黄埔、东莞石龙、樟木头、新安平湖、布吉到深圳墟,过罗湖桥经香港大浦、沙田至九龙,全程用时4小时。至此,广九铁路全线开通。广九铁路香港九龙站旧址1937年8月,粤汉、广九两线接轨,香港与内陆间的联络线打通。当时,香港与广东虽然分治,但两地间并没有设立边境检查站,广九列车成为港人前往内地游玩的首选交通工具。2深厚的文化印记因途经东江流域和深港一带丘陵山地,当时广九铁路的修筑,困难重重。筑路工人仅在香港境内的广九铁路英段,便修筑了38座桥梁、5条隧道。其中,全长2.4千米的笔架山隧道,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隧道工程,耗时三年完工。广九铁路穿越香港境内笔架山在华段修建的7座桥梁中,地处东莞市石龙镇、由詹天佑指导设计的石龙南桥,全长274.8米,是广东现存最早的铁路桥。石龙南桥于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九铁路工程也于2019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石龙南桥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干线铁路,广九铁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由于广九铁路在当时的深圳墟设站,以“罗湖旧城”为主体的东门区域,成为当时宝安县的经济活动中心,深圳墟从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贸活跃的边城小镇,这为深圳后来的飞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历经风雨的广九铁路,还是大革命时期两次东征的人员物资运输线,也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抢运战备物资的抗日铁血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曾在广九铁路沿线浴血奋战,为这条铁路烙印下深深的红色印记。3“香港同胞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后,原广九铁路华段改名为广深铁路,直通粤港两地的客运列车停止运行,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并未随之停止。1962年,原对外贸易部和原铁道部共同开创编号为751、753和755的三趟快车,“定期、定班、定点”每日开三趟,分别从上海、郑州和武汉始发,专门运输猪牛羊等鲜活商品,经深圳运抵香港,被形象称为“三趟快车”。每天由内地经深圳运往香港的活禽活畜,占香港市场供应量的99%以上,“三趟快车”也被亲切地称为“香港同胞的生命线”。罗湖桥1979年4月4日,中断了30年的广九客运直通车恢复通车。不少香港商人搭乘广九直通车来到广州,经商开厂,很多外国游客抵达香港后也选择转乘广九直通车到内地游览。有数据显示,仅在1979、1980两年间,就有25个国家的元首及外交大臣选乘广九直通车到内地进行国事访问。恢复通车40多年来,广九客运直通车载客超1亿人次,广九铁路成为香港与广东乃至整个内地血脉相连的“亲情线”“经济线”。4唱响湾区未来之歌自20世纪90年代始,广九铁路迎来飞速发展。1994年12月22日,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首列时速160千米的“春光号”列车开行。2007年,国产和谐号CRH1型动车组正式在广深线开行。同年,新建广深四线电气化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首条四线并行且客货分线的电气化铁路。广深港高铁终点站——香港西九龙站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福田至西九龙段开通运营,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铁网络。广九直通高铁全程运行约177千米,最快运行时间1小时37分。复兴号、和谐号、动感号动车组穿行在香港与广州之间,并通过广州直通全国各地。历经百余年风雨的广九铁路,开启了“高铁新时代”,“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融通,更加便捷,更具发展活力。今天,广九铁路这条曾经见证了民族荣辱的“黄金通道”,正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谱写逐浪潮头的未来之歌。《广东印记》之《广九铁路》与你一起回眸百年历史感受一条铁路串联起的家国情怀
9月26日 下午 12:35
其他

这个粤北千年古县,拥有200多座围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唐朝宰相张九龄望月思念远方亲人时写下的《望月怀远》他所思念的亲人就生活在粤北的一座千年古县始兴千年古县始兴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部,南岭山脉南麓,面积2131.9平方千米,是中国生态康养胜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国吴永安六年(263),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此为“始兴”得名之始。始兴县在唐代属韶州,之后曾属南雄州(路、府),1983年后属韶关市。2011年,始兴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县牌匾始兴,自古是岭南交通要冲,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明朝南京户部尚书谭大初、抗日名将张发奎、当代著名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这里有中国传统村落——周前古村、始兴“广州会馆”、文昌阁等人文古迹,1700多年历史在始兴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顿岗龟蚌舞、澄江青草狮、隘子舞阿妹、沈所花艇舞等丰富多彩的始兴民间艺术,历久弥新。中国围楼文化之乡在始兴,200多座客家围楼巍峨伫立,形成了“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特殊景观,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的美誉。始兴围楼形式多样,或气势恢宏,或细小高耸,其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全国罕见,堪称客家围楼“博物馆”。位于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占地总面积约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4平方米,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组合,分上中下三围,里外三层,围内有9厅、12院、28天井、777房间,是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满堂客家大围于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堂客家大围位于罗坝镇燎原村的长围,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占地面积3265.6平方米,总高十五米。与其他客家围楼不同,这是一座长方形结构的围楼,有“全国第一长围”美誉。长围坐北向南,由青砖、河石、瓦木构筑,巧妙地把民居与围楼融合为一个整体,既是家,也是防御外敌的堡垒。2011年,长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3年,长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围位于城南的水田坝细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6.96平方米,5层,高9米,是始兴客家围楼中占地面积最少、高度最矮、规模最小的围楼。如今,始兴的一些客家围楼变身成为艺术场馆、书房、客栈,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自然之美独蕴天成始兴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在这里,能寻觅到极为珍贵的自然风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奇花异草、古树名木、珍禽异兽等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动物有1500多种,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生物百科全书。这里享有“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之美誉,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林木茂密、青山绿水、灵动自然;北山竹海,五十里毛竹长廊郁郁葱葱;亚历坑森林公园,天然神奇;瑶乡深渡水,深峡飞瀑;还有落羽杉最美公路、南岭红沙漠、花山平湖、鸳鸯温泉……始兴自然之美,独蕴天成。北山竹海粤北粮仓“南山木、北山竹、平原遍地是金谷”,始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始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粤北粮仓”之称,还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枇杷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始兴石斛,是药材中的瑰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化米粉、香菇、木耳、笋尖、澄江黄酒、顿岗马蹄、沈所南方窖姜、古塘腊味,是始兴献给舌尖的珍馐。始兴香菇革命老区始兴县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曾涌现出了张光第、全赓靖、邓文礼等一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众多红色革命遗迹: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办公旧址——红围、省委机关地下交通站日新小学、风度抗日游击队地下交通站、中共广东省委后方医疗站遗址——老罗屋围楼、“外营保卫战”革命遗址外营围楼……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红围外营保卫战遗址此地兴旺,周而复始如今的始兴生态经济快速崛起特色农业、现代工业体系日渐成型交通网络日趋便捷千年古县——始兴正续写盛世新篇
9月23日 下午 12:37
其他

深圳,藏着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在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藏着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座古城便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那就是位于大鹏新区鹏城社区的大鹏所城大鹏所城1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地处大鹏半岛中部,北靠排牙山,南临大亚湾,因隔海相望的大鹏山而得名。明朝初年,为抗击倭寇和海盗,朝廷在广东沿海建立了多个海防所城,包括大埕所城(在今潮州市饶平县)、平海所城(在今惠州市惠东县)、锦囊所城(在今湛江市徐闻县)等。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大鹏守御千户所,二十七年(1394)始筑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大鹏所城因隔海相望的大鹏山而得名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规模宏伟,地势北高南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城墙下宽6米,上宽3.5米,高6米,全长约1200米。为迅速预警和防卫敌人入侵,所城东、南、西、北四门均有瓮城,每个城门上都建有一座城楼和两个警铺;城墙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城周设大坑烟墩、水头烟墩、叠福烟墩、老大鹏烟墩、野牛烟墩5处烟墩;城外东、西、南三面修筑了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河。自建城以来,有“省会门户”之称的大鹏所城,多次抵御了倭寇及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大鹏所城规模宏伟南门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年过去,如今的大鹏所城,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2001年6月,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南门街、东门街、正街、十字街等主要街道仍保留着明清格局。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中,部分已被打造成各色商铺、民宿和文旅场所,形成古典与时尚并存的街区。南门街地处古城中心的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左堂署遗址曾是所城行政枢纽。大鹏协副将,又称大鹏协协台,属清代从二品武官,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官,管辖大鹏所城相对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包括香港岛、九龙、大屿山在内的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左海路。左堂署又称县丞署,是类似于县府衙门的军事办公场所,同时兼管大鹏协军粮。左堂署遗址旁,就是大鹏粮仓原址。大鹏粮仓始设于明正统元年(1436),后多次增筑,现在已扩建为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3南北融合的人文风貌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对面的百家祠,是人们寻根问祖、祭祀先人的场所。透过百家祠和散落在古城内外的李氏宗祠、郑氏司马第、梁氏书屋、华光庙、天后宫等古建筑,可以感受到大鹏所城南北融合的人文风貌。大鹏所城的军士均来自五湖四海,既要肩负戍守之职,也要耕作、打渔。他们携家带口在所城及周边一带繁衍生息,形成由李、赖、郑、梁、刘、钟、黄、陈等70多个姓氏组成的鹏城村,这就是今天鹏城社区的前身。时至今日,鹏城村人依然会讲包含了粤语、客家话、北方话等多种方言特点的古代军营专用语——“大鹏军话”,演唱以“大鹏军话”为基础的大鹏山歌,用传统军旅小吃大鹏濑粉仔和大鹏米饼招待来客,大鹏凉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仍在这里代代相传。大鹏山歌4英才辈出之地大鹏所城是英才辈出之地。明隆庆五年(1571),倭寇流劫大鹏所城。此时所城主力军士被征调外地,城内防守薄弱,康府公子康寿柏号召军民奋力抗倭。倭寇强攻不进,围城40余天后无功而返。康寿柏受到嘉奖,被赠以匾额。清代,官至福建水师提督的刘起龙军戎马一生、清正廉洁。他于道光十年(1830)殉职后,皇帝“钦赐御葬”并亲笔撰写祭文。刘起龙与曾任南澳总兵的父亲刘仕开合称“父子将军”。大鹏所城最有名的家族,莫过于赖氏家族。在城东以赖氏家族命名的赖府巷,赖世超将军第、赖信扬将军第、“赖府书房”怡文楼等建筑连排而立。其中,道光皇帝御赐的振威将军第最具规模。这座府第的主人,叫赖恩爵。赖恩爵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与同样战功显赫的爷爷赖世超、父亲赖英扬、三叔赖信扬以及堂弟赖恩赐合称“三代五将”,当地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赖恩爵最有名的战绩,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以大鹏营参将的身份,在鸦片战争第一战——九龙海战中率军击溃英军,取得胜利。赖恩爵振威将军府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大鹏所城还涌现出“神枪手”刘黑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电台总台长戴基等革命前辈。刘黑仔故居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鹏所城对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中国海防军事史、城镇规划建设史、明清民俗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广东印记》之《大鹏所城》,将带你走进古城,了解明清海防文化,领略独特的大鹏风情。
9月20日 下午 12:00
其他

枝头上的“千年贡品”,走向世界!

广东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上市香甜的荔枝、爽脆的龙眼、嫩滑的香蕉......都是人们喜爱的佳果在肇庆市德庆县有一种被誉为“千年贡品
9月9日 下午 12:04
其他

这里的村民,靠养蚝发家致富

汕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水生生物繁衍生长沿海可供海产养殖面积达10万公顷不少当地人以海产养殖为业其中就有一座村落的村民靠养蚝发家致富那就是城区红草镇的晨洲村晨洲村1300多年养蚝历史始建于清代的晨洲村,原名神州,为长沙湾中的一座岛村,后经围海造田,才与大陆相连,村民以黄姓为主。据《汕尾市城区志》(2012年版)记载,今城区一带,早在明代就有人工养殖蚶、蚝和筑塭养鱼。后聚居于此的晨洲村村民,世代以养蚝、晒制蚝干及捕捞虾、蟹等水产为生,有用蚝拜祭神明的习俗。时至今日,晨洲村已有300多年养蚝历史。晨洲蚝长沙湾北面汇集黄江、龙津河、大液河三江淡水,南面是面向南海的出海口,为天然咸淡水交汇处,滩涂肥沃,水质优良,浮游生物丰富。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晨洲一带所产的蚝品质尤佳,被人们称为晨洲蚝。晨洲蚝以鲜嫩肥美、肥硕珠圆、肚白耳黑、酥甜无粕而闻名,被称为“生蚝皇冠上的明珠”。晒制蚝干晨洲蚝干2生态立村
9月5日 下午 12:38
其他

韶关“三风古楼”中唯一存世的风采楼

粤鉴话你知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浈江区史志办公室
9月2日 下午 12:07
其他

一百年前,“广东大学”也开学了

九月延月赏秋桂待到中秋日九月开学季新学期新气象还有新一期方志月历壁纸祝同学们新学期步步高!长按/右键保存电脑壁纸(发送“九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长按/右键保存手机壁纸(发送“九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
9月1日 下午 12:18
其他

中国人喜欢的这只神兽,在海丰舞出了最炫民族风

粤鉴话你知图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8月29日 下午 12:00
其他

这些岭南水果,广东小朋友能猜出多少?(赠书)

广东素有“水果之乡”之誉出产近400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从荔枝的甜美到龙眼的醇厚再到菠萝的浓郁每一种水果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蕴藏着独特的岭南文化广东的小朋友们要怎么了解这些藏在身边的文化?来,带上家里的娃一起猜猜这几种岭南佳果吧(文末有惊喜好礼哦!)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岭南水果的故事吗?那就带着小朋友来读读粤故事儿童彩绘系列第二辑《趣说岭南佳果》吧!由省志办编纂的《趣说岭南佳果》儿童全彩绘本,选取6种岭南特色水果,深入挖掘史志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插画和活泼童趣的文字,绘制岭南水果故事。内容包括栽培历史、种植故事、特质功效、诗词典故、地标独特性、食用技巧等,还附赠趣味手工小册子。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走进岭南果香的世界,“品尝”到岭南佳果的美味,感受到岭南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在广东省情网在线阅览全书开学季好礼参与以下活动即有机会获赠《趣说岭南佳果》实体书一册活动一动动手指一起来收获水果!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小游戏通关即可参与抽奖8月27日—9月2日活动期间每天都可以获得抽奖机会哦记得来参与!(共40册)活动二文末评论区说说#你最喜欢的水果小志将于9月2日抽取10位幸运读者每人送上绘本一册快来一起讨论~
8月27日 下午 12:09
其他

醇香的米酒会“开花”

从唐代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到宋代苏轼的“把酒问青天”,再到明代杨慎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千百年来,酒,一直慰藉着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四季冷暖。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迥异的水土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美酒种类。如果你来到粤北仁化,热情的客家人为你接风洗尘,一定少不了一杯会“开花”的美酒——仁化石塘堆花米酒。仁化石塘堆花米酒历史积淀仁化石塘堆花米酒,产自韶关市目前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村。堆花米酒最初称为垒花酒,因斟酒时酒面不断地冒出层层叠叠的酒花,取名“堆花酒”。石塘村酿造的堆花米酒以其色清、气香、味醇的独特品质,享誉一方。仁化石塘堆花米酒传承基地千百年来,堆花米酒的醇香一直弥漫在石塘古村,酿酒业一度成为石塘村民最主要的营生。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石塘村已有酒庄90余家,仅村内主街三角街就有30多家,最高峰时全村有酿酒坊200多家。20世纪50年代,村民靠肩挑米酒,成群结队、跋山涉水送到富国(花坪)、犁埔头(犁市)河边码头,再装载上船把米酒运往各地。之后,石塘米酒曾一度陷入萧条。1980年代,石塘村农户又开始酿酒,高峰时达130多户,每年产酒约17吨,其中大部分运往外地销售。仁化石塘堆花米酒,不仅享誉粤北,还一路南下广佛,乃至漂洋过海。传统工艺仁化石塘堆花米酒的酿制,一直遵循着传统古法。首先将经过蒸煮后的米饭,起锅摊凉至合适的温度,再把酒曲碾成粉状,均匀地铺在米饭上,反复捞拌数次,倒入坛中糖化48小时后,加入清水封存发酵40天以上,便可倒入蒸馏锅中蒸馏取酒。蒸馏时需要掌握好火候,掐头去尾。取好酒后倒入缸内封存几年,经过时间的沉淀,一缸香醇可口的堆花米酒才算大功告成。摊凉一个熟练的酿酒师,还可以依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回甑混蒸,来控制或调节酒精度。仁化石塘堆花米酒的酒精度按其度数可以分为30度、40度、50度、60度四级,只有50度以上的米酒,才能起堆花,味道也更为醇香。窖藏酒香秘籍俗话说,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酒。仁化石塘堆花米酒能够独享美名,全赖山清水秀的一方风物。清康乾盛世时,石塘村发展成千家村,在坊间享有粤北第一村美誉。石塘村地下水位高、石板底层无渗漏,水质又好,为便于生活,石塘村李氏先祖在村内修了众多水井。现存的高门槛井、嗡嗡井等40多口古井,虽形态各异,但都清凉甘甜,不盈不枯。嗡嗡井酿造石塘堆花米酒,选用的正是本地产的纯天然优质稻米和村内的井泉水。而成就酒香的秘籍还不止于此。酿造石塘堆花酒所用的酒曲,也是石塘所独有。它由肉桂、大青叶等13味中草药秘制发酵而成,部分药材取自当地的山林。制作酒曲的药材稻米、井泉水、酒曲,正是这三个无可替代的“独门秘籍”,才最终造就了仁化石塘堆花米酒清亮透明、绵甜醇厚、香气萦绕的独特品质。浓郁的酒香穿过历史的风雨,在仁化沉淀为一种文化。2012年,仁化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仁化石塘堆花米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仁化石塘堆花米酒用它如珠似玉的酒花串起了客家人的迁徙岁月也串起了幸福和乐的当下时光《广东印记》之《仁化石塘堆花米酒》带你走进仁化在醉人的醇香中触摸岁月悠长一览酒花绽放
8月26日 下午 2:1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因为一座山,这座千年古县“走红”全世界

大自然是真正的丹青大师,它随意地一抹,便在粤北大地塑造出险峻的峡谷、奔腾的大河、雄伟的山峰等人间奇观。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丹霞山。这座岭南名山以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独特之美,惊艳了世人,也让千年古县仁化,“走红”全世界。韶关市仁化县现已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文明城市——仁化县人杰地灵的红色高地仁化县位于粤、湘、赣三省交接地,是广东“北大门”。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南朝齐年间(479—502),始建仁化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城口古秦城仁化是唐代诗人名相张九龄、开国中将谭甫仁等名人故里。历来为商贸集散地,古驿道、古村落、古塔众多,现留存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18座,被誉为“中国古塔之乡”,其中云龙寺塔是广东省内唯一的唐代砖塔。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双峰寨、云龙寺塔、丹霞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石塘月姐歌、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云龙寺塔仁化是广东省革命老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有广东省唯一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革命遗址逾380处,有史记载的红色革命遗址达210多处,其中重点革命遗址82处,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4个(含遗址群1个)。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山清水秀的宜居绿地仁化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仁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专家的评审,生态资源丰富、基础良好,林地面积274.95万亩,森林蓄积量1348.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78%,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2023年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2%。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100%,年度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市前列,市对县河长制工作考核连续五年获评优秀。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仁化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仁化境内旅游景点景区众多,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理学“丹霞地貌”命名地、国家AAAAA级景区丹霞山,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丹霞源水利风景区,还有石塘古村、凡口国家矿山公园、金喆园、五马寨生态园、灵溪河森林公园等5个国家AAA级景区,以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瑶塘新村。拥有星级民宿36家,数量居韶关市之首。已建成广东最美乡村旅游公路阅丹公路,环丹霞山生态休闲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丹霞山物产丰饶的投资宝地仁化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交通便捷,形成一铁(赣韶铁路)、两高(韶赣高速、武深高速)、三国(G323、G106、G535)、四省(S246、S342、S244、S517)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仁化矿产资源富集,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铅、锌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凡口铅锌矿和具有世界领先生产技术的锌冶炼企业丹霞冶炼厂,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1个、地热资源17处。仁化农特产品丰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仁化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毛竹之乡、中国白毛茶之乡,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个(长坝沙田柚、仁化白毛茶、丹霞贡柑、扶溪大米、石塘堆花米酒)、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5个、“粤字号”农产品27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9个,以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示范村3个、省级专业镇7个。凡口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广东印记》之《仁化》将带你走进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看一座古县如何描绘绿美画卷“走红”全世界
8月23日 下午 12:02
其他

花城故事:千年越秀山,半部广州史

粤鉴话你知供稿:广州市越秀区国家档案馆
8月22日 下午 2:17
其他

一座凝结了百年乡愁的汕尾古庙

妈祖信仰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工、旅客、商人和渔民在踏上茫茫大海之前都要先拜妈祖以求顺风顺水,出行平安因此,数以百计的妈祖庙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有些妈祖庙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人们拜谒妈祖寻根问祖的圣地这其中就包括广东久负盛名的妈祖文化传播中心之一汕尾凤山祖庙凤山祖庙汕尾发展的历史见证
8月21日 下午 12:00
其他

在陆丰,有一种被誉为“世界电影始祖”的古老戏剧

千百年来,戏曲一直是最具群众基础的艺术样式之一。据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在陆丰市,就流传着这样一种古老的戏剧,它因利用灯光将兽皮或纸板雕镂的影人和景物,映在幕布上演出而得名,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将这种艺术样式称为“世界电影的始祖”。它就是享“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之美誉的陆丰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演出(来源:陆丰市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溯源皮影戏,俗称“皮猴戏”或“抽皮猴”。关于它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尚无确考。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对当时东京汴梁的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位影戏艺人已有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宋代,皮影戏已经成熟和盛行。《哭塔》(来源:陆丰市皮影剧团)南宋末年,皮影戏随闽南移民传入陆丰,明朝已广为盛行,至清末,陆丰影戏班社已达20个左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的大部分戏剧都被迫停鼓散班,而皮影戏班仍活跃在一些乡镇,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皮影戏形成了南路、北路两个流派。据《汕尾市志》(2013)载:“陆丰皮影戏属于南路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关中皮影
8月14日 下午 12:17
其他

遇见镬耳屋 打卡有惊喜

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汶塘村镬耳屋顶(来源:谢京中)小荔枝小志,广东有一种传统建筑的屋顶很特别,像戴了“官帽”一样,从侧面看像个“凸”字。你知道这种建筑的名字吗?你说的是不是岭南传统民居建筑“镬耳屋”?镬耳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多为明清时期的富有人家居住。据《广东省志·城乡建设志》(2006年第1版)记载,镬耳屋的外墙多采用磨光砖(又称东莞大青)砌筑,或用“壁上磨”的方式使墙身平整光滑,灰路清晰美观。沿海也有部分地区用“蚝壳”代替青砖建造的镬耳屋。小志镬耳屋建筑的布局多为3间两廊,有小天井式小花园,靠后有一层或两层的楼。房间布局为:正厅、后面的“神后房”,以及两旁的“耳房”(卧室)。绝大多数的镬耳屋为砖木结构,楼面多用杉木或柚木建造,木板上铺“阶砖”,室内地面则铺“泥阶砖”。“镬耳”是在山墙上砌成的半圆顶,一般高于屋脊
8月13日 下午 12:10
其他

这种极富海洋气韵的民歌,你听过吗?

广东民歌种类丰富多样有粤语小调、客家山歌、潮汕民歌、中山咸水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和艺术风格在汕尾市有一种音律谐美、婉转悠扬充满海洋生活气息和韵味的民间歌谣那就是汕尾渔歌汕尾渔民唱渔歌千年传唱汕尾渔歌是汕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多分布于汕尾市城区的新港、捷胜、马宫,海丰县的鲘门、小漠,陆丰市的甲子、碣石等乡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疍民。疍民源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古越族,宋《太平寰宇记》载:“疍户,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汕尾市疍民是古代水居越人的后裔。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了疍民的生活环境:“邑东南十里为和丰滘,二十五里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疍民有东西溪之别。宋师将舟至,凿通之,闽广贩盐诸舶聚此。”汕尾市渔港《广东新语》云:“疍人亦喜唱歌。”疍民喜好唱歌,无论是在艰险的捕鱼活动中,还是在纺线、织网、摇艇、补网等日常劳作中,他们都会伴随着劳动节奏即兴吟唱,抒发自己的情感。汕尾渔歌从宋朝时期开始传唱,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早期的汕尾渔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于渔民间,直到1927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出版《疍歌》一书,将“表情真切、旋律谐美”的渔歌以文字记载下来,汕尾渔歌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汕尾渔民唱渔歌音律谐美曲悠扬汕尾渔歌用海陆丰地方方言(福佬话)演唱,旋律优美细腻、节奏微波荡漾、曲调独特丰富,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歌词多以鱼、船、帆、海浪等物比兴,富有浓郁的渔家风情和海洋气息。在长期的传唱中,汕尾渔歌形成了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等多种题材。1捕鱼歌捕鱼歌一般是在出海捕鱼或返港时所唱,祈求平安顺利、渔获满舱。如《采鱼歌》《送兄出海去捕鱼》《一只大船去过洋》《胶丝落海鱼落网》等都反映了渔民捕鱼的劳动场面和历史沧桑。捕鱼歌2婚嫁歌婚嫁歌是疍家女出嫁时唱的咏叹调,也是汕尾渔歌中数量最多、最为凸显汕尾特色的渔歌,具有浓郁的海上民俗文化色彩。其中最著名的有《麻船歌》《打扮细姑做新人》《心焦歌》《船杆抽起一下镖》《是阮两人唔甘嫌》《明年抱子返外家》等。婚嫁歌3恋情歌恋情歌为疍家青年男女恋爱时所唱渔歌,尤其在热恋时期,她们利用纺线、织网、摇艇、摆渡之机,借身边的景物,随编随唱,多以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如《阿妹爱嫁有情人》:“一只鸟仔溜山涵,琉璃灯盏铁灯笼,幼针要串红丝线,阿妹爱嫁有情人。”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价值观。恋情歌4斗歌“乜人晓得天顶星?乜人晓得海底虾?乜人晓得砻脚米?乜人晓得树尾花?神仙晓得天顶星,龙王晓得海底虾,簸箕晓得砻脚米,蝴蝶晓得树尾花……”这是汕尾渔歌中的斗歌,双方一问一答,场面热烈动人,也是渔歌中最富于竞争性和欣赏性的歌曲。斗歌汕尾渔歌曲式简短,多为七言四句体,保留着民歌五音调式,乐曲有明显的有音无义的拖腔,每句末尾都会有助词“啰”“哩”或“兄哥”“姑妹”之类。渔歌歌词讲究押韵,多采取对答形式或自述自唱的民谣体。享誉全国汕尾渔歌蕴含着疍家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美好愿望,是粤东地区珍贵的海洋文化瑰宝,被誉为海洋音乐的“活化石”,为许多音乐家、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养分。著名钢琴大师刘诗昆、音乐家杨烨、王酩、施光南、郑秋枫、杨庶正等都先后来到汕尾采风,留下了《战台风》《军港之夜》《渔家姑娘在海边》《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批经典名曲。2014年,汕尾渔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以“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为主题的汕尾渔歌,首次进京专场展演,倾情歌唱了疍家渔民对党的由衷感恩之情。汕尾渔歌走进校园今天汕尾疍家人已上岸定居“世世舟为宅,浮沉波浪里”的疍家生活已经成为历史但汕尾渔歌依然在代代传唱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广东印记》之《汕尾渔歌》将带你走进汕尾聆听传唱了千年的南海之声
8月8日 下午 12:06
其他

江门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

江门中医药文化作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有新会陈皮等独具一格的地方药材,还有陈伯坛等中医名士及王老吉等一批老字号中医药制剂品牌。江门中医药文化与武术、饮食、民俗等文化因素融合,不断丰富,形成鲜明地域特色。1江门武术文化与中医药中华武术与海外武术的多方融汇形成江门武术,既博采众长又独具侨乡特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鹤山咏春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的外海太虚拳,还有民间称为“洪头蔡尾北少林”的棠下镇周家拳和海内外皆有传承的台山佛家拳等多个地方拳种。这些武术流派都以祛病、养生、健身、防身为目标,和中医药相伴而生。蔡李佛拳发源于今江门市新会区,创始人是新会崖门镇京梅村拱北里的陈享,其倡导“武以强族,医以济世”。清道光十六年(1836),陈享集蔡、李、陈等多家掌法、腿技、拳术之长,独创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武术技法体系,取其恩师蔡福、李友山姓氏和陈远护拳术与佛门有渊源而命名为蔡李佛拳。现蔡李佛拳是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的主要来源,全球学习者超过1000万,成为世界武术一大宗派。蔡李佛拳(来源:江门市新会区地方志办)咏春拳的发扬者梁赞出身于“功同良相”的杏林世家,祖辈从医,家学渊博。他把咏春拳的精髓——偏身咏春拳传给了古劳后人。古劳偏身咏春拳刚柔并济的拳法与太极拳的理念共通,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实用拳术。现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咏春拳分会4000多个,学习咏春拳的人数达数百万,咏春拳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武术种类之一。鹤山咏春(来源:《江门中医药文化志》)2江门凉茶文化与中医药江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凉茶铺。江门凉茶铺有几大特点:沿墙一溜小煤炉,炉上坐着特大号瓦罐,一个罐里煮一种凉茶,显示出配方严谨、用料十足;凉茶名目繁多,除传统的廿四味,还有护肝茶、口腔茶、暗疮茶等,顾客可以针对自身需要选择;桌上有备用的调味品,喝的时候放一点儿,苦味立减。江门鹤山是广东凉茶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八年(1828),鹤山古劳人王泽邦(乳名阿吉),首创“王老吉凉茶”。该凉茶配方清热祛湿,有效消除了乡民的病痛。半个世纪后,另一凉茶产品“源吉林甘和茶”由鹤山龙口霄乡人源吉荪创制,其选茶制茶工艺独树一帜,盛行粤港澳和东南亚地区。2013年8月19日,中国商业史学会向鹤山市授予“中国凉茶之乡”称号。江门老字号——大有益凉茶铺(来源:《江门中医药文化志》)3江门香文化与中医药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制作的特有香品小冈香,因搓制工艺独特、密度小、燃烧性好而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二有“线香,用杉木屑、柑皮数种合成,以竹丝搓之,售之安南外国”的记载。小冈香传统制作以手工搓制竹签棍香为主,主要分为原材料加工与香品制作两部分,制作的产品具有驱除异味、防疫抑菌、提神醒脑等功效。《南越志》记载:“利山上多香林”。利山,即新会古兜山,盛产土沉香、桂皮等香料,是小冈制香区别于其他香的独特原料成分。2013年,新会小冈香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第三届中国(新会)香文化博览会上,江门千人齐聚表演手搓香技艺,成功挑战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来源:《江门中医药文化志》)4江门茶文化与中医药江门地区茶文化历史悠久,传统名茶有鹤山古劳银针、鹤山红茶、开平大沙茶、台山白云茶、恩平单枞茶,其中鹤山红茶于2015年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除烦渴、消食的功效。此外,江门人还创制出以杜阮凉瓜外婆茶和簕菜茶为代表的本地特色药茶。柑普茶是用新会大红柑皮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相传,清代新会进士、棠下良溪人罗天池误将陈皮水倒入泡有普洱的茶碗中,斟酌而饮,颇觉味道醇厚,香生两颊,气道畅顺。后受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肉后填入普洱茶,经长期陈放后,普洱茶叶吸收了柑皮的气味,首创出了“柑普茶”。新会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皮经陈化为陈皮,是常用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普洱有消滞开胃的作用,两者配伍,相得益彰,带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同时能够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新会柑普茶(来源:《江门中医药文化志》)5江门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江门地区既有很多“医食同源”的道地食材,又有很多“药膳同功”的地方特色菜品,深受人们喜欢。如杜阮凉瓜、台山鳗鱼、都斛椰菜花、开平鲫鱼粥等。新会陈皮,有近千年历史传承,药食同源、食养俱佳、陈久者良。明嘉靖《新宁县志》(新宁,即今台山)、万历《新会县志》等,已有陈皮作为药材的明确记载。清道光《新会县志》载:“果皮又以新会皮为尤佳。”江门人把陈皮作为烹食原料,制出如陈皮水鸭汤、陈皮煮鱼干、陈皮排骨、陈皮红豆沙等美食,既能去除腥膻的味道、增加食物香气,又可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燥湿化痰的功效。6江门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江门人在不同时令、季节会有不同的与中医药防病养生相关的食俗。如春分日“吃春菜”;农历三月初三吃艾糍、鸡屎藤饼消湿毒;农历四月初八江门新会“纂酸”(新会方言,意思是做酸食),对散瘀消积有一定功效;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饮药酒、采草药、挂香包,用“麻梗蔗”煲消滞茶。清道光《新会县志》记载:“九日登高,饮茱萸酒,食芝麻糖,谓之结缘。童子竞放纸鸢。圭峰诸山游人如市。”现农历九月初九江门还保留登高、放纸鸢,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鸡屎藤饼(来源:《江门中医药文化志》)7江门温泉文化与中医药江门地区温泉资源丰富,温泉养生由来已久。江门恩平拥有四个天然地热泉点,水日自涌量达10900立方米,地热水中富含硫、氟、钴、锰、氡等多种元素。据《恩平市志》记载:“恩平境内的温泉地热源受位于燕山三期〔γ52(3)〕侵入花岗岩体中的北西向断裂控制,是主要的含水层,水质好;泉口水温高达73℃~80℃;热矿水中硫化物含量0.87mg/L,水汽有硫化氢味道,含有偏硅酸、氡、氟、硫、锂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属医疗保健型温泉。”2003年,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恩平“中国温泉之乡”称号。2005年,国土资源部授予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8月6日 下午 12:00
其他

瑶族人的指尖艺术

俗话说“瑶山有女皆会绣”瑶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刺绣是记录生活和历史的方式之一时至今日瑶族刺绣仍在瑶族妇女间代代相传在“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刺绣主要流传于必背、游溪、东坪镇农村及乳城、桂头镇部分地区瑶族刺绣仍在瑶族妇女间代代相传盘瓠毛五彩瑶族刺绣的确切产生年代已无从考证,其历史渊源,相传与瑶族先祖的传说有密切关系:“盘瓠毛五彩,故今瑶姎徒衣服斑斓。”(清代《广东新语》)盘王乳源瑶族刺绣色彩绚丽,以黑色、蓝色、白色布料为底布,以红、绿、黄、黑、白五种色线作线绣,其中以红、黄为主,广泛用于衣服、头帕、围裙、角帽、脚绑等服饰,以及挎包、伞袋等日用品的装饰。当地瑶胞几乎从头到脚,都以五彩斑斓的绣色装扮,格外美观精神。反面挑花正面看乳源瑶族刺绣手法独特,不需画底稿,采用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反面刺绣”技艺,看着布的反面进行刺绣,必要时才翻转过来,检查正面。常用技法有反面交叉、直行挑压和斜绣,以对角线、垂直线和平行线为主,没有弧线。反面挑花正面看刺绣时,一般按不同布色先用黑线或白线,依着布纹绣出一行行方格,然后在方格中绣出各种由三角形、齿状形、城堞形等不同形状缀合起来的形纹,再经组合,成为各类物品上的完整装饰图案。常用技法有反面交叉、直行挑压和斜绣瑶族活文字乳源瑶族刺绣图案配色组合多样,但基本形纹样式固定。目前,形纹样式共有男女、佛手、唐王印章、文字、龙身、兽蹄、鹿、蜘蛛、鱼骨、锯齿、碎花、单花蕊、组合花蕊、大花蕊、梧桐花、莲尾花、凤仙花、松果、大松果、大八角、豆腐格、万字、中八角花、十一节碎花、盘王印、兵王印章等26种以上。这些形纹样式大致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象征纹、祭祀纹等类型,囊括天地万物。而且每一种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体现着瑶族同胞朴素的自然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基本形纹样式由不同形纹组合而成的各种刺绣图案,奇异古拙、结构复杂,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历史、文化、民俗、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印记,反映了瑶族同胞丰富的想象力和朴素的宇宙观、自然观、宗教观、人生观。因此,瑶族刺绣被称为“瑶族活文字”。瑶族刺绣服装让世界看到瑶绣之美2013年建成的世界过山瑶博物馆,位于乳源瑶族风情园,建筑面积4089平方米。馆内陈列着丰富的瑶族生产生活用具、文化艺术、宗教法器等瑶族民俗文物及乳源当地出土的文物。其中,巨幅刺绣作品《瑶岭长歌——过山瑶历史文化百米刺绣长卷》,长100米,宽1米,以乳源过山瑶男性头巾为艺术元素,由战神盘瓠、渡海神话、刀耕火种、营田守隘、十月朝节、瑶岭新歌六个篇章组成。不仅展现了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让世界看到了瑶绣之美。《瑶岭长歌——过山瑶历史文化百米刺绣长卷》瑶族刺绣以其独特的绣法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得人们的喜爱,是民族特色文创产品常用的元素之一。精美雅致的瑶绣饰品、工艺精湛的瑶绣摆件、匠心独运的瑶绣提包以及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各类日用文创产品,无不展示着乳源的多彩文化和风情魅力。瑶族刺绣,已成为传播乳源声音、展示乳源形象的重要载体。瑶族刺绣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瑶族刺绣文创产品《广东印记》之《乳源瑶族刺绣》将带你走进乳源在飞针走线间一探瑶族历史领略瑶乡风情
8月5日 下午 12:00
其他

首获奥林匹克勋章的中国运动员,来自广东这个市!

方志月历八月炎炎夏日比气温更火热的一定是最近的奥运气氛来换上新一期方志月历壁纸感受今夏的运动氛围吧长按/右键保存电脑壁纸(发送“八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
8月1日 下午 1:21
其他

广东先贤廉政故事

在广东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光辉璀璨的人物他们心怀苍生清廉自守,垂范后世今天一同走近这些先贤聆听不朽的故事感受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人。以品学出众被选拔为官。累迁晋陵太守、广州刺史、度支尚书。其时,传说广州地多宝物,“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官员易谋暴利,多贪污。隆安三年(399),晋安帝为整饬吏治,任命素以清廉著称的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希望通过他“革岭南之弊”。当时,在出入广州的要道石门附近,有一口水井,被称为“贪泉”,传说饮过此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的官员以误饮贪泉来为自己开脱。吴隐之赴任广州经过此地,亲到井边,舀了一勺“贪泉”饮下,并赋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自比先贤伯夷、叔齐,驳斥了谬说,表明自己坚守原则的决心。这之后,吴隐之果真一生洁身自好,清俭不改。《晋书》载,他“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每餐通常只有青菜和鱼干,还把州府规定供给他的帷帐、器服都交给外库管理,自己从不截留半点公款,不用一件公物。由于他为官清正,以身作则并着力整饬纲纪,岭南官场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吴隐之因而受到广州老百姓的爱戴,朝廷也予嘉奖:“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吴隐之的事迹被后来到岭南任职者引为典范,代代流传,唐王勃《滕王阁序》有“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宋古成之《贪泉》有“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明尹风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有“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贪泉”。今贪泉已湮没,在广州市白云区、佛山市南海区均有纪念遗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内的贪泉遗址(来源:南方日报)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天章阁待制,授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包拯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后世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有“包青天”之名。康定元年(1040),包拯转任端州知军州事。端州即今天的肇庆,出产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端砚是朝贡之物,此前的知府都趁着进贡的机会,敛取进贡数目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谋取私利。包拯上任之后,一改陋习,命令按贡数征收,绝不多收一方,执政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宋史·包拯传》有载:“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方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包拯在肇庆留下了唯一传世诗作《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明志诗宣示了包拯高尚的政治理念和清正的操守准则。任职端州三年,包拯秉持着这份“清心直道”的为官理念,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他扩筑西江堤围,治理水患;开渠凿池,改沥湖为耕地、鱼塘;规划建立新城,在城中建立丰济仓,以备饥荒;建崧台驿于城西以利交通。直至今天,包拯留下的清廉之风,仍然影响着肇庆一方水土。肇庆人民为纪念包拯,兴建了包公祠、包公楼、包公文化园等。肇庆包公祠(摄影:练新)余靖(1000—1064),早年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人,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诗人、学者。余靖塑像(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余靖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兼涉修史、谏言、治吏、外交、平乱等诸多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不避权贵、犯颜直谏,更曾三使契丹,“辩论往复数十,卒屈辽主而还”。在担任史官之职时,余靖创下了一年“新校《史记》一百三十卷,新校《前汉书》一百卷,新校《后汉书》九十卷”,并在校勘的基础上撰写《三史刊误》四十五卷的记录,可谓今日史志工作者的楷模。欧阳修赞之曰:“功书史官,名在夷狄。”余靖知广州时,兼管内劝农市舶使、提点银铜场公事。广州物产丰富,历任官员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余靖到任后奏请朝廷,严禁官吏“购南药、请番货”,免除商船附加税,自己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清廉自重。正如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余靖传》所记:“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政为民纲,清本士节。立于寡过,先乎自洁。根不坚固,枝必颠折。”这是余靖《从政六箴·清箴》里面的开篇之句。《从政六箴》分为“清、公、勤、明、和、慎”六条,余靖将“清廉自洁”作为做官的核心操守,倡导为官应该以“不贪为宝”,将“抱公绝私”作为履职的纲要,主张当政领导要品行端方、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受贿赂,做人为官要光明磊落,“轩铜照胆,不将不迎”,不钩心斗角,要宽厚仁和,慎始慎终。《从政六箴》作于余靖初授官时,后来多次修改,直到晚年才真正定稿,可以说是余靖一生坚守的廉洁箴言。谢正蒙(1563—1631),又名谢中吉,号子圣,明广东惠来人(今广东省惠来县),曾任广西灵川县知县、湖广安乡县知县、监察御史。谢正蒙塑像(来源:揭阳日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谢正蒙任湖广安乡县知县,任中倡修堤防,鳌奸剔弊,政举卓异。万历三十八年(1610)奉召抵京,朝廷赐宴,称赞他为“清廉天下冠”。谢正蒙在监察御史任上,积极向朝廷陈述政见利弊,不怕触犯权贵,先后参处过税珰(太监)李凤、阮升,以及皇帝的心腹锦衣卫百户刘光先、金吾右卫指挥使倪英等,抨击过银台(通政使司)等部门,并查出盐政败坏的罪魁祸首是明神宗的爱子福王朱常洵,对其多次弹劾。他直言不讳:“福王忘却军国之计”,“国家百万边储,大半倚办于两淮,盐有定额,地有定规,商不得而越行,民不得而攫食……”其时,全国盐政极度混乱。1614年,谢正蒙奉旨巡按直隶,督理两淮盐政,兼管南京、山东河道、江北总运漕粮。当时商人有奉送新官贺仪千金的陋规,谢正蒙到任后,坚决废止,并请求朝廷减轻税负,体恤商人。出巡淮河时,他见范公堤崩塌,田舍、盐场淹没,带头捐献薪俸,修筑河堤;又引淡消咸,变荒滩地为良田。江淮人民怀念其功德,在扬州为其塑像造生祠,与范仲淹一起祭祀,祠堂题匾“二贤祠”。大学士顾秉谦、司马郭之章和刑部主事谢廷赞等曾撰文表彰他的功绩,并镌刻立碑,将他与张九龄、海瑞等同列为岭南名臣。陈瑸(1665—1718),字文焕,号眉川,清广东海康(今广东省雷州市)人。曾任台湾知县、四川提学道佥事、分巡台厦兵备道、偏沅(湖南)巡抚、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等职。位于雷州市的陈瑸纪念馆(来源:清端园)陈瑸以廉能著称于世,他问民疾苦,革新吏治,躬身自律,为政之地政治清明,社会安宁,备受人民拥戴,“颂声溢于道”。时台湾社会动荡、民生危殆,陈瑸临危受命,调任台湾。陈瑸到任后,立即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情况,革陋规、禁酷刑、恤番民、重教化,台湾人民呼为“陈青天”。陈瑸前后两度治理台湾十多年,从台湾县令到台厦兵备道,留下“海疆治行第一”的特殊政绩,离任时民众夹道相送,并立“去思碑”、建“把米庙”纪念他。陈瑸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对部属说:“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平时生活节俭,“食无兼味”,“官厨惟有瓜菜”。工作严肃认真,所有案件亲自处理,时刻关心人民疾苦。他虽在外乡为官,却仍牵念家乡百姓,曾奏请朝廷拨予专款修筑雷州东西洋堤围,并将自己节俭积累下的俸银5000两赠予家乡修堤。康熙五十三年(1714)春,陈瑸被提拔为湖南巡抚,同年入京谒见。康熙称赞他是一个“苦行头陀”,并对大臣们说:“朕昨日召见陈瑸,细察其举动言语,确系清官。以陈瑸务农之人,非世家大族,又无门生旧故,而天下之人,莫不知其清,非有实行,岂能知此!其才尚能办事,国家得此等人,实为祥瑞。”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陈瑸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所,享年63岁,归葬海康东洋。临终时又疏请以任内所应得廉俸13400余两上交国库。康熙皇帝念其贤劳,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雷州人民在雷州城内建陈清端祠奉祀,并把台湾人民赠送的雕刻真像供于祠内。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清福建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曾任普宁、潮阳知县等职,官至广州知府。并参与分修《大清一统志》,在潮任官时参与编修了《潮州府志》,撰有《修志杂说》阐明修志理论。蓝鼎元像(来源:雍正刊刻《鹿洲全集》)蓝鼎元长于断案,“责治讼棍,惩豪猾,断疑案,多能人所不能”。雍正五年(1727),蓝鼎元赴任普宁知县,不久兼任潮阳知县。当时两县好讼成风、盗贼四起,他每日处理大量民刑案件,对一些大案、要案、难案不避艰险,亲自调查取证,公正明断。莅潮刚一月,发现淫邪迷信组织“后天教”蛊惑人心,断然予以处置,将惑众淫祠改造为棉阳书院,更重修义学,培养人才。当时,潮阳县有一旧例:历任知县上任,县内500艘渔船都要交银重换牌照,所得例金共2000两,加上乡约保正850人的例金1700两,都归新任知县个人所有。蓝鼎元一到任便刻石公布,全部予以革除。此外,潮阳县有官田145亩,年租所得按例为知县的“养廉”收入,蓝鼎元也废例拨归书院与义学作为经费。当时,潮属数年饥荒,朝廷同意潮惠道道台楼俨的请求,用公款就地籴粮备赈。但运官和船户依仗楼俨权势,沿途盗卖官粮,掺杂糠秕或水分充数,坑害百姓。蓝鼎元查明实情,针锋相对地拘捕不法船户。楼俨因此怀恨在心,串通藩皋两司,诬告蓝鼎元6条罪状,其中第一条竟是蓝鼎元废除渔船交银重换牌照的旧例,据此谓其“亏空公款千余两”。当地渔民闻此,竞相为蓝鼎元鸣冤,并争为他偿还官欠。尽管如此,蓝鼎元仍被革职回籍,至1730年夏秋间始得申雪,重新被任命为广州知府,却到任一个月即病逝。由于廉洁无私,蓝鼎元家中十分清贫,幼小诸儿甚至衣不蔽体,广东巡抚鄂弥达及同僚集资相助,才使他的灵柩得以归家。蓝鼎元是清代不可多得的清官、循吏,雍正帝授予其“公正廉明”御匾。品读先贤故事,传承廉洁之风不忘初心,坚守直道让清廉之光永远照耀人间
7月31日 下午 3:05
其他

岭南水乡有多美?撑一支长篙,寻梦金林

千年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一直撩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殊不知,大自然随手一抹,便将四季如春的浪漫,留在了波光潋滟的岭南水乡。如果想知道岭南水乡到底是怎样的天生丽质,不妨撑一支长篙,寻梦金林。金林水乡01古村传说地处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北部的金林水乡,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古村落。南宋末年,中原战火频仍。相传,就是在这一时期,金林人的先祖携家带口,从北方启程,开始了一段筚路蓝缕的迁徙之旅。抵达今官圩镇境地后,他们停下脚步,安家落户,开荒定居。到了明朝,随着人口不断增多,终聚落成村。村内世居村民有谈、谢、陈、孔等12个姓氏。关于金林村的得名,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当年被迫南迁,取村名“金临”,后依谐音改为“金林”。另一说是因村子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并蕴藏着金矿,故名金林。金水池02水光潋滟从空中俯瞰,面积5.5平方千米、群山环抱的金林村,宛若世外桃源。金林村素有“两河双圳五大井“之说。村外,吉岗河、金林河东西盘绕。村前,八棵秀茂古榕,以及苍翠的樟树、相思树、红棉、菩提树,像绿色屏障,隔断了外界的喧嚣。村内,北秀湖、上林塘、葵扇塘、积善塘、金水池等众多湖泊池塘,波光潋滟。北秀湖龙门桥村内现存五口古井,其中的长寿大井,据传始建于宋朝,上小下大呈葫芦形,底部宽数丈,井深十数米,井水清甜,至今尚用。明代修筑的金林大圳,将金林河水引入古村,又分支流从家家户户门前淌过。水流潺潺,水车悠悠,湖光山色的金林古村,正是因此被人们称作金林水乡。金水池03古韵悠长徜徉于金林水乡的小桥流水之间,宁静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明代修筑的金林古城,东西宽,南北狭,成椭圆形,城内住户约在八十家左右。这里的长寿门、太里门、上林门等众多城门,皆为阁楼式,别具一格。长寿门古城内外,谈家大屋等90多座古民居,丽先谈公祠、应业谈公祠、盛大谢公祠等9座祠堂,总计100多座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建于清初的丽先谈公祠,族规《金林谈氏家训》,就刻于祠内。丽先谈公祠坐北向南,为砖、木、石结构建筑,总面阔22.1米,总进深41.05米,占地面积907.21平方米。祠堂内精美的木雕、壁画栩栩如生。丽先谈公祠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迁址金林村办学,以丽先谈公祠作肇庆中学校本部,著名国画大师黎雄才曾在此执教。04百年圩市长寿门南,有一条长不到百米的村道,这便是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金林水乡无人售货集市。当年,由于人口不多,家家都没有足够的人手负责买卖,于是村民售卖的物品挂在墙上,买者只需把钱丢进竹筒内便可将货取走。相传,清代才子宋湘有一日经过,看见这种买卖方法很感动,于是在墙上挥笔写下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传说终究是传说,并无证可考,但水乡无人售货集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无人售货集市传承至今的,还有远近闻名的金林圩。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金林村一年一度的圩日,过去会举行纪念关羽的活动,又名“关帝炮会”。这一天,四邻八方的群众都到此趁圩,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整条村道。如此热闹兴旺的景象,已在古村延续了数百年。金林圩05诗与远方数百年来,金林人主要靠种植水稻、花生、薯类,饲养禽畜为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金林水乡开始大量种植沙糖桔、荔枝、贡柑,一部分金林人则走出家乡打工或经商。近年来,山清水秀的金林水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伴随一间间民宿的渐次兴起,古韵水韵悠长、美酒豆花飘香的金林,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热点。贡柑现代农业产业园继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教育示范村”,2009年被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后,2020年,金林水乡又被旅游与文化部评选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小桥流水岭南韵味,水乡风情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金林水乡找到了诗和远方《广东印记》之《金林水乡》将带你寻梦金林水乡领略波光粼粼中的岭南风情
7月29日 下午 12:06
其他

一条因百年学府得名的道路:广州市广雅路

“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广雅”二字,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西村创办广雅书院,旨在为两广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校名几经更改,今为广东广雅中学。广雅中学位于广雅路1号。广雅路南起广雅中学校门口,环绕校园东侧,向北延伸,与西湾路连接。很多人以为,“广雅路”是其一直以来的名称。其实,它是2013年才出现的新路名,它的前身为西湾路(南段)。广东广雅中学校门(张建华
7月26日 下午 12:08
其他

千年古村——鹤山来苏村

来苏村俯瞰图(来源:鹤山市共和镇人民政府)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位于共和镇东北部,全村总面积为6.6平方公里,下辖福临、瓦元、大地、古巷、和安5个自然村,户籍人口约1400人。历史深厚的来苏开村建祖
7月24日 下午 12:06
其他

名字奇奇怪怪的广东美食,你能猜到多少?

前段时间话题#中国名字最难听的水果在广东#登上了热搜其实广东不只水果名字难听别的食物也没被放过今天一起来试试你能不能从表情包里“破解”那些奇奇怪怪的广东美食?123456喜欢给食物起奇怪名字怎么不算是一种广东人的松弛感呢你还吃过什么名字奇怪的广东美食?
7月18日 下午 12:02
其他

天南重地——雷州文化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历代均属兵家必争之地。唐贞观八年(634年),刺史陈文玉奏请朝廷将这片土地改名为“雷州”。雷州城地处雷州半岛中部,自古以来是雷州半岛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军事防御要塞,素有“天南重地”之称,并有“岭南古郡,海北奇观”之美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东唯一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南重地牌坊(摄影:彭镇强)自远古时期开始雷州半岛就形成了与海共生、自成一格的区域性独特文化随着历代南下的文人墨客、谪官贬臣会于雷州他们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古老的南越、俚僚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步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文化藏在一幢幢建筑中。三元塔,雷州府治之标志,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塔远眺,雷城风光尽收眼底。三元塔(摄影:许荣毅)西湖,始建于北宋,原名罗湖,苏轼、苏辙都曾在此醉游作诗,雷州人民为纪念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遂将罗湖更名为西湖。雷州西湖(摄影:梁文栋)天宁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苏轼谪儋路过雷州寓居天宁禅寺,爱其环境清幽,题下“万山第一”。天宁寺(摄影:廖云柳)十贤祠的绿瓦红砖里,藏着改变旧日雷州的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王岩叟10位名士,他们曾驻足于这片昔日“南蛮之地”,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十贤祠(摄影:周靖典)还有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雷祖祠,始建于西汉的岭南古老祠庙伏波祠,始建于宋代末年的粤西名刹高山寺等。雷祖祠牌坊(摄影:罗予团)雷州文化还藏在一项项非遗中。其他地区大多钟爱威严的石狮,但雷州人偏爱那憨态可掬的石狗,村口、庙前、道旁、田边,雷州石狗与日月星辰朝夕作伴,守护着雷州人民安居乐业。雷州石狗(摄影:陈励)在日常的劳动与生活中,雷州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写下来的,成了雷州歌;唱出来的,成了姑娘歌;演出来的,成了雷剧。还有被誉为“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雷州傩舞、风筝节、十三腔、舞鹰雄、雷州飘色、人龙舞、下火海、穿令箭、头禄花灯、蜈蚣舞……雷剧演出(摄影:刘芳)雷州换鼓(摄影:李春广)雷州文化还藏在一件件技艺中。雷州窑始于汉唐,盛于宋元,衰于明清,是广东著名窑场之一,与广州西村窑系、潮州窑系、石湾窑系并称为广东四大窑系,以生产青釉瓷为主,产品多为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雷州蒲织是把蒲草手工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品种有草席、草袋、草扇、草帽等,且以草席为大宗。还有雷州灰塑、雷州木雕……雷州窑陶瓷作品(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雷州蒲织作品(摄影:冼汉文)雷州文化还体现在雷州方言上。雷州话,是闽南人迁雷后,闽南语在中州正音与雷州土著居民语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闽南语的次方言,使用范围主要是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及湛江市部分地区,现有通用人口约800万人。
7月17日 下午 12:04
其他

红树林之城——湛江

在湛江蔚蓝海洋与红褐陆地邂逅的潮间带一段段绿色的“海上长城”伫立着仿若海岸卫士默默守护身后的家园它们就是——红树林↓
7月16日 下午 12:01
其他

湛江手艺,这些巧手能化“腐朽”为神奇

湛江地区手工艺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雷州半岛大地上广为流传一起来了解一下湛江这几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吧!雷州灰塑,古称灰批,盛行于明清时期,主要用于豪门大宅、祠堂、庙宇的封火山墙、屋脊翘角、照壁、山墙垂带和墀头等的局部装饰,以展示建筑结构美和形态美,是雷州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雷州灰塑(摄影:冼汉文)雷州灰塑以当地水产火筒螺壳为主要原料,配以河沙、草纸、红糖、糯米、矿物颜料等,经过浸泡、发酵、搅拌、混合、糅合等工序,制作出螺壳灰沙、纸筋灰、色灰共三种必需材料。制作流程包括设计图案、制作粗坯(螺壳灰沙)底基、铺设细料(纸筋灰)、在底基细料面上绘图并挖出图案底模、用粗料填充以塑出图案造型及用细料精雕细塑、上底色、着色等七个步骤。雷州灰塑非遗传承人在创作屋翘灰塑(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现存的雷州明清古建筑保存了大量浮雕、彩绘及书法等灰塑作品,它们构图精巧,以物寓意,塑工精湛,是雷州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的体现。2015年,雷州灰塑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雷州木雕是雷州建筑工艺中的一项绝技,也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雷州半岛出现砖石建筑,到宋代时,开始以砖木结构建筑为主,此时雷州木雕工艺得到发展。到了清代,随着经济发展,很多雷州人对住宅环境有了美化要求,雷州木雕艺术也迎来鼎盛时期。雷州木雕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大致可分为五种:传统祥瑞图案、花鸟、动物、人物、地方特色题材。木雕工艺(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雷州木雕工艺精湛,表现形式与雕刻手法多样,在受闽南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与闽南木雕相似,雷州木雕的主要雕刻手法有浮雕和通雕,浮雕又分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这些雕刻手法在雷州木雕作品中均得到广泛应用。浅浮雕多见于雷州半岛建筑的屏风、挂屏等,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高浮雕主要用于表现人物题材,如在雷州东林的古民居建筑中,有水浒一百零八将木雕,是高浮雕中的精品。通雕技法,常见于雷州木雕中的花鸟题材,屏风和家具装饰中多有体现。施色方式上,雷州木雕放弃了闽南木雕的施彩形式,采用“随类赋彩”方式,即根据不同对象施以不同颜色,因而雷州木雕作品色彩丰富,更受当地人的喜爱。2019年,雷州木雕被列入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雷州木雕(摄影:刘芳)雷州蒲织是把蒲草手工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在整个雷州半岛均有分布,主要流行于雷州半岛中部的雷州市和麻章区太平镇。2012年,雷州蒲织技艺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草编织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手工艺之一。与北方蒲编产品的粗犷厚重不同,雷州蒲织选用更为细腻柔韧的草种,编出来的产品轻、紧、实。雷州蒲织技艺的主要工序有选草、舂草、染草、起头、织肉、织花、织角、穿边等,具有实用、环保等特点,品种有草席、草袋、草扇、草帽等,且以草席为大宗。雷州蒲织作品(摄影:冼汉文)明清时,雷州蒲织品已成为雷州大宗出口货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雷州蒲织进入发展高峰期,它分工明确细致,有专门的蒲草种植户、草料交易集市、草编作坊和小工厂,产品通过大大小小的贸易商行,行销四海。当时从业人员有10万多人,年产草席、草袋、提篮、草帽、草扇等近2000万件。这一时期雷州蒲织技艺有三大创新:一是穿边技术取代了织边技艺;二是发明了煮染技术,可编织色席;三是设计出了图纹编织技术,可编织花席。后来,随着化学纤维、机动船只的兴起,包装业、制帆业的市场萎缩,蒲织品滞销,雷州蒲织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新设计理念的引入,设计师们把时尚元素注入传统的手工艺中,雷州蒲织迎来了新的发展。2012年,雷州蒲织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雷州蒲织(摄影:冼汉文)
7月15日 下午 12:01
其他

这些名人,都出自湛江!

湛江名人辈出从造福一方的能臣良吏粤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到反抗殖民侵略的仁人志士……一起走进湛江名人的故事从这里管窥湛江千年变迁陈文玉陈文玉(570—638年),雷州人。位于雷州市白沙镇的雷祖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州的重要地标,正是为纪念“雷祖”陈文玉而建。雷祖——陈文玉(摄影:陈则晓)隋末天下大乱,地处中国边陲的雷州半岛寇盗蜂起,民不聊生。及至隋亡唐兴,举国祗定,唯有时称东合州的雷州一带地区仍然动荡不安。朝廷不断派遣州县官员来到东合州,但他们大都举步维艰,难施其政。贞观年间,熟谙地情又素孚众望的陈文玉被启用为东合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为政清明,励精图治,功绩显赫。他关心庶民疾苦,不断调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州内各族和睦相处。不久,寇盗远遁,黎庶安宁,境内民皆富庶。唐贞观八年(634年),陈文玉奏请朝廷改东合州为“雷州”,并建造郡城。从此“雷州”之名代代相传,沿用至今。贞观十二年(638年),州城竣工时,陈文玉与世长辞。雷州人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建祠以祀,称“雷祖祠”。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特降诏敕,对陈文玉大加褒奖,封其为“雷震王”。陈瑸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海康县东湖村(今附城乡南田村)人陈瑸高中进士,入翰林院。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台湾农业连年歉收,贼匪四起,社会动荡,民生危殆。朝廷连换几任知县都没见效,时任福建省古田县令的陈瑸临危受命,调任台湾。陈瑸到任后,立马察看情况,了解到害农的“海妖”就是鲎,于是他引导百姓消除了鲎害。此外,陈瑸兴办教育,并从家乡雷州半岛引入耕牛及番薯,教会当地人开垦耕耘。几年后,台湾匪患灭迹,农业丰收,社会稳定。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台湾又发生民变,时任四川提学道的陈瑸,再次被荐任台厦兵备道,率兵回台。消息传到台湾后,百姓奔走相告,不费朝廷一兵一卒,民变自平。陈瑸治理台湾十多年,从台湾县令到台厦兵备道,留下“海疆治行第一”的特殊政绩。陈瑸离任时,民众夹道相送,并立“去思碑”、建“把米庙”纪念他。南田村陈瑸故居(摄影:李天统)陈瑸虽在他乡为官,却仍牵念家乡百姓疾苦。他深知雷州城东的万顷洋田堤围失修,百姓饱受咸潮冲击之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远在福建任职的陈瑸奏请朝廷拨予专款修筑雷州东西洋堤围,并将自己节俭积累下的俸银5000两赠予家乡修堤。陈瑸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一生坚守“不纳一文、不通一贿,绝意逢迎、坚持直道”的人生操守。陈瑸为官近20年,“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他持政办事亲力亲为,平日节衣缩食,“官厨惟进瓜蔬”,把俸禄都用在民生疾苦上。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陈瑸卒于闽浙总督任上。康熙皇帝赞誉陈瑸为“清廉中之卓绝者”“国家祥瑞”,下旨追授他为礼部尚书,赐国葬、谥清端。陈昌齐陈昌齐(1743—1820年),海康县南田村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陈昌齐中进士,获授翰林院编修。随后,他历任广西道和河南道监察御史、兵部和刑部给事中、浙江温州兵备道等职。告老还乡后,陈昌齐先后任雷阳书院、粤秀书院主讲。陈昌齐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既是清乾隆和嘉庆年间考古、语言、文学领域的大师,又是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的近代著名科学家,有“广东治汉学、朴学第一人”之誉。他校勘《永乐大典》,编校《四库全书》,出任《雷州府志》总纂,编纂《海康县志》,兼修《广东通志》。陈昌齐作品(摄影:陈则晓)陈昌齐为官廉政恤民,刚正不阿。其老家南田村素与邻村禄切村结怨,他入京为官后,村里人认为朝里有人当官,大可趁机教训禄切村。陈昌齐意识到事态严重,即致书告诫家乡父老:“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观楼为陈昌齐的号),阐明“村有千年史、人无百年命”的道理,劝导乡亲们以和为贵,不能仗势欺人。众乡亲皆心悦诚服,两村随即消除怨恨世仇,和睦相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这一至理名言至今广为后人所颂扬。陈昌齐像(摄影:陈则晓)窦振彪窦振彪(1785—1850年),硇洲岛人,生于清乾隆年间,少年好学。其时吴川一带群盗肆虐,有武馆免费传授武术,他在渔农之暇入馆习武,练就了一身武艺,刀枪剑戟无一不精。17岁时,窦振彪应召入伍,因熟水性善射箭,受到上级器重。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两广总督推荐,窦振彪任福建金门镇总兵。当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走私偷运并行贿收买清政府官员的手段,将大量鸦片输入我国。窦振彪深知鸦片危害,每当发现有偷运鸦片的英国船舶,立令开炮轰击。虎门销烟后,英国侵略者恼羞成怒,屡屡来犯,窦振彪英勇作战,多次率军击退击沉敌船。不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因抗击英舰、死守虎门牺牲,遗缺即由道光帝调升窦振彪补任。窦振彪在任上,筹备防务,筑炮台、造战船、铸新炮、募新兵,日夜巡守海防,并继续从事肃清海盗等工作。道光三十年(1850年),窦振彪卒于福建水师提督任上。他去世后被追封为振威将军,晋赠太子太保,赐予祭葬。窦振彪(摄影:孙宁)林召棠林召棠(1786—1873年),吴川人,是粤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自幼好学,少年时随父在教馆读书。清嘉庆八年(1803年),林召棠中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他为“海滨俊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高中状元,道光皇帝阅卷朱批云:“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翰林院修撰,参与撰拟诏书,编修国史。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召棠出任陕甘两省乡试主考官。回京复命后,遇军机大臣穆彰阿索贿二万两白银,召棠无法筹措,自度不能于群奸中立足,翌年以奉养老母为由告退还乡。林召棠与夫人孙氏的画像(摄影:孙宁)林召棠为人尚气节,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贱。道光十三年(1833年),林召棠受两广总督卢厚生聘请,主讲于端溪书院,长达15年。他治学严谨,教导有方,桃李满园,据统计,当时朝廷有尚书、御史等文武官员三十多人出其门下。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曾与林召棠书信来往,极为欣赏他的气节与教书育人的功绩,赠给林召棠一副对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林召棠逝世。当地人为纪念他,修建了状元坊、林氏大宗、“高贤里”牌坊等。林召棠纪念馆(摄影:冼汉文)吴邦泽吴邦泽(1875—1898年),清末遂溪县调宝社南柳村(今湛江市霞山区)人。1898年4月22日,法军强行在遂溪县海头汛(今湛江市霞山区一带)登陆。他们占领炮台,强占村民土地修建兵营,激起了当地村民极大的义愤。村民一致推举吴邦泽为攻打法营队伍的统领,由此拉开了湛江(遂溪)人民抗法斗争的序幕。6月19日,400多名抗法勇士在南柳村吴氏祖祠举行誓师大会之后,吴邦泽等首领率各村庄抗法队伍偷袭了法军海头汛兵营。7月12日,吴邦泽在南山村上林寺组织抗法义军,在坎坡岭再攻法营,并与法军短兵相接,杀敌数十人。因敌人枪炮先进,且有营墙卫护,志士们所用土制武器威力不大,营前又无掩体,全靠卫国保家精神,以血肉之躯奋战,虽多次冲锋,终未能破敌兵营。吴邦泽观察战场形势,觉不宜久战,立即示意各路撤退,自己则率中路队伍殿后掩护,撤退间,吴邦泽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画作:南柳抗法英雄吴邦泽率领众志士攻打法军海头兵营(摄影:冼汉文)陈兰彬陈兰彬(1816—1895年),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他是第一个被清廷派驻美国的公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兰彬奉命作为正监督与容闳率领一批幼童赴美,是为中美两国首次互通使节和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留美幼童中如詹天佑、蔡绍基、梁敦彦等,以后多有成就。陈兰彬像及手迹(摄影:孙宁)陈兰彬在任留美学生监督期间,受任为出使古巴专使。到古巴后,他深入调查华工受虐待迫害的情况,即与古巴殖民当局交涉谈判。后来,陈兰彬向清政府提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提出了保护华侨的有力措施,最终清政府与古巴重订了《古巴华工条款》,为华工争取了合法权益。光绪七年(1881年),陈兰彬奉召回国,受慈禧太后及李鸿章器重,历任兵部、礼部侍郎等职。致仕回乡后,他还在高文书院做主讲,并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等诗文集,先后纂修《高州府志》《吴川县志》《吴川风俗志》等。
7月13日 下午 12:00
其他

汤显祖手创、岭师前身……湛江书院有段“古”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教育的发展是岭南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雷州半岛上散布的书院,承载着文教发展的记忆。湛江书院于宋朝初步兴盛,元、明两代进入繁荣时期。其中不乏北宋的苏轼、苏辙,明代的汤显祖等文坛巨擘为雷州半岛的民智开启和学术繁荣注入的强劲动力。一起走进湛江各地书院,感受厚重典雅、穿越古今的绵长文脉。贵生书院,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徐城街道北门村,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倡建。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元年(1821年)复修,20世纪80年代重修。贵生书院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庭院建筑,古朴幽深。院内古树遮天蔽日,前庭有一口古井,古井旁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题刻着“梦泉”二字,字体飞锋劲朴,神韵非凡。左右学斋分列12间课室。大厅后堂置有汤显祖座雕,汤翁手捧书卷端坐椅上,目光深邃、表情凝重。坐像的照壁上写有他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院前有明代石道,与贵生书院一起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贵生书院(摄影:陈北跑)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因上书弹劾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之辈,抨击朝政,被贬徐闻县添注典史。汤显祖雅负才名,淹博文史,徐闻之士闻名已久,纷纷前来求教,以至廨舍不能容纳。他深感徐闻学子向学热情与地方教育之缺失,便与知县熊敏共捐俸银,在县城内创办书院。因感其时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依据“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观点,为书院取名“贵生”。贵生书院带来的影响不止一间书院,它启发了徐闻文风蔚起。贵生书院建成后,徐闻相继办起了梦槎书院、广业社学、复初社学、明善社学、徐阳学社、海安所学社、英利学社,乃至各大村庄都有私塾学堂,英才辈出,科举联擢。雷阳书院,明崇祯九年(1636年)由雷州知府朱敬衡创办于雷州府城(今雷州市)。1954年迁至赤坎区寸金路。与广雅、端溪、粤秀、越华、五羊五书院并称清代“广东六大书院”。书院建立后,陈昌齐、陈乔森等人曾在此任教,为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1904年后,书院改制,建立了近代的教育机构,最终发展为今天的岭南师范学院。雷阳书院(摄影:黄慧红)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市博铺街道东江管区,据《吴川市志》(1979—2000)记载,由晋代楼船将军王睿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后为晋代高凉、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葺完善,元、明、清历代多次重修。清同治年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外交家陈兰彬为书院题写“茂山书院”悬于门额,历为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茂山书院(摄影:孙宁)茂山书院走过1700多年,经历代重建、修葺,至今仍为讲学育才之所,是吴川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留存的古书院,对研究我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建筑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现茂山书院为建筑为砖木结构,总面积约97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书院四面环江,门前有一口鱼塘,风景优美。茂山书院于1990年被列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明书院位于遂溪乐民镇乐民城内,建于宋徽宗初年,是当地人为了纪念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建。如今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为进二层楼房建筑,房内镌嵌有苏文忠公石刻像1块。书院前古树参天,树旁有一小门楼,横额上写有“文明书院”四个大字。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遂溪县志》记载:“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公轼南迁。由儋(海南儋州)徒廉(廉州),道经双村(即兴廉村,今之乐民城),宿净行院,四顾山川,谓乡民陈梦英曰:‘斯地景胜,当有文明之祥’。既去月余,瑞芝(灵芝草)生其地,诸儒即其地建书院,匾曰‘文明’。”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几个历史时期,曾经多次毁而又复。如今的文明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也成了村民们活动的中心。文明书院(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濬元书院位于雷州西湖宋园内。据2005年《海康县志》记载,宋咸淳七年(1271年),由知县陈大震始建,原名莱泉书院。明嘉靖(1522年)修建时,据苏轼“西湖平
7月12日 下午 12:01
其他

湛江年例:回村的诱惑,不只过年才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湛江地处南国边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俗既明显地受到中原民俗的影响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调顺年例(摄影:彭镇强)湛江的民俗节日,大多与年例有关,或本来就是年例,只是有的地方以某一民俗来命名,譬如吴川闹元宵、遂溪北坡游鱼、遂溪糖祖习俗,以及安铺赛龙舟、太平东岸村关公磨刀节、肖渔村百猪宴和雷州过火海等。什么是年例?年例是粤西地区民间独特的节日庆典,因一年一例(次)而得名。通常,年例内容包括做年例、看年例和吃年例。做年例包括游神、摆盅拜神及搜捕等活动;看年例是指看飘色、泥塑、花桥,看醒狮、舞龙、粤剧、杂技、木偶戏、傩舞等娱乐观赏性活动;吃年例是指拜神结束后进行的饮宴活动。每个片区或村镇,均以约定俗成的农历某日作为该地的年例,大多集中在正月,也有不同的,例如把晚稻收割完毕后的“收镰日”作为年例,还有崇敬关公的村,将农历五月关公诞辰作为年例日期。因而几乎每个月都有村在做年例。过火海(摄影:黄华养)年例中最隆重的是祭祀活动,由此延伸出盛大的游神仪式,更滋养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游神仪式在白天举行,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须按约定时间在神庙集合,上香、行礼后,燃放鞭炮,随后游神开始。纸船、锣、灯笼、肃静回避牌、神轿、八音班、飘色队、陶鼓队、舞狮队、土地公、大头佛、大鼓等依次排列,游神队伍按照一定的路线穿行于大街小巷,人们在自家门前或在某一事先安排好的祭拜点摆设供桌,在游神队伍到来时燃放鞭炮。游神结束之后,还要唱大戏娱神,一般连演三天。年例庆祝活动(摄影:李卫强)年例宴请也是亲朋故旧相聚团圆、联络感情、敦亲睦族的机会。每家年例宴规模大小不一,少则一二十人,多则成百上千,客人多时会在院子里临时搭建野灶,全家动手烧火做菜;也有人家邀请宾馆大厨,其烧制的菜品丰盛,做法讲究。客人通常会带些饮料、果品之类的伴手礼,还可以呼朋引伴一起前往,无论是亲朋故旧,还是初次见面的客人,主人都会热情招待。湛江年例中的千鸡宴(摄影:何玲)今天一起去看看湛江这几个各有特色的年例活动湛江以吴川市的年例庆典较有代表性,吴川年例于2013年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光绪年间的《梅菉志》记载了吴川年例的情形:“二月祭祀,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间多建平安醮,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次祷祀……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这说明当时吴川的年例已经非常隆重。在吴川,每逢元宵,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包括游神、开灯、舞狮舞龙、放烟花、过花桥、爬花塔、看泥塑、游飘色、演戏等,其中的重头戏是“吴川三绝”——飘色、泥塑、花桥。游行队伍常常达数里之长,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元宵节期间的梅菉隔海花桥(摄影:孙宁)2000年,原文化部授予梅菉街道“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此后,吴川市把元宵节正式定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节”,逐步把梅菉的活动推广为全市民众闹元宵的活动,如今吴川闹元宵活动已闻名遐迩。吴川元宵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的热闹场面(摄影:孙宁)遂溪北坡游鱼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北坡游鱼又称鱼灯,每年大年初三过后,北坡老圩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备竹篾、做鱼灯,为游鱼活动做准备。鱼灯制作分为扎鱼、糊纸、彩绘、安装等工序。具体为先用竹篾绑扎好外形,再拿纸或布糊裱,以彩色颜料着色和手工绘制鱼鳞,鱼灯内放蜡烛或小灯泡照明。目前,北坡鱼灯已由最初单一的鲤鱼灯,演变出以蛟鱼、斑鱼、虾、青蛙等各类动物及十二生肖等五六十种动物形象制作的鱼灯。遂溪北坡游鱼(摄影:刘芳)正月十五一早,村民们会先到二圣庙、华光庙、白马庙、土地庙和南天宫祭拜祷告。晚上,男女老幼手举鱼灯,自发参加全镇的巡游。巡游队伍浩浩荡荡,人如长龙灯似虹,千盏鱼灯如鱼群畅游大海。伴随着锣鼓和爆竹声,气氛异常热闹,直至至深夜方告结束。几百年来,北坡游鱼代代相传,不断传承发展。2012年,北坡游鱼参加了首届湛江民间特色技艺展演;2013年,参加了第十一届“山花奖”民间灯彩大赛并获得银奖;2016年,以北坡游鱼为主要内容的新编大型民俗节目《海国英风》搬上舞台,尽显遂溪风采。遂溪北坡游鱼(摄影:刘芳)遂溪县是我国最早种甘蔗、制红糖的地区之一,与种蔗制糖有关的民俗丰厚而独特。相传,公元598年,隋文帝杨坚赐本族堂兄弟杨周任椹川知县,杨周鼓励民众开荒造田、种植甘蔗,并创造优质高产的制糖方法,后人尊其为糖祖,并建庙塑像,供奉祭祀,沿袭至今。遂溪糖祖习俗(来源:遂溪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糖祖习俗和当地的年例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早上,糖祖庙被布置得喜庆典雅,案上摆香烛、瓜果、五谷、甘蔗、鸡、鱼、发糕等供品;村民们在主持带领下,围着蔗田巡游,把长得粗壮的甘蔗收回来,放在庙里和家里以祈求好运。中午时分,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村民点烛、上香、敬酒、礼拜、祭祀。接着,进行红糖比赛,各家各户把用古法制作的红糖送来参赛。村里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制糖师傅们对砖糖、块糖、片糖、粉糖等各式红糖,从形状、色泽、味道等方面进行比对,选出纯度高、色泽鲜、品质佳的“糖王”。赛糖(来源:遂溪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午,村民们把自家糖糕、糖籺、糖糍、糖角、糖面、糖水等端上来,全村人共同享用,一起庆祝丰收,感恩上苍和糖祖,祈求吉祥安康。随后是重头戏——抢蔗种,鸣锣一响,主持者抛出预先准备好的甘蔗段和田泥,村里男女老少一哄而上,即刻抢光。人们相信,抢到的甘蔗段拿回去做蔗种,这一年会大丰收,而身上沾的田泥越多则预示运气越好。比过年还隆重的年例这就是属于湛江人的“回村的诱惑”!
7月10日 下午 2:23
其他

跟着国家级“非遗”看湛江

非遗大概可以被称作“活着的历史”湛江拥有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妙趣横生的雷州石狗奇谲神秘的湛江傩舞……湛江的国家级非遗里藏着半岛大地的文化密码一起走近湛江非遗解锁不一样的湛江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至今仍然在湛江市多个区域占有主流地位,每逢春节、元宵、中秋和其他喜庆节日,当地人必连续舞上几晚“人龙”,户户张灯结彩,家家老幼皆出,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马英英)湛江人龙舞表演者由强健的中青年人和8~10岁的小孩组成,身穿黄色或者青色的服饰,配以红色肚兜或腰带,打扮成黄龙或青龙,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气势壮观。表演者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龙头是人龙的精髓所在,体现龙的精神,由一个大汉身负三个小孩组成,分别表示龙角、龙眼、龙舌;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由多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而成;龙尾由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组成。湛江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舞龙时,演员按照锣鼓的节奏舞动,龙眼闪闪发光,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摆动,远望动感十足,近观粗犷雄壮。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刘芳)2006年,湛江东海人龙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湛江东海人龙舞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它由唐代宫廷狮子舞发展而来,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逐渐传入岭南地区,后长盛不衰,代代相传。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于一体。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醒狮做出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动作,进行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套路表演。2006年,由湛江市遂溪县和广州市、佛山市申报的狮舞(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遂溪醒狮表演(摄影:曾青)百花齐放的广东醒狮中,遂溪醒狮以高桩表演见长。遂溪醒狮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还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具有“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自古以来,醒狮被认为是驱邪辟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遂溪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醒狮舞狮技艺,并将其精神融入百姓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遂溪几乎每个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一年四季,锣鼓声不断,逢年过节,狮艺表演盛况空前。2003年,遂溪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摄影:彭镇强)石雕文化在广东历史悠久,以流行于雷州半岛的石狗雕刻最具本土特色。雷州石狗相传起源于古百越族的狗图腾崇拜和雷州半岛关于狗耳呈祥、雷祖诞生的民间传说,主要分布于雷州、徐闻、遂溪、廉江等地及湛江市郊的麻章、东海岛一带。唐初兴建的雷祖祠、宋代夏江天后宫及元代六祖堂前所存的石狗,见证了雷州石狗雕刻久远历史。《广东印记:雷州石狗》↓
7月9日 下午 2:22
其他

湛江好物,认准这些名字准没错!

湛江好物ZHANJIANG菠萝的海(摄影:吴开宋)湛江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还包括了热带作物、海水养殖等富有湛江特色的产品产业。01流沙南珠雷州半岛南部,有一天然深水避风良港——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港,港内风浪小,饵料生物丰富,水质透明度大,温度适宜,是珍珠养殖的绝佳场地。这里出产的流沙南珠品质一流,浑圆凝重、晶莹剔透、光滑细腻、玲珑雅致、光彩耀目、色泽持久。2005年,流沙南珠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流沙南珠母贝(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7月8日 下午 12:00
其他

湛江特色美食,这些好吃的千万别错过!

湛江的美食来自大海,来自城乡除了名震岭南的湛江生蚝、湛江白切鸡还有更多地道美味藏在大街小巷里等着你来发现!✦✦湛江白灼海鲜✦湛江三面环海,良港众多,海鲜是湛江菜谱上的重头戏。清蒸小青龙虾、黄油蟹、干煎大虾、酸菜焖黄花鱼、清蒸马友鱼、鱼虾蟹海鲜煲等都是湛江的经典海鲜名菜。不过,生活在“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湛江人,吃海鲜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白灼。刚捞上来的生猛海鲜,赶紧清水白灼,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下这份来自大海的鲜活。白灼虾、白灼鱿鱼、白灼生蚝、白灼皮皮虾……只需简单汆烫,蘸上一点秘制酱汁,吃的就是这一口属于湛江的鲜中之鲜!海鲜美食(摄影:冼汉文)✦✦湛江炭烧生蚝✦如果要评选湛江流传得最广的一道名菜,那么一定要有湛江炭烧生蚝的提名,广东大街小巷的烧烤摊上,都少不了这一口湛江味。湛江蚝以官渡石门所产最为出名,遂溪北潭和麻章通明河边的料村也是湛江蚝的主要产区。↓
7月6日 上午 10:00
其他

“唯用一好心”——冼夫人公正处世、严谨家风的故事

冼夫人,南朝高凉郡冼氏之女,“多筹略”,因会行军打仗,善于抚慰部众,成为俚族大首领。冼夫人是族人及后人对她的敬称。冼氏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南朝梁时,罗州刺史冯融赏识冼夫人的才德,希望借助其影响力治理地方,故命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娶她为妻。冼夫人经历梁、陈、隋三朝,驰骋岭表60余年,对促进岭南民族融合和俚人社会进步作出了历史贡献。高州冼太庙(来源:茂名市地方志办)以民为本,公正严明冼夫人自幼聪慧,亲近百姓、关心人民疾苦,劝谏兄长不要“恃强掳掠旁郡”,年纪轻轻就能将俚人部众团结在身边。南北朝时期,岭南偏远的俚、僚等族群聚居区仍保持着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史载“俗好相杀,多构仇怨”(《隋书·地理志》)。冼夫人坚决反对俚人相互攻杀,主张和睦相处、守信仗义,致力于消除部族之间的积怨与矛盾。《隋书·谯国夫人》记载冼夫人少年时“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与冯宝结婚后,她仍然是俚人大首领,她约束俚人,要求他们同汉族一样遵守礼仪,“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这体现了冼夫人公正执法的精神,严格依法办事,不因为是亲族之人而徇私枉法,即使是本族首领都一视同仁,为各部族遵守法律作出榜样。此后,各郡“怨隙止息”,政令得以有序实施,境内稳定安宁。她不但为高凉一带俚人所推服,也为高凉以外广大地区“诸越”人民所拥戴,“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她“请命于朝”,梁武帝于大同年间在海南设崖州。敢于斗争,惩治贪暴隋仁寿元年(601),番州(今广州)总管赵讷贪财暴虐,极尽横征暴敛之能事,当地俚人百姓不堪忍受,纷纷逃亡他乡或揭竿反抗。此时冼夫人年近八旬,已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仍挺身而出,她搜集赵讷贪污暴政的证据,再派遣专人上告于朝廷,陈述赵讷的罪状并提出安抚岭南各民族的意见。隋文帝随即派人到岭南调查,果然查出大批赃物,赵讷因此被处以死刑。同时,朝廷又下敕令,委派冼夫人“招慰亡叛”。面对这一重任,冼夫人不辱使命,持诏书巡遍岭南十余州,向逃亡在外的民众宣谕圣旨,所到之处,反叛者纷纷降顺,逃亡者也返归故土。家风严谨,教导有方陈太建元年(569),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作乱,诱骗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前去相会并扣留,要挟其一同谋反。面对独子身陷险境的局面,冼夫人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话:“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即引兵平定了叛乱。隋开皇十年(590),番禺(今广州)俚酋王仲宣因不满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约束政策,起兵抗隋,冼夫人在平定王仲宣之乱时,把顾念与反贼陈佛智旧情而进军迟疑的孙子冯暄囚禁在州狱,并派另一孙子冯盎去平定了叛乱。在大是大非面前,冼夫人总是大义凛然,其家风家教之严谨,可见一斑。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来展示在庭中训示子孙,要他们忠于国家,团结百姓,安定社会。并说自己已历三朝,由于能以忠顺之心处事,才有此报效。“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冼夫人把自己一生的为人处事作了高度概括,也是冼夫人廉洁精神在家教家风方面的具体体现。隋仁寿元年(601)年末,夫人去世。隋朝为表彰夫人一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谥为诚敬夫人。为感念冼夫人为南粤各族人民立下的汗马功劳,粤西、海南等地建造了大量冼太庙、冼夫人庙,每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日,茂名、湛江等地的百姓还会用醒狮表演、粤剧演出、彩车巡游等方式,表达对这位岭南“圣母”的敬仰与崇拜。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娘娘庙,又称冼夫人庙,2002年8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来源:茂名市地方志办)
7月5日 下午 3:02
其他

带你畅游滨海之城——湛江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半岛城市有两千多公里的海岸线140多个岛屿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城市更有大小海湾不计其数湛江有海,但不止有海漫步湛江海滨海岸线串联起了各种主题公园、度假村火山岛、世界级地质奇观菠萝的海等独具湛江特色的景观带上这份湛江滨海旅游攻略一起去体会家门口的热带海滨风情湛江市霞山观海长廊(摄影:彭镇强)湖光岩风景区位于麻章区湖光镇,景区面积4.7平方千米,由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楞严寺、火山地质遗迹、火山博物馆、高密度离子区等20个景点组成,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于一体。“玛珥湖”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口湖,湛江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中国玛珥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湖之一。湖光岩玛珥湖由平地火山喷发后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火山玛珥湖,它诞生于距今16万年至距今14万年间,火山口湖面积2.3平方千米,由两个火山口玛珥湖合并而成。世界最大玛珥湖(摄影:李天统)湖光岩玛珥湖湖水最神奇之处在于其自净功能,即使是落入湖面的树枝落叶也能很快消失,因此湖面四季清澈如镜,终年不枯不溢,成为“上无叶、中无蛙、下无底”的自然之谜。湖边山林环绕,古树参天,古藤绕树,空气清新,双火山口形成的独特心形湖面,犹如镶嵌在绿色森林中的蓝宝石,浪漫优美。湖光岩玛珥湖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中国玛珥湖研究的起始地、中德科学家在亚洲选定合作研究的第一个玛珥湖,科学家称之为“自然博物馆”。湖光岩玛珥湖与德国艾菲尔地区玛珥湖被认为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两个玛珥湖,2004年,中德玛珥湖结为“姐妹湖”。除了自然风光,湖光岩周边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隋代末年,佛教僧人就依岩而建楞严寺,宋代又建白衣庵等古刹。宋朝宰相李纲被贬海南途经此地时,题写的摩崖石刻“湖光岩”存留至今。宋朝宰相李纲题写的摩崖“湖光岩”(摄影:刘芳)硇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总面积约56平方千米,因岛上火山地貌遍布,古称硭洲岛。硇洲岛是湛江人文生态保持最完整的岛屿之一,岛上热带风光和火山海岛风貌并存,古榕与乱石崎崖并立,涛声不绝,浪柱穿空。与常见的银白沙滩不同,火山为硇洲岛带来了黑色的火山岩,绵长的黑礁海岸线独具野性浪漫。硇洲岛火山岩海岸日出(来源:视觉中国)硇洲岛上文物古迹众多,这里曾是南宋王朝两位末代皇帝躲避元军追赶的避难地,今尚存宋皇村、赤马村、宋皇井、宋皇碑、翔龙书院旧址等。耸立在硇洲岛马鞍山上的硇洲灯塔,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在引航。得益于火山土和海底遍布的岩礁,硇洲岛物产十分丰富,盛产鲍鱼、龙虾、膏蟹等海鲜,其中硇洲鲍鱼最为出名,在明清时曾是朝廷贡品。农产品则有火龙果、香蕉等热带水果,岛上随处可见大片果园,还能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硇洲岛南面,是硇洲岛国家级中心渔港,该渔港水陆域宽阔,避风、补给条件良好,是广东省重要的区域渔船避风塘。硇洲岛全貌(摄影:彭镇强)特呈岛北临南三岛,东临太平洋,西靠湛江港,距离湛江市区仅8分钟船程,是湛江港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岛屿面积3.6平方千米,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特呈岛帆影(摄影:方雄)这里有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星罗棋布的蜂窝状红姜石、具有雷州半岛风貌的泥砖茅草别墅及四合院、点缀在参天古树下的火山岩温泉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特呈岛红树林(摄影:彭镇强)特呈岛上生长着全球罕见的红树林古树群,部分树龄达500~600年,每当潮水退去,红树林露出发达的根系,虬枝龙爪、婀娜多姿,每棵都像独一无二的天然巨型盆景,与旁边雪白的沙滩、红色的火山石、湛蓝的海水、飞翔的海鸥、渔船、赶海的渔家人相映衬,仿佛海上田园诗画。2019年,特呈岛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位于吴川市,拥有16千米黄金海岸线,规划投资600亿元,将打造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世界滨海欢乐王国。度假区内现已建成鼎龙高尔夫球场、占地约33.33公顷的全球最大的海水上乐园德萨斯水世界、牛仔小镇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等设施,包含有水上过山车、全球最大真空造浪池、海上摩托车等项目,休闲放松和惊险刺激一站式解决。鼎龙湾(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每年春节期间,鼎龙湾景区内还会举行粤西地区最大的文化盛会“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包括以飘色、泥塑、花桥为特色的吴川三绝表演、高雷地区非遗展示、花车巡游、大型年例宴会等,旨在向全球游客展示粤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俯瞰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摄影:梁日芹)如果想知道生活在大海和沙滩触手可及的海湾城市是什么体验,那就去金沙湾吧!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是湛江的城市休闲中心,总面积20万平方米,海岸线绵延2.65千米,第十四届广东省运动会的水上运动项目就是在这片海域举行的。金沙湾(摄影:彭镇强)金沙湾风平浪静,海滩平缓,沙软洁白,椰林茂密,有着浓郁的滨海特色,景区靠近金沙湾商圈,站在任意角落都可以眺望港城地标——湛江奥体中心和湛江海湾大桥。景区良好的海岸景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活完美结合,是海湾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最直接的表现。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沙湾(摄影:彭镇强)徐闻县盛产菠萝,在徐闻东部曲界镇此起彼伏的丘陵山野上,铺陈着连片菠萝种植园,这一带区域被称为“菠萝的海”,现种植面积达2.33万公顷,菠萝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菠萝的海”大地曲线优美,起伏舒缓,菠萝叶片从黄到浓绿依次渐变,光线折射下有时候还会呈现蓝色,加上翻耕后的红土地,构成斑斓有致的七彩田园,与散落其间的村庄、巨大的白色风车共同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热带生态农业画卷。“菠萝的海”(摄影:陈北跑)2018年,徐闻“菠萝的海”被广东省旅游局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广东最美旅游公路”,此外还有“最美的乡村”“最美的地平线”“最美的田园”之称。“菠萝的海”(摄影:陈北跑)
7月4日 下午 2:29
其他

我国自建第一港,如今是这样!

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通过黎湛铁路连接内陆,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及西南地区为腹地,是我国与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洋沿岸和欧洲国家之间航程最短的外贸港口。美丽湛江港(摄影:彭镇强)湛江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港。1898年,法国驻华公使向清朝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作为“停船碇煤之所”,并强行武装“租借”,其后又经过了日本侵略者占领和战后国民党政府的接管,整整半个世纪。1953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发展对外贸易和巩固国防建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湛江市建设一个新的商港,同时兴建黎湛铁路和民航机场。1955年7月31日,湛江港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次年建成并提前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规划、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现代化港口,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湛江港1956年建成开港(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湛江港自1956年开港以来,一直担负大西南主要出海口的任务。1990年底有4个作业区,生产性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最大泊位为5万吨级,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大港。湛江港拥有无法忽视的荣耀过往,但时移世易,中国港口快速发展的30年中,传统强港的划分已然变化。作为“前浪”,湛江港是否会略显沉寂?——如果要这么看,你或许低估了它。湛江港不仅含着“金汤匙”,还打造了“金刚钻”。与北方港口冬天需破冰通航、连年清淤成本居高不下不同的是,湛江港作为大陆最南端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三大岛屿作为天然屏障,港区避风条件良好,不仅可四季通航,港湾内甚至无需修建防波堤,连航道回淤量也可忽略不计,这就是湛江港出生时自带的“金汤匙”。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打造出了自己的“金刚钻”。作为华南地区首个通行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湛江港目前已与世界四大矿商淡水河谷、力拓、BHP、FMG构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稳定的铁矿石供应和市场需求。同时,湛江港向淡水河谷、力拓提供多元化铁矿石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拓展了供应链服务的新模式。2021年6月3日,40万吨级“矿石湛江”轮驶入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标志着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建成使用,成为华南、西南首条可乘潮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航道(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湛江港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全国最大的陆岸原油专业化码头之一,公司拥有13座油品及化工品装卸泊位。特别的是,湛江港的原油码头还拥有专用火车装车股道,可同时装卸原油、燃料油、稀释沥青、轻柴油、汽油、液氨、苯类、醇类等多种油品和化工溶剂。湛江港还积极协同联动多方资源,航线及海铁联运布局不断扩展,打造区域集装箱强港。截至2022年,湛江港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27条、海铁联运专(班)列27条。2023年4月21日,“海南自贸区—湛江港-怀化西(湖南)”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成功(来源:湛江港集团)自1956年开港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湛江港已建设成为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支点港,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和区域性集装箱运输中心。更拥有40万吨级航道,是华南沿海地区通航条件和原油、铁矿石接卸条件一流的港口。2023年湛江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13亿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集装箱127.5万标箱。天赐深蓝,湛江港正扬帆向未来。
7月3日 下午 12:06
其他

大湾区的故事,从七年前的今天开始

方志·月历七月壁纸七月盛夏和新壁纸一起上线啦来换上七月方志月历给这个燥热的夏天降降温长按/右键保存电脑壁纸(发送“七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长按/右键保存手机壁纸(发送“七月壁纸”到方志广东主页对话框获取更高清图片)七月壁纸故事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香港回归纪念日还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日”2017年的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拉开了国家层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帷幕。2018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3.2万亿元,在2023年突破14万亿元,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在不懈奋斗中一步步化为现实。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定将逐浪潮头,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6月30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长虹飞渡伶仃洋,这座创造了十多项世界纪录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画上了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为大湾区发展再提速。开通前的深中通道(来源:视觉中国)
7月1日 下午 4:03
其他

夏天,去吹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风!

湛江市徐闻县西南部的角尾乡南极村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拥有壮美的滨海景观密集的人文史迹浓郁的渔家风情一起走进“南极”感受灯塔下的浪漫海风打卡合水线奇观走近中国大陆架最大最美的珊瑚礁群中国大陆最南端(摄影:陈北跑)在我国大陆“南极点”,这里的地形如同伸向大海的牛角,被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所拥环,名为灯楼角,古代也称滘尾角,隔海峡与海南临高角遥遥相望,距离仅12海里。新旧两座灯塔(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这里矗立着一新一旧、一高一矮的两座灯塔。1884年,法国殖民政府为掠夺我国资源和财富,在灯楼角尖上和海南临高角各建造了一座铁架结构海航灯塔,高约16米。这座灯塔形似楼梯,故称灯楼,灯楼角即是由此得名。1942年,为避免日本侵略者利用灯塔从灯楼角登陆,这座导航灯塔被拆毁。195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建了这座灯塔。1994年3月,广东省海事局拨专款在距旧灯塔10多米处重建了一座雄伟高耸的新灯塔,有10层36米高,塔身蓝白相间,写有“中国大陆最南端”七个大字,远远望去格外壮观。这座新灯塔日如擎天巨柱,夜放平安之光,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唯一的航标灯塔,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灯塔下,一道狭长沙滩伸向大海,这里是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合水线。每到涨潮时分,两片海域的海水从东西两面袭来,相互拍打,一条长长的“十字浪”激荡而出,形成壮美多情的双海奇观,被戏称为“情人潮”“接吻浪”,更恰巧北纬20°13′14″由此穿过,引得无数情侣纷纷前往打卡,这是独属于湛江的浪漫。“合水线”奇观(摄影:陈北跑)除了独特的合水线,银白的沙滩上还点缀着玲珑的贝壳、挺拔的绿椰、葳蕤的木麻黄、婆娑的路兜勒,风景迷人。漫步海滩,晨曦初照时可观海面一片金黄,角上金光绚丽辉煌;斜阳西坠时则有晚霞挂彩,灯塔闪光,给围堤、盐田、林梢抹上梦幻般的色彩。“合水线”奇观(摄影:陈北跑)南极村海域下,藏着一个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中国大陆架浅海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群,总面积143.785平方公里,绵延37公里,礁区已查明的珊瑚物种多达3目19科82种,海底奇观堪与澳大利亚大堡礁媲美,享有“粤北丹霞山,粤西珊瑚礁”“中国最美的海岸”“万岁娘”(珊瑚礁寿龄超过一万年)等美誉。近海区域的清澈碧波下,五彩斑斓的珊瑚丛清晰可见。灯楼角的浅海珊瑚(摄影:陈北跑)距灯楼角不远的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心内,设有2个珊瑚展馆,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珊瑚主题科普展馆,陈列着各类珊瑚样本,不同形状、颜色、种类的珊瑚组合在一起,争奇斗妍,蔚为壮观。海滩上的珊瑚(摄影:陈北跑)南极村还拥有独特的珊瑚屋,村民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珊瑚石建造外墙,用其他贝类做装饰,打造出了一座座珊瑚屋。屋内冬暖夏凉,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南极村的珊瑚民宿在2018年入选广东省旅游局公布的全省首批十大“最美民宿”。“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笔下的诗意生活是无数人的梦想,南极村,是这个梦想实现的地方。南极村珊瑚屋(摄影:彭镇强)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唯有碧蓝的海湾、壮美的晚霞洁净的沙滩、淳朴的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滨海渔村风景画尽入眼帘这个夏天一起去打卡中国大陆最南端吧!
6月27日 下午 12:07
其他

邂逅“古”湛江

湛江古迹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土地肥沃半岛先民很早就在此栖息繁衍经历了千万年发展变迁从万国海商,到迁客谪臣雷州半岛上留存着诸多历史文化古迹等待着你来发现鲤鱼墩贝丘遗址,是雷州半岛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居住遗址,位于遂溪县江洪镇北草村委会东边角村,四周被农田包围,因形似鲤鱼而得名。江洪鲤鱼墩贝丘遗址(摄影:冼汉文)鲤鱼墩贝丘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于2002年11月,由广东省文物考古所、湛江市博物馆和遂溪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文化堆积主要是贝壳,上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距今约5000年,以绳纹夹砂陶及泥质红衣陶为标志;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层,距今约七八千年,以细绳纹夹砂陶及深红色夹砂陶为主要特征,出土屈肢墓葬8座,部分骨架保存较好。鲤鱼墩贝丘遗址为研究雷州半岛人类的迁徙、生活及殡葬习俗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依据。2015年,鲤鱼墩贝丘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徐闻古港,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一带,南临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这条最早的航线:“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广东印记:徐闻古港》↓
6月26日 上午 11:59
其他

靠海“吃”海,向海“湛”放

据《广东年鉴2023》记载:2022年广东省水产品、水产养殖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水产养殖总产量767.73万吨已连续26年位列全国第一在广东渔业辉煌成绩的背后湛江一定功不可没湛江“一湾两岸”风光(摄影:彭镇强)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临海,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02个,海岸线总长2023.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占全省的30.2%、全国的6.9%,岛岸线长799.9公里,占全省岛岸线的32.3%。港湾纵横但深度适中,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年平均气温23℃左右,十分适宜海产品生长。湛江湾风景线(摄影:彭镇强)据《湛江年鉴2023》记载,2022年,湛江水产总产量122.2万吨,比上年增长0.96%;总产值274.4亿元,增长2.6%,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700多亿元,涵盖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等七大体系。湛江湾实验室在优质鱼种育繁推方面领先行业前沿,突破鮸鱼、高体鰤等鱼种的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国内首个国家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中兴1号”诞生在湛江东海岛上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2011年,“中兴1号”通过国审,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空白。湛江是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基地,2022年拥有饲料加工厂30多家,年产水产饲料90万吨,在水产饲料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湛江“海洋牧场”冬捕现场(来源:湛江发布公众号)湛江海面上,深海网箱星罗棋布,据《湛江年鉴2023》记载,2022年,有深海网箱3486个,占全省的70%,全国的15%,有桁架式养殖平台1个,全市建成特呈—南三、流沙、东海岛、东里、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用海面积3333.33公顷,有深海网箱养殖企业80多家(户),主要养殖金鲳鱼等品种。深海网箱养殖(来源: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荣誉。金鲳鱼、对虾、生蚝、石斑鱼、东风螺、海蜇等等,都是湛江的拳头产品。湛江生蚝是湛江最负盛名的水产品之一,鲜嫩肥美、爽滑鲜甜、脆而无渣。湛江被誉为“生蚝之乡”,有2000多年的生蚝养殖历史。2022年,生蚝年产量40万吨,占全省的35%,全国的10%。湛江生蚝(摄影:冼汉文)“中国金鲳鱼之都”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每三条金鲳鱼,就有一条来自湛江。一个金鲳鱼大型深海网箱半年就可产出10万斤金鲳鱼,2022年,湛江金鲳鱼年产量8.5万吨,占全省的73%,全国的32%,总产值超百亿元。湛江金鲳鱼养殖基地捕捞现场(来源:湛江日报社)湛江被誉为“中国对虾之都”,全国每5只对虾,3只来自湛江。湛江对虾享有七个“全国第一”:养殖面积全国第一、对虾种苗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产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对虾饲料产量全国第一、有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已成为湛江极具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柱产业。湛江对虾制作的炸虾饼(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白灼虾、松鼠鲷鱼、剁椒鱼头、酸菜鱼……湛江预制菜产业拥有近品种1000个,10多种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单品,2022年,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达55亿元。金鲳鱼更是作为2022年广东预制菜首柜产品首发RCEP成员国,成为国际“网红产品”。“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湛江名副其实。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授牌仪式(来源: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湛江正奋力开创湛江水产业发展新局面以“一示范二中心三基地”为抓手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
6月25日 下午 12:00
其他

何为湛江?

千年古港,南海明珠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部粤桂琼三省交汇处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自古为海上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湛江拥有了千年不衰的南方大港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热烈浪漫的海滨风光不胜枚举的热带物产……这里常年气候宜人、碧海蓝天城市建设呈现特色鲜明的“一湾两岸”海湾城市格局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9年6月湛江湾入选广东省首批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湛江新城(摄影:周腾达)湛江人文历史悠久。8000年前,雷州半岛就有了人类的足迹。位于遂溪的鲤鱼墩,是“雷州半岛第一村”,留存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有人工取火、捏制陶器的遗迹。鲤鱼墩贝丘遗址(摄影:冼汉文)湛江市辖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分属不同郡州府。秦时,今湛江地属象郡。汉初,南部今徐闻、海康、遂溪三地,北部今吴川、廉江两地,均隶属于合浦郡。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南部三县。北部二县则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诗人闻一多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其中一子被强占的广州湾,就在湛江。自19世纪末开始,法国侵略者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广州湾”,强占长达45年。1945年,广州湾回到祖国怀抱,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曾设椹川巡检司,又因天然内海湾似一条湛蓝的大江,故定名湛江市。其后至1949年12月,湛江才正式完成了南北部辖地的大融合。徐闻古港(摄影:陈北跑)今湛江全市面积1.32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707.84万人。管辖赤坎、霞山、麻章、坡头4个区和遂溪、徐闻2个县,代管雷州、廉江、吴川3个县级市,拥有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奋勇高新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海东新区3个功能区。湛江自古即有“极地之南”的美誉。中国大陆最南端,是位于湛江市徐闻县的角尾乡灯楼角,其为南海、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所环拥,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的前沿阵地,与海南岛临高角隔海相望,作为海上交通要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理标志意义。2000年前,汉武帝开海,位于今湛江市徐闻县的徐闻港是钦定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着以徐闻古港为始发港,经马六甲、印度,一路直至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这是中西海上交通史上记载最早、最详细、最完整的航线,也是最长的由汉朝官方经营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为湛江留下了向海而生的人文底色。中国大陆最南端(摄影:陈北跑)今天的湛江,是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中国西南各省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湛江港是举世闻名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国家12个主枢纽港之一,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多彩湛江港(摄影:彭镇强)2020年,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开港,湛江对接海南自贸港迈入海上“一小时通勤圈”。湛江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并成为全省唯一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城市。徐闻港(摄影:陈北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淳朴的湛江人民,在这块红土地上劳动、生活,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红土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则是红土文化的精粹聚汇之地。在广袤的鉴江流域、九洲江畔、南渡河边,全国独一无二的雷歌、雷剧,富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白字戏、安铺八音、吴川“元宵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东海人龙舞等,广泛流传,长盛不衰。湛江人龙舞始创于明末清初,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是流传几百年的民间大型表演艺术,至今仍然在湛江市多个区域占有主流地位,素有“东方一绝”的美誉。湛江人龙舞(摄影:马英英)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雷剧(摄影:刘芳)市郊楞严寺,硇洲宋王碑、宋王井,雷州西湖、三元塔、天宁寺、雷祖祠,廉江罗州故城,吴川极浦亭,徐闻贵生书院、登云塔,遂溪文明书院等一大批分布在湛江各地的名胜古迹,留下了寇准、李纲、苏轼、汤显祖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足迹,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更闪烁着红土文化特有的光华。三元塔(摄影:许荣毅)登云塔(摄影:陈北跑)雷州西湖位于雷州城区内,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曾以“西湖翠拥”列入古雷阳八景。雷州西湖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名贤踪迹、游乐设施于一体。雷州西湖(摄影:梁文栋)贵生书院,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徐城街道北门村,为晚明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和徐闻知县熊敏共同捐款修建而成。贵生书院(摄影:陈北跑)湛江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三面临海,海域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043.6千米,约占广东省的36%,是广东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城市,所辖五县四区均临海。热带气候与滨海半岛相遇,赋予了湛江不逊于海南的浪漫风光。在湛江湾北畔,紧邻城市中心的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沙软浪平,椰林婆娑,城在海中、海在城中。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角尾乡,海面上是洁白灯塔和湛蓝碧波,海面下则是瑰丽斑斓的珊瑚礁,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更有全省独一无二的火山旅游资源,包括全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平地火山湖——湖光岩玛珥湖和我国最大的火山岛——硇洲岛。湖光岩玛珥湖全景图(来源:湛江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硇洲岛全貌(摄影:彭镇强)十字浪(摄影:陈北跑)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的湛江,光热充足、雨量丰沛,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桉树、剑麻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在湛江,除了著名的“菠萝的海”,还有皮薄汁多的廉江红橙、核小肉厚的覃斗芒果、脆甜可口的雷州青枣,还有荔枝、菠萝蜜、火龙果、香蕉、椰子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湛江一年四季都泡在果香里。“菠萝的海”(摄影:陈北跑)红橙种植基地(来源:廉江市农业农村局)覃斗芒果(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湛江海岸线绵长,海湾众多,湛江人世代耕海牧渔,对虾、生蚝、金鲳鱼都是湛江的拳头产品,全国每5只对虾就有3只来自湛江,到了夏天,湛江烤生蚝更是烧烤摊上的王者,俘虏了大江南北的味蕾。2023年,湛江水产总产量达128.5万吨,总产值近300亿元。碳烤湛江生蚝(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可或缺、大有可为。近年来,湛江加速振兴发展,巴斯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廉江清洁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增效,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湛江钢铁基地(摄影:郎树臣)在加速振兴的道路上,湛江人才储备充足,科教文化基础雄厚。湛江是广东省教育强市,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2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广东海洋大学新姿(摄影:何如洲)湛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处粤、桂、琼交界处,拥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交通方式齐备的综合运输体系。湛江被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与西部地区12省区市、海南省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当前,湛江正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快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湛江吴川机场、湛江大道建成投用,广湛高铁海底隧道成功穿越湛江湾,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湛江吴川机场(摄影:孙宁)
6月24日 下午 12:00
其他

这种风格的民居,陆河县仅此一座

俗话说,“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历史上,因战乱、饥荒等原因,无数客家先民被迫从中原辗转南迁。来到陌生的南方后,他们大都依山而居,劳作生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客家人靠坚韧的意志和生存的智慧,悉心经营他们的栖息之地,并创造出了土楼、围龙屋、九厅十八井、碉楼等丰富多彩的客家民居样式。如果你来到陆河,偶遇一座气势恢宏的客家古民居,那可一定不能错过。因为它就是陆河县仅存的“九厅十八井”古民居——德辉楼。俯瞰德辉楼“九厅十八井”陆河县河田镇宝山村委桐树下村,许山峰下的德辉楼,承载着村内彭氏族人的集体记忆。相传,桐树下村的彭氏族人,最早以耕种谋生,后来靠做生意发家。家族兴旺后,桐树下村彭氏十四世祖腾辉公,在清道光五年(1825)开始兴建德辉楼,耗时13年完工。德辉楼坐北朝南的德辉楼,分正屋、左右各四栋横屋共9栋116间,总面阔89米,总进深64米,占地面积5696平方米。屋前有873平方米的大禾坪,秋收时用来晒稻谷,平时是族人活动的地方。禾坪前有一约900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清波荡漾。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半月形池塘“九厅十八井”是客家古民居的一种典型代表性结构,“九”和“十八”只是表示数量多的虚指,实际建造时的厅和井数量,并不局限于这个数字。而德辉楼内恰好正建有九个厅、十七个天井和一口饮水井,可以说是“地道”的九厅十八井了。坚固的堡垒“九厅十八井”民居,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德辉楼凝聚了桐树下村彭氏先祖护佑族人平安的良苦用心。饮水井当时,为防匪乱和械斗,德辉楼外筑有高高的城墙,墙外挖有又宽又深的水壕,围墙之上枪眼密布。为了满足族人的生活起居,建造者将每栋横屋南北两端用粗大石条作栅栏,以利通风,天井中挖有水井,房屋间相互打通,通道四通八达。还将东侧末端横屋设置为专门的碓间,而在西侧横屋末端,建了两个四厅相朝的建筑,上四厅为碧梧轩学堂,下四厅为王爷宫。所以,即便遭遇被围困的极端情况,设施齐全、坚如堡垒的德辉楼,也足以在一定时间内维系彭氏一族上百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德辉楼大门昔日的富足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今天的德辉楼,曾经固若金汤的围墙已废,仅存前面大门及屋后部分残墙。主体建筑的两侧横屋多已凋敝,保存较为完整的中间正屋,在修葺后被辟为桐树下村的彭氏祠堂。德辉楼正屋与其他厅堂一样,正屋所用木料属福建大杉木,瓦面是本地烧制的灰土瓦,墙体为三合土夯筑,硬山顶,镬耳山墙。上堂为祖祠,供奉祖先牌位,下堂悬挂的“司马第”“乡闾倚重”“福备箕畴”等匾额,既彰显了家族的荣耀,也道出了乡人的赞誉和祝福。堂内精美的墙楣壁画、精巧绝伦的木雕,则透露着一个大户人家的富足与讲究。旗杆石矗立在池塘边的两副旗杆石,虽然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它就像“荣誉证书”,证明桐树下村彭氏一族,历史上至少曾有两人考取过功名。“九厅十八井”,这种“聚族而居、颐养闲适、天人合一”的居住方式,既体现了客家人的生存之道,也强化了客家人血浓于水的宗族亲情和抱团取暖的安全感。作为陆河县现存唯一的“九厅十八井”客家古民居,德辉楼为后人研究客家建筑艺术和陆河木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参照。2019年,德辉楼(九厅十八井古民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茂盛堂今天,桐树下村彭氏后人早已全部搬出了日渐凋敝的德辉楼,在新居中过着属于当下的幸福生活。但他们还会时不时回到德辉楼看一看,因为这座老宅,承载着他们共同的记忆。这里,有客家人的传统,也有他们的根。《广东印记》之《德辉楼(九厅十八井古民居)》将和你一起走进陆河共同感受一座大宅所承载的客家岁月
6月20日 下午 12:12
其他

它的发现,填补了岭南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

1958年,人们在今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发现了距今约13万年的“马坝人”头盖骨化石,作为岭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它的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十几年后,也是在狮子岩地区,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它就是“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石峡遗址。石峡遗址全景1石峡遗址的发掘石峡遗址最早发现于1972年冬,当时的曲江县文化馆干部黄志高、刘成德,在石峡梯田中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和红烧土,经省博物馆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石峡遗址旧照1973至1985年,经过考古专家多次发掘,这一带发现有大量的灰坑、柱洞、灶坑、红烧土、窑址、房址等文化遗存,先后出土各类文化遗物1万多件,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现大多收藏在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石峡遗址考古发掘旧照2岭南罕见的“四叠层”石峡遗址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自下而上存在着岭南罕见的“四叠层”,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青铜时代早中期、青铜时代晚期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总体时间跨度为距今约6000年至2500年。石峡遗址“四叠层”实物模型石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距今大约6000年至5000年。这一期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白陶圈足盘为特征,以素面为主,纹饰多见刻划纹、刺点纹、小圆圈纹。石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距今大约5000年至4000年,被称为“石峡文化”遗存。石峡遗址出土的文物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属青铜时代早中期,距今大约4000年至3500年。这期文化的遗迹有大量的红烧土居住面、柱洞,少量灰坑、陶窑,清理墓葬32座。陶器以敞口、高领、折肩或广肩的圜底罐、圈足器、凹底器较为常见,陶器装饰以几何印纹为主,拍印花纹技术娴熟,纹样纤细工整。石器有段锛、梯形锛、三棱镞、戈、刀等。1986年,这一文化层中出土了一块泥质陶罐的残片,其上部拍印曲折纹,下部拍印有5个人手拉手跳舞的生动场面,从其中一个侧面张口的女子头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束着长发。这块陶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舞蹈纹陶罐残片石峡遗址第四期文化遗存,属青铜时代晚期,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期文化特征是广东境内常见的几何印纹陶器、原始瓷器与小型青铜器共存。3揭开石峡文化的神秘面纱由于第二期文化遗存考古资料丰富,文化面貌与另三期文化遗存相较明显不同,文化特征突出,所以考古学家将第二期文化遗存单独命名为“石峡文化”。石峡文化的陶器以三足盘、圈足盘、圜底器为主,三足器特别发达,极少平底器,其中用于炊煮的器类有盘形鼎、釜形鼎、甑、圜底釜等;用于饮食的器物有三足盘、圈足盘、豆、壶、罐等。陶器器表以无装饰为主,少数饰有绳纹、几何印纹等。石峡文化出土的三足盘石峡文化的石器种类繁多,有䦆、锛、钺、镞、凿、锥等,其中石铲、长身锛、石䦆器体大,装上短木柄后,可以用来锄地、翻土、松土、砍伐树木、挖掘墓坑。石䦆的形状较为独特,犹如现代的铁镐,这在其它类型的文化遗存中至今没有发现过。石峡文化出土的石䦆石峡文化遗存有氏族公共墓地,多数墓坑曾用火烧烤成红烧墓壁,以二次葬居多。随葬品种类多,制作十分精美,有石臂环、石玦、石璜、石笄、石珠、石管、石瑗、石璧、各种佩饰和广东罕见的玉琮。很多装饰品特别是玉琮的形制和组合,与江苏、浙江一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同类器物非常相似,工艺制作水平也不相上下。石峡文化出土的玉琮根据考古专家对出土的大型石器以及在灶坑、墓葬中出土的炭化稻米、稻谷等遗物的分析判断,原始农业是石峡文化的基本经济部门,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并已经有人工栽培水稻的生产,这意味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已彻底改变了原始人类采集野生植物果实、根块的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氏族人口的增殖,改善了氏族的粮食安全状况。石峡文化出土的稻谷通过对专门的氏族墓葬区和大型房址进行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石峡遗址是石峡文化的一处中心聚落之一,大型房址可能是氏族议事和活动的场所;从墓葬大小、墓坑深浅、随葬品多少和优劣来看,当时已出现了社会等级、贫富的分化。个别墓葬出土的特制钺和琮,被认为代表了军权和神权,说明了石峡文化是华南地区较早“已跨入文明门槛”的人类文化遗存。石峡文化时期模拟场景2001年,石峡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石峡遗址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岭南在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广东印记》之《石峡遗址》将带你走进马坝狮子岩探寻神秘的石峡文化
6月18日 下午 12:16
其他

“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广东这座千年古邑“好犀利”!

在广东流传着一句俗语:“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这句话究竟源自何处?史学专家考证,这句俗语源自明末文学家冯梦龙。他在《智囊全集》一书中记载,嘉靖年间盗贼四起,倭寇趁机入侵南海,海丰当地官府发动兵力,一战大获全胜,皇帝龙颜大悦,夸赞道:有如春雷贯耳,海丰也。这句话几经演绎,如今成了海丰人敢闯敢拼、坚韧奋进的标签,海丰也因此广为人知。海丰县城航拍千年古邑
6月14日 下午 12:00
其他

这道古城墙,承载着封开千年历史变迁

肇庆市封开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西江、贺江汇合处,毗邻广西梧州市、贺州市,素有“两广门户”之称。历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枢纽之一,至今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就包括江口街道的封川古城墙。封开县地处西江、贺江汇合处千年县治今封开县,由原封川、开建两县于1961年合并而成。据《封开县志》(1998年版)记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封川境地属广信县。南朝梁时,析广信县置梁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因封溪水(即贺江)而得名,此为封川名县之始。古城背靠北山历史上的封川是两广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被称为“两粤通津”,也是广东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面临西江、背靠北山(古称崇山)的封川古城,始建于隋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为封川县治,期间曾兼作州、郡、路治。1952年至1957年,封川、开建两县一度在此合署办公。古城面临西江从夯土城墙改建为青砖城墙封川古城,初为土城。据明天启《封川县志》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典史陈顺在封川城旧址上修筑城池,并在城上置串楼(即连廊)。至天顺年间,守备指挥王英拓外城,修筑城门楼、角楼、敌楼、更铺共37间。另据明成化《肇庆府封川县修城记》记载:因城池为夯土城墙,“雨潦时至,不旋踵而崩溃,随之民数劳而无功。”因此,在成化五年(1469),都御史韩雍将城墙改建为砖墙,用青砖筑砌。此次修建后,城池呈长方形,城墙周长约784米,有东北、西、南3门,南北各置城楼1座,串屋、窝铺、战窗共计242个。城外设栅隘,更楼2间,四隅通道设方门。东、南、西3面护城河与北面的濠堑构成“回”字形。成化二十年(1484),增辟东门。城外古街封川古城内,原设有正衙、典史衙、教谕衙、训导衙、明谕堂、院义仓、公馆、院司行台等政府机构,还有文庙、五显庙、城隍庙、关帝殿等庙宇建筑。南门外,曾是封川县重要的墟市之一,有东、西、中3街。东街叫东厢,西街分中街、西厢。东厢有小东门、文兴东门和华光庙;西街有县前铺、天妃庙、长宁西门;中街有养济院、龙兴阁、城下兵宿楼、五显庙、麟山驿、五通庙、光孝寺;西厢有东岳庙、文帝庙、西庙等古建筑。封川古城如今已楼房林立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封川古城历代修葺、改建不下20余次。古城墙现存长约400米,保留着南城门及东、西两翼城墙,高9.28米,厚7.04米。古城现存南城门及东、西两翼城墙砌城的青砖上,留存着“封川军造”“封川县城砖”等印刻字样。过去,人们用这些字样来追究责任。城砖印刻字样保存完整的南城门,为券拱式城门,拱门高4.12米,宽3.7米,进深12.4米,上半部分用青砖修筑,下半部分则用红褐色砂岩石块砌筑。2008年,封开县封川古城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城门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在南城门内,重新修复的关帝殿,是古城现存不多的庙宇之一。关帝殿不远处,坐落着为旌表唐代状元莫宣卿而建的状元坊。状元坊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唐封州(今封开县)人,生性聪颖,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7岁与群儿戏沙中题诗见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就读乡校时,莫宣卿得当地名儒梁明甫指导,才思大进,12岁便考取秀才。唐大中五年(851),年仅17岁的莫宣卿参加制科廷试获中状元,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唐宣宗曾赐诗称赞:“炎陬远地产奇才,辟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在封开,莫宣卿作为莘莘学子的榜样,至今备受尊崇。古城墙前的大广场如今的封川古城墙,是封开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古城墙前的大广场是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麒麟白马舞、杏花鸡舞、采茶戏、春牛舞等封开的民间艺术,都曾在此展演。《广东印记》之《封川古城墙》将带你游览封川古城墙感受千年岁月变迁
6月12日 下午 12:05
其他

13万年前,“马坝人”已在这里繁衍生息

2014年,南江流域发现的磨刀山遗址,将广东人类活动史推至距今约60万~80万年。在此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考古发现的“最早广东人”,一直是距今约13万年的“马坝人”。人类祖先“马坝人”当年的繁衍生息之地,便在今天的韶关市曲江区。曲江日出“马坝人”的故乡曲江,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南部。1958年,考古人员在曲江区马坝镇的狮子岩的溶洞中,发现了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经鉴定距今12.9万~13.5万年。作为当时广东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马坝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广东的人类活动史、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狮子岩
6月6日 下午 12:01
其他

半个世纪再回首:“岳山造林”士气何以比山高

登临粤西北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置身于浩瀚林海绿野清风扑面而来谁能想象,50年前这里曾是杂草丛生、荒芜凋敝的山高坡陡、人迹罕至之地?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全景图(来源:怀集县志办)50年前,在“岳山造林大会战”中,怀集县按照总劳动力的5%抽调1万多名基层民兵,参照部队师级编制,编成县民兵师,公社编团,下编连排班,各公社都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1974年11月上旬,第一次的岳山林业大会战,参加民兵1万人,时间68天;1975年9月,第二次的温泉造林大会战,参加民兵1.5万人,时间75天。两次岳山大会战,怀集县委党建引领,组织有力,党员冲锋在前,2.5万名青年民兵面对困难的工作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甘于奉献,奋战岳山大造林。一大批连、排党员干部同群众一起包工段、包任务,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气魄奋战岳山,以吃大苦、流大汗的实际行动实现雄心壮志。民兵们在荒山野岭安营扎寨,克服冬雨连绵,寒风刺骨,运输线长等重重困难,创造了将岳山“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绿色奇迹,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怀集2.5万名民兵“为子孙植绿、为家乡添彩”的故事,是保护绿水青山、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真实写照,为肇庆市林业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两次大会战,共143天,岳山、温泉两个“战区”连成一片,统称“岳山造林大会战”,总造林面积3.5万亩。50年来,岳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造林总面积10.84万亩,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记录有植物1015种、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达50多种。“岳山造林”大会战中,共产党员、女民兵冲锋在前(来源: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进入新时代,肇庆市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这条主线贯穿于发展建设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成为肇庆最亮丽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色。如今,肇庆市森林资源面积超1581万亩,森林储积量61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77%,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怀集县森林资源面积超393.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75%,先后获得“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2023年12月26日,绿美广东竞风华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怀集县入选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奖,怀集成为肇庆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和“绿色明珠”。
6月5日 下午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