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葵布拉格

其他

行刺者,写作者。Juraj Cintula刺杀斯洛伐克总理菲乔,我们都了解些什么

行刺者,作家很久不闻窗外事,低头忙生活。偶然间看到已经设置了“免打扰”的三人聊天群,老陈留言——“刚才下午3点前,斯洛伐克总理Fico在Trenciansky州的Handlovej
5月17日 上午 2:53
娱乐

每旅行一次,就打开一扇窗;旅行的未知和旅游的个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背后的深意

刷到视频,《我在岛屿读书》的一期节目,叶子主持,苏童、程永新、余华、莫言和年轻作家紫金陈、焦典在岛屿上谈文学、谈阅读、谈旅行。余华和苏童都在我们的“十月作家居住地•布拉格”居住过,一位是2016年,一位是2017年,分别居住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2023年和程永新有过一面之缘。听他们聊天,感觉很亲切。这一期谈旅行,刚好,我自己在打理旅行社。.“叶子:詹姆斯•乔伊斯写作落款,三个地名,的里雅斯特、苏黎世、巴黎,一方面他在记录写小说的写作地点,他也是在说那种都(du)会精神的不断召唤。”
3月23日 下午 8:24
娱乐

女性绘画——男人的事儿!

Factory参加一个居住项目,人在布拉格。殖民时代在远去,但前殖民地的人们,还裹挟在殖民地留下的影响和后果中。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如同我们如今也挣扎在后疫情时代。他带来了自己的作品
3月21日 下午 9:49
其它

这些年我们喝过的咖啡,在咖啡流淌的长河中,可以遐想很多(布拉格第1部分)

这些年我们喝过的咖啡布拉格|第1部分十年前一冲动,突击访问了(其实都去过)十几家咖啡馆,包括期待开业至今还没开业的(访问了门口)的咖啡馆,是这个系列的源头。现在看,有一些已经成为知名打卡地,越来越游客化了,本地人也来,同时也一直不断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空间,有喝味道的,有喝便利的,有喝人群的,有喝情怀的……,每群人都能找到令自己舒适的地方,这是最平常的“多样化咖啡态”,在这组内容之外,我们还去过一些有意思的咖啡馆……文:韩葵这些年我们在布拉格喝过的咖啡(一)
3月19日 下午 5:55
文化

来捷克不能错过这些伟大的作家

有时候觉得,在布拉格做一个外来人,是挺好的境界外来人即便生活在此地,有着和本地人一样具体的喜乐、苦恼,和拉杂琐事,但是,和这个城市的关系,仍然不是从生下来之前就具有的,所以,仍然比本地人去除了太过亲近的繁冗,而多了一些简单和单纯,这样,大脑里就打扫出更多空间,让一些幻想的幽灵乘虚而入……▼FRANC
3月17日 上午 10:00
娱乐

《繁花》勤奋追剧之后说几句

《繁花》勤奋追剧之后说几句
1月11日 上午 6:54
其他

记于布拉格枪击事件之后

我没在布拉格。在一场连着一场的聚会中。12月21日,晚歺和几个老同学一起,分手时,已经半夜二点多。还在聊天的时候,徐晖问了一句,回旅馆了?我说都在我房间聊天。那会儿是布拉格时间16:13,布拉格的枪击事件已经发生了。14人遇难,25人受伤。老同学聊天散去之后,打算睡觉的时候,看到在布拉格时间15:51的时候,一位朋友已经发来了新闻消息,虽然还挺困的,但总觉得该做点什么。于是,翻开了捷克新闻网,这个时候,已经是布拉格时间晚上19点多,总理府的紧急会议还没开,但事件已基本清𥇦。新闻网上有一些解读标题——发生了什么?现场画面时间线新闻追踪关于枪手,我们知道些什么?近年欧洲发生的校园悲剧我分别打开,借助翻译器同时对比原文,快速节选、翻译、编辑了一下,自己也就跟着回放了那几个小时布拉格人的经历。捷克媒体整理的校园悲剧是按照死难者人数的多少排序的,我改成了按发生时时间排序。生命无法计数,只有1和0。查理大学哲学院查理大学哲学院,我们很熟悉的地方。2016年,艾未未曾在这里的礼堂做过讲座,礼堂爆满,学院同时开设了几个教室,观众可以在教室观看内部连线直播。后来,白俄罗斯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在这里做演讲,那天我们早早去占了座位,找了一会儿感觉之后离开,因为听不懂语言。去鲁道夫音乐厅听音乐会,通常先坐地铁到旧城广场,然后就在哲学院门口过马路,穿越扬巴拉赫广场,就到了。Jam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布拉格枪击事件

布拉格枪击事件2023年12月21日沉痛回放,今夜无眠事件12月21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多,布拉格市中心扬巴拉赫广场查理大学哲学院大楼发生枪击事件,包括袭击者在内,至少15人死亡,至少24人受伤。这是捷克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现场“一名身着黑衣、手持长步枪(ZEV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记忆中的以色列之旅,接近加沙,上戈兰高地

2016年底到2017年初,去过以色列。我们开车去了加沙地带附近,从特拉维夫向南,路上的车越来越少,快到边境的时候,路边居然有一个小家庭在野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没有特别风景的地方。我们在加沙通关的地方稍微绕了一下,往回返。一辆军车追上来,说不能拍照,还让儿子把相机里的照片删掉。在特拉维夫酒店的时候,曾经和前台的小伙儿问过去加沙的事,他满脸惊愕地看着我们,满脸不可思议。就好像我们跟一些捷克朋友说要去以色列,他们觉得我们很勇敢。当然,同时,也有不少捷克人去以色列旅游。当年的记述(2016-2017):离开特拉维夫,朝南走,一直朝南,加沙。酒店前台的小伙说,没去过加沙,也没想过要去。加沙,西奈半岛东北部363平方公里,沿海长长一条,那里也应该有最好的沙滩,最好的假日,那里也有些叙利亚难民。2007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里取得加沙控制权。2008年12月27日,整8年前,20天战争。记得2009年1月6日,布拉格机场,欧盟代表团斡旋归来,谈人道主义危机,谈加沙居民在为冲突埋单。2009年2月底,阿巴斯访问布拉格,谈重建加沙重组政府,谈新政府必须承认国际准则和以前的承诺。当时碰巧都在现场。2012年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城堡里的马原》:勇气、自由与责任

2022年6月1日,读到马原的朋友圈,第一句是“马格去天堂了”。这段朋友圈文字,我读了很多遍,却一直没敢直接给马原或者小花留言询问,刚好在7月份和龙冬说了几句话,我问,“和马原有联系吗?”他答“暂不联系。”第一次见马原、小花和马格2016年,《十月》联系马原来布拉格的作家居住地居住,按照居住地的原初设计,是作家本人携一位家眷,一般说来就是夫妻二人了。马原传来询问,可否给他们加张床。由此我们了解到了圈中众所周知的事,马原老师不管去哪儿,都一定带着小花和马格。第一次见到马原,马原说到写作,他说“我们这个行当”,听着觉得特别接地气,他还说,文学圈内的确都知道他,但是,自己觉得没多少圈外人知道他。那时候马格七岁,虽然比同龄的孩子个子高些,但也只到他爸爸胸前那么高,他在父母面前是乖巧的,其实很淘气。他们一家三口利用那段时间,去了一些欧洲的城市,我们有种感觉,马原迫切地希望陪着小花和马格尽可能多地看世界。我们一起去过德累斯顿,前些天刚路过我们一起吃午饭的餐馆,记得那家餐馆的菜单只有德文,小花拿着手机对着菜单翻译,一切都能搞定。我们曾经约在凌晨出发,赶到莱比锡一个月一次的旧货市场淘物件,然后,去歌德写过《浮士德》的餐馆吃饭,在座位上,小马格乖乖地看着我家小朋友玩儿手机游戏。马原在布拉格书展上做分享的时候,我让这两位小朋友去给过往行人发传单。捷克图书馆馆长请马原参观图书馆藏书阁,小马格也在。我这里还留着很多有马格的照片。前些年,马原开了叫做《九路马堡》的公众号,我看过一些,印象最深的就是马格拍的小视频,也许仅仅是因为关心他们一家的生活,而视频内容是他们一家经历的琐碎小事,马格写作文、花姐做饭、采茶、把木柱立起来,看展览、看房子、家里来客人、爸爸看病等等,也许因为马格的拍摄和解说特别真实、自然。虽然视频多半是马格在镜头后面拍摄、解说,也有一些他的镜头,公众号里还有些照片,看到马格已经高过他爸爸了。刚刚读到马格那篇发表在《青春》杂志的长文《我的爸爸叫马原》,我想说很珍贵,这篇长文的珍贵,并不在于这是去了天堂的马格留在人间的文字,这当然是的,但我想说的是,真实的不带矫饰的有勇气暴露的文字,我猜这里面包含有马原对文字的理解和对真实的珍惜。我们还不曾有过具体的回国之后去一趟南糯山九路马堡的计划,但是,在我们心中想着,应该在某一天会找出时间去看看。我大概知道一点,马原有自己的梦想和执着,也很浅地听过他们考虑马格到了上学的年龄,如何在梦想和俗世中取舍。再后来,就是从《人物》那篇采访中,得知了这些年马格经过的一些事。《城堡里的马原》一位知道马原一家曾在布拉格住过的朋友,发来了公众号上的《城堡里的马原》,另一位知道马原一家曾在布拉格住过的朋友,发来了一篇对马原表示愤怒的文章,还有一位朋友,那年六月偶然来布拉格,我们曾经一起乘坐伏尔塔瓦河游船,她还拍了马格的照片。看到龙冬的朋友圈和微博,知道不少人指责马原,然后,也看到激烈的指责和愤怒。后来,还听说有人写了“放过马原吧”。直接认识他们一家三口,其实也见过马大湾,我既不太敢去说什么安慰的话,也并不觉得自己有权力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别人的人生妄加评说。虽然,我有自己的看法。2022年6月1日,我私下还给朱燕玲留言说“谢谢你给马原的留言,我看到消息之后,不知道该怎么说”。今天和一位朋友吃饭聊天,我们吃鞑靼牛肉,我说法国人也做,但法国人做的太细腻了,我觉得鞑靼牛肉还是应该像捷克这样,粗犷一些。朋友说,虽然知道他们都是鞑靼牛肉,但不妨把法国人做的和捷克人或者中欧人做的,当作二种食物,二种各有各的好吃。我说,准确地说,是我自己更喜欢捷克人做的这种。很多人联想到诗人顾城和谢烨夫妇的故事,我还想到了弘一法师李叔同。过去当做故事也好、当作传奇也好,或多或少读过,我的记忆力一向不好,很多细节记不住了,甚至关键的细节,我比较容易记住感觉,当然,也许是错觉。37岁的顾城杀死了35岁的谢烨。李叔同38岁剃度出家。还有陈晓旭,死于乳腺癌,而乳腺癌如果及时救治,存活率是很高的。我还是决定把我这两天想到的写下来。可以从法律去判定吗?我觉得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去判定,比如,顾城杀了人,不管什么原因,都犯了杀人罪,虽然,他的自杀,令他没有被法律制裁的机会。法律在定义上,是冷冰冰的,像一架冷冰冰的精密仪器才对,才能最大程度维护社会公正和底线。而在事实上实施判罚的时候,仅用仪器去卡是不够的,在仪器之外,还需要人心。换句话说,人们总在讨论AI越来越先进,还有什么职业是不能被替代的?我想律师、法官、陪审团,都必须由人来做,如果有一天,判罪只需要按照程序输入犯罪事实即可,那是灾难性的。而如何既维护公正又不违背人性,有很多经典故事,这本身也是个恒久的话题。可以从道德去判定吗?我不觉得作为旁人,我们有从道德角度去判定他们的资格和权力。虽然人们有权力对他人事件,特别是已经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发表各种观点,但,仅仅是个人观点而已,我们都没有结论。我不太认同有些评论里那种信誓旦旦的样子。可以从常识的角度去判定吗?他有没有反“常识”的自由?我们该不该从常识的角度去判定这件事?有病去医院接受诊疗,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西医是询证医学,中医是经验医学,询证医学可以解决的病例,依靠询证医学比较靠谱,询证医学无法解决的病例,或许不妨期待经验医学的奇迹和偶然。这是我一个比较简单化的理解。有没有人不采用普遍的生活方式?接触人稍微多了一些之后,我发现,在一个人看来是基本常识的内容,在另一个人看来未必如此。就算有些人是愚昧或者迂腐,甚至有人说反智——我说的是“就算”,也许我在内心里有时会这样评论别人,但仅限于我自己私域之内的观点,并不在公域中表述。不公开不是虚伪,而是我觉得有些观点仅仅属于私域,在公域中表达如此的评价,需要极为谨慎。那么,就算有些人是愚昧或者迂腐甚至反智,他们有没有选择一些人认为的愚昧或者迂腐或者反智的自由?2019年,我曾经为写一篇关于捷克变革30年的文章,访问了一些朋友,他们说,我们得到了自由,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可不可以去思考这件事情?我们可不可以从有点哲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城堡里的马原,虽然他在不得已的时候,以及自己认为需要的时候,还是要去上海、深圳、北京……,但是,他比较大程度地远离了人们惯常观念里方便的一切,在南糯山花费数年时间,搭建了一座城堡,那篇人物采访《城堡里的马原》的题目,令人不免浮想联翩,他既是城堡的缔造者,也被自己关进了一座城堡。有人叹息说马原太理想化,太不现实,也有人对马原充满敬佩之情,或许还有人认为马原替自己实现了一些自己敢想而不敢做的事,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马原曾被查出肺部肿瘤,在没有最终确诊的情况下,毅然进山,于是出现了一则抗癌十年自愈的传奇。说实话,我从未相信这个传奇,我更相信那根本是个误会。但,我觉得应该对他这样选择保持尊重甚至敬意。即便有人说是勇气掩盖之下的怯懦逃避,或者有人认为是看淡生死的浪漫情怀,或者其他什么,至少他做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最近,我常常说一句话,可以有理想,但千万别去实现。这句话翻译一下,我的意思是别想着在地面上实现人间天堂。形而上应该无限自由,形而下应该千万谨慎。不存在乌托邦,去实现不存在的彼岸一定会坏事,甚至带来灾难。马原的城堡算不算一座虚幻的城堡呢?顾城的故事,也许更为复杂一些,陈晓旭够执着,李叔同够决绝,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追求。马原。即便是不甘寂寞、制造话题的作秀,或者是飞蛾扑火,又或者是什么,我都不敢贸然给出判断,这个世界恰恰因为这些与众不同的人,才成为世界。我不鼓励更不纵容任何人飞蛾扑火,甚至也不赞美,但我内心知道,他们是这斑斓世界里的一种不会抹去的颜色。这就算是我个人对于去理解马原的一种尝试吧。马原的勇气龙冬在微博上写道“马原和他家人的痛苦,任何外人都无法替代分担,他和他老婆只能自己承受。他们的悲痛经历,不是为了换取外人风暴般的指责,我相信这世界任何风暴也都不再能比他们爱子的离世更能打击他们。我相信,他们已经毫不在意愚痴或恶毒的公众了,这是大悲之人独有的坚定。爱,比死坚强。”龙冬还写道,从这篇采访,看马原“勇气非同寻常,坚强如死。”我不知道他指的“勇气”是不是也包括采访中提到的,也同时被很多人指责的那段,「有时候看到马格的遗物,我也会掉眼泪,但我难过的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仅仅是这件事。他去了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地方,不在我们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里。他走了我不难过,我难过的就是他不能再陪伴我。」我并不打算去向龙冬求证他文字中的所指。我想,马原这样说,至少的确是有勇气的,如果马原没有那么粗心大意,他一定知道这段话会遭到指责,也许是龙冬所说的,“大悲之人独有的坚定”吧。而当我们不可能替代马原和小花感受痛苦,马原,即便是父亲,也仍然不可能替代马格感受死亡和一切的怅然失去。小花那句“他还没活够”,我一千倍地相信和体会,但这话仍然是小花说的,马格已无法述说。或许马原是真的“坚定”,也许如有些人指出的,他只是在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否则,让他如何面对?当人无法承受失去之重的时候,也许会尝试着抓住失去之轻。马原有这份自由吗?我想继续说下去。人们为陈晓旭未及治疗的早逝扼腕叹息,也对李叔同毅然出家甚至拒不见妻儿五味杂陈,我们也只能说他们选择了自己,也承担了自己。当然,李叔同的情况,对比陈晓旭,没有那么悲伤,但多出几分复杂,因为,他选择自由的同时,妻儿被动分担了后果,对于妻儿来说,他其实单方面违约了。顾城的故事,就更复杂一些,我觉得很难从这个角度说,所以,不在此展开。我相信马原做了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的准备,有人认为小花是被动的,她完全没有话语权,但,即便有很多方面是不情愿的、艰难的,小花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跟从和妥协,这本身也是她的选择。马格呢?孩子被动承担父母选择的后果,父母选择的时候,如何评估其自由与责任?我自己也是做母亲的,我自己也是做女儿的。人在成年之前,甚至于18岁之后但自立之前,常常在家庭关系中处于被动。我自己也常常疑惑,比如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群和自己长相显然不同的孩子中间,即便没有显性的,也时有隐性的排斥,或者自以为被排斥的错觉,作为父母,我们假如不离开中国,孩子就不会如此受到如此的成长压力。这些年流行一句话,人用一生来修复童年受到的伤害。我自己的孩子正面告知我,他小的时候受到我的伤害,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以强势的有权者的地位,在一些时候逼迫他就范。我想,可能没有没对孩子做过错事的父母,假如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定义为错事的话,当然,有人对孩子的伤害多一些,有人对孩子的伤害少一些,或者说,有的孩子对伤害感受更敏感更深刻一些,有的孩子对伤害感受更迟钝一些,这还要看如何定义伤害。孩子,成为我们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宿命。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为人父母,放任自己不去努力做得更好一点。只是说,人们有再多的美好愿望,再多的预先学习和准备,选择仍然只有一种,而且没有重来一遍的机会。我想很多人能达成共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处理上,需要社会的干预,至少比如“家暴”到一定程度,在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上界定为犯罪。法律判罚之外的社会干预,也仍然是必要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极端事件的发生或程度,有些国家的社会干预程度比较强,也有很好的个案,但我个人至少从情感上,仍不觉得社会过度干预家庭选择是件好事情。我还挺在意家庭隐私和自由选择空间的。但是,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为人父母的任何选择,承担后果的,都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孩子。孩子承受父母选择而带来的后果,应该有一条边界,这条边界就是与社会相通的责任,与社会共识相通的——为人父母的责任。选择比较社会共识的普遍的生活方式,风险系数较低,风险承担也较小。选择比较脱离共识的、比较不普遍的生活方式,作为父母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力承担其风险和责任呢?当自己选择诗和远方并宁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的时候,未成年的孩子,是不是只有跟从的宿命?去年,我们还失去了一位朋友,他一直抗拒医院治疗,在生命将尽的时刻,曾用虚弱的声音说“救我吧”。那时,医生已无能为力。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大流行三年,而今自救好过封控,白白流失的三年怎么算?

昨天和一位朋友通话,他们兄弟姐妹七人,七个家庭,全部中招。今天和两位在国内的小伙伴通话,这两个家庭都在发烧。今天还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农村的老人在裸奔。付出了关禁闭三年的代价之后,人们依靠自救,依靠邻里亲朋之间,具体的真人和真人之间的互助。这三年的账,怎么算?经过三年疫情,我们时时反思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概念,虽然这些概念,看起来距离人们的实际生活、实际困境还有些距离,但是,这些其实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了最不坏的工具,才有可能减少最坏的问题。这里从特别小白、常识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大流行人们反复谈论大流行、疫情,就不多说了。防疫:防疫也谈了很多很多很多。无非二个重点:重点之一能扑灭星星之火的时候,扑灭。扑灭的方法,是尽可能静止,而静止又有二个重点:第1)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施瓦岑贝格:预计俄罗斯会崩溃

“非殖民化进程将在俄罗斯联邦继续进行。俄罗斯将解体。大部分地区将尽快独立。”他将俄罗斯比作二战战败后才从帝国中“痊愈”的德国。他强调,自
2022年12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感染奥密克戎自救退烧药,三年做了些什么?

感染奥密克戎的常识自救这几天联络了一些亲友,其中,北京的居多。发烧的人越来越多。段子就不说了,大号感冒,甚至症状还不及大号感冒,在很多人身上的确是这样。但,即便是感冒,也存在危险性。特别是对老弱群体。有些朋友没来得及储备退烧药,就买不到了。人们使用较多的退烧药,是扑热息痛类和布洛芬。我自己感染的时候,吃的是扑热息痛系列的Coldrex和泰诺。借这个机会,给自己扫盲了一下感冒药的成分,列了个表。作为外行,我们至少能从这些基本成分上,了解个大概。内容都是从网上抄的,如有错误,恳请专业人士指正!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药。该怎么吃,哪些药可互相替代,哪些药在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用来退烧,比较安全有效,大家不妨咨询自己周围的医生朋友。总之,药物都是肝脏代谢,不多吃不乱吃,不在无医嘱的情况下混吃,是非常紧要的。一张横表一张竖表,适合不同阅读习惯。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克罗地亚足球、篮球、美景

克罗地亚赢了。我赶紧给那边的朋友发去祝贺,他回复了我一排欢快的笑脸。上次去克罗地亚是2020年夏天,疫情放松的间隙里,走了一趟。此前,2020年1月中旬,约好了一些拜访,一家足球俱乐部、二家篮球俱乐部。为了赴这几个约会,那年1月初回了一趟北京之后,急急忙忙赶回来。当时,我们还在安排一个球队培训。当时,还不知道,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相当于同一年,但是,我们丢失了三年的时间。那年的培训,本来都安顿好了,在团队出发的几天之前,也就是2月底,这边的捷克俱乐部临时反悔,因为知道中国武汉疫情严重;再然后,另一家捷克俱乐部先答应后拒绝,因为他所有的同事都反对。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临时请来了克罗地亚的教练。在一个星期之内,几度反转,安排好了一切。训练中,有一个小队员不慎扭伤了踝骨,当地医院接到通知之后,免费给他拍了一个胸片,还给了他一只口罩。那是全球大封锁之前,我们安排的最后一场球的培训,圆圆满满。休闲运动场度假地附设运动场萨格勒布迪纳摩队纪念排兵布阵训练场萨格勒布城市景观沿海美景16.01.2020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不是中文死了,而是使用者思想死了

English(街头英语),因为连Street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俄乌战场特写,捷克媒体面对面采访乌克兰战场上的捷克指挥官,他本来是位高级财务总监;俄罗斯人在战场上抽烟喝酒,防范疏忽,匪夷所思

近距离看俄、乌战场,捷克媒体面对面采访一位乌克兰战场上的捷克指挥官,他本来是位高级财务总监;俄罗斯人在战场上喝酒,防范疏忽大意,匪夷所思……今天看到一篇有意思的采访,摘录一些。采访人是捷克媒体记者,受访者是一位乌克兰的战斗指挥官,捷克人,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级财务总监。他们在小咖啡馆见面,我有种直觉,可能是我们去过的那家。受访者穿着合体的衬衫、昂贵的鞋子,手机里的照片:烧焦的军车、炮弹、炮火之后的战场残垣断壁。受访者45岁,已经在乌克兰参加战斗几十天了,他回到捷克办理离职,并且,为乌克兰的战斗单位采集设备,于是,有了这场采访。受访者的情况
2022年5月9日
其他

不要让大风吹倒,难道写的是另一个节日?忽然就想起了那首歌: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间阴阳的交流

今天读懂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还读懂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天也许懂了,卡雷尔•恰佩克,在纳粹来的时候,不仅身体虚弱,连心灵也虚弱,不仅拒绝逃离,也拒绝求生。今天也许还懂了,赛弗尔特想活到新世纪,他写道:“我希望能活到下个世纪。
2022年5月4日
其他

人间四月芳菲尽,神似逃花始盛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神似逃花始盛开﹀﹀﹀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如同关进了监牢,虽然可以出门可以自由购物生活没有停顿,我们甚至还开车往返8千公里去旅游,去不同的地方见朋友,国内的闺蜜说羡慕,有家难回、有家不能回、过家门而不入,出个门就搁在半路的数不胜数,但,关在里面和关在外面,其实都是关着。一哥们刚刚千辛万苦从上海逃出来,他朋友说“这下你高兴了”,他说,没什么高兴的。还有一哥们卖掉全部家当,举家迁往日本,走前的聚会里,大家都在流泪。一个医学博士姐妹儿说,只要中国疫情不结束,全球的疫情就不算结束。谁让我们全球化、地球村的,我们也想过慢一点,但不是用这种方式倒车。何况,我们都有至亲好友生活在那里,就算没有,也有满满的回忆,那回忆是你生命里不可能剥离的时光。从西安到长春,从深圳到上海,从绥芬河到瑞丽……如今北京,我们从每天关注每个帖子,到每天不看帖子,也不再听四月之声,因为已经没有疼痛,我们只是静静地看着,静默地看着,静态地看着,看着下一个轮到谁,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谁敢说在这样的时候,不担心那粒尘埃落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人们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奔向新的世纪,人们试图用各种工具,降低风险减弱灾害,数不过来的各种工具(有些虽然也就是些伎俩),保险、医疗、急诊、救护、110、119、120,122、911……,就在我们念念叨叨还有多少人没被这些工具覆盖的时候,却连我们习惯了快200年的医院都开始暂停服务了,医院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水和空气了啊,不要说现代社会了,我们连最原始的自生自灭的逃离和躲避的自由都失去了。谁敢说在这样的时候,不担心我们和集体里的每个我一样,都变得无比脆弱?无论是亚健康的中年的自己,还是幼小的孩童,亦或古稀老人,不管哪一个出现任何一点平素里无所谓的小意外,都可能酿成灭顶之灾。然后,我们在这个灭顶之灾里,互相指责,互相举报,互相伤害……你说这就是次生灾害?不,这不是什么次生灾害。商店一时间生意少了,餐馆开不下去了,真的传染病重症患者,(有症状的叫患者,症状严重的叫重症患者)他们去医院发生了医疗挤兑,医院不得不为接待这些病患腾挪一些其他的资源,于是,其他科室预约时间变得久了、排队等待的时间变长了……这些是次生灾害。没病找事儿是人造劫难。你说西方躺平、香港躺平,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叫防控,只有你坚持站在两极、赤道,至热和至冷,那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从赤道到南北极之间,人们挤在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从全城监狱到彻底躺平中间,也有无数进退有据的刻度,退烧药给38度、39度、40度,从来不会使用相同的剂量、相同的药品、相同的方式,欢蹦乱跳的低烧都跑去输液抗生素,那不是发烧,那叫发神经。欢蹦乱跳的人都静止、静默、静态,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神似逃花始盛开。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迟到的莫斯科来信:这是一封来自地狱的信,如果这是最后一封信……

今天因为什么事情,打开了messenger,发现了Zuzana2月28日的留言。我实在是不用messenger,这份留言耽误了40多天,和战争到目前的日子几乎一样长,对,这份留言就是关于俄乌战争的。战争已经成了每天“日常”的新闻了,这份留言仍然震撼到我。我亲爱的朋友和同事、国立艺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卡捷琳娜·拉扎列娃(Ekaterina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三年防疫

说起疫情呢,我不是医生,也不怎么懂看病和养生,不过,可以用点基本常识去理解这件事情。其实,用二年多,去理解一件事情,也不算太短的时间了。什么是疫情?当疫情发生,就成为社会这个肌体不可逆的存在了。想象我们个人身体上,每当出现不可逆的病灶,我们的办法是调养,消除显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延缓病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医生治疗的时候,肯定不能用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伤害,来治疗或延缓一种病灶。社会也是一样。什么是恰当的防疫?对于不可逆的疫情,防疫就意味着缓解,减少牺牲,延缓牺牲,但不能用其他器官换牺牲。熬过了最难的时候,也牺牲了一些人之后(虽然我们不愿意,也不愿意自己充当牺牲品,但,这是件无奈的事情),就算是熬出来了。这不是躺平,我不喜欢用“躺平”二个字来形容一些国家的防疫。正视事实,顺应事实,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不是躺平。适当管控、疫苗、治疗。什么是某些防疫?某些抗疫呢,是不承认疫情的牺牲,虽然,它早晚会发生的。你都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意味着,很难认真地研究出恰当的应对措施。这已经很麻烦了。那么,这份牺牲已经不可避免了,已经没有认真务实地应对了,还拿着其他牺牲,梦想着能够置换疫情的牺牲,这个“其他牺牲”,搞不好比原本不可避免的那份牺牲还惨烈。于是,这就等于发生了二倍以上的牺牲。
2022年4月1日
其他

《结束与开始》

一定有人躺在遮蔽了因和果的草地上嘴里含着草叶凝望天空。----------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波兰语:Wisława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乌克兰摇滚歌星参战,广场连线献唱,点击200万次 & S1援助乌克兰人琐记3月13日

Khlyvnyuk,他放弃了美国之旅,参加战斗。他们的乐队是BoomBox,2014年之后,这支乐队停止了俄罗斯演出,2022年还刚在基辅演出过。看YouTube视频,听到Andriy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S1艺术空间援助乌克兰人琐记并共助信息

S1艺术空间援助乌克兰人琐记2022年3月6日-3月10日这些天,很多朋友发来各种渠道的私信,问是否需要帮助,在说感谢的时候,总是感到语言匮乏,真心感谢各位的善意、热心和信任!我们已经和孩子们商量了,他们做了一份S1艺术空间的正式文件,把机构名称、账号、情况说明都写上了。敬请各位在捐赠的时候,写明您的姓名(或公司名称),S1作为机构可以出具正式的收据,S1也会接受捷克内政部监管,会在账务上注明接收善款的款项来源。千万不要给任何朋友造成任何困扰和负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感谢您对这件事情的任何关注!我们毕竟在战争的大后方,能做的仅仅是一点点零碎的事情。机构名称:SVĚTOVA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2022年3月8日

一个不知道要去哪儿的男人,又一个广为人知的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男人,在笼子外面,却锁住了自己。
2022年3月8日
其他

艺术空间准备就绪,待命救助躲避战乱的乌克兰人

这个月的第一天有机构打电话给画廊——我们支持的、儿子在组织的画廊S1
2022年3月6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普京不在讨论之内,因为他已将人类的底线踩碎

我不懂政治,更没有立场。我仅仅知道,一个疯子的功能,往往能把其他人,从罪责中挽救出来。不管是被判为疯子以掩盖真相,还是真的疯狂使一切黯然失光。
2022年3月1日
其他

今天开战了。普京挺起民族主义大旗,拉开俄罗斯分裂序幕,埋葬苏联现代性实践;21世纪最重要事件之一,肯尼亚希望之光...

“今天开战了,下午去游泳。”这是卡夫卡一百多年前的日记。今年的2月21日和22日,也就是这个星期一和星期二,我们分别约了菲利普和古哥(网名)聊乌克兰局势。在菲利普为我们讲述的时候,俄罗斯正式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二个共和国独立,我们想起当年的苏台德,欧洲人相当广泛地忆起当年的绥靖政策。在菲利普为我们讲述的时候,普京发表了宣言式的讲话。古哥说,此前关注乌克兰危机中的能源问题、乌克兰危机中的军事行动、乌克兰是国际腐败交易场,以及俄罗斯被西方抛弃、俄罗斯版的门罗主义……但是,看到普京发表的讲话,其他关注点忽然之间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战争的伤害和反人类性质,当然是事情的一个面向。而战争的旗号,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值得所有人警觉、深思。普京做了高调的民族主义宣言,这意味着——此前苏联的伟大实践、现代性的探索完全被埋葬,被埋葬在普京讲话的那一时刻。为什么说如今已经解体的苏联是伟大的实践呢?暂且抛开苏联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它的残酷历史。不是完全抛开,只是从其中的一个角度看问题。苏联的初衷包含着行政上的联邦机制和思想上的民族共和机制,这是对于多民族共处形式的探索。这种探索,在意识形态层面,并不因苏联的解体而完结。而普京扛起民族主义大旗的宣言,意味着终结有益探索的阶段,带来的影响,是黑暗和悲观的。民族主义从来都是双刃剑,也埋下俄罗斯进一步解体的未来。古哥一直在反思民族国家观念,其代价巨大,把人按照族群划分、割裂,带来无尽灾难,而肯尼亚联合国代表的讲话,则令人震撼,焕发着人类文明之光。肯尼亚以及几乎每个非洲国家,都是随着帝国的终结而诞生的。我们的边界,不是我们自己画的,它们是在遥远的殖民者大都市伦敦、巴黎和里斯本画好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将古老的国家分裂。今天,在每个非洲国家里都住着我们的同胞,被身后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联系起来。如果在独立时,我们选择了在相同种族或相同宗教基础上建立国家,那么几十年后我们还会发动血腥战争。相反,我们同意并满足于我们所继承的边界划分。但我们仍然追求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一体化。我们这些国家没有选择用危险的怀旧情绪来回顾历史,而是选择去期待一种我们许多国家和人民未曾经历过的伟大。我们选择遵守非洲统一组织和《联合国宪章》的规则,不是因为边界令我们满意,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在和平中建立更伟大的东西。我们相信,所有在崩溃或退却的帝国之后形成的这些国家的人民,都渴望与邻国的人民融合。这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毕竟,谁不想加入他们的弟兄,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呢?然而,肯尼亚拒绝用武力来追逐目标。我们必须以一种不会让我们重新陷入新的统治和压迫的方式来从死去的帝国的余烬中恢复。我们拒绝任何基于种族、民族、宗教或文化因素的统一主义和扩张主义。今天我们再次表示拒绝。古哥反复提到,这段发言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其中埋藏着对于现代性文明的深刻理解和基于人性的宽容。说到人类文明,往往发源于温带,因为温带的劳作和产出平衡匹配,热带生存容易,寒带条件恶劣,“需要”劫掠,都不利于思考。而当文明大多来自温带地区,温带地区同样被腐朽的古老文明缠绕。古哥认为普京的民族主义大旗,埋下分裂隐患,是21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甚至超过战事本身。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何时新冠如流感?美国抗疫是躺平?

我们能否想象流感疫情最早袭来时候人们的恐惧?会不会超过当今人们面对当前的Covid?当时的人们又有多想清零?然后,从哪个时间点,意识到要和这只不曾有过的病毒共处?因为,显然无法清洗全部空气。
2022年1月6日
其他

眯眯眼不谈玻璃心,安安静静谈谈心,李大眼变身李爱国

我们听过好多故事,诸如此类,合唱团里的歌手,个个拿出来都水平了得,但是唱红了的往往是声音最有个性的那个,令人过耳不忘。导演们挑演员也常常如此。后来,大家都会说一个词“辨识度”。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这时节去旅行,要花多少钱?华盛顿?悉尼?伊斯坦布尔?雅典?东京?北京?

这还不算,需要好几个阴性证明和使馆认证,不仅需要从布拉格出发前的检验证明,还需要转机地点的检测证明和认证,自己多半搞不定,就需要那些“一条龙”服务。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圣诞节,谁送来礼物?圣诞快乐!新年吉祥!

CLAUS”这个人物流行起来。不仅流行,且历经演变,比较著名而且具有影响力的有,1809年小说家兼历史学家欧文(Washington
2021年12月25日
其他

家里的超级反派STARRO是这样养成的;如果上学很疲惫……

已经大四了,之前跟父母提过两次退学的事,都没同意。跟辅导员说了我要退学,辅导员一直劝,又找领导跟我谈话。辅导员说如果父母不同意我退学,我就不能退,即使父母同意,还要再经过学校同意。
2021年12月22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师有没有讲错话的自由?法国有位因质疑大屠杀数字获刑的戈尔尼施,到底怎么回事?

学生可以发问、质疑,可以向老师、教研组、学校求证,可以开展讨论,组织专家讲座,教研组和校方可以和老师谈心,有关委员会可以审慎地走程序、综合地评估老师的资质,而不是以一次上课的一次失言,做出极端处置。
2021年12月19日
其他

严歌苓:他那一晃脑袋,把我们民族,又拖回了好几十年

董同学在自己后来上传的视频里,英雄面孔一张,断言:“她(宋老师)把这个事惹大了,看她怎么收场。”同时还英雄眷顾百姓那般,微微摇了摇他年轻的头颅。他那一晃脑袋,把我们民族,又拖回了好几十年。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连载之八:疫情下的行走札记 A231公路 目击严重交通事故,以及疫苗护照意义何在......

这样说吧,葡萄牙的高速路,是分段收费的。基本的收费方式,还是像法国、西班牙、克罗地亚一样,遇到收费路段,经过打票机,取一张卡,离开收费路段的时候,在缴费口或者机器或者人工那里缴费。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疫情下出行连载之七:西班牙布尔戈斯

从我们的住处,经过人类进化博物馆,一群年轻人在博物馆前的平台上席地而坐,过桥到阿尔兰松河的对岸,欧洲中西部的水灾还在继续,阿尔兰松河却几乎看不到水,我们轻易地下到河床,从生长在河床上的树上摘野果子。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阎连科入选首批RSL国际作家

所谓“民族主义抬头之际,跨越种族”这样的大词,令我一下子想到这几年的政治正确,随随便便一只广告,都需要黑白黄三结合、男女胖瘦两不误,有时候,看似荒诞可笑的形式,又确实能起到一点矫正傲慢与偏见的功效。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一段没准备好的出行之6...法国...阿卡雄...大流行、疫苗、失业、复苏、与病毒共处……

需要稍微绕绕路,其他地方都在路上。阿卡雄附近还有个朋友,刚好她去巴黎了,我们就自己在海岸边散散步,这儿出产生蚝,我们是早晨9点多到的,刚吃过早饭,好像为吃而吃不太合适,何况是在这样一个节俭的季节。
2021年9月7日
其他

各国政要因为疫情被隔离的情况

9月23日斯特拉·基里亚基德斯,欧盟卫生与食品专员,因为接触的人,后来有查出阳性,自行隔离。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艾未未伦敦皮卡迪利广场艺术项目

但是,不管人们是不是把这个话题挂在嘴边,这场疫情带来的,对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已经事实上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情绪当中了。
2020年10月20日
其他

批某媒关于病毒来源报道并说说原文

科研判断是没有得出结论的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这是专业的科学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公众都参与科学研究。所以,某一个研究过程是否科普,这个边界值得讨论。
2020年4月1日
其他

在意大利看到什么?这个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针对自雇人士的支持基金,增加60亿欧元,意味着一次性支付600欧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个措施还涉及到不稳定的从业者,比如保姆、管家、救生员、服务员、清洁工、演艺人员等。
2020年3月30日
其他

S1:运行电梯

短时的记忆甚至更短,我们的故事被保存到文档碎片(cookie)中,而文档碎片(cookies)正在使用我们的数据创建我们未来步骤的无限变体。因为已经定义了表达方式,所以不必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2020年3月27日
其他

摩洛哥靠谱吗以及攻略

闭上眼睛,就会出现可以自由行走时候的影像。让心飞驰一会儿,分享摩洛哥攻略,等待出狱的日子摩洛哥靠谱吗及攻略摩洛哥靠谱吗?行13天12晚,自游摩洛哥,看了一些攻略,综合自己的旅行经验和喜好,阴错阳差,安排得挺丰富,虽然也有一些小小遗憾。租车自驾了一段,请司导服务一段,也乘坐火车。住住了三地RIAD(摩式四合院小楼)、二地公寓、二地度假酒店。吃吃了几次塔吉锅,炖羊肉为主;吃了很多饼子、炸面圈,味道和油饼、油条一样,甚更香脆;吃了几次中餐家常菜;吃了鱼市上的烤海鲜。在乡下路边小店吃过一次烤鲜羊排,犹为新鲜。推销和叫价我们是夹着小心的,但当地人并没有我们担心的那样,仿佛人人狡猾,人人拉着你做生意,人人追着你令你被迫接受他们的指路服务或者领你进店,人人乱叫价格……,并不是这样。有很多人热情主动真心指路,并不为了带进他们的商店,也不会摆弄硬币暗示小费,更不会伸手要钱,仅仅简单地为外地人操心并助人为乐。炸面圈的老人,一个一个迪拉姆,大概就是八毛钱,如果一个月工作25天,假设收入四千块(约5000迪拉姆),每天炸200个,假设扣除面、油、火、店租(当然,可能是自己的老房子,那也存在成本的),如果还剩一半利润,就是挣下二千块。如果要挣到四千块,每天炸400个卖出去才行。一份馍加烤鱼,配沙拉和酱汁,隐约觉得多收了钱,十个迪拉姆,八块人民币。卖桔子的,总是七迪拉姆一公斤,也就是差不多三块钱一斤。我们挑了九个,想着七迪拉姆乘以重量就成,摊主说,多了。他自作主张拿下去一个,说刚好一公斤!宁愿少卖一个,也只卖个简单的整数。在不同城市、在路边,买过几次橘子,摊主报价都很稳定。大广场上的食饮摊、路边景点的小摊小贩,卖力地邀请游人,并不会用手主动拉你,还会自觉退让,说“下次来!”“明天来!”“任何一天来!”当然,一旦放松警惕,或者没有掌握先机,也很容易遭到算计。卖调味品的小店,一包干薄荷叶,五个迪拉姆,那毛头小子见我不十分确定法语的数字单词,向他求证,立马改口说十个迪拉姆。其实,我至少能分辨出单词发音的差别,听了一些天之后,也有点语感了。出租车司机更不靠谱,特别是在老城麦地那、火车站趴活儿的,八、九公里,张口一百七,明明一趟车,叽叽咕咕按人头,虽然千辛万苦砍到了一百,自知还是贵了。在平常的大马路上,三、四公里,给过二十、三十。给二十那次,司机张口一百二,但我们知道路程,也知道顺他本来的行进方向,这点路程不拉白不拉。当我直接竖二个手指,他立马答应。攻略总结如下01环游顺序怎样好?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都可以,同一地点落地并返回启程,或者异地起降都可以,主要看合适的机票。逆时针的好处是,从马拉喀什临时报沙漠团更方便。但如果提前安排好,或者自己定好沙漠帐篷旅馆,驾车到梅尔祖加,顺时针逆时针就无所谓了。补充网络:落地后购买当地网络即可。02各地玩儿几天?按照顺时针顺序说:丹吉尔值得住一晚。得土安值得停留。舍夫沙万可以住一晚或二晚,所有的地方都看到,住一晚就够了,但是如果松紧有度,不必太赶,给自己一点闲逛的时间,就住二晚。菲斯,住二到三晚。其中一天在菲斯逛,皇宫、犹太区、蓝门、二座伊斯兰学校、二座染坊、麦地那,距离都不远。另外一天,可以专门去Volubilis和梅克内斯。撒哈拉沙漠,如果是几个年轻人,喜欢在沙漠里多体验些不同的游戏,选择四天三晚(住沙漠二晚)也不错,否则三天二晚(住沙漠一晚)足够。游客被安排到的沙漠,是真的撒哈拉,但不是真探险,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能够要到能够承受的是什么,所以,如果过了做梦的年纪,就当是去了一趟沙漠公园。■
2020年3月23日
其他

今天蹭热点:一批口罩引发的悬案

据说(我没有亲自考证,来自各种媒体报道的信息),征用之前的故事是这样的,某公司打算把物资卖给捷克卫生部,但是5次修改合同,卫生部接受不了最终的卖价,认为偏离市场价格太远,就报警调查。
2020年3月22日
其他

从没见过如此寂寞的布拉格,“它寂寞而扰人的美”,真的寂寞了,你能承受这样的生命之轻吗?

只允许最多5个人同时在室内,付款的人在付款大厅外面排队,蒙面且拉开了一些距离;取货的人,在取货大厅外面,散落站着,等叫号,蒙面且互相之间拉开了距离。
2020年3月21日
其他

疫情下的全球化陷阱

如同打游戏过关升级,我们的社会生活进入另一维度,那些基于已经过去的摸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经验成果——令我们自以为是的自卫武器,在新维度上,荡然无存。而我们在新维度上,却仍然仅仅沉迷于解决过去的危险。
2020年3月19日
其他

我们要逃回国吗?疫情之下的国籍观和民族观

但,还有一个情况,不得不注意,就是在很多时候,的确有各种宣传,宣传里把族裔和国家混在一起,给活在宣传里的人一个强烈的假象,这种假象足以阻止他们生出认识自己是谁的尝试。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捷克紧急状态升级,政府被点赞,曾难产的政府却具有超强行动力,内阁成员都是啥背景?

建议尽量使用非现金付款,邮递、快递、物运,避免接触顾客。人们在商店或邮局,请保持二米距离。有可能的,请尽量远程办公,且鼓励推广带薪休假。政府和公共主管部门仅在星期一和星期三对外办公服务,最长三小时。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