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其他

钟焓:北美“新清史”等研究中的“拉铁摩尔基因”

【摘要】近年来,北美“新清史”学派扭曲中国的一条最主要途径就是遵循拉铁摩尔的思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现代中国歪曲误读为一个保留了旧式帝国政权结构的国度,因而认为它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表面上鼓吹的带有虚伪性的“民族自决”思想格格不入;与之类似的政治构陷手段也见于像卜正民这样的学者的著述中。而那种借助拉铁摩尔来为“新清史”进行辩护的论说恰恰没有注意到前者的内亚史观的巨大局限性,即始终不曾承认中国从历史到当下一直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键词】拉铁摩尔
3月8日 下午 1:32
其他

【新刊速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1期第1期目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儒家天下观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1月25日 下午 2:10
其他

【海外学术思想研究】景凯旋 || 捷克现象学中的超验、良知与责任

【摘要】20世纪下半叶的捷克现象学深受胡塞尔影响,形成独特的现代化批判理论。其代表学者帕托切克指出,现代性的危机是意义的危机,主张战胜“日常规则”,将“灵魂的忧虑”融入责任与义务。换言之,捷克现象学是对现代非人格化现象的哲学反思,它将阿基米德支点重新由人的主体移向外在,将价值的探求追溯到前笛卡尔时代,即承认自由、德性和良知等价值根源于外在的超验之物,从而将认识论的探讨转变为本体论的探讨。通过对超验、良知和责任等命题的阐述,捷克现象学为陷于道德相对主义的现代欧洲人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从超越性的哲学路径证明了康德关于自由原则的一条定义,即有别于自然法则的自由法则是道德的法则。【关键词】捷克现象学
1月4日 下午 3:40
其他

【新现象学研究】王旭 || 新现象学的气氛概念及其哲学潜能

)总第267期202310.09【摘要】气氛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寻常的现象。20世纪下半叶,气氛在施密茨的新现象学中被概念化和专题化。在施密茨的新现象学中,气氛概念主要用于说明弥漫于身体在场空间中的情感现象,但气氛本身不限于情感,还包括了身体在场的空间中显现的事物以及自然现象等。如此复杂多元的气氛被施密茨和伯梅理解为作为影响力显现并作用于身体的半物、身体在场的场域、身体主体和绽出的客体共同在场的源始间现象。通过现象学的解读,气氛概念不仅在与艺术评论、教育学等领域的结合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解释力,而且为哲学内部的情感、知觉以及存在论诸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能。最后,本文还简要描述了气氛概念的跨文化比较的潜力,以及气氛与中国气哲学之间可能的对话。【关键词】气氛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新现象学研究】陈巍 || 从纯粹行为到他心并现:一项同感现象学考察

总第267期202310.7【摘要】他心问题的笛卡尔式怀疑经由密尔的论证变得愈发顽固,由此造成了不可见的心灵与可见的行为之间的鸿沟。当我们观察他人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人的心理生活,而是一种“纯粹行为”。因此,我们相信不可见的他心之存在必须建立在对可见行为证据的推理基础上。通过梳理胡塞尔与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线索,结合来自心灵哲学、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的前沿论据,本文尝试为史密斯提出的他心并现论做一种自然化的辩护:具身性决定了纯粹行为在概念上的不融贯性,而假装行为作为一种表达统一体是不完整的。【关键词】他心问题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蒙元史研究】罗玮 || 扈从蒙哥汗征蜀之华北汉军将校考 ——兼论元朝侍卫亲军组建之起源

总第265期202308.25【摘要】侍卫亲军是元朝中央军事组织的核心。学界已有研究表明,元初组建的侍卫亲军与史天泽率领的、扈从元宪宗蒙哥汗征蜀的华北汉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目前对这支汉军的将校身份等具体情况还缺乏了解。本文通过对各种类型史料所见征蜀华北汉军将校身份进行逐一考证,共考证出包括基层校佐在内的二十三位将校,使征蜀华北汉军的基本构成得以浮出水面。这支混成的精锐汉军被分编为两支,一支作为蒙哥汗的御前先锋,从中路入蜀;另一支跟随史天泽从东路入蜀。两路兵马最终会合于合州钓鱼山。对征蜀华北汉军将校的考证,亦有助于深化有关元初侍卫亲军组建起源的认识。【关键词】华北汉军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蒙元史研究】周思成 || 论元代士人阶层的钱财募捐与义利观 ——以募缘疏、醵金疏为基础的考察

总第265期202308.23【摘要】蒙元时期的士人创作了大量的募缘疏和醵金疏,旨在向知识阶层和地方精英募集钱财,用于兴办区域性社会经济事业,或补贴寒士的婚丧嫁娶、远游求仕等开支。募缘疏和醵金疏显示,元代士人发起并参与互惠性的钱财募集,既有鲜明的道义动机,也有自利和算计的一面,还受到政治权威和社会权力的影响。元代士人的钱财募集反映了知识精英的进一步地方化趋向,是宋元社会转型中士人阶层面貌变化的一个特殊侧面。【关键词】元代士人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海德格尔哲学研究】李章印 || 生存因果性与现成因果性 ——一种生存论现象学的考察

总第264期202308.06【摘要】通常所谓的因果性都是脱离生存的现成因果性,生存因果性则属于人之生存本身的性质,并且久已被忽视。生存因果关系不仅存在于本己的生存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其本质在于因缘关系。生存因果关系或因缘关系只能忽闪出来,如果试图以主客二分的方式去认识,它就会变为现成因果关系,并最终演变为数学函数关系。只有采用生存论的知行合一的方式,并且通过反复的亲身实行和亲证,才能把握生存因果关系。【关键词】生存因果性
2023年8月6日
其他

【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王路 || 海德格尔论“此是” ——一种结构性的形而上学讨论

总第264期202308.05【摘要】“是”乃是系词,其含义主要来自“S是P”这种使用方式。“S是P”是一种结构性的东西,它显示出主词、谓词和系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关于“是”的讨论要并且也可以借助关于这种结构的认识。“此是”(Dasein)是海德格尔讨论中的重要用语,他借助该词探讨“是”(Sein),无疑也是借助了这种结构性的认识。前者多出来的“此”(Da)恰恰可以显示出加在“是”(Sein)上的东西,因此也就可以显示出与“是”相关的结构性的东西。所以,海德格尔的相关讨论会与系词和系词结构相关,并借助这种结构性的方式谈论更多的东西,比如“在-世界-之中-是”。【关键词】此是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新刊速递】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宝(107)青年:探索与争鸣颠覆或妥协?——19世纪英国“新女性”形象塑造的困境杜欣霓(125)金融信号的社会嵌入特征与空间重组机制——以银行贷前调查活动为例户雅琦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征文启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文启事

人:何老师联系电话:010-8136035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部2022年10月18日青春献礼砥砺奋进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李猛 || 分裂之家的友谊:柏拉图《法律篇》中的共同体

Meyer)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法律提供的持久安排,而在于第三种法官在双方之间创造的和解,使他们不再是主人与臣民的对立两方,而是朋友,这一友谊使坏人改过自新,因此所有兄弟都成了好人。
其他

李涛 ||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转化与背离

虎年2022年第5期编者按现代早期,无论是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还是伦理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都试图颠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从而建立全新范式的新科学。然而,这一现代性的挣脱或颠覆,并非完全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另起炉灶,很多是建立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代新阐释基础之上的。西方思想是在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不断阐释中向前发展的。按照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观点,阐释就蕴含着先见和前理解,也必然带来改造和革新。在当下的中国,梳理、澄清西方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现代阐释,有助于我们弄清西方思想生长、裂变、革新的状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走向现代社会。《试析亚里士多德〈修辞术〉II.7的感激哲学:从kharis一词的误译谈起》一文试图描述从古代的恩惠/善意阐释到现代的感激阐释;《重估16世纪文艺复兴诗学中的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文认为16世纪正是在对《诗学》的阐释中发展出了现代的诗学;《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转化与背离》一文揭示,海德格尔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进行精深阐释之后,才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哲学体系。三篇文章各有侧重,分别从修辞学、诗学和形而上学的角度,展示了对亚里士多德的现代阐释如何推进了现代性。【摘要】
2022年7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专论】晋文 || 汉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意识

随着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在同文、同种和共同的经济生活的浸染下,“汉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诸夏或“秦人”“汉人”对祖先的共同认同。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黄钰洲 || 从实践的共同体到自由的现实——黑格尔对柏拉图式国家的批判

李涛)(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专论】 约瑟夫·拉兹 || 论排他性理由

涛)(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余凌云 || 数字政府的法治建构

军)(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其他

王震中 || 论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与“中国”

春秋战国时的“中国”,当其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时,可以追溯到周初《何尊》铭文中的“中国”,并可由西周上溯到夏代的“有夏之居”;当其作为族共同体的华夏民族的概念时,可上溯到夏代作为“自在民族”的华夏民族。
其他

周光权 || 论中国刑法学派形成的基本前提

客观性思考以防止错判、切实保障被告人权利为目标。客观性思考的实现与刑法基本立场、不法和责任区分的判断逻辑以及刑法学上规范判断和事实判断关系的处理紧密关联,对其拒斥与接受就表明了刑法学派的底色。
其他

高培勇 || 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方略的探索与抉择——关于“如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问题的系统思索

同样不言而喻的是,研究型教学只有立足于科教融合、在类如社科院这样的科教融合平台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这既是社科大从科教融合中所能获取的特殊“专利”,更可成为社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一个着力点和着重点。
其他

王仙子 || 清末民初乡土知识教育兴起的时代之影

如果说康有为还只是儒学普遍主义危机的“吹哨人”,那么其弟子梁启超则运用西方地理学知识,探讨了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儒家面临强势的、被包裹在普遍主义表象内的西方知识冲击时,其合法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
2022年2月13日
其他

黄晓蕾 || 现代国音的发端与清末学堂的官音传习

张梦晗)(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6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裴云龙 || 重构记忆:论宋元时期韩柳散文典范性的生成

陈华积)(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6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2月6日
其他

吴光兴 || 《史记》与“文章” ——从中国文学观念史角度的考察

陈华积)(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6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2022年2月4日
其他

王宁 俞国良 || 中国主流媒体记者心理健康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媒体记者需要高频率地暴露于负面性社会事件,甚至是创伤性事件中,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损害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长期以来,PTSD(post-traumatic
2022年2月2日
其他

“历史学的空间与时间” 专题 || 张旭鹏 | 观念与空间:跨国视域下观念的流动与变迁

华)(网络编辑:曹谆谆)原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5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学报编辑部官网:https://xbbjb.ucass.edu.cn
其他

图尔明模型与正反正框架

基于“立论性反证”和“选择性竞争”的概念,本文创建了论证的宏观布局“正反正框架”,如图2。在“正反正框架”中,反驳(R,rebuttals)与图尔明模型的反驳条件(R,conditions
其他

习近平核安全观的伦理探究

核安全本是现代性问题,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充分借鉴和运用了中国古人的伦理智慧,使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和彰显,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
其他

中国共产党巡视巡察制度的执行难点与治理策略 ——基于T省巡视巡察制度实施的多案例比较研究

案例二:T省X委的巡视工作。X委在2016年、2017年连续接受巡视,巡视聚焦于监督检查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期望从思想、组织、作风上全面透视党内政治生态。
其他

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全文请见原刊,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在线投稿系统网址:http://skyyjsyxb.ajcass.org/
其他

窗内观竹:白居易诗歌的“窗竹”意象与文人画中的“无窗之窗”

白居易窗内观竹所营构的“窗竹”意象,不仅对诗歌艺术有丰富的开拓,对宋代以后的文人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人画中隐去窗框,以暗含的室内视角表现窗外之竹的“无窗之窗”表现法,就与此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其他

夫妻生育权冲突之对策研究

夫妻生育权的行使会涉及到夫妻、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因此正确把握其相互间的关系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

王伟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 绝不能丢掉列宁主义

体现了他努力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出发来考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五)关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其他

张毅:元馆阁文臣追求诗画“古雅”美的现象分析

张毅:元馆阁文臣追求诗画“古雅”美的现象分析提要曾先后在奎章阁担任过侍书学士、鉴书博士的虞集和柯九思,是元代馆阁文臣中引领文艺风尚的领袖人物,其书画鉴赏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他们及其同僚的题画诗,多以唐宋和本朝著名画家的作品为品评对象,尤以赵孟頫、高克恭的高尚士夫画为创作楷模。如果说当时馆阁文人对“法度”的重视,主要涉及诗歌的雅正体制和书学的法规理则,那么他们对“古雅”的追求则更多反映在题画诗和墨竹画的创作里。“古雅”是能表现温柔敦厚性情和淡定从容心境的美,一种得古人意趣的冲淡萧散、天真烂漫的风雅兴致。它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作品的萧散气韵、作者的高古情怀和贯通诗画的清雅风格。奎章阁又称宣文阁,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是朝廷用来储藏书籍和陈列书画珍玩的建筑。虞集在《奎章阁记》里说:“大统既正,海内定一,乃稽古右文,崇德乐道,以天历二年三月,作奎章之阁,备燕闲之居。奎章阁除了收藏珍贵文献外,还是学士院文臣观赏书画名作的场所。馆阁文臣是“稽古右文”措施的实践者,他们秉承儒家传统的“比德”说,以抒写“性情之正”的风雅为宗旨,将文艺审美引向“温柔敦厚”与“冲淡平和”的方向,在题画诗创作和诗画评论中宣传“古雅”之美。元代馆阁文臣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只是为皇帝制作诏告、典册、碑板的词臣而已,实际角色相当于吏,属于须随时迎合上意的文学侍从。吴澄曾感慨:“世以儒为无用久矣,惟撰述编纂之职、讲论传授之事不得不归之儒,是所谓无用之用者。”馆阁文臣只有回到家里享受悠闲生活,在无功利目的的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才能舒展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虞集在《道园天藻诗稿序》里说:“予幼为贫求禄养,以文史承乏馆阁,随事酬应,非有所著述也。譬诸山川之出雨云,动植之生化,过者随尽,来者日新,何足执而玩之哉……尝读《黄庭经》,有曰:‘寸田尺宅,可治生。’是则我固有之,其可为也。又曰:‘恬淡无欲,道之园^遂可居有哉!赵公为书‘道园7两古篆,自是有道园之名。”虞集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道园”,请赵孟頫用古篆题字书匾,并表明其含义为“恬淡无欲,道之园”。与元初戴表元的“质野堂”、钱选的“水村居”一样,“道园”不仅是虞集过悠闲生活的居所,也是他有志斯文、艺进于道的精神家园。“无用之用”的现实使馆阁文臣的心态于无奈中趋向平淡,他们只能在文艺世界里寻求崇德乐道的体验。他们多有高古情怀和山林丘壑之思,在欣赏书画而移情于物的抒写中,无感激怨怼之情,却有超然物外之意。这在赵孟頫的诗画作品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虞集在《题吴兴公子昂春江听雨图》的诗序中说:“越鸟巢南枝,所欲得于江湖之上者,甚不多也。区区不余畀,睹此慨然。”诗云:“忆昔江湖听雨眠,翩翩归雁度春前。数株古木依茅舍,老去何年踏钓船?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听雨的图画,让作者兴发未能归老还乡的感叹。馆阁文臣在朝中倡导以盛世之音振兴斯文时,心头却萦绕着难以去怀的浓郁乡愁。虞集《题吴兴公子昂秋山图》说:翁昔少年初画山,丹楓黄竹杂潺湲。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世外空青秋一色,窗中远黛晓千鬟。瀛洲鸡犬同人境,尚想翁归向此间。其身在馆阁而心向山林。诗境清幽,寄情高远,将君子随遇而安的高古情怀,融化于对赵孟頫所画山林清空秋色的描绘之中。虞集《题王维辋川图后》说:“君子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随所寓而自得焉。必欲山水花木之胜,则其志荒矣。是故文艺绝人,高韵天放,而无卓然节操者,志荒之罪也。”@享受悠闲比享受富贵简单得多,但享受悠闲生活要有艺术家的性情。君子具备平和之气与雅淡心境,不只体现为看破红尘后的精神归隐,也是志于道者涵养气质的结果。虞集《题赵伯高所藏高彦敬吴山夜景图》云:吴越苍茫咫尺间,尚书能画夜看山。尘销海市露初下,雪积江沙潮始还。座上赋诗谁绝唱?梦中化鹤忽临关。高情已逐年华去,秋树寒波愧妙颜。自然山水是衬托士人高古情怀的一道风景,由吴山夜景图可感受到年华逝水而心悠意远,形成雅淡心境与萧散气韵相结合的审美诉求。虞集《题赤壁图》诗说:“过鹤生新梦,携鱼忆旧游。清霜凋木叶,落日涌江流。隐者时堪访,良田亦易求。如何玉堂夜,白发不胜愁?”@在对故园的想念中流露出高蹈遁世的隐逸倾向,这是典型的身在玉堂而心系归隐。虞集主张以恬淡无欲的平和心境去感应外物,以达到出于“性情之正”的风雅境界。他在《与赵伯高论诗》中说:“莫道幽人有意吟,缘情生变苦推寻。奇云映日书成字,灵响盘空谱作音。春凤雍雍天广大,秋蛩唧唧雨阴沉。性情平淡随时见,礼乐何曾系古今。”@遵守礼乐制度的“稽古右文”措施,规定了“性情之正”的品德走向,平和的性情是诗歌兴发感动的基础,也是馆阁文臣创作题画诗时的心态。在言及精神“淡泊”时,虞集以为君子的澹然有余和悠然自适,并非老庄超然物外的“心斋”和“坐忘”,而是以“集义”之气作支撑的宁静致远、雅淡自得的心境,能于其中感受到孔颜乐处。他在《题汪华玉所藏兰亭图》里说:共披会稽图,山木盛缤纷。众贤坐水次,飞觞泛沄沄。夷旷各有趣,高闲知右军。幽情付后览,陈迹感前欣。悠悠千载来,不异更旦昏。探穴问神禹,望海悲秦君。逝者皆如斯,死生固奚云?所以鼓瑟人,思从童冠群。春服凉新浴,归欤聊永言。不仅向往晋人放旷的风度,更对陶渊明高古冲淡的襟怀赞赏有加。如虞集所说,在流行高尚士夫画的元代,“江乡之间,传写陶公像最多,往往翰墨纤弱,不足以得其高风之万一必也。诵其诗,读其书,迹其遗事,以求之云汉昭回,庶或在是云耳。临川郡贰幕大梁邵宏父,得吴兴赵公子昂所写渊明像。盖公之胸次,知乎渊明者既深且远,而笔力又足以达其精蕴。是以使人见之,可敬可慕,可感可叹,而不忍忘也。乃为之述赞云:田园归来,凉风吹衣。窈窕崎岖,遐踪远微。帝乡莫期,乘化以归。哲人之思,千载不违。赵孟頫晚年的书画中有两类题材出现频率较高,一类是佛道题材的书画,如行楷《道德经》、小楷《法华经》、书《道德经》《中峰怀净土诗》、绘《老子像》《阿弥陀佛》画像等;另一类是隐逸题材的画像,主要表达对具有高古情怀诗人的景仰,除了《陶渊明像》外,还有《醉菊图》《五湖溪隐图》《陶潜轶事图》和《陶靖节像》等。他描绘的淡泊名利的高人韵士形象,对元中期馆阁文臣的题画诗创作影响相当大。赵孟頫是虞集、袁桷等馆阁文臣心仪的前辈书画名家。他虽身居高位但晚年心境趋向淡泊隐逸,醉心于书画的清雅之美,这一点与髙克恭是相同的。他曾为袁桷绘《四季图》,并题诗四首,其一曰:“春山云气不成雨,屋后青山是远峰。晴旭穿林草堂静,幽人桥上正相逢。幽人是品格清雅的高人。袁桷在为赵孟頫所作的《兰竹操》里说:“柔者不卑,刚者不凌。贸贸雪霜,心兮以宁且清。噫!以为兰竹的幽独节操本于“宁且清”的初心。他在《高彦敬远山木石图为纪梦符学士作》里说:身比寒崖枯木,心似浮云太虚。落曰前峰堪隐,丹青渺渺愁予。黄发苍颜并辔,白云青山比肩。谁道风流已矣,只今图画依然。在秉持诗歌政教功利性的同时,馆阁文臣寻求沉浸于诗画世界时的那份悠闲淡泊心境,以心若太虚的胸襟吟诗观画。但这已非佛老空寂守一的清净无为,而更接近于廓然大公而心无所累的雅淡境界。以这样的心境进行创作,就如至平之水遇到风一样,其感也微,其应也溥,涣乎而生至文。袁桷的《巨然山水》诗云:“空江浩荡挟秋声,不是匡庐只秣陵。老子定回神观静,笑渠艇子浪千层。”除了观察欣赏山水景物外,竹石兰梅也是馆阁文臣题画诗里的常见物象。袁桷《次韵张秋泉墨兰》言:“虚窗秋思集,晨兴愴无馀。墨池漾清泉,天葩散纷敷。爱此岩中君,赠以碧玉腴。微云解苍佩,缥渺疑空无。远谢丹白昏,讵畏霜霰濡。守黑志有在,谈玄道非殊。愧彼夷与齐,洁腹不受污。湘累慨永古,世人陋其迂。临风嗅余清,是岂真缁徒。乃知万化寂,妙巧窥分铢。以无功利之心的诗画语言,表达静寂自守的高雅情思,不仅是雅淡心态的表露,还体现出一种崇德乐道的精神。元中期馆阁文臣的题画诗创作,尽可能贴合绘画的意境,充分发挥物象的隐喻功能。袁桷在《题弋阳岩山精舍图》中说:“红尘落青山,飞瀑遽洗之。孕此岩中居,寒膏漾沦漪。白云伟衣冠,修松古须眉。书声出虚牝,杳杳空中篪。桃源有神界,天光固幽机。”由对画中高士德行操守的称颂,表明士人的高古胸襟,以及儒家涵养心性的道德理想。由于墨竹画与书法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书法素养的文人常有画竹之作。袁桷《题李士弘学士画明复斋风竹》说:虚声出素壁,泠泠天地秋。矧此三伏凉,居然索重裘。荡摩神光旋,戛击玄露浮。浩荡白玉京,顷刻潇湘洲。昂昂员峤仙,笔底寒飕飕。高斋袭道气,深根澹无求。把清静平和作为心性修养的思想基础,胸有丘壑则心境清明。袁桷在《题文与可风雨墨竹》里说:“妙笔抉天巧,黑云参差高。偃疑受雨深,俊欲凌风翱。飒爽随卷舒,清凉散尘嚣。湛湛不受暑,灵籁虚窗号。缅怀文湖州,玉雪人中豪。想此磅礴时,葆光解天韬。老僧道机熟,形影随目逃。持以深赠之,生意穷秋毫。高斋夜气寂,定回起层涛。”其在坦露雅淡心境的同时,对绘画艺术表现出的天巧充满兴趣。袁桷的题画诗写枯木竹石画的比较多,他在题《子昂枯木竹石图》时说:“亭亭木上坐,楚楚湘夫人。因依太古石,融液无边春。”枯木竹石成为古淡情思的寄托。文人竹石画的创作不仅渗透了道德学养,也进一步融入了士人的性情气质。袁桷的《次韵虞伯生墨竹画壁》说:“墨云参差平地涌,碧窗淅沥寒风生。截为崆峒白玉管,蛰龙夜啸幽凤鸣。六月雪花飘上京,峥嵘直与星斗平。出门忽作江海兴,推枕先闻金石声。”于此可知虞集也有墨竹作品,但没能流传下来。虞集的《题东坡墨竹》说:“扁舟忆上浣花溪,风雨横江万竹低。石室归来秋似水,蛾眉相对醉如泥。春雷翻石蚊龙起,夕照穿林鸟雀栖。二老何年重会面?为挥浓墨写凄迷。”这既写出竹君的清高与孤洁,又点出此墨竹图所表现的那份悠闲自在、恬淡自然的风味。以竹石兰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由于融人君子比德的情愫,更能体现馆阁文臣题画诗的清雅人格追求。当时馆阁文人题咏得较多的是赵孟顾的墨竹作品。虞集在《子昂墨竹》中说:“高崖数竹凌风雨,老可当年每画之。修影自怜流水远,虚心如待出云时。即用竹子中空的自然物性比喻君子“虚心淡然”的性情品质。杨载《题松雪翁墨竹》云:“蘅兰倚修竹,寂寞生幽谷。比德如夷齐,于此受命独。侧石状奇峭,横竹枝扶疏。猗兰复参立,信哉德不孤。”视幽谷修竹如千古髙人伯夷和叔齐,这主要是就精神气质而言的。范椁《张月梅子昂竹石图歌》说:“近来海内写竹石,集贤学士有李衍。吴兴翰林公更神,大抵不令石作板。半幅萧萧烟雾枝,如卷中有千尺奇。洞穴常起鬼神疑,嵩华衡岱狎童儿。金溪处士清似鹤,携此随秋访幽壑。我忆为公故寮吏,细抚遗书双泪落。吁嗟翰林今世无,一笔犹可重江湖。鸣凤之下出瑾瑜,高风况足励顽夫。”在有关竹石墨兰图的题画诗里,馆阁文臣以“比德”说为宗旨,用竹兰的清高、孤洁和虚心有节的自然属性,来比喻士人的性情品质,以竹兰作为君子雅逸人格精神的象征。范椁《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云:“兰以比君子,所贵者幽深。黯然空谷中,远为人所钦。志士秉美徳,如玉复如金。笃实而辉光,芳搴出乔林。偶然为时出,节义凛森森。以空谷幽兰喻君子,将清美升华为人格,其中蕴含儒家的道德准则和品格要求。范椁的题画诗还充满了对清幽之美的感悟,其《题秋山图》云:“我爱秋景好,自缘秋气清。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偶向画中见,犹如云外行。”萧瑟的秋景之美在于气清,由此高人韵士方能画出天地间的山水清晖。在题画诗创作中,馆阁文臣提倡以平和淡泊的心境感应外物,坚持表现“性情之正”的风雅传统,以风清气正的诗情画意显示“古雅”之美。坚持“性情之正”的要求,使馆阁文臣的题画诗在抒情寄意方面趋于“温柔敦厚”、“冲和平正”和“哀乐有度”,在将幻美画面与真实感受相结合时,追求自然天真的意境风格。他们的林泉之思,是经历了一番风雨后的参悟自得境界。他们保持悠闲的雅淡心境,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构建心理平衡。如果将尚古法作为“师古”的表现,那么诗画交融则是以“师心”为基础,将本心作为诗画交融的源头活水,在诗画交融中寻求心灵自得的雅趣的。虞集在《题汪华玉所藏长江万鸦图》里说:丹青倒景骇灵怪,粉黛含情怨幽阻。青春游子愴忘归,白日泠风帐中语。人间遗迹何足留?最惜精思堕尘土。郭熙平远无散地,小米苍茫托天趣。铦锋鋩戟不破墨,刻画晶荧昔谁苦?渤海细书艺文草,精绝戈波绝回互。南唐后主万鸦图,点点晨光动毛羽。昔年曾见今目昏,虽复逢之亦难睹。本诗对郭熙平远山水的简淡和米家山水的天真烂漫风格表示欣赏,并涉及书画相通的笔法墨韵。虞集《题江贯道江山平远图》云:“江参去世二百年,翰墨零落多无传。人间几人写山水,谁能意在挥毫前?昨见石林旧家物,春雷叠嶂初破墨。我知叶诗颇豪放,三者相望都突兀。险危易好平远难,如此千里数尺间。高云舒卷非散地,丽日照耀皆名山。他感叹前人画迹流传不易,对以破墨技法画平远山水的画家赞赏有加,于描写山水的林泉高致中,展现出独立于物表的高古、清雅的审美情趣。古代有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之说。无中生有的画中有诗,是心物融合后所产生的似与不似的中和,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含蓄表达,与诗人的言志抒情方式相同。柳贯《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云:君不见帝婿王家宝绘堂,山川发墨开鸿荒。重江迭嶂诗作画,东坡留题云锦光。又不见,后身松雪斋中叟,伸纸临摹笔锋走。楼台缥缈出林坳,芦苇萧骚藏泽薮。白云飞不尽青冥,百丈牵江入樊口。墨花照几射我眸,我为搴芳歌远游。胸中是物有元气,世上何所无沧洲。我疑此叟犹未化,瞬息御气行九州。五山四溟一觞豆,琐细弗遗囊褚收。故能援毫发天藻,不与俗工争丑好。楚山云归楚水流,万里秋光如电扫。拈来关、董散花禅,别出曹、刘斫轮巧。披图我作如是观,毛颖陶泓共闻道。呜呼相马亦相人,驽骀岂得同翔麟。舍夫毛骨论形似,如此鉴赏焉能真?后来有问延祐脚,意索举似吾方致。柳贯以为绘画的妙处体现在虚无与充实之间,山水之景是从胸臆中流出的物色,是心师造化所得的虚实相生的意境。他在《题关仝平桥行旅图》里说:“关仝画用神屠手,善刀一割无全牛。元气何年始磔裂,青天半壁尚分留。藤梢松骨锁纽壮,虫篆鸟章形体遒。不观盆盎古罍洗,古人制作吾焉求。画里蕴含的“元气”为自拔于流俗的气质,是画家内心精气神的凝聚,表现为心情与物色的交融,故善画者亦能作诗。柳贯《奉皇姑鲁国长公主教题所藏巨然江山行舟图》说:善画如攻诗,意到即奇警。盖缘疏俊姿,笔墨无容骋。敛之缣楮间,咫尺万里景。巨然作江山,所得尽幽复。冥深风雨重,旷朗云霞屏。秋光满帆腹,上下天一影。白鸟不尽飞,楓林有维艇。稍前牛渚矶,却后瞿塘顶。岂无乘航戒,尚想然犀炳。巨灵制坤轴,割截尔何猛。至今气淋漓,幅背出光耿。人言此非画,与幻本同境。然师岂幻者,贞胜以其静。我来览遗迹,皦若天机秉。巫闾东北长,岷蜀西南永。朱邸雪消初,春晖浮藻井。开图望神州,时节躬朝请。慨思禹功成,重喜殷邦靖。将铸岳牧金,明堂安九鼎。由于强调传神,柳贯不赞成拘泥于形似,他在《赠写真张翁》里说:“俗工写似不写韵,却诧果赢非螟蛉。或攀有若拟玄圣,仅颁蜡纸摹兰亭。我虽臆见颇自可,岂固贱耳疑群听……吾闻画者多善幻,倏忽变化开玄冥。安知神完意自定,伸笔已似行春霆。”35他强调绘画应有萧散气韵,还要有元气淋漓的奇幻效果。柳贯称赞高克恭的《云林烟嶂》为一代奇作,其画人能品,诗有神韵,若以诗求画,更能体会其自得之趣。他在《题高尚书藤纸画云林烟嶂图》里说:“髯翁昔饮西湖渌,满意看山看不足。醉枯官纸写秋光,割截五州云一幅。吾闻妙画能通仙,此纸度可支千年。只愁蓬莱失左股,六鳌戴之飞上天。”其《题高彦敬尚书竹石图》云:“尚书胸中I秋色,翠石苍绮随点笔。当其被酒气初酣,芒角森森出矛戟。墨痕散作纸背光,虎卧龙腾俱有迹。伯夷去后瘭清风,叔向生来古遗直。见之冠佩不敢燕,矧是圆坛方荐璧。房山西北弁山南,二老交情尝莫逆。陶泓毛颖始受呼,不写秣芳写寒碧。胸有丘塾,意在笔先,方能写出竹石苍翠欲滴的生动气韵。作画须天机胜嗜欲,写似还要写韵,才能充分展示高古雅淡的文人趣味。元中期馆阁文臣对林泉高致的向往,是元初南方文人亦游亦隐传统的延续,但诗画创作对古雅的追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黄潛《次韵题墨梅》云:“一自携家湖水东,放舟时度玉花丛。因君貌得横斜影,闲却孤山月一篷。”墨梅的疏影横斜与水月的清雅交相辉映,诗里流露出来的适情自得的创作倾向,是由林泉之想生发出来的。黄潛在《题高公画竹木》里说:“木叶萧萧半欲空,竹竿袭袭不成丛。绝怜意匠经营处,都在风烟惨澹中。竹木萧索的画面透出意匠经营的惨淡,当然也有惬意的笔墨,这是山林之文不同于台阁之文的地方。作山林之文须胸有丘壑,这与髙尚士夫画是相同的。黄潛在《题高房山青山白云图》里说:“十年失脚走红尘,忘却山中有白云。忽见画图疑是梦,冷花凉叶思纷纷。画里的青山白云有如梦里所见,令人感同身受而思绪万千。馆阁文臣题画诗创作里的模山范水,着重表现天真之趣和清雅之美,体现了隐逸精神与山水画艺境的相通。如朱德润《游朱方赋》所言:“慨江流之如昨,情百感而难陈。吾方与子揽江山之胜概,濒渔樵之洲岛。渺天地之一身,若惊尘之栖草。嗟既往之难留,思无穷之奚了。于是,挹林风而振长袂,坐盘石而饮清流。知天命之已定,与造物而同游。这种神与物游的感受,便于士人将情志融贯于山水审美之中,所谓“于风和日明、傍花随柳之时,观山川林壑远近之势,感春夏草木荣悴之变,朝清而夕昏,远淡而近浓,凭高览远,亦足以乐天真而适兴焉尔”。寓“天真”于观物之中,除了能洞悉造化之妙,还有种超凡脱俗的清美在。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李成、郭熙等人天然清新的画风值得学习继承。朱德润《题令答里末御史郭熙图》说:云逸御史居幽燕,每爱郭熙山更妍。辋川无人诗画远,熙也早得营丘传。峰峦萦迥壑谷驶,物象变态秋毫颠。松间野人行负担,一嚬一笑真天然。青林黯澹烟雾杪,碧水溅扑重溪边。忆昔山行苣屦底,苍岁拂面层崖丹。扪萝跻磴不觉上,回顾忽若升中天。白云叆叇襟袂冷,天风吹衣毛骨寒。在超凡脱俗的髙尚士夫画创作中,朱德润受赵孟頫的影响较大。他在《题松雪斋写中峰和尚莲花吟》里说:“五彩画中峰,中峰面目同。有形俱是妄,无相即为空。蕉叶侵阶绿,莲花映水红。好诗吟不尽,又人小图中。”朱德润早年学画时,还曾得到过高克恭的指点,他在《题高彦敬山水》里说:“高侯画学简淡处似米元晖,丛密处似僧巨然,天真烂漫处似董北苑,后人鲜能备其法者。今观此卷,天真烂漫,故可宝也。”即指出高克恭的画风与巨然、董源等有继承关系,其天真浪漫是脱弃凡俗的清美人格体现。朱德润《题髙彦敬尚书房山图》诗云:高侯回纥长髯客,唾洒冰纨作秋色。山南山北风景殊,妙写总能随笔墨。当时我见浔阳图,疏林古墅秋岑寂。黄芦满滩飞鸟静,屋底渔樵行逼仄。颢珠瑕玉久眩人,叹息此图谁复识。清氛满堂千叠山,华岳嵩高何峻极。昔也悬心徐省郎,今日缄随石彭泽。只今世俗称高侯,多爱青山白云白。白云已去作飞雨,貌得中原一片石。元画不同于宋画之处,在于“天真之趣”是以雅淡心境为本色的,强调的是内心修养中的崇德乐道,与理学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不谋而合。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礼制有定,其象可模。月露风云,太虚成文。山川草木,发生于春。惟昔先觉,克念在诚。罔欲不窒,复礼归仁。念彼厥初,同此一善。太和坱此,庶汇万变。理与气合,情随性成,图此高深,心画用明”。^馆阁文人观画题诗所表现出来的静观万物的自得适情倾向,推动隐逸审美文化的风行,促进了诗画创作对表现天真之趣的重视。这除了缘于对前辈画家艺术精神的继承,还与元代士人向往隐逸的高古情怀有密切关联。古雅之美是馆阁文臣“无用之用”心态的审美诉求,出于无功利的静观自得,于诗画创作主要表现为无机巧之心,无刻琢之痕。其作品除了古淡清泠的萧散气韵,还具有洋溢天真之趣和清雅神韵的自然洒脱风格。绘画作品中的天机活趣,是物色融化于心构成的意境氛围,也是作者雅淡心境的表露。作者无功利之机心,其作品才会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才能不求工而自工。欧阳玄在宣扬诗歌的风雅之道的同时,也在题画诗中追求清新淡雅的闲适之趣。其题《万竿烟雨图云:“森森万本种清和,奈此霏微烟雨何?千古首阳宗二墨,清风又侣不须多。通过对绘画中物象的诗意描述,将静态的绘画带入了情思涌动的艺术境界。这个境界是无功利色彩的艺术世界,寄托了作者回归本真天性的思想。欧阳玄在《题分宜赵尹所藏子昂竹石图》中言:“有客有客白其马,汶篁移植燕山下。岁寒心事木石知,雨露恩深讵能写。他以为赵孟頫笔下的木石皆带有诗人的感情气质,画如诗歌一样是诗人情志的寄托,将描摹物色的画与写意的诗融汇在一起,自然能脱离画工的匠气而有高古的品味。欧阳玄《王曼庆岁寒三友图卷》云:黄华山中夜气清,月明风定闻吹笙。梅花开向松竹里,雪香零乱墨光生。关于王曼庆的《岁寒三友图》,欧阳玄在题跋里说:“京城好古之家,多见澹游所作,自是高古无俗气。皆未若此卷天真烂熳,尽从书法中来,绝去笔墨畦径,乃妙品也。高古、天真烂漫,既可以用来形容画,也可以用来指人的气质和精神。有高古情怀,才会有天真烂漫的作品。欧阳玄在《题山庄所藏东坡画古木图》里说:“眉山昔日生三苏,一山草木为之枯。后来笔端挟春腴,却令生意回枯株。树经公笔无老丑,天以春工付公手。谁云辈行龙眠翁,奚必法嗣洋州守。山庄刘氏富清玩,家有苏公旧挥翰。恍惊湿藓粘怪石,惯见倒根生断岸。涪翁对此煮春茶,为公梢上挂长蛇。灯窗细读假山记,秀气终属眉山家。即画家巧夺天工的笔法,不仅能让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物活色生香,也可使绘画作品富含生意而气象万千。高古淡雅之美在笔墨的运用方面也有所体现,诸如笔意的简古、破墨的清润,用水墨渲染和皴点的层次感,以及以书入画的笔法。赵孟頫晚年绘《落花游鱼图》,他自言此图有“清思”,题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白头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白抠波。”大德十年,柯九思在杭州与任儒学提举的赵孟頫结识,然后北上大都出任奎章阁博士,成为继赵孟頫、虞集之后在朝中掌管书画鉴定的要员。这让他得以博览朝廷内府所藏古人书画真迹,丰富了艺术修养,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水平。柯九思在《题所藏赵仲穆画江山秋霁图》里说:国朝名画谁第一,只数吴兴赵翰林。高标雅韵化幽壤,断缣遗楮轻黄金。忆昔京华陪胜集,郎君妙年才二十。江南春雨又相逢,笔底秋山那可及。便欲追踪僧巨然,破墨烂漫还清妍。倚阑人待沧海月,悬崖树拂潇湘烟。老夫绝爱扁舟趣,风静波深疑可渡。顾生痴绝忽大叫,指点前峰问归路。高度评价赵孟頫在元代画坛的地位和成就,指出对巨然、董源破墨技法的创造性继承,是赵孟頫山水画得古法而具天真烂漫风韵的重要因素。赵孟频在书画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高风雅韵的展示不限于山水画创作。柯九思《题赵文敏秋郊饮马图》说:“予尝见韦偃《暮江五马图》、裴宽《小马图》,与此气韵相望,岂公心摹手追,有不期而得者耶!至其林木活动,笔意飞舞,设色无一点俗气,高风雅韵,沾被后人多矣。他指出赵孟频所画的《秋郊饮马图》具有古意,其笔意飞舞所表现的高雅气韵值得后人学习。赵孟頫的诗画堪称清淡之致,高古之极,为元人心目中的文艺典范。通过认真观赏和临摹前人名作来学习古法,是他得古人意趣的成功经验。受其影响,柯九思在高尚士夫画的创作中非常注意学习前人笔法。他在题《顾悟之秋江晴嶂图》中说:“人称虎头为画中之圣,予又谓此卷为画中之神。八百年来,继起者亦多矣,诚无有愈于此者。他认为:“小李将军绘法,全从顾恺之化出;赵千里绘法,全从小李将军化出。故艺苑中必主定一家,庶能成己,以立不朽之名。千里公巧思苦心绘此《上林图》,不惟独得精工之妙,而超出古人之意趣。其楼阁、人物、花鸟,皆摹小李将军,其树石、溪径、布景,悉自成家。”由“古法”领悟“古意”,是学习前辈经验的不二法门。谈到宋代值得学习的画家及其作品时,柯九说:“郭忠恕所作《仙峰春色图》,深得关、董之妙,足为生平第一笔也。恕又善属文,兼篆隶,至于作画,乃其绪馀,若不经意。惟不经意,故妍美益不可及矣。他认为:“李咸熙(李成〕为唐宗室,业儒善文,气调超越,数奇不偶,因寄兴绘事。初非有意求售,只以自娱,故山林薮泽、平远险易、风雨晦暝、烟云雾霭,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如孟郊之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适而非是也。”对于南宋的院画,柯九思也以为有可取之处,他说:“钱塘夏禹玉,画笔苍老,墨汁淋漓。画院中人物山水,自李唐而下,无能出其右者。吾友邱世严有《风雪归庄图》,与此不相上下,但境界稍寥落耳。此卷酝酿墨色,丽如傅染,殆荆、关以上人也。”即充分肯定夏珪在运笔用墨方面的特长。柯九思的墨竹画创作受赵孟顾“以书人画”思想的影响很明显,除了将以“八法”写竹叶的画法加以细化之外,还用篆文写竹干,把萧散之气和庄严肃穆之势融人到墨竹中,以显示竹干的修远、静雅和挺拔气质。但在画竹的“墨法”方面,柯九思受文同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虞集《题柯敬仲画二首,并序》言:“丹丘生用文法作竹木,而坡石过之,近又以新意作墨花甚妙。从子悦有眉山学官之行,丹丘为作此,予爱而赋之。”诗云:“丹丘先生东海客,何以见我空山秋?萧条破墨作清润,残质刊落精英留。陂陁重复分细草,山石萦纡生乱流。眉山学官莫厌冷,言归故乡非远游。如此说来,柯九思吸收了文同的用墨技巧,尝试用墨法替代繁复的线条描绘。破墨的清润是用文法作竹的关键,柯九思对此有相当的自觉。他在《题宣和书画博士李时雍画渭川烟雨图》里说:近代何人能画竹,只数熙宁文与苏。宣和复有李博士,亦作渭川烟雨图。图中萧萧风景暮,溪谷萦回森竹树。深林欲澹苍翠来,暗叶争翻乱珠度。石梁细路人家幽,生涯应比千户侯。老夫对此销百忧,坐觉满堂生素秋。笔端亦能工破墨,直节曾移江上色。先朝见之重叹息,吁嗟儒雅成陈迹,回首丹霄天地窄。文同、苏轼一派的墨竹,是柯九思作画要重点参悟的古法。在将书法移植到绘画的过程中,墨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墨的浓淡干湿的变换可以表现不同的线条之美,浓墨可写出粗描的线条,淡墨可写出细弱的线条,这样便自然解了“写”与“描”的纠结。柯九思《题文与可画竹》云:“湖州放笔夺造化,此事世人那知。跫然何处见生气,仿佛空庭月落时。对文同用墨笔法的学习,使柯九思在“以书写竹”的骨法用笔上比赵孟频走得更远。汤屋曾在京师与柯九思论过绘画,他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丼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初不在形似耳。陈去非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其斯之谓欤!书法讲究下笔结体的流畅和书写自然,最忌讳的是“描”;而绘画中作为骨法的“线条”,则要精细描摹刻画而不惮繁复。柯九思画竹由骨法用笔而入,又能将笔法与墨韵协调一致,从而达到饶有天真之趣的高古淡雅境界。在追求自然天趣和清雅神韵方面,柯九思认为诗与画的审美诉求是一样的。他说:“昔杜子美题曹将军画马云:意匠惨淡经营中’,其许之若此。今所画柳塘洗马,又如子美4晚凉看洗马,森木乱蝉鸣’之句,固知诗与画无有二致。”无论是作品的艺术构思还是意境风格,都体现出诗画有相通和相同的地方。柯九思《题赵子昂诗卷三十韵》云:“妙墨时相赠,新篇不厌酬。风流追鲍谢,文采驾枚部。心慕归来好,官因老欲休。倚阑秋待月,携客暖经丘。歌罢闻啼鸟,机忘玩狎鸥。苕溪今寂寂,松雪自悠悠。马鬣遗封在,龙骧待诏不。断缣人共赏,只字世争售。挥翰能兼美,评量此莫俦。调高锵玉管,笔健映银钩。江海苍烟暮,湖山碧树秋……挥洒真成癖,吟哦可解忧。钟王多韵度,李杜极深幽。入室能攀践,趋隅恨阻修。锦标连玉轴,把卷共绸缪。”即以为赵孟頫的书法和诗歌创作,兼有钟繇、王羲之字的韵度与李白、杜甫诗的深幽之美,其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成就令人欣赏和神往。山水画与山水诗最能体现诗画创作意境风格的相通和相同之处,王维的辋川诗与《辋川图》堪称这方面的典范。流传到元代的《辋川图》分矮本与高本两种。柯九思在袁桷处得见王维《辋川图》矮本时,感到十分庆幸而赋诗一首:“蓝田别业堪画图,矮本丹青自游戏。华子冈头辋口庄,湖亭竹馆遥相望。小桥折转青红窗,树巢历历烟茫茫。栾家濑前两舟上,柳浪一尺清风狂。诗成相与和者谁,我家裴迪无能双。丘塑风流固如此,安知画外清凉意。他认为辋川诗吟咏的风景非常适合用画来描写,画中有诗是文人画的传统。柯九思在《商寿岩山水图》里说:粉黛不写儿女颜,秃兔扫尽江南山。孤峰拔地起千尺,凛凛秀色撑虚寒。飞泉一道跃灵窟,古树千株舞烟骨。小桥流水隔红尘,中有幽人卧茅屋。众奇百谲乌可名,笔力到处倶天成。王维久死唤莫起,此画一出疑更生。世人饮食鲜知味,淡里工夫属三昧。屠门大嚼空垂涎,口不能言心自醉。蹇驴驮我春暮时,观山仰面哦新诗。垂杨修竹夹古道,忽有桃杏横纤枝。浴沂风软摇轻袂,雨过屏山滴烟翠。数家篱落近横塘,牛背夕阳明远霁。悠然对景心无穷,冥搜直欲收奇功。贪爱眼前闲世界,不知身落画图中。所谓“淡里工夫属三昧”,指山水诗和山水画创作的禅意悠远,出自雅淡空静的心境,要达笔力天成之境,还需胸次幕落的修养工夫。对于高本《辋川图》,柯九思很肯定地说:“《辋川图》出自摩诘,一一点染,其台榭景物,无不可游、可玩、可忘世,以故赏识者称‘画中有诗’。苟非胸次磊落,指掌神奇,恐未易臻此也。至于诗题俊语,不减陶、谢,又‘诗中画’也。五百馀年来,画家如林,鲜有与之并驾者。披阅一过,不胜神往。”他还认为《雪溪图》也是王维的真迹:“右《雪溪图》,乃唐王右丞维真笔也。维诗为四杰之一,至于画,用笔设色超凡绝俗,又为古今第一,岂昔人所谓姿禀高迈,意度潇洒,下笔便当过人者耶?往昔曾于袁清容处得见《辋川图》,已属神品,及见此卷,尤觉奇绝。苍崖古雪,俨然天际峨眉,令览者萧然意远。吾谓虎头复起,其不北面也者几希。”他称赞王维诗画皆超凡脱俗,其《辋川图》已入神品,而《雪溪图》气韵之萧散高远又在古人之上,为文人画“古雅”美的典范。从诗画交融的抒情写意传统来看,馆阁文臣对“古雅”美的追求,体现了以诗学的风雅精神提升并规范绘画的艺术表现的文艺思想,追求在师法古人时得其精神意趣,于艺进乎道的层面彰显笔墨的审美价值。在元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元中期馆阁文臣的文艺观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他们在诗画世界里所享受到的那份清静与淡泊,乃曾经沧海后的平和心境;他们的题画诗和高尚士夫画,于情采绚烂至极之后,展示出高人韵士的古淡清雅风格。作者:张毅,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本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年第1期)END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8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