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渔

其他

观展邀请:与我们一同穿越冰封的海洋,抵达无人之境丨冰封之蓝

南极洲这个冰封大陆完美地保存着地球从古到今变迁的印记这些极致的景观在时光中封存了成千上万年却在人类到来的一百年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绚烂都可能是我们能够记录的最后机会南极大陆不适宜生物生存却因为海洋的存在而富有勃勃的生命力南极之间虽有残酷的猎杀时刻但是也不乏友好相处的温情瞬间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目所能及的有趣而生动的南极画面虽然南极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当我们现在在舒适的灯光下随手翻阅一本好书可能我们想象不到曾经的这一切都仰仗于海洋巨物的恩赐是南大洋养育的鲸用鲸脂和鲸脑油供养了人类一个时代的文明在这个烈日炎炎的盛夏愿我们一同穿越冰封的海洋在冰与火的碰撞中抵达神秘的南极在陆地的尽头见冰川海洋见万千生灵让冰川与盛夏交织共筑一场减碳之旅—END—点击了解更多潭门
7月3日 下午 9:02
其他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来东寨港,与多彩生物共赴一场生态之旅

版丨玉米脆脆鲨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5月15日 下午 8:00
其他

倒计时5天丨可持续滨海社区区域公益合作论坛敬请期待

前言PREFACE滨海渔业社区是亚洲沿海国家传统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可持续的发展对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利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也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的基础之一。在中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人为活动叠加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环境影响,已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损坏和退化,对传统滨海渔业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和困扰。为加强中国(海南)同东盟国家社会组织在滨海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携手红树林基金会(MCF),将于4月22日在海口举办首届“可持续滨海社区区域公益合作论坛”,邀请来自印尼、菲律宾和中国的社会组织行动者、专家学者介绍经验,开展交流(会议规模约50人)。*本次会议提供中英文同声传译。概览信息#论坛名称2024可持续滨海社区区域公益合作论坛#论坛主题共同挑战
4月17日 下午 9:01
其他

北港岛海草科普培训,轻松get公民科学调查技能!

前言PREFACE海草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的高等植物,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草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浪侵蚀,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在北港岛,目前发现了三种海草,分别是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3月29日 下午 10:00
其他

活动回顾丨在北港岛,我们办了一场自然观察节

活动背景2024年2月2日,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口号是“人与湿地,生命交织”。在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海口市湾长制事务中心和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智渔联合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民委员会在北港岛举办了一场🔎自然观察节,许多游客及本地村民前来感受滨海湿地之美,体验自然观察之趣。北港岛毗邻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拥有茂盛的海岸植被与稀有的红树林景观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它不仅是离海口最近的原生态的海岛,更是候鸟迁飞国际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点位。此次🔎自然观察节是海口湿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湿地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本次活动通过“发现北港美”摄影比赛、自然观察游园会、自然观察体验和北港渔村观影会等多种形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北港岛的自然之美和生态价值。“发现北港美”摄影比赛入围作品展摄影比赛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走进活动现场,46幅展现了北港岛的自然生态、渔村生活和人文历史之美的摄影作品映入眼帘。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的北港岛的美丽瞬间,让观者感受到北港岛的独特魅力。本次摄影作品大赛除了线上网络票选外,线下还创新性地采用了盲盒种子投票劵进行投票,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且富有创意。种子盲盒投票券和摄影作品展本地村民在照片上偶有发现自己的身影,或与儿时的记忆重合,对人文历史板块感触颇深。外地旅客了解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时,不由代入感受当时的喜乐。大众评审说两句:北港村民鲸鱼这张照片这是我们北港人2000年拍的,有些小朋友小时候还没有出生,都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那时候大年三十,我们去烧香,就看到很多村民打电话、在讨论。这真的太难得了。在岛上只知道可以赶海,没注意到还有白鹭这些鸟类的存在。旅客小北旅客小港以前没有通桥的时候我就已经来过很多次了,看了这些照片感受变化很大,挺漂亮的。一家人了解到北港岛的活动,从北京驱车前来参与北港村民带着孩子讲述当时自己孩童时期的故事观影瞬间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摄影比赛结果及幕后花絮👇👇👇开奖了
2月5日 下午 9:01
其他

有蔚蓝才有未来:ME创新计划“以生态赶海构建文明渔村”项目纪实

2024年2月2日,正逢世界湿地日,“智渔”(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村委在海南北港岛举办的自然观察节也拉开帷幕。由中国民生银行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支持“智渔”开展“以生态赶海构建文明渔村”项目的主要成果,将在这次观察节上集中展示。2月2日北港岛自然观察节现场云虹是“智渔”的项目主任,谈起海洋和渔村,云虹的声音始终热忱明亮,令人印象深刻。算起来,这是她投身可持续渔业的第八年。她将此归于因缘际会,然而这其中,又何尝没有她对家乡的爱与冥冥之中的牵引。云虹在“智渔”最初参与的项目之一,是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渔业社区的调研。东寨港地处海南省东北部,湾内植被繁茂,尤以绵延数十公里的红树林闻名,其中还栖息着上百种虾贝鱼蟹和珍稀水禽。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护,但周边社区渔人的生计又得有所着落。如何在迷雾中找到一条平衡道路,是摆在“智渔”和更多人面前的课题。北港岛靠近东寨港一侧分布大量的红树林云虹将目光投向了北港岛:“它是当下我们探索海洋保护地社区参与机制、打造海洋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一个代表性试点,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也是探索如何在滨海渔村践行“两山”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北港岛彼时正面临着严峻挑战。2021年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的建成通车,2022年底,旅游业回温,短视频又加了把火,大量游客涌进小岛,万人“赶海”使渔村和滩涂都不堪重负,缺乏规范的赶海行为更威胁了滨海生态。智渔为此还组织过净滩的团建,“下去一趟,每个人都提着小半桶垃圾回来。”北港岛滩涂赶海的人们2023年初,“智渔”的“以生态赶海构建文明渔村”项目入选第八届“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这是一个由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创新计划。自2015年起,累计已为216个公益项目提供资金超过1亿元,惠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笔资助给了云虹底气,“特别感谢这个项目,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得到支持。”北港岛项目,成为了“智渔”迄今为止最深入社区的探索。团队对小岛做了数轮自然和人文调查,初步摸底北港岛开展滨海生态旅游可利用的社区资产,包括大型底栖贝类54种、短尾蟹类47种、鸟类54种。比如2023年11月27日-29日,智渔团队便联合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北港村党支部志愿服务队和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岛内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越冬鸟类调查。智渔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里,长脚鹬在岸边漫步,小䴙䴘机敏地潜入水中,白鹭群飞如云似雾好似宋徽宗的工笔……在岛上废弃鱼塘边漫步的黑翅长脚鹬
2月2日 下午 8:02
其他

来去自由的听证会,如何改变印尼渔民与红树林的关系?

写在前面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常常呈现矛盾和张力。解决眼前的收入和民生问题是村民的合理诉求,而开发利用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既是社区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历史继承的权力。但人口的增加和新技术手段的采用使自然资源面临被过度开发和污染破坏的问题,支撑当地发展变得难以为继。全球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也不断扰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原本就因为贫困而脆弱的社区面临更严峻的风险。包括智渔在内的很多环保NGO组织,都在致力于探索有效途径,解决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Community-based
1月17日 下午 8:03
其他

碳汇的那点收益够修复红树林吗——印尼Dringu渔村红树林项目参访

写在前面被誉为“万岛之国”的印尼拥有1万7千多座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红树林区——红树林面积多达336万公顷,超全球总面积的1/5!在过去几十年间,印尼的红树林被大量清理,让位于以虾塘养殖为主的经济发展项目。消失的红树林不仅导致印尼海洋碳汇能力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增加,也让近岸渔场资源衰退,直接威胁到当地小型渔业(small-scale
1月8日 下午 8:03
其他

渔村观鸟|看上这片滩涂的,不只是赶海的渔民……

写在前面自今年4月以来,在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的支持下,智渔以美兰区演丰镇北港岛为项目地,开展“以生态赶海构建文明渔村”项目,持续在当地开展滨海湿地自然资源调查,让产业以渔业为主的传统渔村,能够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滨海湿地资源,并探索向生态旅游转型的道路。北港岛有着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滩涂上多样的底栖生物,吸引了诸多鸟类在此生息,同时,它也是候鸟迁飞国际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点位。截至目前,在外部专家与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北港岛湿地的“土著居民”蟹类和底栖生物。10月下旬,智渔正式启动对“天上飞的”北港岛湿地鸟类的调查,但这次,调查组增添了新的成员——来自北港村的村民朋友们。“所谓监测,就是同样的方法不断重复,来得到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在北港村村委会里,来自畓榃湿地研究所的鸟类专家卢刚老师站在围成圈的众人中央介绍道。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老师(右二)10月30日下午14点30分,智渔的五位工作人员,与畓榃湿地研究所的卢刚、鸽子、黎越三位鸟类调查专家,以及北港村工作队的陈学铮队员(人称铮哥)、杜秀铭队员(人称杜哥)、北港村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陈秋玉等人,在北港村村委会集合。这支由3位村民、3位专家、5位智渔er等组成的观鸟小队,将开展项目的第一次鸟类调查。卢刚老师在给调查小队做培训参与本次调研的队伍成员到齐后,卢刚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填写鸟类调查记录表。一份典型的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应包含地点、时间、潮位、鸟类数量、鸟类行为等主要信息,同时卢老师特别向大家强调,鸟类计数上需要尽量避免重复,因此也要观察他们的活动轨迹。由于今日的调查队成员多为鸟类调查的初学者,对海南常见的鸟种及其外形并不熟悉,卢老师特地向大家展示了两份鸟类调查折页,供当日的调查小队在看到鸟类时对照使用。当天的15点至18点,是北港岛的低潮位。第一次在北港岛开展鸟类调查,卢老师建议先按环北港岛一圈的路线看看情况。培训结束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了北港村极具特色的小丑鱼电动观光车,开启环岛观鸟之旅。北港岛极具特色的小丑鱼电动观光车赶海地:初见鹭鸟本次调查小队共计在五个点位开展了鸟类调查。首先到达的地点,位于北港岛游客最常至的东侧赶海地,调查的范围包括滩涂与附近的红树林。当天的天空不见太阳,徐徐海风裹挟着海水的咸味,从滩涂上零零散散的赶海客与白鹭身侧拂过,吹到岸边倚栏望海的队员们身上。北港岛东侧赶海地的滩涂畓榃的三位老师向调查小队分发完望远镜后,指导了大家望远镜的使用方法。队伍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使用便携式双筒望远镜,对于如何调整到合适的瞳距,摸索了许久才成功。透过望远镜的镜片,肉眼中滩涂上的一个个小白点,在视野中变成了一只只曲颈静立的白色水鸟,这便是这片滩涂上“鸟口”诸多的白鹭了。北港岛常见的鹭鸟(摄影:徐诗瑶)💡双筒望远镜使用小TIPS:1.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滨海旅游还能这么玩?

据媒体报道,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已于今年6月30日完成主线路基段建设,预计12月底主线全线建成通车。像文昌木兰湾这样的沿线美景早就成为网红打卡之地,是环岛旅游公路最先“火”起来的路段之一。这里有被誉为“亚洲第一灯塔”的木兰灯塔,还有奇异的礁石群、洁白的沙滩。为助力旅游业发展,政府已经在建设公路驿站、加油站、停车区,设置16公里的骑车道等公共配套设施。俯瞰木兰湾灯塔(图源:网络)上周(8月3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三亚市休闲渔业项目奖补管理办法(试行),这无疑给正处于暑期旅游高峰期、如火如荼地经营着各种旅游业态的自贸岛岛民们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而设计,旨在“以扩增旅游消费、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将传统渔业与现代休闲、旅游、教育、科普等元素相融合,集中发展休闲垂钓采摘、赛事节庆活动、渔事体验观光、鱼鲜餐饮、民居民宿、科普教育、赶海拾贝、潜水培训等业态。同时,该管理办法还“以弘扬、保护、传承渔文化和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打造美丽渔村,推动渔业新业态健康发展。三亚市政府官网截图此管理办法还有5个附件,非常详细地阐明了三亚市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海钓赛事基地、美丽渔村、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会展)以及有影响力的休闲渔业赛事等认定条件、申报流程和评价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大力发展基于本土渔业特色的滨海旅游业的决心,和对上述各类代表性项目的顶层设计思路。三亚市政府官网发布的可下载附件清单截图像上述这样的“利好”旅游政策近期在海南频繁推出
2023年8月7日
其他

散养鱼?开心鱼?

写在前面你听说过喝着啤酒、听着轻音乐、享受着按摩长大的牛吗?据说,这样的牛肉可以卖到数千元一斤!因为,其肉质和普通方式养殖出来的牛肉有显著差异,不论是口感,还是营养成分都如此。难道喝酒、听音乐、按摩真的会给动物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从而影响其作为商品时的价值吗?除了牛,鱼也会这样吗?这就不得不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动物福利”
2023年8月2日
其他

不挑不拣,也可能是更大的浪费

写在前面你是不是偶尔会在媒体上看到“南印度洋金枪鱼配额调整”、“俄罗斯真鳕配额减少”之类的消息?这些就是基于单一目标物种的渔业管理方式的典型代表。能实现这种配额管理往往有一个前提,就是捕捞的选择性较高,渔船只将符合“目标物种”要求的渔获物带回岸上,其余的则作为“兼捕”被抛回海里或依规另行处置。而在国内沿海渔港,常看到我们的渔船靠岸后,不管什么鱼虾蟹贝都会被分拣一空,都有人愿意买单。初看起来,这似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海洋渔业资源,但有的人认为,这会是更大的“浪费”!?海口周边渔港的妇女们在分拣刚上岸的渔获“什么都不丢”的捞鱼难道不是更环保吗?近日,小编读到一篇由旅美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文章,系统地评述了中国近海捕捞渔业的非选择性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渔业管理建议。看到洋文就头大!别怕,让小编来为你解读这略显陌生和艰涩的学术语言吧~什么是捕捞的选择性?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因为关注到当时拖网渔具尺寸对渔获物大小的影响而提出了“选择性”(Selection)这一概念。至今,业界有很多关于“选择性”的定义,可以包括任何引起鱼类被捕获概率随鱼体特征值(体长、体周、年龄等)变化的过程。而我们智渔此前开展的🔗“守护幼鱼”倡导中,常说的就是网目大小对鱼体体长的选择性。智渔发起的“守护幼鱼”倡议海报告诉你多大的鱼才能吃粗细不一且五颜六色的渔网(图源:网络)►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小蚂蚁在行动,争做文明赶海侠

前言PREFACE上周台风“泰利”登陆广东湛江,海口也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降雨,褪去几分暑气。台风过后的海滩,往往是各类海洋生物活动频繁之时,有经验的游人们纷纷提桶赶海。7月22日,智渔和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的小团员们一起踏上北港岛,学习和了解丰富多彩的底栖生物和自然知识,探索文明赶海侠之路。►
2023年7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国际合作社日|渔业合作社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编者荐语刚刚过去的上个周六,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102岁生日,也是第101个国际合作社日。为强调合作社对解决联合国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的贡献,并扩大国际合作社运动与其他行动者之间的伙伴关系,人们将每年7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为国际合作社日。今年,国际合作社日的主题为“合作社: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Cooperatives:
2023年7月3日
其他

蟹蟹有你|北港岛潮间带云赶海

北港岛,紧靠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海口唯一的岛屿行政村。岛上以原生态的植被与稀有的红树林景观资源为主,多样的生境涵养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今年四月,智渔邀请张小蜂老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果壳网签约作者,蟹类科普大V)在北港岛进行了潮间带蟹类调查,经调查,共记录北港岛13科29属47种蟹类。我们得以了解这些栖居潮间带的小家伙们。蟹类习性各异,活动灵敏,想要一次性看个遍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云赶海,带你初探岛上蟹类家族🦀️。无论是自驾还是打车,大部分人上岛第一站便是北港庙。潮落之际,从北港庙往南走,便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浅滩,从码头处的台阶走下,有一片小小的沙滩,在这片沙滩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沙球,大概率是韦氏毛带蟹的杰作。韦氏毛带蟹的“沙球阵”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休渔期还能吃啥?临高芒果螺!

前几日,我们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港附近的昆社村和渔民朋友一起🔗欢度端午佳节。热闹的龙舟赛让很多渔民兄弟兴奋不已,甚至特意为此调整了出海捕捞的时间。什么?现在不是休渔期吗,怎么还能出海?原来,渔民兄弟出海是持证上岗,合法捕捞,这属于“芒果螺专项捕捞”!芒果螺里没有芒果芒果螺长这样,椭圆形贝壳上满是褐色波纹(图源:iNaturalist@john_pereira)芒果螺的学名是波纹巴非蛤(Paphia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智渔气候小组菲律宾访学笔记(二)丨一场关于“萌发”的实验

前情回顾智渔在去年组建了一个气候小组,旨在了解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渔业的关系,挖掘传统渔业社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智慧。除了海南本地的工作,我们也关心与海南条件相似的东南亚渔业社区,希望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日前,我们将另一个渔业大国菲律宾作为第一站,进行了走访和交流。三周前,智渔发布了🔗第一篇访学笔记,试图通过讲述菲律宾渔民的贫困问题,为读者提供此行的背景信息。贫困、渔业资源衰退、气候灾害均可被看作为菲律宾渔民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我们愿以本文分享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应对之道。快门后的疑问抵达菲律宾的第三天,我在菲中部的西内格罗斯省马纳普拉市中心醒来,坐在餐厅的窗边翻看菲方伙伴PRRM*准备的行前资料。望着市中心不大发达的街景,喝着同事从国内带来的袋泡茶,读着资料中关于“大众民主”的诠释,耳边尽是持续一夜的空调轰鸣声的“余音绕梁”,我拍下了此刻的场景,希望快门能描画出我脑袋里的困惑。一张没有名字的图*PRRM(The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老人与海:林伯与吴伯的大海印记

写在前面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的林兴文和吴多民两位大伯是一起出过海的兄弟,如今他们是“美丽渔港”巡护员。林伯与来访者介绍潭门吴伯介绍排港村的历史“美丽渔港”巡护员证书一位渔夫,一艘船,一条鱼,一片海。作家海明威用四个简单的元素,在《老人与海》一书中讲述了一个老人出海打渔,途中经历各种困难,最后成功回到家中的故事。与小说的主人公相似,排港村的林伯与吴伯也皆是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老渔民。投身于打渔事业五十余载的他们,与大海相依为命,如今退捕上岸,有了新的身份,依旧常在海边吟诗踏浪而行,身上的大海印记不曾褪去半分。林伯日常巡逻、处理渔网工作记录视频“渔民诗人”——林伯大潭帆影驶有迹,咸水相伴苦无声。少年踏舟随波去,晚霞归航有幸还。捡得珠宝半鱼筐,转头已是黄昏边。裸身海地多半世,无悔人生度残年!林伯用海南话念诗与林伯、吴伯的初次见面在潭门码头的饭店里,那桌当地美食让人难以忘怀,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与林伯、吴伯两位老人的初次见面。记得当时我和同事到得有些晚,但他们已经早早地准备了一桌佳肴,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初见林伯,就被他高大的个子与率真的性格所吸引。虽然他的左臂因骨折受伤而缠着厚厚的绷带,但这位诗人般的老渔民并没有因此失去半分生机勃勃之态,反而声音洪亮,说话速度很快,走起路来也是健步如飞。令人意外的是,在我们刚交换微信的时候,林伯马上写下了一首诗,并将我的名字巧妙地藏在了诗头之中。这样的小惊喜让我心生感动,有一种如获至宝之感。林伯很喜欢讲述潭门的故事,无论是关于潭门的来历,潭门老码头曾经的故事,还是父辈祖辈的讨海故事,林伯总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吴伯的性格与林伯恰恰相反,他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我们与林伯的对话,偶尔会在林伯讲述的中间不紧不慢地插入几句他的不同观点。林伯出生的房子吴伯的老宅林伯与吴伯的出海往事林伯和吴伯曾经都是村里渔业工作队的成员,他们在年仅十几岁时就踏上了出海捕鱼的征程,历经风浪、辛苦劳作,无论是近海捕捞,还是远洋潜捕他们都曾经历过。当时的渔业工作队是吃公家饭的,普通渔民每月只有45斤的粮票,队里去三沙海或广西北部湾的所有渔获物归生产队,交易对象则是国营水产公司,每年一个劳动人的津贴为200元。一直到1980年生产队解散,过后分田到户,分船到户,粮食指标才随之停止。林伯后来当了村里的小组长,直至2021年才退休,而吴伯在90年代时决定上岸转业,在镇上做起了海鲜生意,有两三年还会开船把鱼卖到香港地区。林伯的船员证吴伯回忆出海时,直言船上生活之辛苦,长年回不了家,但具体的出海故事吴伯并没有长述。而林伯却有说不完的出海故事,他告诉我们,木船时期出海去一次西南沙最长有半年之久,而机械动力时期出海也会有一两个月。早期出海时还没有手机,在海上主要靠收音机接收来自陆地的消息,和家人联络。尤其每天下午六点播完天气预报后,是家人传递消息时段。如果家里有事,妻子会通过收音机报信,例如,通过电台播音通知:“琼0XXXX号船的某某,你家里老婆病重,尽快回家”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怎么“挖呀挖呀挖”才能助力渔村转型?这群人有想法!

前言PREFACE继四月地球日的“珍爱滨海湿地、生态文明赶海”志愿活动,五月的北港岛生物多样性影展和科普活动,在环境日和海洋日相遇的六月,来自海南省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跟智渔一起“下海”了,在演丰镇北港岛开展渔村湿地生态赶海活动,跟滩涂上的“原住居民”来一次亲密接触。本次活动由海南省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联合智渔共同组织,通过生态赶海深入感受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交流海洋环境保护相关议题,为后续从法律层面为滨海湿地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及持续推动生态赶海的普法志愿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参与活动人员合影活动开始之前,大家先各自选取一个北港岛生物徽章作为自己的幸运物,今天的小任务就是在滩涂发现自己徽章上面的“小可爱”。可爱的生物徽章每个人都佩戴属于自己的生物徽章来到北港村村史馆,小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北港岛的发展历史,从400多年前的琼北大地震中幸存下的孤岛渔村,如何演变成现在市民休闲娱乐的滨海美丽渔村,初步感受北港岛独特的人文历史。小明老师给大家介绍北港岛独特的人文历史随后一行人下到滩涂,大家边走边观察,挖挖捡捡,跟着小明老师和婷婷老师一起探索和了解北港滩涂上的原住民,“小沙团是螃蟹们的便便吗?”、“我们吃的海带是海草吗?”、“海草和海藻有什么区别?”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世界环境日丨“关爱滨海湿地”海洋环保科普进校园,我们在行动!

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204/25/WS6266649ba3101c3ee7ad260f.html
2023年6月5日
其他

全球已经对幽灵渔具下手了,你怎么看?

刚刚在法国巴黎结束了一场全球政府间谈判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协商、制定一份针对全球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问题)具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INC-2,5月29日-6月2日)。会议召开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提出如果全球各国及公司利用现有技术,在政策与市场方面进一步变革的话,到2040年塑料污染可能会减少80%[1]。众所周知,捕捞渔业中使用的各种渔网渔具绝大部分是使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各国代表在INC-2会议上的密切讨论(图源:IISD)还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注废弃渔具的问题。从“渔网无弃”,到基于渔网回收的工业设计,还有各种创新的艺术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废弃渔具作为特别的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之路。然而,渔网回收、渔具的设计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让我们看看这条解决之路上有哪些荆棘与挑战吧!这样才能既考虑系统又关乎细节,找到更适恰的解决方案。被冲上岸的废弃渔具(图源:NOAA)废弃渔具对海洋的危害以塑料材质为主的废弃渔具,由于原材料降解非常缓慢,如果不能及时收集,会在海洋环境中留存数十年甚至更久。这些废弃的渔具在海洋中漂浮、流动,与更多的渔具及其他废弃物相互缠绕,逐渐形成了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数量上都非常可观的海洋废弃物。漂浮在水面上的被有意或无意丢弃的渔具,非常容易缠绕到海洋动物的身体上,对其造成废弃(这也是废弃渔具被称作“幽灵渔具”的原因)。此外,海洋动物摄入废弃渔具,将导致其消化系统堵塞或损伤。而从废弃渔具上逐渐脱落的微塑料被海洋中各种滤食性生物或鱼类摄入后,更有可能将有害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输送到包括你我的餐桌上。被废弃网具勒到失去背鳍的白海豚被当地渔民唤作“豚坚强”(拍摄:郑锐强)OSPAR与废弃渔具回收报告废弃渔具如何处置可以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在上世纪就已经有区域性合作组织持续关注,并制定了相关的区域性公约。在欧洲北部,为了保护东北大西洋的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防止来自陆地、近海与捕捞渔业排放或丢弃污染物及废弃物,从1998年开始,位于大西洋东北部的沿岸各国,共同制定并生效了《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简称“OSPAR公约”。OSPAR就是十五个公约缔约国与欧盟委员会共同合作的网络机制。东北大西洋海域及15个公约缔约国2019年,OSPAR对缔约国海滩的垃圾评估报告显示,与渔业相关的物品是海滩上记录到的、最常见的三种垃圾类型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OSPAR自那时起,就已开始考虑渔具的设计和回收工作,以及到底该如何减少OSPAR海域中作为海洋垃圾的渔具数量。2020年,OSPAR发布了一份有关渔具设计和回收的OSPAR报告[2],这份报告介绍了当前渔具设计和回收的政策、挑战、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案例,同时还为后续行动方向提供了建议。该研究报告封面在OSPAR海域中被使用的各种渔具和材料类型,取决于捕捞物种和捕鱼区域。底拖网、远洋拖网和刺网是主要的渔具类型,其次是围网和陷阱类网具。这些渔具使用的主要塑料材料包括聚丙烯
2023年6月2日
其他

智渔气候小组菲律宾访学笔记(一)丨愿丰年,永平安

写在前面智渔在去年组建了一个气候小组,旨在了解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渔业的关系,挖掘传统渔业社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智慧。除了海南本地的工作,我们也关心与海南条件相似的东南亚渔业社区,希望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日前,我们将另一个渔业大国菲律宾作为第一站,进行了走访和交流。临行前,来自菲律宾的专家向我们询问中国渔民的贫困问题,我想他或许十分关注本国渔民的生计,才会对他国的情况如此好奇。想起同事说海南渔民“并不穷”,相比于“贫穷”,更大的挑战是“风险”,特别是天灾人祸造成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于是,我们带着“菲律宾渔民是否贫困?为何贫困?”的问题走进了菲律宾。团队与来自老萨盖村的居民、人民组织代表、市政府和市旅游局官员、本地高校教师、社会组织PRRM的伙伴的合影贫困与生计我们在菲律宾共走访了三个渔业社区,Barangay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云看展|“魅力北港 ,多元生态”主题影展回顾

北港岛位于海南东北部铺前湾东寨港出海口处,岛上以原生态的当地植被及稀有的红树林景观资源为主,紧靠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鸟类、底栖生物、海草床等生态资源,生态价值较高,同时也跟传统渔业生计、渔业文化息息相关。为让更多人了解北港岛丰富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在国际生物多样日期间,由海口市演丰镇北港村村委会和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起“魅力北港,多元生态”主题影展。通过影展观赏、游戏互动、生态赶海科普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北港岛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知识,倡导环境友好的生态赶海,活动当天,吸引了近百名当地村民和游客参与。影展期间,设置了“缤纷生态系统”、“多彩底栖生物”、“传统赶海生计”三大主题展区,展示北港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以及北港渔民的传统赶海智慧。在北港岛大戏台,一幅幅生动影像,呈现出人与海的互动,生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景,不时引来村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刚赶完海的渔民前来观看影展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渔村发展要挣钱也要环保,可能吗?

雨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海藻养殖,公益组织也投资?

雨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赶海很潮?你可知道它是渔民的传统生计

“北纬20度,遇见北港岛。”从海文大桥上俯瞰,北港岛呈菱形,两头尖,中间大。走在北港岛堤岸上,略带鱼腥味的风从海面吹过来,目光所及处白鹭在红树林里徜徉。自去年10月,北港岛因“毁灭式赶海”频上热搜后,近日再次迎来喧嚣。平整裸露的滩涂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怪坑”。走近一看,一些游客在坑里撒盐,正等着蛏子冒出来。如果细细察看,挖出的滩涂泥沙里还掺杂着一些草。赶海的游客在滩涂上挖的坑摄影/刘义程“赶海”原本是一种传统的滨海劳作形式,指渔民在退潮后的海滩上获取海产品以饱腹或进行售卖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加入赶海队伍,助推“赶海潮”。火热背后,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对本地环境与生活的影响,拥挤的人群、受伤的滩涂、充满抱怨的本地人……交织成赶海热之下的杂乱篇章,因此,我们急需探索失序之下的平衡,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为此,我们也有幸入围2023年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ME创新计划”,以生态赶海构建文明渔村,一起探寻渔村可持续发展之路。海草的重要功能在这波北港岛“赶海怪圈”热中,一个“无辜的”物种引发关注,即海草。那么海草只是长在海里的“草”吗?为啥滩涂上被连根拔起的海草,令人痛心疾首?北港岛滩涂上分布的海草,一些螺栖息其间。摄影/陈明智海草实际上是一种被子植物,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完全活在水下开花的植物,它大概100万年前由陆生植物进化而来,被认为是在演化过程中又“迁移回”的植物。海草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功能,它们为海龟、儒艮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它们通过碳储存,调节气候变化,它们为渔业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缓冲海洋酸化……它们有着如此多的重要的功能,却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命运。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共生共栖。资料图片来源:《海底大草原-海草》很多时候,大家会将目光聚焦在对红树林、珊瑚礁的保护上,但海草往往就被遗忘在角落,并没有成为保护界的“明星物种”。沿海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疏浚和不受管制的捕鱼和划船活动带来的多重压力,是海草及其相关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自1930年代以来,全球海草数量一直在减少。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21%的海草物种被归类为近危、易危和濒危物种。在海南,多地都有海草的身影,但它们也未受到足够的关注。2015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全职+实习|智渔@优秀的你 一起做最酷的可持续渔业!

↓用地图摸清水产养殖家底↓用数据推动智慧养鱼↓赋能行业组织的专业服务↓给小散渔农上保险↓在田间地头追随村委会大哥↓在塘头建个鱼病诊断实验室↓主持一场干货十足的研讨会↓用可视化的数据洞察行业未来↓03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年终对话6:气候变化和我“躺平”有啥关系?

版丨林雨佳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让渔回家|你以为公期只能吃鸡?不不不,还能看影展!

公期公期,一起吃鸡,今年拜祭,明年顺利!大到每个县城,小到每个乡村,一年一度集体祭神的盛事「公期」,岛民们一定都不陌生。2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一场传统的公期在南兴村开始。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每家每户都带着鸡、鱼、米等供品,在公庙面前的空地上,同时祭拜上香,庆祝当地恩主庙神的诞辰。从早到晚,精彩活动不断,集体祭拜后,还有宴客酒席、拔河比赛、琼剧观赏几个环节,节庆氛围更胜春节。👆戳视频,看「让渔回家」公益影展每家一桌,村民们在桌上摆满了各色祭拜用品公期盛况如常,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南兴村还举办了一场「让渔回家」公益影展。影展海报与村内的横幅相映成趣影展展出了数十张反映渔村传统庆典、特色建筑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照片,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小朋友们在画架前嬉戏打闹“这不是我们家吗?”阿姐把远处的朋友喊过来,一起站在照片前仔细地打量。阿姐在照片中看到了自家老宅“这个是我女儿!”、“这人是我邻居。”“这盏灯我认得!”……村民们纷纷开始从照片中辨认起熟悉的场景和面孔。一位顽皮的小朋友甚至开始模仿起照片中的POSE。家住村庙旁的小男孩,端着饭碗就来看展了一些村民掏出手机拍起了小视频,骄傲地向远方的朋友展示:“看!我们村的影展!”不少村民表示,能在村里看到影展既新奇又自豪除影像展之外,现场还设置了科普游戏摊位,提供涂色卡、猜谜等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小朋友们普及会文湿地的常见物种和海洋动物知识,让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涂色游戏深受小朋友们欢迎而这场影展之所以让村民如此亲切,是因为这次影展展出的所有照片,都是在南兴村拍摄的。取之渔村,用之渔村,这便是“让渔回家”项目一直在做的事情。2019年起,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让渔回家"项目,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深入发掘渔业社区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影像、文字等传播手段,带动渔业社区内外部双向交流。本次在南兴村的影展,已经是“让渔回家”影展在海南巡展的第六站。影展生动再现南兴村的传统民俗南兴村坐落于文昌市会文镇,紧邻被誉为“教科书式热带海岸”的会文湿地,位处海南省清澜港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该村作为典型的渔业社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具备优良的自然生态和精神文化基础的南兴村,或有望成为文昌乃至海南的“样板”。南兴村对传统民俗的重视,反映了村民的精神凝聚力为展陈南兴村独特的人文文化,呈现其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本次影展,智渔还协同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海南观鸟会等组织共同策办,力求影展内容全面、丰富。去年7月,智渔带领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的同学们走进南兴村开展人文和生态调研,此次影展收录了当时同学们镜头下拍摄的南兴村。而在地组织海南观鸟会,多年来一直持续组织志愿者开展会文湿地的越冬水鸟、海草等监测活动,为影展提供了另一重自然视角,也让村民对南兴村周边的生态环境、物种资源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影展内容广泛涵盖南兴村的人文、自然风貌乡村振兴不仅要保留传统,也要推陈出新。与渔村自身的特色民俗活动融合,举办影展这类别开生面的社区活动,能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渔村的精神活力,逐步构建起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探索。夜幕随琼剧舞台的帷幕一齐拉开,伴随着舞台上生旦净丑末的悠扬唱腔,南兴村的公期盛事渐渐走向尾声。琼剧舞台帷幕拉开,八仙齐送祝福通过让渔回家项目,我们系统地记录了渔业从业者的生活,承载了他们的文化,也让我们对于渔业从业者的生活,有了影像层面更清晰和丰富的感知,从而生长出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每一幅照片前久久的凝视,不仅让渔民们的文化被别人看见,也让他们看见了自己。以上所有照片均由智渔拍摄hi~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年终对话5:70后与90后的“社会治理”缘

版丨林雨佳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年终对话4:扎进去,去社区,去田野!

让渔回家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2月8日
其他

新老NGOer的对话:“新年不要畏惧挑战自己!”

让渔回家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去了一趟潭门港,仿佛走进了海南渔业大观园

从海南东部城市琼海出发,向东行驶大约20公里,跨过潭门大桥,便会抵达潭门。那里有椰林晚风,阳光沙滩,还有千年渔港——潭门中心渔港。走进码头,千年渔港的气息扑面而来,港湾里的渔船和鱼排,栉比鳞次地排列着。要是遇上渔船回港,码头必定热闹非凡,渔民们分拣、装冰、卸货、售卖一气呵成,前来买鱼的村民停下小电驴,人群围成圈,各自挑选心仪的海货。依海而生,与海相恋自古,潭门渔民远赴西南沙地区进行潜捕作业。他们运用独门秘技“丹气潜水”,无需供氧装置,就可以潜入几十米深的海里打捞高价值海产品,捕捞珍贵活鱼。为什么“潭门”叫潭门?据一些史料记载,潭门沿海岸多为珊瑚礁盘,潭门港至大海有一珊瑚礁形成的水道,水道尽处有一深水处,潭门人称其为“大潭”。而“门”意味着关口,是潭门渔民的“生门”,出了大潭,即向大海。潭门渔民驾驶的船叫子母船,大木船上会有几艘小船,方便渔民抵达西南沙后乘小船到珊瑚礁附近进行潜捕作业。潭门中心渔港对岸的排港村是潭门渔业的一个缩影。排港村三面环水,村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最远会远航到西南沙地区。曾经唯一出村进城的方式就是搭乘潭门码头的摇橹船过河。2013年,潭门大桥通车,从排港村到对岸的潭门中心渔港,开船不到五分钟变成开车不到五分钟。摇橹船成为了历史,人潮散去,老渡口成了垂钓老手的好去处,人们提上鱼篓,戴好草帽,清晨上杆,和老友一起度过一段悠闲时光。港口入口的鱼排,浮筏木屋主要用于存储渔具和未及时售卖的西南沙渔获物。林伯曾是下南海的老船长,出海几十年。他告诉我们,早期出海时还没有手机,在海上主要靠收音机接收陆地上的消息。尤其每天下午六点播完天气预报后,是家人传递消息时段。如果家里有事,妻子会通过收音机报信,例如:琼0XXXX号船的某某,你家里老婆病重,尽快回家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跟着小青去赶海|会文湿地赶海指北

关于会文湿地会文湿地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长度约12公里,宽度1-4公里,有着国内并不多见的复合型热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育成熟的带状套叠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20世纪初,会文湿地因其特别丰富的越冬水鸟鸟类种类和数量,在观鸟爱好者、科研人员之间口耳相传,并由此逐渐广为人知,并于2016年,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列入中国「十块最值得关注滨海湿地」。会文湿地公民科学调查为了全面地了解会文湿地的资源与面临的威胁,以便为后续的保育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引起公众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与关注,2017-2022年,在阿拉善SEE基金会任鸟飞项目组的支持下,海南观鸟会联合多家机构,分别对会文湿地的鸟类、大型底栖动物、海草床、水质以及当地的海水养殖业做了调查,并编制了相应报告。调查主要通过培训志愿者参与野外研究的「公民科学」方式开展,众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了调查,并且得到了在地管理单位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文昌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了解会文湿地:打开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年终对话2:“宝贝”组合-累并持续成长

让渔回家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年终对话1:在星辰大海中寻找意义

▍沈鸿灿(S)入职半年的新人,清澜渔港边长大的95后,海洋渔业本科毕业后在乡下家里徘徊一年,还是一头扎进“海洋”▍郑锐强(Z)理学博士,智渔科学总监,海上追踪白海豚13年▼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当我们谈论海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时,我们在讲什么?

11月20-22日,腾讯召开“2022AND服务创新大会”,邀请公益机构、科学界及公益领域媒体人、技术志愿者等共同分享互联网技术与服务设计如何惠及更多弱势小众领域、如何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会上,智渔科学总监郑锐强博士做了《本土NGO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与互联网公益中的探索》的分享。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面临的挑战谈起,向大家介绍了这两年智渔正在推动的爱海豚公益计划(iDOLPHIN),以及对互联网公益的理解与思考。本文是对这次分享内容的整理,希望这些行动案例与思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作为不同身份的你,可以如何参与到生物多样性治理中。跃出海面的中华白海豚,可能就像电影《白日梦想家》里面Sean说的一样:“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在潭门赶海节上,我认识了40种贝类!

近年来,琼海市以潭门赶海民俗文化为依托,一直致力于打造“潭门赶海节”品牌形象。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赶海节系列活动,传承潭门南海渔耕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11月26-27日,以“潮起潭门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亮相COP27|智渔设展推介海南气候行动

让渔回家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数说渔业|罗非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罗非鱼祖籍非洲尼罗河畔天生生存能力强繁殖迅速、无肌间刺是人类“动物蛋白供应商”中的战斗机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选定为向全世界推荐的养殖品种。上世纪5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始引进罗非鱼,发展罗非鱼养殖业。如今,作为一种优质经济鱼类,罗非鱼已经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成为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的第三大国际贸易水产品。了解罗非鱼的世界冒险故事,也是窥探世界水产品贸易变迁的一把钥匙。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引进物种罗非鱼不挑食,不怕生,繁殖能力极高,温暖的淡水和半咸水都能成为它的快乐老家。2020年,罗非鱼全球总产量约为610万吨[1],是世界第三大淡水养殖鱼类。消费者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前方报道|云逛COP27

让渔回家转载声明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赶海热”下,海南如何念好“生态经”?专家建议→

让渔回家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数据如何推动养殖尾水治理?

在海南,现代海水养殖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滩涂、浅海和港湾进行水产养殖,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长,海水养殖逐渐成为沿海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海南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过去十年(2012-2021年),海南海水养殖成为水产养殖总产量主要增长来源,同时,总产值也跃升明显,增长幅度超过100%,占比海南省水产养殖总产值的70%。是海南省水产养殖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十年间,海水养殖产值从67亿元增长至136亿元要想鱼养得好,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因早年传统的水产养殖缺乏尾水处理设施,粗放的产业发展形式和不断增加的养殖密度对当地水质环境产生了持续的不良影响。2017年,海南省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均位列全国前十[4],而同期海南省水产养殖总产量仅排名全国15[5],说明在海南省水产养殖单位产量下,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量高于全国其他省份的平均水平。由此,海南养殖尾水治理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要治理,就要了解养殖现状,找到治理难点。以养殖连片区为重点在海南,海水养殖以散户为主,养殖面积偏小,由此往往缺乏自主建设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的空间。同时,传统的水产养殖以家庭(个体)居多,单个养殖主体的规模不大,以个体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投入成本高,难以推动。以文昌为例,海水养殖规模在30亩以下的养殖户,占比90%以上,而养殖总面积占比超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一半。海南会文星罗密布的养殖池塘摄影/陶兴室内养殖场花花绿绿的屋顶,很难从地图上分辨出来摄影/陶兴虽然海水养殖整体以小规模养殖户为主,但其养殖分布则以连片分布为主。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文昌市海水养殖100亩以上的连片区达到4万亩,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的78%。海南省的水产养殖尾水亟待得到治理,而其中海水养殖的连片聚集区的治理将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养殖尾水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各项文件,提倡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应以养殖连片区为重点,鼓励养殖连片聚集区统一收集尾水、集中处理,设置统一排放口。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方便,有效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如何界定连片区在推进养殖连片区的治理过程中,主管部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去界定连片区,管辖范围内有多少连片区?以及养殖连片区可以如何集中治理?哪些连片区可以由政府来牵头处理?带着这些问题,并回应管理部门的需求,智渔受委托对海南部分市县的养殖尾水治理工作进行前期研究或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了解到目前政府已有的养殖主体数据都是以表格的形式收集,但仅通过表格数据无法判断各个养殖场是否呈连片分布,且这些数据往往是通过养殖户—村—镇—市层层上报,其真实性、完整度都无法有效验证。卫星图片往往只能看到养殖池塘的位置为了更加快速便捷地识别养殖连片聚集区,主管部门委托我们尝试应用遥感技术来识别养殖连片区。然而,新的问题来了,遥感技术难以高效、准确地识别出室内工厂化养殖场,也无法判断池塘水面是否在养、具体养殖品种等信息。因此,仅通过遥感依旧无法评估该区域的排水量、排水规律及养殖尾水污染物浓度等信息,难以判断该区域是否适宜作为连片聚集区来集中处理尾水。“水产养殖地图”的登场最终,通过将卫星地图和水产养殖数据统计表格结合的方式来建立的“水产养殖地图”,闪亮登场,将养殖塘主、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等信息在地图上一一呈现,得到更加准确的识别辖区内养殖连片区的分布,片区内的养殖户数量、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等数据。“养殖地图”示意图,包含了养殖面积、品种等多种信息我们了解到,在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方面,主要依靠村镇一级的基层组织发挥关键的作用,但来自不同管理需求、多次、重复的一线信息收集工作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担。通过养殖地图,把“基于地理位置的养殖主体数据信息”打好基础,可以缓解基层管理人员重复采集和更新数据的压力,更加准确地核算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核查养殖户登记状况,减少上报过程中带来的误差,能大大提高基层行业治理的效能,后期的数据更新和维护也更为便捷。同时,通过养殖地图的建立,在识别养殖连片区时可以有效地排除一些疑似连片区,帮助主管部门更全面、高效地确定需要治理的范围、分工及预算等。比如,智渔某次在协助海口市有关部门判定连片区时,仅从卫星图片看是一个近600亩的连片水面,而在实际核查过程中发现实际在养的水面仅有200亩左右,其中近400亩是已经被弃养准备征收的水面。除此之外,在养殖连片区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养殖地图也可以通过数据叠加的方式,可以将连片区养殖品种,进排水沟渠,地形等高线,地貌类型做结合,帮助连片区尾水站的选址,管网建设提供参考意见。而在协助主管部门做养殖连片区治理规划层面,养殖地图能全面识别出辖区内养殖连片区的分布、面积等数据,从而更好地辅助主管部门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财政预算等情况更加细致、切实地规划养殖连片区的治理策略和方案。结语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是推动我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实现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尾水距离实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的目标任务还有较大距离。养殖基础数据的有效应用只是推动落地实施的一个环节,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生产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连片区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的制定;养殖尾水治理资金的筹措等问题仍然亟待突破。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政府、科研高校、养殖企业、金融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投入,才能保障养殖尾水问题能够长期、有效地得到治理,水产养殖产业得以绿色可持续地发展。▍参考资料[1]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数说渔业丨走出“东海无鱼”,舟山这样做——

主任)对本篇推文的专业意见指导▎招募智渔“数说渔业”栏目长期招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实习生,简历请发至job@chinabluesustainability.org[参考资料]向上滑动查看[1]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想实现“生态赶海”?不如试试这十条建议

赶海,是在退潮时走近大海。保护,是在“涨潮”时走向大众。海口、文昌、琼海……国庆期间,海南多地海滩迎来“赶海”热潮,到处形成“人比海产品多”的景象。图源: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赶海:体验与争议关于“赶海”的讨论并不鲜见。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看别人“云赶海”成为了一种风尚,甚至被认为是能帮助现代都市人“体验另一种生活”的解压良药。赶着热潮,或是被激发了兴趣,也有一些人不满足于“云赶海”,更想自己体验一番。看多了“假赶海”和“摆拍”,大家都希望得到更真实的体验;有人追求“更多、更大”;有人则追求更新奇,甚至不乏猎奇的体验。有赶海博主展示一只波士顿龙虾(美洲螯龙虾,Homarus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毁灭式”赶海之后怎么办呢?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放飞了的人们开始疯狂奔向海边,在退潮后的沙滩上形成了“人从众……“的景像,你以为你赶的是海,转角就会遇上螃蟹和虾贝,实际你转身遇到的只会是“两脚兽”——人类。工作日的北港岛沙滩上,依然有不少赶海的人群。近来,海口北港岛成为了网红赶海地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这么多车,到处密密麻麻的。”问起国庆期间的赶海“盛况",一位村民如此回答。而一篇《毁灭式赶海,海口北港岛已不堪重负》的文章,更是直指北港岛国庆期间“人多过蛏子”的怪状。昨日,智渔小伙伴也来到了北港岛,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大叔路过,见我们在堤岸上溜达。“你们不去赶海吗?”,这成为了村里人看到外来面孔的第一反应。这已是国庆收假后的第三天,下午3点,退潮后的沙滩上依然人头攒动,还有车辆陆陆续续开进来。下车后,人们换上拖鞋,虽手持的工具不一,有人拿桶、有人拿铲,但塑料袋里必然装着一袋袋食盐。此时,北港岛正迎来蛏子的季节。高浓度盐水进了蛏子等贝类栖身的洞穴,它们会因受不了渗透压的急剧变化而爬出来,成为赶海者们的“囊中之物”。有些游客甚至直接用瓶子先调配好盐水再带进海滩。蛏子(缢蛏,Sinonovacula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每捕捞一公斤梭子蟹,就会有二两渔具弃置海底?

“秋分食蟹忙”“菊花开,闻蟹来”秋风一吹,就到了梭子蟹大量上市的季节智渔小伙伴们早已按捺不住向菜市场伸出双手把梭子蟹们拥入“盘”中<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这十年,看我神州鱼跃水清人欢颜

说起渔业,你知道它都包含了什么吗?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渔业提供了餐桌上的优质蛋白,保障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供给和国家食物安全。对于从事捕捞和养殖的渔农而言,它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的重要经济业态。而对于那些深知“渔权即海权”的人们,渔业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世界输出“中国的蓝色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我国渔业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不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01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数说渔业丨这绿色的鱼,您品一品?

前一阵子,智渔梳理了国际可持续水产品评级和认证方式《人要撕标签,鱼要贴标签?》有人问了,那国内有没有类似的产品评级和认证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水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认证体系“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的认证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有了更高要求。90年代,我国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标准[1]。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后的产品,可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区别在于限制使用农药、肥料等人工合成剂的程度。1994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中心成立(简称“OFDC”),标志着有机农产品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纯天然、高品味、高质量的有机食品生产要求最高,认证有效期最短。2001年,农业农村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3],建立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07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4]。标示来源于特定地域,有地方人文历史内涵的农产品预示着我国农产品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作为负责任的海鲜吃货,你知道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水产品都有什么特点么?有机水产品:认证难度最高有机产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管理,禁止使用农药等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初次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只能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须连续保持认证三年,才能申请有机产品认证。通过后,方可在产品包装上标注“有机产品”[5]。这样严格的审核流程,难怪有机产品价格偏高,也依旧深受消费者喜爱。据认证数据显示,目前仍在有效期内的全国有机水产品认证数量共583个,认证年产量超过60000吨,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沿海省份。在众多水产养殖大省中,拥有132个有机水产品认证的江西省遥遥领先,同时年产量超过9000吨,位列第一。有机水产品认证主要有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等品类。其中淡水鱼占比88%,年产量高达52850吨,是有机水产品品种认证的主力军,这是否侧面显示了我国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和原生态呢?我国传统四大家鱼的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淡水鱼认证数量和年产量排名前三的草鱼、鳙鱼、鲢鱼均为四大家鱼。海水鱼品种众多,但是认证品种较少,其中大黄鱼占比7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3-2020年中国大黄鱼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大黄鱼产量上升至30.01万吨,同比上升5.19%,说明大黄鱼在海水鱼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相关企业在获得有机水产品认证这方面的投入也逐步上升。通过有机认证的水产品将没有化学合成药物残留,可追溯来源,成为消费者可以信赖的选择。绿色水产品:市场认知度较高绿色食品严格限制使用农药等化学合成剂,“绿色”强调该产品出自安全优质的生态环境,其产品需符合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运输等多个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力求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6]。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综合认知度超过80%[7]。绿色水产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多数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及沿海省份。其中,安徽省认证数量最多,达到109个。山东的认证产量最大,达41644吨。绿色水产品认证品种最多的同样是淡水鱼。从认证产量来看,淡水鱼约占总产量的39%,位列第一。藻类认证数量虽多,但大多都是认证水产加工品,产量并不突出。其他类主要包括贝类,认证产量约占94%,其中生蚝产量最多,这也对应了我国生蚝第一产出国的名号。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数量最多无公害农产品允许科学使用国家准许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为保障食品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认证范围覆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在“三品一标”中,无公害农产品是政府运作的公益性认证,认证数量最多。据数据显示,无公害水产品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及沿海省份,其中安徽省认证数量最多,达1335个;浙江省认证产量最多,约14万吨。而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品类中,淡水鱼认证数量遥遥领先,达到了3824种,约占总数74%。在淡水鱼认证数量前五中,草鱼最多,达到了738个,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只有青鱼掉出了队列,因为青鱼的生长周期较长、成本高、风险大、消费需求不高,所以养殖数量并不算多[8]。从认证产量来看,淡水鱼也是一枝独秀。地理标志水产品:彰显地方特色水产品地理标志是水产品中的名优特色产品,具有较强地域特征和较高经济价值,凭借其知名度和地区辐射力度,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阳澄湖大闸蟹,每年金秋都能占领朋友圈,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焦点。在2016-2022年中,地理标志水产品共认证数量115个,主要集中在安徽、福建、浙江,反映了这三省对于发掘产品文化价值,弘扬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视和努力。水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种中,淡水鱼数量占优,虾蟹类发展迅速。从2016到2019年,地理标志水产品认证数量发展稳定,2020年认证数量大幅增长,全年认证数量高达32个,新增了温州大黄鱼、柳州螺蛳、冯家湾花螺等地理标志,体现了全国各地区水产品的多样性发展。“三品一标”认证的施行对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绿色养殖模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十四五”渔业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等方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另外,近年来线上平台、会员制和网络直播等消费模式快速发展,也对“三品一标”认证组织的线下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9]。期待未来市场上有更多“三品一标”的水产品,也让消费者对选择健康优质的水产品更有信心。[参考资料]向上滑动查看[1]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直面挑战,海南水产养殖行业各方携手推动尾水的多元共治

2022年8月6日上午,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
2022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