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4期目录及提要

DOI:10.20083/j.cnki.fleic.2023.04.034“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以《指南》为指引,加强西班牙语教学的学程指导:课程论的视角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3期目录及提要

喜报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入选为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这标志着本刊再次得到学界肯定,在此诚挚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学者、作者以及读者!目
2023年9月7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目录提要热点聚焦: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专栏抓住机遇,推进创新,全面提高高校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武世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高等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高等外语教育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从五个方面发力,全面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1)创新推动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2)在“四新”建设中推进外语教育创新;3)聚焦关键领域涉外人才培养;4)打造面向新时代的外语核心课程体系,探索建构中国自主外语教育知识体系;5)以数字化构建外语教育新形态。关键词:教育强国;外语教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DOI: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喜报2023年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外语教育研究前沿》获评AMI(新刊)核心期刊!这是继本刊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后,学界对本刊的又一次认可与肯定,诚挚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学者、作者以及读者!目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回眸2022,《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发了这些期刊好文

2022年《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共刊发49篇文章,聚焦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者访谈、“云连接论”研究、《高职英语课标(2021年版)》教学实践探索、“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外语课程思政、语言评价素养研究、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等热点话题。本期选取其中21篇好文,带您一起回顾外语教育研究中的新发展、新举措、新成果!点击链接可阅读全文!《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要:本文聚焦研究“云连接论”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及其应用。经过两年的辩证研究,构建了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框架,包括总体原则和阶段性原则。总体原则指导阶段性原则。总体原则包括“知行合一”“产出导向”“系统计划”和“灵活调整”。阶段性原则覆盖“准备活动”“正式活动”和“后续活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两条原则,前者与认知内容有关,后者与认知方式有关。实践证明,总体原则与各个阶段性原则对拓展认知连接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关键词:云教研共同体;云连接论;认知连接全文链接:文秋芳、毕争: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葛囡囡:中国德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以《当代大学德语》为例 | 前沿推荐

wird.(请仔细和辩证地阅读课文并在第一遍阅读时用“!”标出您认为重要并正确的观点,用“+”标出您认为正确的观点,用“–”标出您认为错误的观点。)。课文后面还有一个反思和表达观点的练习:Haben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谈佳、张璐:《法语》(修订本)的文化呈现研究 | 前沿推荐

2021:3)。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法国“已经不再是法语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唯一代表……法语及法国的那种优越感和思想或观念的灌输意识已经让位于相互尊重和相互交流”(让–马克·德法伊
2023年2月9日
其他

张虹、李晓楠: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 | 前沿推荐

Unit7描述了中国画家张大千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交流。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背景下,英语已经不再局限于英语母语者和非英语母语者之间的交流,而成为非英语母语者之间的交流手段(Gilmore
2023年2月2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总目次

(4/77)学术动态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推动高等外语教育创新发展——“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2023年1月15日
其他

崔启亮、黄萌萌:基于行业需求分析的语言服务核心课程设计 | 前沿推荐

教师教学需求从事语言服务教学和管理的高校教师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和实施者。调查数据表明,专业化和实践型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足。为此需要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加强师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崔启亮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刘和平、韩林涛:新文科背景下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 前沿推荐

用政产学研一体化推动语言服务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服务实践课程体系肇始于2011年高级翻译学院创立之时,十几年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形成了包含6项创新措施的18字改革模式。3.3.1
2023年1月4日
其他

屈海燕、许钧、冯全功:《翻译概论》的编写原则与探索——许钧教授访谈录 | 前沿推荐

编者按:2021年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各级各类优秀教材和为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本刊特设专栏,访谈外语界部分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的学者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教材主编,请他们就我国外语教材建设工作谈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为创新外语教材建设理念,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外语精品教材提供启示。解碧琰、文秋芳,2022,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文秋芳教授访谈[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23-28。张黎新、陈琳,2022,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陈琳教授访谈[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29-33。屈海燕、许钧、冯全功,2022,《翻译概论》的编写原则与探索——许钧教授访谈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3-9。提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4期目录及提要

目录提要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奖者访谈《翻译概论》的编写原则与探索——许钧教授访谈录屈海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许
2022年12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周珊珊、赵海永: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者语言评价素养发展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 前沿推荐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和邮件发放问卷。两种方法共回收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问卷超过100份,可进行因子分析(Dörnyei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许悦婷、邱旭妍:大学英语教师线上评估实践与评估素养:一项质性研究 | 前沿推荐

2020)。此外,本研究还暴露了教师在试题编制上的技能盲区。教师虽提及线上试题难度与信度等问题,但除了改变试题形式外,教师大多凭线下经验来编制试题。因此教师试题编制能力是今后评估素养研究的重难点。6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江进林:高校英语教师的同伴互评实践研究 | 前沿推荐

提要:本研究基于对3名高校英语教师的两轮访谈,以及对同伴反馈等材料的文本分析,探究教师为何以及如何实施同伴互评。结果显示,对同伴互评益处的了解促使教师尝试使用互评;在实践中,教师坚定了对同伴互评的信念,愿意继续使用互评。并且,教师掌握了同伴互评的基本程序,在互评前、中、后使用了一系列有效策略,但在聚焦评价目标、示范评价过程、提供高效反馈、采取后续行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实施同伴互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同伴互评;高校英语教师;实践;实施过程;访谈1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韩宝成、魏兴:整体外语教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意义协商活动研究 | 前沿推荐

“共建“环节“再现”环节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从所学语篇获得的“本领”,围绕话题“自媒体发展对社会进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按照以下三步协作创建新语篇(韩宝成、梁海英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康铭浩、沈骑:“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 前沿推荐

提要:本研究关注中国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能动性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生态视角,对15位非英语外语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非英语外语教师具有四种能动性:“高度认可,稳步发展”“积极调适,力不从心”“内心抗拒,消极应付”“不思求变,随波逐流”,且受到个人经历、当前工作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共同影响。研究揭示了社会变革下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呼吁高校关注其发展问题,保障其参与事关自身发展政策决定的权利,为其提供有效资源支持,提高教师能动性。关键词: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生态视角;教师发展;“一带一路”1.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3期目录及提要

engagement)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外语教育领域学习者投入的相关研究总体较少。本文评介Phil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如何写出高水平的英文摘要——以外语教育研究论文为例 | “前沿面对面”直播预告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系列活动第八期将于8月25日在线举行!本次直播活动将邀请《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副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浩副教授和审稿编辑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濮实老师从审稿人角度深入剖析英文摘要写作要点,帮助外语教师明确英文摘要写作规范,解答英文摘要无从下笔、表述不全面等常见问题,欢迎大家参加~为使专家的解答有的放矢,诚邀您将自己对“英文摘要写作”这一话题的思考或看法发给我们,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在期刊官网(http://www.celea.org.cn/class/28)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活动时间2022年8月25日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秦丽莉、姚澜、牛宝贵:第二语言学习者情感研究述评 | 前沿推荐

提 要:SLA领域的情感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学习者情感对于理解二语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二语学习者情感”议题,从其内涵入手,回顾了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情感研究,并梳理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范式。研究发现:1)情感研究理论呈多元化发展,不仅有传统心理学视角和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也存在社会文化转向趋势;2)已有情感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外语愉悦和焦虑两方面,可开拓空间较大;3)情感实证研究范式则从一元化到多元化发展,亟须寻求更加科学的研究路径。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8月8日
其他

张黎新、陈琳: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陈琳教授访谈 | 前沿推荐

编者按:2021年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各级各类优秀教材和为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本刊特设专栏,访谈外语界部分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的学者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教材主编,请他们就我国外语教材建设工作谈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为创新外语教材建设理念及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外语精品教材提供启示。解碧琰、文秋芳,2022,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文秋芳教授访谈[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23-28。
2022年8月3日
其他

解碧琰、文秋芳: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文秋芳教授访谈 | 前沿推荐

编者按:2021年10月12日,“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各级各类优秀教材和为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本刊特设专栏,访谈外语界部分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的学者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教材主编,请他们就我国外语教材建设工作谈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为创新外语教材建设理念及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外语精品教材提供启示。解碧琰、文秋芳,2022,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文秋芳教授访谈[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23-28。
2022年8月1日
其他

何莲珍: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 | 前沿推荐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特设“外语课程思政专栏”,《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黄国文)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点,以及指导教学实践的原则;《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何莲珍)探讨如何从教材入手,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强化课程育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要: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本文指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需要厘清三个概念:1)课程思政≠专业课内容的压缩和思政内容的增加,专业是载体,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2)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要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3)外语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外语课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评价能力,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大学外语教材1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黄国文: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 | 前沿推荐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特设“外语课程思政专栏”,《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黄国文)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点,以及指导教学实践的原则;《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何莲珍)探讨如何从教材入手,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强化课程育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 要:如何在外语课程中融入价值观和思政元素是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中,有一个切入点、一个基本点和三条原则来指导实践。切入点是“从思政角度思考”,基本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条原则是“价值取向原则”“问题导向原则”和“语言为本原则”。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以上切入点、基本点和三条原则的可应用性。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元素;价值取向原则;问题导向原则;语言为本原则1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查培新:使命重大、任务光荣、开拓进取、多作贡献 | 前沿推荐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特设“热点聚焦: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专栏”,探讨外语教育在国家发展与国际传播进程中的新使命、新定位与新作为,为推动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积极探索。本文基于中国原驻英国大使查培新在2022年3月19日—20日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而成。提要:“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使命重大、任务光荣。只有加强理论与知识学习、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消弭偏见与误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人类社会与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外语院校具有特殊优势、承担重要职责,应秉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培养理想坚定、胸怀祖国,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国际沟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围绕人才培养,改善学科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理解中国;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发展“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是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分享以下几点看法。1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陈雪亮:培养优秀翻译人才 助力沟通中国与世界 | 前沿推荐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特设“热点聚焦: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专栏”,探讨外语教育在国家发展与国际传播进程中的新使命、新定位与新作为,为推动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积极探索。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邹丽玲、付韬: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与改进研究 | 前沿推荐

2018)。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张蓉、左晓园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新时代外语教师如何抱团发展?

作为外语教师,您是否感觉自身研究力量有限、研究问题碎片化?您是否期望与其他同行抱团学习,共同进步?欢迎了解云教研共同体——文秋芳教授近年提出的外语教师发展的一种新组织形式,助您全面提升教师能力。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全文,了解“产出导向法”云教研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秋芳,2022,“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66-78。文秋芳、毕争,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4-12。孙曙光、张虹,2022,云教研共同体成员与促研员社会连接建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3-20。张文娟、张伶俐,2022,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形成的叙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1-28。邱琳、陈浩,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促研员角色变化的自我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9-35。在6月24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七期活动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伶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陈浩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围绕“虚拟教研室建设/云教研共同体建设”这一话题,从共同体组织运营实践、共同体相关研究、教材研究三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小编整理了本期问答精华,以期对感兴趣的学者有所启示。深化“云连接论”研究,助力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击了解活动详情)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关于共同体组织运营实践1.
其他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关键词:同伴互评;评语帮助性感知;评语特征;回评特征;受评者因素学术动态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综述常小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深化“云连接论”研究,助力虚拟教研室建设

“用外语讲中国故事”有哪些切入点?《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张庆华、杨鲁新:基于课堂话语分析的英语精读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 | 前沿推荐

提要: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其学科教学知识最直接的表达。本文基于对一位英语精读课教师课堂话语的详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三个维度阐释其学科教学知识。数据分析发现,该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不仅包括如何讲授学科知识,还包括如何借助各种话步引导讨论、促进意义协商、创造话语空间、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进行语言示范、促进“内容—语言”融合式教学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本研究的发现对于深入探究外语教师知识基础和促进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课堂话语;话步;英语教师;精读1.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用外语讲中国故事”有哪些切入点?

在5月25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六期活动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崔琳琳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围绕“用外语讲中国故事”这一话题,从中国故事的界定、论文写作、外语教学、外语叙事四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小编整理了本期问答精华,以期对感兴趣的学者有所启示。
其他

课程思政融入外语课程,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已经成为学界热点研究问题。《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四期刊发“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专栏”探讨这一话题。2022年5月25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六期活动特邀专栏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崔琳琳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演讲模块教学、跨文化模块教学等不同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属性,并为对“用外语讲中国故事”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学者答疑解惑,以期更好地助力课程思政建设。活动通过“外研社•U讲堂社区”和“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公众号直播,吸引了超过3000人次观看。杨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华教授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视角讲述如何用外语讲中国故事。首先,对大学生而言,中国故事可以是自己或身边人的个人故事,或通过所见所闻、访谈调研获取的具有原创性的真实故事,可以通过自媒体从普通人的视角对外讲述个人真实的生活故事。一方面,从传播的效果来讲,以讲故事为抓手,通过个人真实故事,以生动自然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既易于传递情感信息,让受众产生共情、共鸣,也能更好地传递价值导向,展现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另一方面,从学生培育来讲,培养学生叙事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带动情感能力,以及包括价值认同、个人认同、国家认同的价值观培养。其次,讲好中国故事除了基本的外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和跨文化意识。叙事结构包括指称和评价,具体指故事内容、内容评价,以及讲述者对故事赋予的意义和价值。叙事话语包括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具体指要明确传播的内容和价值观,在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的传播媒介、恰当的语言等。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差异认知、自我文化认知以及批判性文化意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有数字媒体素养,包括如何用音图、文字来创造意义,并且在创造意义时能够朝着同一方向呈一致性,以及在传播过程中遵守知识产权,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观众的注意力等。最后,杨老师强调数字化叙事能力的培养过程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和评测与“数字化叙事能力”培养紧密关联;课程思政的理论创新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理论为根基,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发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始于课程,但其实施和效果应超越课程本身。崔琳琳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崔琳琳副教授以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演讲模块教学为例,探讨英语演讲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式。首先,崔老师指出英语演讲课具有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天然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在话题选择、问题分析、论据收集、讲稿准备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正义感;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和情感诉求。接着,崔老师以话题主题选择和素材选取两个教学环节为例,展示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涵盖知晓理解、评价内化、反思践行三个维度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育人目标。第一,在话题主题选择环节,主要通过“九宫格头脑风暴”“分析听众”“一词概括主题”三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展视野、分析听众、选择话题,做到视角独特、言之有物。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思考疫情下的人生和社会,深入思考个体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在素材选取环节,帮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中国青年的代表,要深度挖掘身边的人和事,用真实、鲜活、感人的素材,用跨文化交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具体包括:(1)通过分析成功演讲的选材,指出选择听众熟悉的事物进行叙事论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开展跨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演讲的选材技巧,挖掘支撑主题的典型素材;(2)通过学生互评、中外教师联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选材,引发学生对素材选取的关注,帮助学生提升要深入挖掘包含真情实感的素材、增强多元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意识;(3)通过即兴演讲练习启发学生立足中国国情开展叙事,提升国家意识,凝聚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提醒学生要具有同理心和国际视野。孙曙光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曙光副教授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跨文化模块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并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总结实践活动流程。首先,课前准备环节包括学生尝试和教师备课。孙老师指出教师在课前要设定隐性育人目标,可以围绕“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好”三项教学内容来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并根据思政元素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隐性育人目标。育人目标隐含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中,而该课程的三个知识目标:了解国外民众的中国文化认知现状、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国外的传播现状、了解不同文化和话语方式的差异性,正对应了“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好”三个话题,其中“怎么讲好”是课程的重点。其次,课中实施是实践课程活动流程的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互评、教师反馈从以下三方面渗透和强化育人目标:(1)以文献为基础,通过文献获得中国文化的现状、价值观传播现状,把育人目标和课程内容相融合;(2)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以实例为佐证,将价值观培养和跨文化意识相结合;(3)强化育人目标,进行师生共评,向学生提供评价清单,其中可以列出价值导向的内容,与授课内容相呼应,突出评价重点,例如,是否体现了中国价值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哪些改进,是否能被国外的受众所接受等问题。最后,课后巩固环节包括学生反思、学生修改、教师指导。孙老师强调课后巩固育人目标不可忽略,通过让学生撰写反思和修改文稿可以进一步落实育人目标。学生在撰写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课中渗透的育人目标,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内化教学内容,也可以发现有待改进的方面。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项铸魂工程。外语界对课程思政的尝试和探索已成为近期学术研究与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论是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框架构建,还是演讲模块、跨文化模块等不同教学课程,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更好地让“课程思政”落地。关于“用外语讲中国故事”这一话题的问答精华将于下周公布。敬请期待!点击以下链接,阅读“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专栏”:杨华,2021,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10-17。(点击阅读全文)崔琳琳,2021,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模块的思政课程探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18-25。(点击阅读全文)孙曙光,2021,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26-33。(点击阅读全文)相关·阅读前沿要览
其他

程心:联动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文学导论” 课程教学 | 前沿视点

Rosenblatt的理论最早是基于其教授“大学新生文学课”的经验提出,本文着力进一步挖掘其对高校英语文学教学的指导价值。二是联动理论运用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和写作课教学中(Carlise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语言教师情绪劳动有策略吗?可测吗?

在4月28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五期活动上,五位主讲人围绕“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这一话题,从概念解读、研究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发表四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小编整理了本期问答精华,以期对感兴趣的学者有所启示。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概念解读1.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情绪劳动:外语教师的第三种劳动

情绪劳动是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外,外语教师的第三种劳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三期刊发“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专栏”探讨这一话题。2022年4月28日晚,“《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第五期活动特邀专栏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丁晓蔚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崔雅琼老师,苏州大学古海波副教授、许娅楠同学剖析国内外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现状,分享国内相关案例研究,并为对“外语教师情绪劳动”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学者答疑解惑,以期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外语教学实践成效。活动在“外研社•U讲堂社区”和“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公众号在线举办,吸引了近5000人次观看。丁晓蔚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丁晓蔚副教授梳理了英语教师情绪劳动概念和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她指出,英语教师情绪劳动指英语教师为了完成职业要求,在协调规则、理念和实践之间的冲突时所进行的情绪调控行为与话语实践;是机构政策及其隐含的感受规则与职业培训及其他影响力之间发生冲突时,英语教师主动协调实然情绪和应然情绪的过程。当前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理论视角:情绪心理学(心理—控制取向)、建构主义情绪社会学(建构—诠释取向)、批判性情绪社会学(批判—行动取向)。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比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起步晚,但其发展脉络与后者具有传承性,其研究视角和方法与后者具有一致性。例如,在国外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中,情绪心理学(心理—控制取向)视角下的量化研究长期占主导地位,但该视角下的质性研究和情绪社会学(建构—诠释取向和批判—行动取向)视角下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研究成果引人瞩目。从研究内容看,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具有学科独特性和情境典型性。具体而言,国内外情绪心理学视角、心理—控制取向的量化研究最丰富,侧重描述、归纳和对比大样本英语教师群体情绪劳动策略及与不同教学变量的相关性。建构主义情绪社会学视角、建构—诠释取向的质性研究也相对成熟,阐释具有英语学科特点的情境对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最后,她呼吁学者进行批判性研究来探索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的行动条件和自我解放实践。高原教授崔雅琼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原教授和崔雅琼老师介绍了后结构主义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教学改革生态系统中拥有不同权力身份的教学改革团队管理者和普通参与者的情绪劳动变化,试图为改革团队的管理者、院系和学校相关部门,外语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教学改革实施者提供参考。她们指出,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管理者要关注众多情绪对象,需要比普通参与者付出频次更高、强度更大、更为持久的情绪劳动;虽然管理者和普通参与者都倾向于使用真实表达策略和表层扮演策略,但改革管理者的情绪劳动对象多集中在内部成员,而普通参与者的情绪劳动对象呈现发散的特点。她们建议改革团队的管理者、院系和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关心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心理体验,除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支持外,还应理解普通教师的情绪来源,提供情感支持,如定期组织教学分享会或工作坊,帮助教师表达、反思和分析情绪,缓解教师压力,指导教师遵守一定的情绪劳动策略,恰当交流情绪,凝聚改革团队力量;外语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中应融入与情绪相关的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充分认识情绪在教学活动、团队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教师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并运用情绪劳动策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实施者应根据改革生态共同体中不同教师身份个体的情绪劳动特点和变化轨迹给予不同的情绪关照,鼓励教师将情绪劳动向个人的主体性转化,从中获取改革的动力,加强教师共同体的情绪建设。最后,她们指出,未来研究可关注不同教师权力角色的情绪劳动特点和变化趋势,教师情绪劳动的选择性,以及教师主体性和情绪劳动的关系。古海波副教授许娅楠同学苏州大学古海波副教授、许娅楠同学介绍了三位中学英语新教师采用的情绪劳动策略和影响其情绪劳动策略的情绪规则。他们发现,三位中学英语新教师较多使用表层扮演策略和真实表达策略,较少使用深层扮演策略;影响中学英语新教师情绪劳动的情绪规则有五项:服从权威、利用情绪实现教学目标、维持和谐关系、具备关爱伦理和树立教师威信。他们认为,英语新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深受权力关系影响,且我国英语新教师的情绪规则由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塑造。最后,他们呼吁在外语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项目或在职培训项目中融入外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内容,适当开展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培训的讲座或者工作坊,帮助新教师有效利用情绪劳动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建议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关心新教师的工作感受,定期开展新教师感受分享活动,帮助新教师分析和反思要遵守的情绪规则,建立支持性学校文化,积极改善专业发展条件,支持新教师宣泄压力和获取前进动力。关于“外语教师情绪劳动”这一话题的问答精华将于下周公布。敬请期待!点击以下链接,阅读“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专栏”:丁晓蔚,2021,国内外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3-8。(点击阅读全文)高原、崔雅琼,2021,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情绪劳动变化轨迹的质性个案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9-17。(点击阅读全文)古海波、许娅楠,2021,中学英语新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案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18-25。(点击阅读全文)前沿面对面活动预告“前沿面对面”第六期活动“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将于5月25日线上举办。本期活动将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演讲模块教学、跨文化模块教学等不同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属性。敬请关注!相关阅读前沿要览
其他

许家金:高职阶段行业英语词汇表编制及“四用” 教学原则的实施 | 前沿视点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专栏“《高职英语课标(2021年版)》教学实践探索”,刊发许家金教授、马俊波教授等学者的专题文章,围绕高职英语核心素养落地、教学材料编写、课程内容教授、学业质量评价等探索路径,为实践提供建议。马俊波、凌双英、周瑞杰、王朝晖,2022,高职阶段通用英语词汇表编制及使用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37-42。(点击阅读全文)许家金,2022,高职阶段行业英语词汇表编制及“四用”教学原则的实施[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43-49。提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职业英语教育的重要行动纲领。在行业英语词汇遴选方面,虽然确定了各阶段的词汇量,但各行业的具体收词尚缺乏依据,对于如何教授职业英语特色词汇也缺乏指导。本文提出“真材实用、优选常用、单词连用、情境活用”的“四用原则”,基于行业英语语料库自动提取高职英语词汇,确立词汇表,并建议围绕典型短语搭配和职业场景编制词汇教学材料、组织课堂教学和设计学业测评任务。本文基于酒店行业英语词汇的筛选和教学转化开展案例剖析。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四用原则;概率语境共选论;语料库1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马俊波等:高职阶段通用英语词汇表编制及使用建议 | 前沿视点

2004)。词汇习得是沿着宽度和深度发展的连续体,在词汇习得过程中,不仅要看学习者认识了多少词(即词汇习得的宽度或词汇量),还应看其在多大程度上认识这些词(即词汇习得的深度或质量)(段士平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前沿》共赏 | 云教研共同体中促研员角色变化的自我研究(文/邱琳、陈浩)

文秋芳教授团队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发表“‘云连接论’研究”专栏,深入探讨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原则与实践。专栏共包括4篇文章,第一篇论文重点研究云教研共同体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及其应用;第二篇论文聚焦云教研共同体中成员与促研员建立社会连接的过程;第三篇论文探究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第四篇论文通过自我研究揭示促研员角色的变化。期望“云连接论”研究可以为最近启动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文秋芳、毕争,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4-12。(点击阅读全文)孙曙光、张虹,2022,云教研共同体成员与促研员社会连接建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3-20。(点击阅读全文)张文娟、张伶俐,2022,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形成的叙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1-28。(点击阅读全文)邱琳、陈浩,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促研员角色变化的自我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9-35。提
其他

《前沿》共赏 | 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形成的叙事研究(文/张文娟、张伶俐)

文秋芳教授团队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发表“‘云连接论’研究”专栏,深入探讨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原则与实践。专栏共包括4篇文章,第一篇论文重点研究云教研共同体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及其应用;第二篇论文聚焦云教研共同体中成员与促研员建立社会连接的过程;第三篇论文探究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第四篇论文通过自我研究揭示促研员角色的变化。期望“云连接论”研究可以为最近启动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文秋芳、毕争,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4-12。(点击阅读全文)孙曙光、张虹,2022,云教研共同体成员与促研员社会连接建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3-20。(点击阅读全文)张文娟、张伶俐,2022,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形成的叙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1-28。邱琳、陈浩,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促研员角色变化的自我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9-35。提
其他

《前沿》共赏 | 云教研共同体成员与促研员社会连接建立研究(文/孙曙光、张虹)

文秋芳教授团队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发表“‘云连接论’研究”专栏,深入探讨云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原则与实践。专栏共包括4篇文章,第一篇论文重点研究云教研共同体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及其应用;第二篇论文聚焦云教研共同体中成员与促研员建立社会连接的过程;第三篇论文探究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第四篇论文通过自我研究揭示促研员角色的变化。期望“云连接论”研究可以为最近启动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文秋芳、毕争,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4-12。(点击阅读全文)孙曙光、张虹,2022,云教研共同体成员与促研员社会连接建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3-20。张文娟、张伶俐,2022,云教研共同体情感连接形成的叙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1-28。邱琳、陈浩,2022,云教研共同体中促研员角色变化的自我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29-35。提要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历时一年半,以云教研共同体一名成员为个案,以该成员的反思日志、访谈、微信聊天记录等文件资料为数据,探究共同体中成员与促研员建立社会连接的过程。研究发现,成员与促研员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客气的“学员—专家”关系,到互惠的“学员—专家+”关系,再到信任的“亦师亦友”关系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变”与“不变”的复杂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垂直”逐步向“水平”转变;与此同时,二者之间“学员—专家”的垂直关系一直未变,最后发展成为多重关系叠加的复杂关系。关键词云教研共同体;云连接论;社会连接;人际关系1
其他

《前沿》共赏 | 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文/文秋芳、毕争)

专栏引言:“云连接论”研究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为解决研究力量分散、研究问题碎片化问题,文秋芳(2020)曾在《加速我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进程:思考与建议》一文中提出,要利用高科技,组织线上共同体,即云教研共同体(Cloud
其他

《前沿》面对面 | 外语教学及学习类文章审改要点

2022年3月17日晚,“《前沿》面对面”第四期在“外研社•U讲堂社区”和“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公众号在线举办。本刊审稿编辑、北京语言大学许宏晨教授分享了外语教学以及学习类文章的审稿经验,并在线解答观众在选题要点、论文写作、期刊文章投稿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帮助大家了解期刊审稿要点、期刊定位,提高投稿效率。小编整理了本期活动精华,精彩共欣赏!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许宏晨教授首先,许老师介绍了《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的体例要求,以外语教学类文章为例,文章要包括标题、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语。接着,许老师指出审稿过程中最关注的两个要点:首要关注文章选题是否有价值。例如,《非英语外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俄语、日语和西班牙语为例》这篇文章中特别提到对于英语的动机研究已经很充分了,但是对于非英语外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非通用语种专业学生的动机研究实际上还是不充分的。非通用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与英语学习者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问题都值得继续探讨。从这一点看,这篇文章的选题对外语教学是有意义的。其次关注研究过程是否科学、可靠、合理,如要严谨地选取研究样本;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回答研究问题;要深入地讨论研究问题;要充分讨论与分析研究结果;参考文献部分要呈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文章字数要符合期刊要求。接着,许老师表示,文章审改过程实际上是编辑与作者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确切地说,每一位编辑、每一位审稿人的审稿工作都是从广泛的读者角度来看稿件,同时也能够理解投稿人的贡献和苦衷。最后,许宏晨教授针对外语教学类文章选题、论文写作、期刊文章投稿等相关问题,解答了大家在投稿过程中的疑问。关于选题Q1:审稿意见中说选题有价值,但创新性不够,应该怎么努力改进?A:创新性基本上包括研究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研究数据创新,可以试试从新的研究方法、理论和研究数据上挖掘新角度。Q2:如果运用扎根理论做教学设计研究会存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吗?A:运用扎根理论做的研究一般是质性研究,一般不会存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因为扎根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所以还是有一定创新性的,不会因为创新性不够而被拒稿。以《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期刊为例,一定是以教师关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Q3:如何把握热点话题?A:关于期刊热点话题,一是多看看期刊新刊发文章关注的研究话题;二是多多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学重点课题,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思考、挖掘文章选题。Q4:在研究初期如何判断自己的选题有没有价值?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A:以外语教学类文章为例,研究价值取决于是否解决了老师们实际面临的问题。例如,很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不太想学这门语言。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假设: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语言的基本认知不足,所以缺乏学习动机。接着,设计研究方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看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充分了解这门语言后,认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有了学习动机。那么,研究结果对于其他非通用语种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思路,这是很有价值的。Q5:请问贵刊是否有课程思政专栏?A:本刊在2021年第4期开设了“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专栏”,邀请了杨华老师、崔琳琳老师和孙曙光老师,分别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演讲模块教学、跨文化模块教学等不同角度,探索了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属性。研究方法选取Q6:请问贵刊更青睐外语教育实证类文章吗?A:本刊虽然倾向于实证类的文章,但不会刊发仅仅展示最新数据分析方法的文章,而是刊发能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文章,如果文章中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就更好了。Q7:请问量化研究文章会不会比质性研究文章更好发表?A:不论是运用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只要是解决了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方法科学规范的文章,本刊都欢迎老师们不吝赐稿。论文写作Q8:写文献回顾时不知道是否要全面地简述、评价以往研究问题,担心会错过一篇重要文献。文献太多了,应该怎么写文献综述?A:审稿时,我们主要看文章选题是否符合本刊定位,并不会因为文献不足而拒稿。而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论证研究的价值,文献综述是议论文,不是说明文。所以,综述部分不在于文献的多少,而在于呈现对论证有帮助的文献。Q9:学术用语不准确,理论框架与思路不清晰,术语不够,该如何解决?A:这可能是因为对外语教学相关理论框架、学科知识不够了解。这时我们需要阅读相关的材料或书籍,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术语。Q10:请问如何更好地阅读文献?A: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借鉴科研论文写作框架IMRD,其中I代表引言(Introduction)、M代表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浩天津理工大学提要:本文评介常俊跃等著的《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索》一书。该书在内容依托教学(Content-Based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

为深入探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以科学研究推动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服务国家发展与人才培养,《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除常设栏目外,2022—2023年选题将侧重如下方向,诚挚欢迎全国外语教育研究者不吝赐稿。1.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前沿》面对面”直播预告 | 论文审改中的那些事儿——外语教学及学习类文章审改要点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系列活动第四期将于3月17日在线举行!本次直播活动将邀请《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审稿编辑、北京语言大学许宏晨教授深入剖析研究论文在审改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总结外语教学及学习类文章研究设计常见问题,欢迎大家参加~为使专家的解答有的放矢,诚邀您将自己在论文写作和期刊投稿(审稿)过程中的疑惑发给我们,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您希望专家解答的问题。在期刊网页(http://www.celea.org.cn/class/28)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关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创办于2008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主编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副主编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常小玲副编审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浩副教授。本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与应用性结合、科学性与社会性并重,鼓励研究者以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为研究重点,支持一线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研究,研究范围包含多语种、覆盖全学段,致力为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搭建学术交流的专业平台。本刊已列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活动时间2022年3月17日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前沿概览 | 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专栏

2019),是“机构政策及其隐含的感受规则与英语教师职业培训及其他影响力之间的冲突”,是“机构、职业和个体等不同权力范围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Benesch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前沿概览 | 外语教学研究现状(四)

“外语教学”栏目是《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的主要栏目之一,研究话题多样,涉及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课程。2021年第1期共刊登5篇相关研究,第2期共刊登3篇相关研究,第3期共刊登5篇相关研究,第4期共刊登5篇相关研究。小编本期对其进行汇总,以帮助感兴趣的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激发其尽早明确研究选题~部分文章可点击链接查看全文!2021年第1期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王蔷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前沿概览 | 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专栏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项铸魂工程。外语界对课程思政的尝试和探索也成为近期学术研究与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思政具有指向性和规定性的价值内涵,因而在具体内容上具有内在、特定的属性。这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课程思政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因此同时具有教育实践属性。《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4期发表“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专栏”,三位作者杨华老师、崔琳琳老师和孙曙光老师,分别从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演讲模块教学、跨文化模块教学等不同角度,探索他们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寻求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属性、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属性。本期前沿概览简述这三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以期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带来一些启发,让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持续深化,效果不断攀升。点击文章标题可查看全文!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作者简介杨华,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跨文化外语教育、外语课堂研究。近年公开发表与外语教育教学相关CSSCI科研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主编多套英语教材,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套。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高素质群体,可使用外语录制两至三分钟的短视频,通过自媒体对外讲述个人真实生活故事,以生动自然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外语数字化叙事在语言风格上既不同于书面叙事,也不是口语风格,而是类似于有准备的即兴演讲;受众既非传统公共演讲中的聚集群体,也非能随时反馈的一对一谈话对象,而是在同一个虚拟社区中的“假定”受众(White
202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