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儿童,有哪些性教育绘本可以读?丨中国儿童性教育图书发展概览(一)
1912年,时任中华书局总经理的陆费逵先生在《教育杂志》发表《色欲与教育》一文,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有关提倡性教育的论述;
上世纪20年代开始,更完整意义上的“性教育”(Sex Education)开始在我国传播;
1923年,《教育杂志》出版《性教育专号》,发表盛朗西的《性教育在新学制课程中的位置》、任白涛的《青年期性卫生及道德》等文章;
中国性教育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开始得更早。近年来,随着大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的进步,有关性教育的专著和科普读物在中国层出不穷,国外许多有关儿童性教育的绘本和图书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发行。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分享中国性教育图书发展概览系列文章。我们将了解中国性教育读本的发展历史,看看“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如何被充满想象力的儿童绘本所回答的。
通常而言,父母往往会给青春期的孩子讲述生理卫生知识,但除此之外,他们大多不会谈论其他有关性的问题。2013年,关于儿童性虐待的新闻频出。中国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并提议提高我国性教育的水平。
《中国教育评论》于1923年8月发布了有关性教育的特刊(第15卷第8期),这是将性教育运动从海外移植到中国本土最早的努力之一。
继1923年第一本有关性教育的特刊发表之后,一个世纪过去了,青少年在性安全、性健康和性愉悦方面所面临的新威胁给中国作家和出版商带来了科普动力,社会也开始讨论那些对于儿童来说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被视为禁忌的话题。
普林斯顿大学科森儿童图书馆(Cotsen Children’s Library)最近购买了一批当代中国性教育的书籍,反映了迄今为止中国在向孩子们传授人类性学方面的最突出的成果。在这些读物中,有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信息和说明的书,有育儿方面的书,还有性教育的教案。所有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后出版的一些绘本。这是性教育书籍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次直接面向学龄前儿童这样年幼的读者。在这以前,思想前卫的中国家长只能依靠从日本、欧洲和北美翻译过来的绘本向他们的孩子谈论卵子和精子。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书是英国作家尼古拉斯·艾伦的《小威向前冲》(Where Willy Went…: The Big Story of a Little Sperm!),两版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引进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中国《小威向前冲》 作者:尼古拉斯·阿伦,翻译:李小强。中国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当代中国的儿童性教育读本吧!
谁来编写 / 出版中国儿童性教育读本?
有关谁最有资格为孩子们提供性教育的争论始于一个世纪以前。家长、老师、校护、医生、已婚者或未婚老妇人……性教育改革的先驱者权衡利弊,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现今,可供阅读的性教育教材琳琅满目,有适合家长和儿童共同分享的阅读资料,有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还有适合儿童自己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读本等。但新的问题是,谁来给这些年幼的孩子们撰写性教育读本?这些人应具有什么样的资格呢?
编写性教育读物的作者分为三种类型:儿童作家,性研究者和大学教授,以及著名的科普作家。理想情况下,最好的性教育读本应该由那些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来编写,他们熟知人类性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准确适当地通过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视觉图像呈现信息。
细数目前中国市面上常见的儿童性教育读物——
龚房芳编写了两套关于性教育和女孩安全教育的系列绘本,她是一个备受赞誉的儿童作家,尤其擅长给学龄前儿童写故事和小诗;
朱惠芳由一名幼教转而成为了童话作家,她所著的《生命的故事》(2016)是一套有关生命、死亡、生育的绘本;
苟萍是一名社会心理学的大学教授,她参与了《不许伤害我-女童性侵害防范彩色绘本》的编写;
绘本《爸爸妈妈如何生出我》(2012)得到了中国性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赞赏;
适合3~13岁孩子阅读的性教育教材《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2015)幽默风趣,其作者郑渊洁是中国有名的童话作家。他希望能得到家长们的信任,而这本书最初的手稿也被他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
在儿童性教育读本的出版者中,不仅仅只有像希望出版社(中国太原)这种传统的青少年出版社,更有专门从事美术、科学的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读物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官方分支机构。在中国乡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离开家乡,远在城市打工)面临很高的被性侵的风险。农村性教育读物《不要和怪叔叔说话》(2014)教留守儿童在应对性侵犯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但由于缺乏评估证据,这本书在农村儿童中的影响力尚不明确。(说明:这本书定价29.8元,大多农村儿童负担不起,所以需要农村图书馆来普及。)
“我从哪里来?”:生育神话的梳理
性教育读本在解释“怀孕”和“分娩”时,往往会引导读者重新审视那些相互矛盾的神话故事。浏览绘本和连环画中有关生育的神话,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回避孩子们尴尬的、类似“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十分机智且具有创造力。这些故事可以追溯到传统神话和同时代的流行文化。但事实上,现代生活和技术也可以促成此类神话的形成。下面就有几个关于“我从哪儿来”的回答版本。
最浪漫的版本:宝宝们像他们喜欢的《西游记》中的美猴王一样,从岩石中蹦出来。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郑渊洁.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
最粗鲁的版本:小孩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中国家长最喜欢用这种解释,可能是因为这种说法可以自然过渡到孩子的感恩教育。
《万年人参果》封面图:李文侠. 石家庄市: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82
孩子们是从树上长出来的!这个版本的灵感也来源于《西游记》,因为书中有一棵果实形似婴儿的人参果树。
《葫芦兄弟》,插画:惠钟仁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3
葫芦娃们生长在葫芦藤上,就像1986年版的同名动画电视连续剧中的主角——神奇的葫芦兄弟。
《我是从哪里来的》鼎龙文化.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11
关于孩子是如何出生的问题,中国家长还有其他有趣的说法:
孩子们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孩子们是从商店里按斤买来的。
孩子们是船运公司送回家的,或者充话费送的。
孩子们是从路边乞丐那儿捡的……
当用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的故事取代生育神话时,一些绘本似乎依然无法抗拒神话的魅力,有些绘本甚至违背生物学原理,用一些情绪化的、学龄前儿童能理解的叙述去润色事实。
在《我是从哪里来的》一书中,当一个婴儿想要见TA的父母时,TA就诞生了,TA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十个月之后“爬”了出来;
在《爸爸妈妈如何生出我》中,一个宝宝急切地想要“挤出”妈妈狭窄的阴道,因为妈妈的子宫已经变窄了;
根据《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里的故事,一个十个月大的胎儿想要剪掉TA的指甲,以免伤到妈妈的肚子,所以决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并告诉妈妈TA有多爱她!
《我是从哪里来的》鼎龙文化.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11
告诉孩子生育事实的好处是什么呢?你还可以偷偷引入有关孝心的传统话题。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这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品质。
这一信息在《我是从哪里来的》一书中表达得更为直白:一个小女孩在了解了怀孕和分娩的紧张与痛苦后,也明白了要孝顺母亲的道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品更微妙地传递了有关感恩的信息。龚房芳的《我在这儿》中,一些哺乳动物的卡通角色学习了生育的知识:小猪想象了妈妈生他时该有多么痛苦,小狗冲回家亲吻他的妈妈。
让我们直言不讳
利用汉语特有的优势、解剖学术语,运用昵称、比喻和拟人,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被用来向孩子们阐释有关生殖的概念。
Womb/Uterus(子宫)在中文中的字面意思为“孩子的宫殿”——多酷啊!
Vagina(阴道),或者“‘阴’的路”(the yin passage),有着多样的比喻意义——“走廊”、“生命之路”、“通往宫殿的秘密通道”。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中详细描述了这个“宫殿”:它花了十八年的时间才建成,在正确的时间到来之前,最好不要开放。
这本书“完善”了一个复杂的比喻系统,但这个系统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什么说服力和情感意义。(比如:-这个宫殿的锁和钥匙是什么呀?-嗯…处女膜和阴茎)。受精的过程被巧妙地改编成经典童话故事:小王子们(精子)通过比赛来赢得一位可爱的小公主(卵细胞)。
此外,在这类书中,性侵者经常用“怪叔叔”代称。“叔叔”这个词是中国孩子用来称呼与父亲同辈的男性的礼貌用语。尽管如此,大部分人都清楚,这个词是性罪犯合集的简称,这些罪犯有可能是男性或女性,年轻或年老,熟人或陌生人。《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把性侵者称为“吸血鬼”,大概是因为二者都是隐秘和黑暗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运用何种比喻或拟人,图书中的生殖器官名称都应直接出现,而不是使用昵称。揭秘人类性学和繁殖奥秘的第一步就是用合适的名词来称呼生殖器官,而不是用沉默和羞耻来掩盖。
下一期,我们将与大家分享中国性教育读本中的艺术元素,看看它们是如何解释生殖器官、亲密关系和性侵害等内容的。敬请期待!
注:本文编译自文章 Let’s Talk to Kids About Sex…in Chinese Too(可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查看),于2018年8月24日首发于普林斯顿大学科森儿童图书馆官方网站(Cotsen Children’s Library),文章原作陈敏杰。
参考文献
[1]鼎龙文化.我是从哪里来的[M].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11.
[2]鼎龙文化.我错怪爸爸了[M].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11.
[3]龚房芳,太空蜗牛. 我来啦 [M].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6.
[4]苟萍,王岩松. 不许伤害我: 女童性侵害防范彩色绘本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5]郝言言,陶红亮. 防范性侵犯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6]Sanger, Margaret H. What Every Mother should Know; Or, how Six Little Children were Taught the Truth. New York: Rabelais Press, 1914.
[7]盛诗澜,施欢华. 爸妈怎么有了我? [M].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8]文甬,神行动漫. 不要和怪叔叔说话: 儿童防性侵必备画册 [M].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4.
[9]郑渊洁.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
[10]周舒予. 女孩, 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11]朱惠芳,寇岚. 我也想有个小宝宝 [M].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6.
[12]朱惠芳,木棉绘画工坊. 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 [M].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6.
[13]朱惠芳,妈妈的乳房 [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6.
(滑动查看)
前言&述评丨谢醒瑶
编译丨杨若羽
编辑丨赵津平 罗方丹 刘文利
关键句图&排版丨Tenlossiby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
生理
关系
安全
性发展
性教育
读本课程
性别
LGBTQ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