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拥有小蛮腰,才能创造有你的青春 | 女性何以摆脱身材羞耻?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1-03-11


近几年,练习生选秀节目大火。最近,《青春有你2》(下简称“青你2”)和《创造营2020》(下简称“创3”)再次将对女团的审美讨论带入大众的视线之中。


与以往不同的是,青你2呈现出较为多元的女性形象,有中性的酷女孩,也有打破“青春定义”的选手。


青你2中不同风格的女孩,但不是每一个都有机会走到成团

(图源:微博)


节目播出,这些不同的女孩形象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年轻、活力和阳光等传统的女团选手才符合对于女团的审美定义。而有人也指出,就像当年创造营不符合“白幼瘦”的王菊一样,即使节目打着“突破传统审美”的旗号,最后进入大众视野的依旧是符合传统审美的选手。


另一方面,创3则采纳了传统“女团审美”,白幼瘦、小蛮腰……在一开头的细腰比赛中,最后测试的标准甚至达到了18cm。


创3的“小蛮腰比拼”

(图源:腾讯视频)


选秀之外,许多女性也投身到“美貌神话”中。在bilibili上的“美丽芭蕾”、“女团腿”“帕梅拉”等运动教程视频大行其道的氛围中,我就直观地感受到女性对于完美身材的狂热情绪。


Bilibili中从“美丽芭蕾”和“帕梅拉HIIT减脂”所截取的弹幕

(图源:bilibili)


先不论这些运动的效果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光是“变瘦”、“变美”的标签,就足以吸引许多想要改变自己身体的女性。男权文化对女性身体的解读和塑造,已从台前的强制推行和流行文化主导的“他虐”,转变为幕后的文化操纵和“自虐”,成为表面自愿自为的个人“自塑”行为。[1]


一、人们以何为美?


在审美上,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之中,人们对于美都有不同的标准和定义。就我国的历史审美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变化:

(表格由作者根据资料总结)

时代

审美

母系氏族

高大健壮、结实健康

秦汉时期

内外兼修、秀外慧中

魏晋时期

妖艳、个性美、自然美

隋唐

以肥为美、雍容华贵

宋朝

娇小柔弱、淡雅、阴柔美

(北宋开始缠足)

元朝

无太大变化

明朝

以弱为美、雅致美

清末

含蓄内敛

现代

审美标准逐渐固定 无太大变化

当代

肤白、瘦高、性感、可爱...

未来

反思与独立


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包括现代,女性的身体都会受到苛刻的对待和规训。汉末的歌谣中“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妇广袖,四方用匹帛。”因为城中男人喜爱“高髻”、“大眉”,所以城中女人都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与此类似的有“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还有束缚女性身体千年的“缠足”,都是在父权社会中所建构的审美。女性的身体逐渐客体化(物化),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二、人们的审美意识从何而来


在当下的社会,现代女性对于美的理解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在女性进行身体消费和审美建构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选秀综艺、广告等为人们塑造出一系列理想的标准,为大众塑造“偶像”,并促使着人们去改变自己的身体。


其次,在消费社会之中,身体成为了一种符号。身体被“重新发现”,又被“重新占有”。身体被标准化的美丽所绑架,被打上功利和色情的符号,受控于各种美妆、减肥、整形的消费之中。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权制对于女性身体的规训和控制。处于男性凝视下的女性身体被客体化,甚至于女性也在自我客体化。


(一)大众传媒定义审美


在大众传媒兴起的现代社会,广告、海报和影视剧为人们传递着“高白瘦、丰满性感”才是美的观念。


女性在潜移默化的接受具有男性意识的媒介中关于美的定义,并在男性凝视下塑造出符合男性审美要求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的角色,并使女性将这一“注视”内化为对自身的要求。[1]


由此,传播媒介中总体上形成了一种趋势,产生了一种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的身体是被观看和消费的对象,就像女明星的身材和体重总是媒体报道的重点。


大众传媒为我们呈现“理想身材”

(图源:豆瓣)


就比如在英国经典内衣品牌Agent Provocateur(大内密探)的广告中,许多身材火辣的女性穿着内衣展示自己的身材,像商品一样陈列其中供男性观看和挑选。[2]


女性挂在墙上像商品一样展示和被观看

(图源:大内密探内衣广告)


广告中的男性都西装革履成为“凝视者”

(图源:大内密探内衣广告)


不止在这则广告中女性的身体在媒介传播中被客体化。在平时随处可见的海报和网页新闻中也充斥着理想化的女性身体形象。它们强调女性的身体,将其客体化、色情化和商业化。这些信息在传播女性审美的刻板定型,同时也增加了女性的身材焦虑。


海报上的比基尼美女传递着“美”的定义

(图源:网络)


二)消费主义对女性身体的建构


1.“苗条的暴政”

“胖子没有事业、没有爱情,没有朋友,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在广告里常听到的话。此外,你也应该听过“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这样的话语。这被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称为“苗条的暴政”。[4]


毫无疑问这是个减肥的“黄金时代”。无数的健身软件、广告、产品层出不穷,女星一月瘦十斤的新闻时时刻刻在为你敲响着减肥的警钟。


2.整形的风潮

在电影《整容日记》中,女主则为了能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男友,即使冒着身体受到伤害的风险,也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改造。


医生告诫女主隆胸的风险,女主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手术

(图源:电影《整容日记》)


据医美APP新氧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增速是全球的6倍。其中,中国有1400万人通过医美变美,与2016年相比上涨了42%,并且呈年轻化趋势。


大部分人对身体进行消费是为了使自己更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另外身体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6]


(三)父权制度建构下的女性身体


在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女性的身体被审视和客体化。父权制度是其背后重要的支持。人们形成的审美观念和对身体的认知,也正是在这一体系下慢慢建构出来的。


1.男性凝视

“凝视”概念是后现代主义学者米歇尔·福柯在其论著《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提出的。在这一概念中,福柯所说的“凝视”不是普通的观看,凝视者为主体,被凝视者是客体。是观看主体凭借着一种权力关系施加于被观看者(客体)的一种具体的行为,其中隐含着主体与客体,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7]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各种娱乐的兴起,女性的身体在荧幕中、生活中被观看和评价的现象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而在男性赤裸裸的目光中,女性的身体被分解成一个个部位,他们从中获得快感。类似于“腿控”、“胸控”等用语的出现,可以窥见男性凝视的痕迹。


豆瓣“男性凝视”话题下的讨论

(图源:豆瓣)


2.规训

凝视只是女性身体客体化的部分原因,为了保持凝视者的主导地位,使女性的身体处于被动地位,还需要规训。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到规训能够训练个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以改变别人,实施自己所希望的程序。在规训的过程中划分出好坏优劣,再经过矫正去缩小人们的差距。


这种矫正不是表面粗暴的压制,而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不断重申正确的标准而使人们产生忏悔或内疚的情绪。[8]你的前男友告诉你,因为你身材不好,他被身边朋友嘲笑;你的家人跟你说,长这么胖了怎么还吃这么多。这些都是无形的矫正。


女性的身体就在这种观看体系中被不断“训练”、被训练成符合男性期待的形象。同时,男性凝视的标准也会内化于女性自身。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女性也会自我反省:我是不是又胖了?我是不是腰太粗,没有女人味?


电影《整容日记》里的女主最后被男主发现整容之后,男主的话语就是男性凝视下规训女性身体的一种代表。没有整容不好看的女主他不喜欢,整容之后又觉得自己受到欺骗。


当男主发现女主整容之后的对话

(图源:电影《整容日记》)


正如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到的:在一个被性别不平等所支配世界里,看的快感已经分裂为两个方面:主动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具有决定性的男性的凝视把他的幻想投射在依据其需要而类型化的女性影像上。


三、女性身体客体化对女性的影响


追求美这一行为本身,并不值得诟病。然而男性凝视的标准,往往给女性带来过度的身材焦虑和外貌压力。A4腰、蜜桃臀、女团腿、4cm手腕……什么才是完美的身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样的焦虑?


(一)心理:女性自我客体化


当在消费、娱乐和男性凝视下的部分女性,对自己的身材进行苛刻的管理和控制,将自己身体的主动权交付给他人的评价,压力和焦虑也就随之产生。


Sandra Lee Bartky首先提出了性客体化概念,指女性的身体、身体部分或性功能脱离了她本人,沦为纯粹的工具。女性被视为身体,而其身体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和供他人使用。这样的性客体化作为一种性别压迫,会对女性的身心产生危害。[10]


(二)生理:女性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心理的压力进而会带来对生理的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在审视的目光下也遭受着伤害。当女性长期身处这种客体化的文化环境下,自我客体化也随之产生。她们为不完美的身材感到羞耻,通过很多方式减肥塑形,甚至发生进食障碍(厌食、暴食等)。著名的歌唱女星Karen Carpenter在1983年因厌食症去世,1995年戴安娜王妃接受采访时也谈及进食障碍对自己的影响。


(图源:豆瓣)


在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研究者任芬和王燕学的研究报告中,他们对285名中国女大学生进行了女性客体化量表(WOWS)中文版、外观焦虑量表简版(AAS-BV)、进食障碍量表(EDI)和抑郁量表(SDS)的测试,发现,女性的进食障碍与外观焦虑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10]


客体化理论模型

(图源:Moradi & Huang, 2008)


在当下的生活中,或许也有部分女性因为嘲笑、偏见或者男友的一句评价而选择节食减肥。减肥产品的流行,抽脂手术的便捷,虽然为女性改变身材提供了便利,但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


四、面对审美潮流,我们可以做的是

女性身体客体化是在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男性凝视下共同建构的。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合谋对女性的身体进行规训,并通过男性凝视将这一规训内化为女性对自己的要求。[1]但置身其中的我们,并不一定要迎合浪潮的方向。我们也可以去尝试打破这种被建构的审美文化和定义:


(一)接受多元的女性形象[1]


美不止有唯一标准,女性的身体魅力也不是当下狭隘的标签可以定义的。“萝莉”、“御姐”、“女汉子”,种种为女性创造的称谓,把审美和女性身体推向了美与丑的二元对立之中。


现实中却并不只存在这几种简单划分的女性。无论男女,我们应该接受多元的女性形象。而女性自身也要积极的面对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我们自己的,男性的审判和评价并不是我们为之改变的理由。


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身体都是可以被接纳的

(图源:豆瓣)


(二)唤醒女性自我主体意识[1]


不管女性身处何种社会,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和传媒,但我们可以选择保持自我。警惕消费主义的渗透和男权文化的规训,去探索自己身体独特的体验和存在,而不是困于娱乐至死下的审美。自我的觉醒才是打破审美枷锁的最强武器。


送给女孩:“爱自己”和“不必在意目标体重”

(图源:豆瓣)


希望无论男女,都能明白,最终能够决定身体存在方式的只有自己。不必强迫自己去追赶审美潮流和美丽神话。所有的肤色都是正常的,所有身体都是值得被爱和珍惜的。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某一种理想化的形象,而是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活力,是悦纳和喜爱自己的身体。无论高矮胖瘦,都是造物的恩宠。


今日互动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身材焦虑、外貌焦虑?你经历过怎样的“凝视”,又是如何理解、看待和应对的?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与我们分享你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的故事。或许下周六,你的故事和感悟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文章里,成为某一个读者自我悦纳的力量。

期待你的回答,下周见。








扫描二维码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吧!

参考资料(滑动浏览)

[1]史雪. 被规训与消费的女性身体[D].安徽工业大学,2016.

[2]英国大内密探内衣广告

https://www.iqiyi.com/v_19rrm1fnqc.html

[3]赵春灿.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女性身体景观——以电影《整容日记》为视角[J].视听,2019(10):9-10.

[4]张晓. 消费社会中的身体消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董姣姣.男性凝视下对现代女性整容现象的思考[J].文存阅刊,2018,(13):18-19.

[6]电影《整容日记》

http://m.iqiyi.com/v_19rrhifb4k.html?social_platform=link&p1=2_22_221&_frd=iPaQ7jVSn479R9s6cbfHYjAlSxt9KDVGSIhfFYC%2BpqR%2F9TJ6ORCRwZssACTzWc%2B21k0stY7sYJU%2F0Aou%2FNSlp59j%2FkaFgb3gy8fO7zMDLR4%3D

[7]李文波.女性凝视的批判性反思[J].青年与社会,2013,(13):177-178.

[8]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9]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10]任芬,王燕学.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的关系:外观焦虑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5):110-115.


撰稿丨刘憬

编辑丨余涵萱 罗方丹 刘文利

排版丨林小晗 Tenlossiby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生理
生命诞生生殖器官/抠肚脐/月经自慰/憋尿/勃起性行为
关系分床/恋母/隐私爱情婚姻与生育安全隐私部位丨性游戏父女/母子相处非意愿性关注儿童性侵害绘本中的性媒体的性儿童权利平等性发展0-6岁婴幼儿性发展婴幼儿性兴趣小学生性发展(一)/(二)/(三)
性教育家庭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中小学性教育全面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及课程建设性教育九大误区读本课程读本动态“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在线课程“全面性教育”在线课程

性别刻板印象生育与性别平等男性气质摇滚乐队与女性职场性骚扰LGBTQIA+拒绝恐同校园暴力与性少数Les超话出柜报告彩色的幸福与真实职场上的同性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