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麻烦,可怕自私却大胆丨新片推荐:亚裔女同电影《真心半解》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
(图源:电影《真心半解》官方海报)
古希腊人们认为,曾经的人类拥有四条胳膊四条腿,并且由两张脸形成了一个头。神出于对人类完整性会妨碍他们对神的崇拜的恐惧,而将人类一分为二。从此之后,人们就开始了为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而在世间不断地徘徊与挣扎,渴望着有一天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完整。
“这种想要成为整体的希冀和追求就叫做爱(Love is simply the name for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whole.)”
—— 《会饮篇》柏拉图
如果你好奇爱的形态和意义,影片《真心半解》(The Half of It)或许能给你答案。这部网飞 (Netflix)播放的青春校园电影,由华裔女导演伍思薇(Alice Wu) 执导,在今年五月上线,目前豆瓣评分为8.0。
区别于影视市场上经常看到的校园爱情故事,《真心半解》描述了三个高中生之间在青春期关于爱情和自我的探索过程。简单来说“他爱她,她也爱她,他又爱上了她”,这样一个听上去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在导演伍思薇细腻的镜头下,呈现出的是三个青少年对于爱懵懂的冲动和对未来的迷茫。
三位年轻人家庭或者成长背景各自不同,而对“爱”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表达。
幼年丧母、和父亲生活在没有其他华裔的小镇上的女主角艾莉,虽然成绩优异,却从未想过离开小镇、去更好的大学,私底下还给同学做着论文枪手。电影开篇关于柏拉图《会饮篇》的一段念白,便是来自于艾莉在哲学课上代笔的一篇论文。这个时候的她,认为人类寻找灵魂伴侣的行为是浪费时间的徒劳。她封闭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困于斯科哈米什这座小镇,拒绝去改变。
另一位女主角爱斯特,出身于中产家庭,全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受欢迎的男生交往。在小镇人眼中,爱斯特拥有一切值得羡慕的东西。对于爱斯特来说,虽然意识到自己也许只是遵循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行动,却依然没有勇气走出“完美生活”的舒适圈。
与两位处在“被困”状态的女主角不同的,是一直表现得冲动和直接的男主角保罗。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的保罗,对爱的理解带有符合青少年风格的单纯(就是个铁憨憨)。喜欢一个人便主动提出“喝奶昔,吃薯条”的约会。苦于不知如何给从未说过话的爱斯特写一封合适的情书,保罗找上了作为论文枪手的艾莉,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写一封表白信。
1
艾莉:“爱是麻烦,可怕自私却大胆”
在艾莉身上,最突出的就是“柜子”这一隐喻。
朋友们叫艾莉一起出去玩,此时她一人在值班室“柜子”里。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爱斯特和艾莉一起去森林温泉之前,艾莉也待在“柜子”里。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艾莉的父亲负责指挥火车交通,艾莉经常一个人在值班亭里独处。伍思薇的镜头让值班亭看起来很像一个柜子。艾莉在母亲去世后把自己封闭在这里。
柜子也是艾莉本人与同辈格格不入的身份及性倾向的隐喻——白人中唯一的亚裔,没有出柜的性少数者。艾莉有意让自己在小镇上成为透明人:作为封闭小镇上唯一一户华裔移民家庭,她的姓氏和亚洲人外貌已经让她格外突出,她选择隐藏部分自己得以融入。同时,亚洲文化中较难被接受的同性恋的身份,也让她对于青春、恋爱更加疏远。
爱斯特与艾莉第一次相见,爱斯特帮艾莉捡东西。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爱斯特和艾莉有直接交流是在学校走廊上撞见,爱斯特帮艾莉捡起了掉落的东西。原来爱斯特一直知道艾莉,她说:“你每周天做礼拜的时候都在我爸爸的教堂弹琴伴奏,弹了四年。你是我爸爸最喜欢的异教徒。”整个小镇的人每周都要到教堂做礼拜,唯独艾莉只是伴奏。这一点也显示出艾莉在小镇上的边缘化。
教堂里,艾莉在二楼右上角伴奏,一人俯视看着大家。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影片里有多个镜头都扫到艾莉在人群中的状态——她总是孤身一人,远离大众。在学校的合唱团,她担任伴奏,同学们叽叽喳喳八卦,她总是沉默着工作。在教堂里,她一人坐在二楼,远离小镇上的居民,看着大家的动态。
保罗打破了艾莉平静和枯燥的生活。起初想要拒绝保罗帮写情书请求的她,为了挣钱交电费同意了,但提出只写一篇。与此同时,艾莉和爱斯特的几次偶然且短暂的交流,让她对爱斯特越来越感兴趣。
在收到爱斯特的回信后,艾莉显然忘记了一开始的“只此一封”的声明,而更加积极地回信和帮助保罗制定追求爱斯特的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艾莉从一开始认为“爱是麻烦、可怕自私却大胆”(Love is messy, and horrible, and selfish, and bold),被保罗质疑不懂爱情;到后来逐渐发现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定义。
艾莉开始帮保罗写情书时,保罗一直在强调,赶紧把爱斯特叫出来约会(hang out)。保罗不断问艾莉可不可以直接发短信给爱斯特,但艾莉一直觉得时机太早,她们应该再多交流一会儿。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艾莉和爱斯特在手机上常常进行灵魂聊天,艾莉感到爱斯特是小镇上唯一懂她,和她关注同样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共同语言的人。艾莉渐渐被爱斯特迷住,她享受在爱斯特大海一般的思想里遨游的感觉。
爱斯特和艾莉通过写信相约在一面墙上画画,看谁敢画出那最勇敢的一笔:可以把一幅画变成杰作,也可以毁掉整个画面的一笔。最后他们的合作造就了很美的一面墙。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对艾莉来说,在小镇上的孤独让她更加感受到了爱斯特的特别,其实,也许她离开小镇后能找到更多理解她的人。鼓励她离开小镇去上大学的高中老师曾说:只要你去上大学就可以找到懂你的人。这时,爱对艾莉来说也许就是互相理解欣赏,心灵相通的感受。
艾莉和爱斯特到了森林中一处温泉,两人相处时有隐约暧昧和试探,艾莉聊到世界和自己的孤独。
(图源Netflix,截自《真心半解》电影)
在和保罗的交往过程中,艾莉体会到了朋友间真诚的支持。当艾莉在才艺表演中发现钢琴坏掉时,保罗找到她的吉他,把吉他递给她,并鼓励她可以唱她自己创作的歌曲。保罗曾帮助艾莉还击拿她名字开玩笑的人,这是有人为艾莉第一次挺身而出。保罗还带领过艾莉融入当地白人同学的派对,艾莉发现自己也能在喝酒和游戏中度过快乐的时光。
艾莉看到保罗一次次主动勇敢地向爱斯特表白,和爱斯特一起喝奶昔聊天。即使保罗和爱斯特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在知道可能自己无法和爱斯特在一起的情况下,他还是在不断地追求爱,不断努力不断尝试。这种对爱的表达方式,对艾莉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冲击。
保罗爱上爱斯特,又和艾莉产生超越友谊的感情。艾莉喜欢爱斯特,和保罗很亲密,也处于更加明晰自己性倾向的过程中。三人复杂又真诚的交流和关系,带给了艾莉对爱不同的体会。
影片快结尾,爱斯特的男朋友在教堂向她求婚,爱斯特答应,艾莉打断爱斯特男友,想要阻止爱斯特并讲了自己对爱的理解。
艾莉说:爱与耐心等待,大方谦卑无关,爱是麻烦,可怕自私却大胆。那并非寻找你完美的另一半,而是一个不断尝试,追求继而失败的过程。
(Love isn’t patient, and kind, and humble. Love is messy, and horrible, and selfish, and bold. It’s not finding your perfect half. It’s the trying, reaching, and failing.)
当爱斯特最终发现一直是艾莉冒充保罗在给她发短信,她不愿再和艾莉讲话。最后,艾莉勇敢地吻上爱斯特,并说:我们几年后再见。
2
保罗:“爱是一起吃薯条,喝奶昔”
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因论,爱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激情,亲密和责任。亲密指“亲密、连通、寄托的感觉”,激情指“造成浪漫、身体吸引、性关系和在爱情中相关现象的驱力”,责任则指: 短期中,是“使得一个人爱上了他人的决定”;长期中,是“维系爱的个人承诺”。[1]
(图源:维基百科“爱情三因论”词条[2])
在其理论中,三个元素分别标示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元素两两组合可出现一种对应的恋爱方式。而当三个元素全部满足时,则达到了理论中的“完美式爱情”。
当保罗一开始找艾莉寻求帮助的时候,艾莉问他为什么喜欢爱斯特。保罗回答说“她很漂亮,聪明,而且还总是对人友善。她闻起来像刚磨好的面粉。” 在艾莉帮助他之前,保罗甚至没有和爱斯特说过话,便已经确认自己喜欢对方。
这种基于单纯的外表吸引,而缺乏亲密交流的爱慕心情,在斯腾伯格的恋爱三因论中,被定义为迷恋式爱情。迷恋式爱情是指当“亲密”和“承诺”两种元素缺席时,仅仅出于“激情”的恋爱方式。
通常来讲,爱情的开端都是从迷恋开始,后续再发展成为其他的恋爱形式。而迷恋式爱情也往往被用来形容初恋,或青春期时的恋爱。同时迷恋式爱情也是比较不稳定的。缺少承诺和亲密联系的迷恋,只会走向无疾而终。
如果说保罗对爱斯特的迷恋仅仅停留在异性外貌相吸的层面,艾莉却在在信件的交流中,和爱斯特达到了灵魂上的共鸣。
青少年是多变的,青少年的感情也善变的。在艾莉帮助自己追求爱斯特的过程中,保罗逐渐被艾莉吸引。但令人尴尬的是,保罗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将自己和艾莉之间能够畅所欲言的亲密关系判断成了艾莉对自己也抱有异性的好感的信号。
这种单纯从“亲密联系”出发的情感,在斯腾伯格的三因论中定义为“喜欢式爱情”。其缺乏激情和承诺的特性也让它通常用来形容友情。“友达以上,恋人未满”这句话大概便可用来形容“喜欢式爱情”。
保罗两段短暂的“爱情”最终都没有得到一个结果。但这对于他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不圆满。
在电影的后半段,保罗发现了艾莉对爱斯特的感情。起初的他,因为震惊而逃避艾莉。但随着他自己私底下的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和艾莉父亲的聊天,保罗终于了解到“爱”其实并不是只有唯一的方式。
(图源电影《真心半解》)
保罗这个角色,在电影中,一直是像一只大金毛一样,单纯又呆萌。而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便是在教堂中发表的一番对于“爱”的理解。
在认识艾莉之前,保罗的世界很简单。爱情可能是时刻会想起对方的感情,也可能是女孩子在约会后闭上眼的暗示。但通过与艾莉的交流,他发现了爱的多种可能。保罗说他绝对不会因为别人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而停止爱这个人。最终他选择了守护和祝福艾莉去开启新的生活。
3
导演伍思薇:亚裔性少数的自我表达
《真心半解》主人公艾莉的形象建立,非常有导演伍思薇的个人风格。这里就不得不提伍思薇的个人故事。
导演风格细腻的伍思薇,从小在加州的一个小镇长大,父母都是台湾移民。她1990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开始拍电影之前在微软上班,是个典型的在华语世界听起来很成功的女孩。她在麻省理工大学修过性别研究课后,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并用中文向自己的母亲出柜。伍思薇至今只拍过两部电影,中间相隔16年。这期间,伍思薇停下电影创作,用自己在微软的积蓄,陪伴生病的母亲[3]。
2005年,她拍出《面子》(Saving Face),是一部描述亚洲家庭关系和亚裔女同性恋的影片。当时这部影片造成轰动,脱口秀女王黄阿丽(Ali Wong)曾表示自己看过《面子》后终于相信亚裔美国人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面子》中对话一半是英文,一半是普通话和带有美国口音的普通话[4]。
电影标题《面子》来自东方人际关系中爱面子,为了脸面逼迫自己身边人维持他们被期待模样的传统思想。故事发生在纽约皇后区华人聚集地,影片女主角小薇是个颇有天赋的华裔女外科医生,被医院领导预言四十岁就可当上主治医生。她平时不爱梳妆打扮,总是衬衫长裤加马尾辫。
小薇妈妈高慧兰每周都安排她和其他亚洲男性相亲,在一次相亲上她无意中和亚裔女舞蹈演员薇薇安对视,双方暗生情愫。两人认识时相视一笑,后来在医院暧昧的肢体接触,都展现了一些女性间朦胧隐约的确定双方心意过程。
小薇和薇薇安
(图源:Google Image,《面子》剧照)
早年丧夫的小薇妈妈,嫌弃小薇的黑人朋友很脏很吵,把小薇家里挂上红布红灯笼,是一个典型的亚裔美国人形象,但她却在48岁时发现自己怀孕,也一直不愿公开孩子的父亲。
薇薇安和小薇渐渐爱上彼此,小薇也愁如何向妈妈出柜。原来很久以前,小薇妈妈突然拜访小薇,暗暗知道小薇喜欢女孩,自此以后就不断安排她和其他男性的相亲。
小薇终于鼓起勇气,用中文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母亲说:”我爱你,我也是……gay。”小薇妈妈停顿了两秒:“怎么可以一口气说这两件事,一边说你爱我,一边这样伤我的心,我不是个坏母亲,我的女儿不可能是gay。” 小薇包住眼泪回答:“那我可能不该是你的女儿。”后来小薇在和薇薇安的感情中一直退缩,最终和她分手。
快到片尾,小薇发现自己母亲原来是和比她小二十几岁的小余相爱并怀孕,也一直不敢面对这段感情。影片最后,小薇妈妈感叹“我只希望他公开承认我和他的感情”时谅解了小薇,并鼓励小薇到机场追即将去巴黎工作的薇薇安。
两部电影有很相似的镜头:中国亲子中间夹着女儿在美国社会交的朋友。
(图源:Google Image,上图为《面子》剧照,下图为《真心半解》剧照)
影片表现了每个主角和自己亚洲身份及家庭在“爱”上的矛盾:小薇的外公为了家族脸面逼迫48岁怀孕的小薇妈妈赶紧找人结婚,好让孩子有个爸爸;小薇妈妈不接受小薇的性倾向,不停地安排她和亚裔男性相亲;薇薇安的父母接受她的性倾向,但不允许她追求自己喜欢的现代舞,而是施压希望她到巴黎顶级芭蕾舞团继续深造。
导演伍思薇(Alice Wu)曾讲过,小薇的角色和故事都是以她自己为原型。如果把艾莉、小薇和伍思薇三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她们就像是三胞胎。
左上为导演伍思薇工作照,右上为《面子》女主角小薇剧照,下为《真心半解》女主艾莉剧照。
(图源Google Image)
伍思薇和小薇,都是中国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一路进名校名企,似乎过着大众眼中完美的生活,一辈子都不用发愁。然而,在这种“好孩子”的压力背后,是她们只能把自己偏移社会主流的部分隐藏和压抑的无奈。
虽然很难从外表和日常接触上看出小薇和艾莉的性倾向,但是她们身上隐约的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正体现了华裔性少数者,在中国家庭里对于表达真实自我的挣扎。
和伍思薇一样,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移民家庭女生,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这样的女生恰好在性别意识更发达的美国教育下,发现了自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不被看见不被认可的部分,也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一篇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伍思薇讲到,她把《真心半解》的背景选择在虚构的闭塞小镇上,是因为特朗普当选,她希望有处在保守环境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也可以引发比如对某镇上唯一一个移民家庭的思考,或者想到自己也可以出柜。
伍思薇考虑到了生活在保守的环境或者是家庭中“深柜”人群的需求。对这样的人来说,即使是看一部几乎没有过多描写同性色彩的相关题材电影,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她把《真心半解》放到网络平台网飞(Netflix)上放映。她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人,有正在青春期彷徨的人,也有在挣扎是否去面对真正自己的人[4]。
电影最后,三位主角没有任何二人成为一对,但它仍然是一部足够温暖的爱情片。艾莉离开小镇去上大学,保罗尝试改变自家墨西哥香肠夹饼的食谱。艾莉和保罗看过一部浪漫喜剧,曾吐槽到追火车的男女主是白痴,但保罗最后去追了艾莉离开小镇的火车—— 这似乎也是一种形式的爱: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的“白痴”。
豆瓣热评说伍思薇是天赐给亚洲同性恋群体的礼物,不过这部影片并没有直白描写同性性吸引。影片的重点落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我探索过程。
爱不一定要有结局。爱是不断地尝试与失败,也是不断地完善自我。
它没有标答,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导演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对于“爱”的独特定义。
参考文献
[1]Sternberg, Robert J.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triangular love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7, 27 (3): 313–335.
[2]“爱情三因论” -维基百科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riangular_Theory_of_Love-zh-CN.svg
[3]伍思薇-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D%E6%80%9D%E8%96%87
[4]Alice Wu’s Lesbian Rom-Com Was Influential, but Her Follow-Up Wasn’t Easy. The New York Times.https://www.nytimes.com/2020/04/29/movies/the-half-of-it-alice-wu.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作者丨曾淇嘉 陈诗蕊
编辑丨余涵萱 罗方丹 刘文利
头图/排版丨Tenlossiby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