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文利:性教育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京报 Author 新京报记者
近期,“性教育”被写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圈》专访国内权威的儿童性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刘文利。此前,刘文利主编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曾引起很大争议。专访中,刘文利详细回应相关争议,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自己研究性教育的曲折经历。
━━━━━
性教育课程被建议改名健康教育
刘文利坚决反对:我为什么要改?
▲出圈|性教育课程被建议改名健康教育 刘文利坚决反对:我为什么要改?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2005年,已经在美国高校取得终身教职的刘文利决定回国,从事性教育研究。5年后,《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第一册出版。
为了让更多学校使用这套材料,刘文利找了很多学校校长谈这件事情,有的校长建议她将课程名称改名为“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等,不能叫性教育。刘文利拒绝了这一建议,“我为什么要换?我做的就是性教育。”
━━━━━
刘文利认为,随着孩子性的发育,父母更早地让孩子了解青春期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女生乳房的发育、男生长出喉结和胡须等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发育较早的孩子,在同伴还没有发育的时候,他会有很大的压力,并容易引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少数就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刘文利说,“所以为什么我们在性教育当中会特别关注所谓的少数群体,如性倾向的少数、性别认同的少数以及身体残障的少数。”
而正是教材中“多元性取向”这一部分在网络上遭受很大争议,部分人认为这是对同性恋的宣扬,刘文利不赞同这一说法,“我们没有说哪一种恋是更好的或更对的,或者哪种是错误的,我们只是客观地来呈现在我们的人群当中,是有一定比例不同的性倾向的人存在的。”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
值班编辑 花木南 康嘻嘻
排版丨吴敏
视觉丨Tenlossi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