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的同济设计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3-07-05

60年前,设计几乎等同于产品美学。今天,人们强调的是如何让设计成为创新和变革的起点,通过设计让一项产品或服务优雅地实现其特定的目的或功能。

这是《财富》编辑部在编制“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时,遵循的制榜思路。


在接近百年的历史中,《财富》一直对设计情有独钟。对于2022年的作品征集,《财富》编辑部表示,“希望寻找并表彰那些从人的真实需求出发、尝试解决复杂问题、具有商业前景或社会影响力的设计创意。无论它是一件商品、一栋建筑、一种服务,还是一套算法、一个公益项目,它都提升了一个人群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包容、更公平、更高效。”8月31日,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公布,编辑部选取了50个充满智趣的设计创意并对外公布。其中,有3个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设计项目/作品上榜。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丰收

这个由设计驱动的社会创新实验打破了大学的高墙,将一系列小而互联的跨学科实验室和摩登生活场景引入校园附近的一条老旧马路,让高学历的知识人在5分钟内就能够找到工作室、咖啡和同伴。在抗疫中大显身手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就诞生于这里的一个实验室。

——《财富》


「关于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位于同济大学四平校区附近的四平路1028弄,它是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支持型社会创新实验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创意、科技、资本和转化支撑,聚焦未来生活方式。由设计思维驱动,从需求和用户出发,用“生活实验室”方法,聚焦真实世界的挑战。通过一系列扎根社区的,“小而互联”的,跨学科整合和逆向创新项目,推动大学知识和资源溢出,创造新模式和新经济,使社区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末端走向前端。
观点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社区更新— NICE2035 未来生活原型街区的实践

可移动式“火眼”系列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应对新冠疫情中飙升的检测和救治需求,这一系列包含气膜采样亭、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气膜隔离病房等,具有模块化、低能耗、易搭建、可收纳、可循环等优点,用创新设计确保内部负压环境和排出气体的清洁度,已作为抗疫“中国名片”输出海外,服务上千万人次。

——《财富》


「关于可移动式“火眼”实验室系列」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华大基因、上海易托邦联合设计研发的可移动充气式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源于“基因—细胞—人”与“人—建筑—城市生命体”同构关系的碰撞影响,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是一个典型的通过“设计思维”实现集成式创新的产物。“可移动式火眼实验室系列产品”包含核酸检测实验室和隔离病房,负压空间可收纳折叠,能快速响应疫情爆发地需求。全球知名设计咨询机构designaffairs执行总裁莫里茨·路德维希认为,“该作品以1分钟全自动展开的车载箱式实验室,20分钟单体搭建的气膜实验室和病房,双核驱动,助力千万人的新冠病毒检测。她,为抗疫而生,但不限于此,为更广泛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与救治,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的医学综合解决方案。”
又拿奖了!气膜版“火眼”实验室获2021德国iF设计奖
金奖&至尊大奖,“可移动式火眼实验室系列产品”再获两项设计大奖!

无尽之形数字家具张周捷
根据个性需求来定制和按需生产的数字家具,实现了从工业化海量制造到数字化精准创造的转变,既彰显个人品味,又避免资源浪费。这一品牌的标志性作品Sensor Chair装有66个传感器,读取身体姿势的各项曲线数据,基于数据,计算机能即刻生成丰富而无穷的座椅形态。
——《财富》

「关于无尽之形和张周捷」

张周捷是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教授、 工业设计硕士生导师。他所领导的数字实验室在2018年正式推出全新设计品牌EndlessForm®。10余年时间里,他作为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不断探索计算机、自然与人的关系,将当下时代语境里的设计师身份从传统意义上的“事物‘形制’的创造者”向更深远的方向拓展,他将所学所感融会贯通,并重新审视整个设计与制造体系,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辨人、机与物之间的关系。他的一系列创作打破了以“人机协作”为核心的人机关系观念,让计算机衍生出自己的设计脉络,独立于人的设计而存在。



《财富》杂志指出,在讨论所征集的作品时,编辑部主要从四个维度加以考量:一、这一设计是否推动了商业模式的进化并具有商业前景;二、它是否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扶助弱势群体等社会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三、它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急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及其社会影响;四、它是否在一家企业或机构内部,倡导了以用户为中心、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思维。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始终把“以设计应对全球挑战,提升生活品质;以创新驱动社会变革,实现永续发展”作为学院的使命。2021年同济大学建立了“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学科群”,以设计驱动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为推动社会创新与变革贡献设计力量。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阅读更多: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2丨衣:你毕业了,你的校服呢?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1丨衣:消失的裁衣店

同济策展丨“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

致敬大师,我院杜钦等翻译的《阿明·霍夫曼的设计原则》简体中文版面世!

我院iDVX实验室4篇论文被IEEE VIS接收,再获两项最佳论文提名奖

我院受邀参加U设计周“中国20所数字化创新的未来设计学院”主题论坛

论文分享丨民用航空餐饮框架性创新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

同济出品,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视觉形象发布!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定档9月15日-18日
点赞!同济校友张帆领衔的设计团队斩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计学专场诚邀全球青年英才
Aldo Cibic:这里的每一件家具作品都有着一个快乐的灵魂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D&I实验室系列丨机械臂实验室 RoboticArm Lab
《She Ji》学报第廿八期导览
祝贺!我院可持续设计小组获“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智慧环境赛道冠军
同济设创,首支获得全球生物设计挑战赛大奖中国代表队
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
选择高贵的态度面对人生!娄永琪寄语2022届毕业生【全文】
跨越山海 相约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举行
榜样的力量 | 2022届D&I本科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祝贺!我院学生获2022年iF设计新秀奖
《人民日报》专访娄永琪:让“设计+”赋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祝贺!我院校友孙大旺再获美国传达艺术奖卓越奖
我院师生在《Neural Networks》期刊发表论文
祝贺!同济校友刘硙担任《The Design Journal》联合主编
我院iDVX实验室发布叙事可视化图表库 Narrative Chart(纳图)!
喜讯!我院教授设计作品获国际一流美术馆永久收藏 
聆听可见的未来——《声音设计》课教学随笔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王小慧艺术馆×D&I 丨“10000个笑脸”万人共创艺术行动
祝贺!同济与东伦敦大学联合赛队成功入选奥兰治县可持续发展十项全能竞赛(OCSD23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大奖花落谁家?“中国元未来低碳民宿设计大赛”获奖结果出炉!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