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聚焦“设计教育”:我们如何面向和应对未来?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3-07-05

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必须有世界一流的设计教育。这关乎到一流设计人才的供给,更是上海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娄永琪



今天的设计教育

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创造者?

今天的设计研究

如何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第十一届“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简称EPC2022)9月18日在上海黄浦滨江隆重举行。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大会并致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永平出席大会。会议以“设计薪火,洞见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国内近20所著名院校的校长和院长,以及10多位年轻的设计学科思想者、研究者和教育者,共论“设计教育的未来”。线下约200人参加会议,各直播平台累计逾4万人次观看了直播。


陈群副市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设计是引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目前设计已经成为上海的产业名片、城市名片和文化名片。推动设计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领域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上海将坚持创新引领、速度设计和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同时也将为设计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期待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加入,共同谱写设计之都更加精彩的篇章。已连续举办十一年的“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Emerging Practices: Desig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ference,简称EPC)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它关注设计实践、研究及教育的前沿的思考、实践和未来趋势。


主旨演讲人来自米兰、北京、上海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三位分别来自米兰、北京和上海的主旨演讲人结合世界设计之都建设,展开“设计教育”对话。

国际可持续设计与创新联盟(DESIS)主席Ezio Manzini教授围绕着“接近性与关怀(Proximity and Care)”探讨了新兴视野与设计实践。他强调了视野和实践之间双重关联的重要性,对当下的主流视野和一种新兴的视野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进而展开了“接近性与关怀”的讨论。他认为“接近性”是“关怀”的先决条件,设计师应打造“接近性”社区,其重要来源就是社会创新。Manzini教授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介绍了社会创新及其不同阶段。在社会创新的成熟期,设计师的作用是激励和推动居民设计和管理自己的“接近性系统”,并帮助他们提升所需的能力。Manzini教授介绍了“15分钟城市”的概念和具体实践,尤其是设计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著名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受之教授谈到了中国几大城市对设计的认识及其相关的布局,他认为上海立足于把设计变成经济发展、城市创新的力量,这对上海的经济活力、信息产业的活力会有很大提高。王受之教授介绍了国外设计教育体系的形式和发展,分析了中国目前设计类院校的不同背景。他认为全球的设计专业现在正在经历着一次重大的重建,本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应该进一步讨论设计专业如何建设,如何建设师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海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他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领头的设计学院,而在上海我看就应该是同济了”。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鲁晓波做了以《设计学科,应变与引领——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思考》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今天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交互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建设应该把学科的体系、学术的体系、育人的体系、服务的体系融为一体,实现以学科基础为依托,知识更新为核心,育人服务为根本的系统性变革。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科教育是培养人的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是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设计学科是跨学科,既有文科又有工科的学科,所以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担当。


圆桌对话一:未来设计研究

在第一个圆桌对话环节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琼,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子书,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冠云,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任熹培,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杨继栋,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黎,与本场对话主持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张屹南共同针对“未来设计研究”展开讨论。他们就设计研究的共性、设计在人类的未来中的扮演的角色、设计研究如何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和数字创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话题用生动的设计实践和理论探索对设计的未来进行探讨,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多样的设计可能。

左右滑动查看


圆桌对话二:未来设计学院

在第二个圆桌对话环节中,来自顶尖设计学院的院长们汇聚一堂,就“未来的设计学院”展开对话,论坛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瞩,分别对各自所在学院的未来愿景进行描绘,对10年之后的设计学院将呈现出怎样的样貌、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色和专才还是通才培养的区别进行了深入讨论。有些院长认为未来专业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早期的学科分演逐渐不能适应当下多元复杂的挑战和需求,有些院长认为设计人才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设计思维与社会语境对接。

著名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受之在这一圆桌环节分享了更多观点,他认为将来的十年,设计学科模糊的边缘会变得清晰;第二个可能性是将来的设计在很大情况下是按照人类生活的形态而分类,比如说工作的类型,包括工具、家具,或者生活可能是一个类型,娱乐是一个类型,因为技术条件是成熟的。

左右滑动查看



圆桌对话三:大学里的设计学科

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一学科在各个大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第三个圆桌对话环节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周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詹炳宏,燕山大学副校长陈国强,七位校长与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共同探讨了“大学里的设计学科”。校长们结合自身从专业教师、院长到校长的身份转变,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各自对设计和设计学科发展理解的变化,并从各自所在大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设计学科在大学生态中的特点和应该发挥的独特作用,并对设计学如何在大学的学科交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对话。

左右滑动查看



《2022全球设计竞争力研究》

预发布


最后,在《2022全球设计竞争力研究》预发布环节,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介绍了2022全球设计竞争力研究的概括,并宣布第十一届“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简称EPC)胜利闭幕。



相关阅读: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 」的呈现、思考与行动!
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更多阅读:
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招聘启事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诚邀全球英才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我院教师在《装饰》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论文分享丨如何评估共同设计?一篇基于现有实践的文献综述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
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的同济设计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2丨衣:你毕业了,你的校服呢?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1丨衣:消失的裁衣店
致敬大师,我院杜钦等翻译的《阿明·霍夫曼的设计原则》简体中文版面世!
我院iDVX实验室4篇论文被IEEE VIS接收,再获两项最佳论文提名奖
论文分享丨民用航空餐饮框架性创新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
同济出品,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视觉形象发布!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设计无界 相融共生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定档9月15日-18日
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计学专场诚邀全球青年英才
Aldo Cibic:这里的每一件家具作品都有着一个快乐的灵魂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D&I实验室系列丨机械臂实验室 RoboticArm Lab
《She Ji》学报第廿八期导览
祝贺!我院可持续设计小组获“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智慧环境赛道冠军
同济设创,首支获得全球生物设计挑战赛大奖中国代表队
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
榜样的力量 | 2022届D&I本科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祝贺!我院学生获2022年iF设计新秀奖
《人民日报》专访娄永琪:让“设计+”赋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祝贺!我院校友孙大旺再获美国传达艺术奖卓越奖
我院师生在《Neural Networks》期刊发表论文
我院iDVX实验室发布叙事可视化图表库 Narrative Chart(纳图)!
喜讯!我院教授设计作品获国际一流美术馆永久收藏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