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大熊猫外交”往事

文汇学人 2024-01-09

近期“大熊猫新闻”一瞥:


今年2月4日,旅美大熊猫乐乐不幸去世。随后,另一只旅美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也引发网友关注。


乐乐和丫丫于2003年4月1日抵达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涯。去年12月21日,孟菲斯动物园曾宣布将把 丫丫和乐乐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不幸的是,未等回国,乐乐已去世。


近日,中国动协表示:专家已赴美协商,丫丫或将提前回国。北京动物园也表示已做好丫丫回国的全面准备工作。


再来看看日本方面情况,21日,在东京上野动物园生活5年多的大熊猫香香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


22日,生活在和歌山县白浜町冒险世界乐园的雄性大熊猫永明和双胞胎女儿樱浜、桃浜回国,随后被送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永明出生于1992年9月,已满30岁,是世界上第二高龄圈养雄性大熊猫。自1994年抵达日本后,“永明”共繁育16只大熊猫幼崽。


综合自新华社、新京报等



作为背景知识补充,今日推送一篇中国“熊猫外交”相关历史的文章


 “熊猫外交”,话和合之道


说起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不可忘记一九七一年的“乒乓外交”。在这个时间节点,中美双方抓住契机,打通两国交往渠道,迎来震惊世界的“破冰之旅”——尼克松总统访华。


一九七二年二月,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访华一周,功德圆满,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二十三年的坚冰打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前夕,美方派出几批先遣人员,赴北京协调相关事宜。这个过程中,中方陪同人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所有人都提出要去北京动物园,目标熊猫馆。为了一睹大熊猫,甚至放弃参观八达岭长城。


接下来,尼克松在中国访问期间,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对大熊猫情有独钟,更让中方悟出道道。


需要看的地方太多,什么地方去与不去,都可以商量,唯独熊猫馆不可更改。抵达北京第二天,帕特·尼克松驱车前往北京动物园,熊猫馆前看中国国宝,笑得前俯后仰;亲自拍照,不停投喂竹子,赞美之声不绝于口,甚至试探性地提出想得到大熊猫;街头浏览,对熊猫玩具爱不释手,一买一大堆。


第一夫人释放出强烈信号:大熊猫——世界级“萌宠”,美国人求之若渴。


然而,直到临别前的最后一晚,中国对熊猫问题仍没有任何回音。


惊喜发生在答谢晚宴——周恩来总理突然宣布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


中国决定赠送美国国礼大熊猫,寓意深刻。


古往今来,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与其他动物友善相处,不带攻击性,具有“友谊使者”的特质。当今世界,稀有、珍贵、可爱、唯一……集众多赞誉于一身的大熊猫,被称为中国国宝、世界珍奇。


继“乒乓外交”之后,中国打出“熊猫外交”,影响深远。熊猫作国礼,架起与相关国家的友谊桥梁,被寄予厚望。隐居于深山的“竹林隐士”,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公民”。


嗅觉灵敏的随行记者,迅速将这消息传遍世界各地,特大新闻轰动全球。


按照国务院指示,林业部承担了这对大熊猫的挑选工作。


出国大熊猫的挑选标准严格,需经过重重关卡考验:长相要漂亮,毛色要亮丽密实,年龄要两岁左右,体型要不胖不瘦,体重与身高、年龄要成比例。另外,眼睛要八字型,眼球要黑;两只耳朵毛色要全黑,与周围的白色界限分明;头要圆,嘴不能太尖。


北京动物园里,雌性大熊猫“玲玲”入选。挑选另一只大熊猫的任务,则落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家朱靖、北京动物园高级工程师刘维新头上。


二人奉命赶赴宝兴,会同四川收集站的人,反复比对站里喂养的大熊猫。最终,相中雄性大熊猫“兴兴”,专车送往成都双流机场,飞北京与“玲玲”配对。


相聚北京,“玲玲”和“兴兴”由饲养员白淑敏照管,做好赴美前的准备。一日三餐,吃的是“光明牌”奶粉、小站米和维生素等,就连糖和蛋也是质量最好的。这些食物,都是凭票供应,饲养员们都眼馋。看着吃个不停的两只大熊猫,动物园领导发话:“别说吃这些,就是吃金子都得给!”


为确保“玲玲”和“兴兴”适应长途飞行,不出意外,相关部门安排了多次试飞,让两只大熊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每次试飞,都是白淑敏陪同,一上飞机就喂竹子,转移注意力。说来也怪,同有些人一样,大熊猫也晕机。开头一两次,下了飞机,“玲玲”和“兴兴”异常难受,趴地上一动不动。还好,几次飞行下来,它俩逐渐适应。


一切就绪,四月十六日,“玲玲”和“兴兴”由首都国际机场登上专机,飞越重洋抵达美国。


为了迎接大熊猫,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全盘计划提前量,做好准备早安排——迅疾派专业人员赴北京,学习大熊猫喂养技术。短短两个月,抢时间抢进度,参照北京动物园建起熊猫馆,里面包括起居室、游乐场、戏水池等,当然还得安装空调。


大熊猫抵达华盛顿,大雨如注,八千人冒雨迎候,总统夫人亲自出席熊猫馆揭幕式。


“玲玲”和“兴兴”的到来,让华盛顿动物园应接不暇。展出第一天,两万人排长队,造成交通堵塞。第一个月,参观人数上百万。就连当年漫画中的尼克松,也是满面笑容,怀中紧抱一只大熊猫。


一九七二年,美国人称之为“熊猫年”!


时隔多年,评价尼克松功过是非,众说纷纭。唯有出访北京,这“改变世界的一周”深得人心,并以此荣登世界级政治家宝座。获得中国政府赠送国礼大熊猫更是浓墨重彩的华章,让人津津乐道。


至于大熊猫的繁育问题,美国集中一流专家,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就一个目的:让“玲玲”和“兴兴”在美国传宗接代,子孙绵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玲玲”生下幼崽,仅存活三个小时。


噩耗传出,世界自然基金会专门发表讣告,总部大楼首次为动物去世降半旗致哀。


以后的日子,“玲玲”又先后三次生育宝宝,只是总夭折,让人空喜欢一场。动物园方面为“玲玲”顺利产崽想尽办法,甚至不计成本,从伦敦动物园借来雄性大熊猫配对,可依旧未能如愿。


科技一流的美国,在大熊猫繁育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倒是墨西哥运气好,同样只获得一对大熊猫,却在本土开花结果。


一九七二年中墨建交,中国未赠送大熊猫。一九七五年中国领导人访墨,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旧话重提,中国同意赠送一对大熊猫。


这对健壮活泼的大熊猫中,雌性大熊猫“迎迎”老家宝兴县,雄性大熊猫“贝贝”出生在青川县。当年九月七日,墨西哥派出墨西哥城动物园主任弗雷得里克和建筑师巴雷拉等人,专程赴北京迎接。


九月八日晚,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罗乐思为中国赠送墨西哥大熊猫举行招待会,墨西哥农林部、北京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第三天,“迎迎”和“贝贝”登上专机,前往墨西哥。护送大熊猫的北京动物园副主任阎振河,迎接大熊猫的弗雷得里克和巴雷拉等,同机离开北京。


墨西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大熊猫,格外珍惜,由查普特佩克动物园喂养。这里林木掩映,碧波荡漾,生态环境绝佳。刚开放的日子里,从总统埃切维利亚到幼儿园小朋友,都纷纷前去看望。


与美国的“有心栽花花不开”相反,墨西哥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


两只熊猫长大后,夫妻俩恩恩爱爱,先后产下五胎七崽,其中四只幼崽健康成长,创造国礼大熊猫繁育史上诸多第一,让其他西方国家自叹弗如。


再说美国得到大熊猫,成为爆炸性新闻,众多西方国家翘首以盼,希望国礼大熊猫早日光临。始于“熊猫外交”,西方世界掀起新一轮“熊猫热”,持续不断直到今天。


日本后来居上,先后获赠四只大熊猫,成为获得国礼大熊猫最多的西方国家,甚至超过美国。


紧随美国,一九七二年秋,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日本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可谓狂热,尤其是孩子。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造势,表达这一强烈愿望,希望借助首相访华之机,如愿以偿。


田中角荣出访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为迎接大熊猫做好各项准备。为此,日本时事通讯社在九月二十四日的报道中,以《期待着熊猫的喜讯》为题,专访上野动物园园长浅野三义,直言不讳道:


本月九日,同北京动物园交换了动物,比政治优先一步恢复了邦交。孩子们对鹳很有好感,但仍然喜欢熊猫。现在有和大熊猫有亲缘关系的长尾巴的中国产(小)熊猫,而黑白分明的大熊猫,国内只有布缝的玩具出售。希望借这次访华的机会,一定要使孩子们的梦想实现。东京动物园已做好迎接的准备,正期待能够得到“将熊猫送给日本”的通知。


访华期间,田中角荣也在各种场合,一再恳求中方赠送一对大熊猫,中国答应了这个要求。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中日联合声明》签署;下午,日本政府代表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赠送日本一对大熊猫的消息。


馈赠日本的这对大熊猫便是雌性大熊猫“兰兰”和雄性大熊猫“康康”。

1972年11月5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民众庆祝大熊猫落户日本。


两只结伴,于一个月后飞往日本,想不到居然享受了一番“国宾”礼遇。


专机进入日本领空,日方派出战斗机护航。飞机降落机场,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代表首相迎接,鸣放礼炮二十一响。入住东京上野动物园后,大熊猫的明星风头盖过所有动物,好长一段时间一票难求。尤其是孩子,去动物园看“兰兰”和“康康”,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精明的商人瞄准商机,适时推出“兰兰”“康康”的熊猫玩具,大发其财。


大熊猫平时动作迟缓,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它们不够机灵,甚至愚笨。然而,“兰兰”和“康康”以自己的“才干”向世人证明,熊猫是天才的“发明家”。它们来到东京不久,就利用动物园随意放置的一些物件,发明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兰兰”和“康康”联手,将用铁链系住的轮胎拎起,爬上树杈后放下,然后端坐轮胎中,优哉游哉,玩起荡秋千的古老游戏。


日本人目瞪口呆,不得不惊叹它们的机敏。


万分遗憾,一九七八年九月,“兰兰”不幸去世,肚子里还怀着熊猫宝宝。为给单身的“康康”寻求伴侣,第二年年底,日本借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之机,再次获得中国赠送的一只大熊猫。

1979年9月,在日大熊猫“兰兰”病逝后,日本儿童在熊猫馆献上一束花,呆呆地观看孤独的“康康”。“兰兰”和“康康”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死亡,在日本生活了不到8年。


这只大熊猫名叫“欢欢”,就居住在北京动物园。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闻讯后,立即前往看望。


“欢欢”长相俊美,用完午餐,正在熊猫馆外边玩耍。似乎知道贵客来临,它抬起头,竖起双耳,摇摆着肥胖的身子,向客人致敬。周围的人起劲儿叫着“欢欢”的名字,它十分得意,不停满地翻滚。饲养员扔下苹果、胡萝卜,它抓起吃了一个又一个。首相夫人非常满意,边向“欢欢”招手边笑着说:“日本人民,特别是孩子们,将会非常喜欢。”


记者们不放过任何机会,乘机请首相夫人谈谈观感。大平志华子说:“我希望‘欢欢’到日本后,在日本国土上繁殖后代,传播友谊种子。”


延续血脉,传播友谊,的确是“欢欢”这次东渡的重大使命。


为迎接“欢欢”,东京上野动物园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带有空调、园林和游乐设施的高档熊猫馆。


一切齐备,一九八〇年一月二十九日,“欢欢”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赴日。临上飞机,笼箱顶部的帘子突然轻轻掀起,迎着阳光,“欢欢”露出半个身子,向祖国告别。记者们赶紧拍下这珍贵的一幕。


四个小时的飞行后,“欢欢”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途中为防止感冒,机舱温度始终保持在二十度上下;担心飞机颠簸,机上专门配备了运载专家;从成田机场到动物园仅几十公里路程,日本方面还动用了保温车,维持适宜温度。


傍晚,“欢欢”到达上野动物园熊猫馆。早已守候在此的数百名摄影记者一拥而上,等候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声。首次亮相,“欢欢”款款步出笼门,眼睛闪着亮光,慢慢摇着头,似乎在向欢迎的人群打招呼。


“啊,看起来是比‘兰兰’还漂亮的美女。”有人发出感叹。隔壁,“康康”正倒头酣睡,“欢欢”一脸傲气,看也不看一眼,径直走进自己寝室躺下。这时的“康康”从梦中苏醒,睡眼蒙眬走来走去,不时朝“欢欢”那边瞟一眼。


命运弄人,“欢欢”到来才短短五个月,“康康”便不幸辞世。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中国又将大熊猫“飞飞”送给上野动物园,与“欢欢”配对成双。


“欢欢”不负众望,先后产下雄性大熊猫“童童”、雌性大熊猫“悠悠”。“童童”诞生后,日本举国欢庆,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纷纷前往探视。


天有不测风云,二〇〇〇年,正值盛年的“童童”病故,是年十四岁。一九九二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悠悠”与北京动物园出生的“陵陵”互换,回到祖国。去到日本的“陵陵”,一直没有生育,于二〇〇八年去世,日本就此失去唯一拥有所有权的大熊猫。


至于法国,中法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一九六四年,法国奉行戴高乐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顾他国阻挠,毅然与中国建交,带头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封锁。这以后,两国在外交、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为西方国家同中国的外交树立了榜样。


由于两国间的长期友谊和合作,一九七三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期间,十分期望能够得到大熊猫。告别宴会上,蓬皮杜袒露心扉,中国慷慨应允,赠送法国一对大熊猫。


第二年开春,大熊猫“黎黎”和“燕燕”乘专机前往巴黎文森动物园,受到法国上下的欢迎。


戴维的心愿终于画上句号。


英国作为最早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也不甘人后。


机会终于来临,一九七四年五月,英国首相希思借访华之机提出请求,中国政府同意赠送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入选。


英国对大熊猫再度光临非常重视,派专人到中国、美国、日本考察,建起豪华而又适合大熊猫起居的熊猫馆。同年九月六日,又派出伦敦动物园的专家提前到北京,看望“佳佳”和“晶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对中国政府表示感谢。


九月十三日,“佳佳”和“晶晶”登上经过特别改装的专机,由北京动物园负责人堵宏章等陪同,直飞伦敦。


伦敦机场,聚集着欢迎的人群。装载“佳佳”和“晶晶”的浅绿色板箱轻轻卸下飞机后,伦敦动物园主任科林·罗林斯、熊猫饲养负责人乔治·卡拉尔德、英国外交部负责人以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褚启元等迎上前去,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


第二天,伦敦瓢泼大雨,但民众的热情丝毫未受影响。早餐后,“佳佳”和“晶晶”慢腾腾走进展示场,优雅地游乐嬉戏,赢得人们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天,观众接近两万人,成为伦敦动物园有史以来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当天下午,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冒雨看望大熊猫,伦敦动物学会负责人洛德·朱克曼教授、伦敦动物园主任科林等陪同。参观之后,兴高采烈的希思对记者即兴发表讲话:“这对大熊猫的到来,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英国人民的友谊,它们必将受到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当时最漂亮的熊猫馆,建在联邦德国首都西柏林。


联邦德国对中国大熊猫梦寐以求,直至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四日,总理施密特访华之时,中国宣布:送给联邦德国人民两只大熊猫。于是,“宝宝”和“天天”这对雌雄伴侣,作为国礼远赴西柏林。


消息传来,联邦德国一片沸腾,全国上下充满喜庆和欢乐。不少报刊争相发表文章和图片,介绍大熊猫情况,说中国赠送的大熊猫是“最好的礼物”和“友谊的象征”。
联邦德国最具影响的《世界报》,派记者赶赴成都,一个月内接连发表两篇专访,还附上“宝宝”和“天天”的大幅照片,介绍它们在成都动物园的情况。而联邦德国的数家动物园,已经在为大熊猫的归属争得不可开交。最终,新建有熊猫馆、配备先进设备的柏林动物园,取得胜利。


为解决大熊猫饲养问题,“宝宝”和“天天”来到动物园后,动物专家认真研究,采用米饭、牛肉、牛奶、蜂蜜、食糖、苹果、菠菜和多种维生素做成混合饲料,逐渐减少竹子投放,加大混合饲料比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动物园方面宣称:混合饲料能够取代鲜嫩的竹叶和竹笋,“宝宝”和“天天”完全习惯这种饲养方法,发育良好。


然而,发育良好仅仅是专家们的自我感觉。“天天”四年后死去,刚刚成年。“宝宝”虽然高寿,活到三十四岁,但生殖器官存在缺陷,无法正常交配,采集的精液也不能使雌性熊猫受孕。


根源何在?是否归咎于竹子被取而代之?当年对熊猫了解有限,不敢肯定,也不能否定。假设是今天,任何动物园也不敢心存幻想,断了熊猫的最爱——竹子。



摘选自 赵良治《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更多相关阅读


燕园草木 · 毛泡桐
中古伊朗有哪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
这些出圈作品,正以先锋探索重新定义中国动画
百年世界经济危机总览
华人劳工和昔日美国的铁路奇迹龚觅 | 关于“文学史”的“社会学”考察:一个学科在法国的诞生
张充和在呈贡
胡琦 | “二千年高文”的不断新生伍江 | 理解当代上海城市空间精、气、神的“密钥”
徐毅松 | 一片最普通的稻田,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叙利亚的语言与文学土耳其国父的精神世界时代剧变中的秋瑾:娜拉出走以后
叶澜:做有生命气息和实践芳香的教育学
邓伟志:社会学人要有“千里眼”
陈伯海:创造民族思想学术的“通用语”
曹沛霖:政治学要使人得到幸福
曹蓉|画兔子的人
吴承学 | 回归“本土”立场的尝试
张宏敏 | 再寻黄绾:《中国哲学大辞典》的误笔
如果没有后来的平反,岳飞也会被后代史家编入《奸臣传》
王曾瑜:岳飞并不“愚忠”
冯天瑜 |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 ——由先父冯永轩《藏墨》说开去
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曹凌云 | 走访野夫故居
燕园草木 ·独行菜
尧育飞 | 何绍基日记里的永州风景梁捷 | 重看经济学者四十年前的研究
王邦维|记周一良先生所赠西文藏书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徐文堪 | 略谈伊朗语文及波斯语在中国的传播
徐文堪:丹尼索瓦人及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刘绍铭 | 荒野的呐喊:夏志清的学术背景
与时代狭路相逢
周欣平:“赵元任档案”整理已近尾声
段世磊 | 日本现代性的悖论——以西谷启治为例
陆扬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天台山
张纯如的南京
庭院银装围炉暖:四合院的冬春
“黑船来航”和日本追求自身足球的开始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