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烤鸭·南京烤鸭·低配“文武鸭” | 余斌

文汇学人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汇笔会 Author 余斌

北京的烤鸭三吃,究竟“三吃”为何,说法不一。现在流行的吃法,据说是鸭皮蘸糖,鸭肉卷饼,鸭架烧汤。过去,至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前门烤鸭店,皮与肉还是一起片,不分离的。再往前,照梁实秋的说法,“三吃”指的是鸭皮鸭肉卷饼,鸭架炖汤,鸭油蒸鸡蛋——最后一项,更是近乎“闻所未闻”了。说起来一以贯之的,反倒是废物利用性质的鸭汤。

北京烤鸭在南京登场亮相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山西路菜场隔壁那家不是第一也属先锋部队。开业之初,火爆的程度,现在难以想象。某个周末的中午去尝鲜,店内已是坐满了人,更多的人在等着翻台。不像今天开在大型商场里的餐馆,有一溜椅子让人坐等叫号,食客都蜂拥入内,在就食者身后站等,有座的一边吃一边接受等位者的围观。服务员端菜上来得一路喊着,分开众人。翻台却一直在缓行,即使一吃二吃结束,鸭汤也且得熬一阵子。后来者固然在等,占得先机的吃了一半,也进入等的状态,此起彼伏地催问:“汤好没好?”“还没好啊?!”店家想了个招,来和食客商量:实在是来不及,能不能把鸭架带回去,回家自己炖汤?响应者甚众,我就是取了这个选项的。

于是就见许多人塑料袋提着一副鸭架子从店里出来,那是“打包”一说还未出现时,我头一次看到很有点规模的“打包”场面。

回到家就照店家所授之法,鸭架加上大白菜炖将起来。梁氏所谓“三吃”中的鸭油蒸鸡蛋羹,那油是烤时滴下的一碗,纯油,鸭架已是片去皮肉,照说不那么油了,但片皮片肉都是找连成大片处下手的,过后鸭架上仍沾皮挂肉,而鸭子也实在是肥,因烤时油已化为脂,炖汤也还是油气四溢。之前在北京吃烤鸭,我都不记得喝过汤,可见“三吃”最后的一吃,印象不深。梁实秋有言:“馆子里的鸭架装熬白菜,可能是预先煮好的大锅菜,稀汤洮水,索然寡味。会吃的人要把整个的架装带回家里去煮。”那家烤鸭店可说是歪打正着,逼着我们做了一回“会吃的人”。

烤过的鸭子煨汤与老鸭煲不同,久炖之下,汤白味浓肉烂,鸭皮真是入口即化,关键是它有经烤带来的一份香。大白菜入内,可以解其油腻,后来试过用潮州酸菜,汤似更醇厚可口。

以潮州酸菜代替大白菜时,主角已经由北京烤鸭换作南京烤鸭。南京烤鸭的应用场景是卤菜店,当作冷荤的,没有“三吃”一说。但因那次意外煲了一回鸭架,印象大好,某次斩了鸭子回来,肉多的部分吃了,脖子等属筋头巴脑的,不耐烦剔啃,忽想到,这不就是斩过的鸭架吗?北京的鸭架烧得汤,南京的就烧不得?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吃卤菜店鸭子的常规处理。我斩鸭子的习惯,常是盐水鸭、烤鸭并举,各来一个前脯,有次照例烤鸭骨架炖汤,随手把盐水鸭吃剩的部分也扔进去,发现一加一大于二:汤因有了盐水鸭的加入,味道变得更醇厚。烤鸭鸭架炖汤富油香而稍嫌漂浮,盐水鸭清鲜而有一份沉着,可以有某种互补。与炖鸡汤、老鸭煲不同,烤鸭、盐水鸭都是经过处理入了味的(料酒、葱姜、味精、花椒等一应俱全),没有那份本色的清鲜,不过味入汤中,也别成一调。还有一好处是无须调理,里面已是五味俱全,加了水煨炖便是。

这道汤相当之广谱,往里加过蕃茄、冬瓜、山药,都不违和。换作炖鸡汤,就须三思,生恐破坏其清纯。剩余物资,下得了手,原本味道经了几道,也兜得住。这里面最得我心的,当属山药,长时间地炖,山药软烂,淀粉入汤中,浓稠有膏腴感。

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因这项“发明”沾沾自喜,以为是独得之秘,还曾向熟人传授。直到前些天看到一美食短视频,介绍一道南京名菜,叫作“文武鸭”,才知道盐水鸭、烤鸭一起煨汤,早已有之。说“阴阳鸭”亦无不可,取烤鸭、盐水鸭各半只置砂锅中,二色分明,是为“文武”,加水煨炖一个半小时,另加火腿片吊鲜。馆子里的菜,自然讲究看相、仪式感,然和我在家炮制者,其理相同吧?

所以专利权是没份了。我以为可议的是,这汤菜应是以汤为主的,半只半只鸭下去,代价未免大了点,烤鸭、盐水鸭,有一条是食其嫩,长时间煨炖,“嫩”字再不可得,软烂是必然的,虽然味道也不差,断不至于如同广东人鄙视的“汤渣”,却总觉牺牲太大。

“文武鸭”未能亲尝,餐馆里似也不大见得到,我还是安于我土法上马的低配版“文武鸭”吧。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

何频:独无山矾的花信风

赵霞:兔子一家

陈大康:《西游》里的太上老君

王高升:曾熙李瑞清张大千的翰墨因缘

吴静男:青黄缃接——宜春人吃黄菜

停云:再看《三峡好人》

姜林静:扭结饼的记忆拼图

阮文生:卷曲的石头

周静:从来没有唱过歌的母亲

徐建融:观剑说春秋

蔡小容:蔡姑妈无事不知

范慕尤:我在德里坐人力车

冯渊:四十年前,桂坝的月光

严晓星:刘天华·金克木·沈仲章

小黑:我的小猫不会喵喵叫


更多相关阅读


郑伟 | 夏鼐先生读书之 “勤”与“广”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韩茂莉 |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奈保尔笔下的加蓬森林
孟晖 | 来一屉李小龙
金文京 | 东亚的汉文、汉诗
王振忠 | 盛清时代的中国与东亚
严奕飞 | 阿玛蒂亚·森的“四海为家”如何利用数据了解世界
王蔚 | 罗家伦的不可信回忆
燕园草木 · 莲
杨秀礼 | 大武:跳起的武王克商赞歌
沈鸿鑫 | 黄裳与《舞台生活四十年》
陈子善 | 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罗时进 | 江南的王世贞
丰子恺 |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中的生活与日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巴西咖啡历史“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一代宗师家国情——纪念李国豪老校长诞辰110周年 | 冯身洪
郑逸梅 |《浮生六记》佚稿之谜
刘敦愿|“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一件“墓志铭”?
谈谈广府的“广彩瓷”
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一次说清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演变
1953年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
王丁 | 傅斯年笔下的外语名词
为什么要追求个人的成就?成为大人物真的符合个人利益吗?
熊鹤婷 |艺术史学者的价值判断
溶溶春水杨花梦
早在我出生前,就注定与陈小彭是朋友 | 沈亚明张新刚 | 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的境况”
破解文明密码 :一位“冷门绝学”研究者的火热学术人生
周志文 |“格竹子”的故事
朱光潜 |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中国古典美学熔铸当代影视作品美学品格
沈津 |  回忆吴文津先生
彭渤 | 马可·波罗和范成大的物理学观察持续活跃的梭罗IP
杨焄 | “山谷皆响”:王士性的《五岳游草》
蒋怡 | 在双塔倒塌的阴影下
弗·巴格诺 |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的形象
阴佳 | 从莫斯科地铁看俄罗斯公共艺术所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
孟琢|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
虞云国 | 曾巩《局事帖》二题
未收入《丰子恺全集》的“八年乱离草” | 陈建军
王宏超 | 古人的消费和休闲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