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释迦牟尼佛如何报答亲恩?

灵隐寺 2024-03-19


报答亲恩,名为孝道,这在古人“百行以孝为先”的想法看来,是天经地义,绝无疑议的。然而近代以来,欧风东渐,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观点不免有了变化,对于孝道思想也生出许多质疑。殊不知孝道为人类独具之理性,亦是人类特有之需要,此中包括了精微广大的道理。因此,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莫不以孝亲为至德要道。


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又有些差异:因为儒家所谓的孝道,是有迹象可寻的;而佛法中所说的孝道,专致力于根本,在迹象上则简略。有迹象可寻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根本者晦而难明。何以这样说呢?

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规,所谓之孝道;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推极而论,“战阵无勇,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乃至五常百行,无非是对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祭义》上说:“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论孝至此,在世间法上,可谓既至且尽,无以复加了。


然而儒家所谓孝道,皆显于耳目之间,人人所易见,若以佛法衡之,未免“美哉犹有憾”。佛教唯我出家的四众,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现生之父母,并报答无量劫来多生之父母,以及四生六道中之一切父母。又不仅于父母生前者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海,常住正觉。所以印光大师才说:“释氏之道,晦而难明也。”

本师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之事,更为渊深久远,不可思议。仅就经藏中尝闻的事实,略述如下:


释尊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此次法会,父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其余证果位者也有很多。


在报答母恩方面,释尊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全经十三品,详说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统万类而靡遗,亘古今而无尽,被佛弟子称为报答亲恩的佛门孝经。

上面所说的释尊报答现生父母的恩德,可谓“养其大体”最胜义的孝了。然而当时印度外道党徒,见阿难托钵乞食时,心怀嫉妒,便大肆讥讽说:“汝师瞿昙自言善好,有大功德;惟有空名,而无实行。适生七日,其母命终,逾出宫城,父王苦恼,是故当知是不孝人”阿难听了之后,心生惭愧,乞食已,还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孝养父母耶?”


释尊预知此事重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诸大菩萨齐来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敬请释尊广演《大方便佛报恩经》。

经中大意是说,过去阿僧祇劫,波罗奥国王及其二子为奸臣罗侯弑纂,他的第三子封国边陲,将见逼杀,遂携夫人及太子须阇提,仓猝逃往邻国,误入歧途,绝粮难行,追兵将至,意欲杀妻而食,父子前进。太子恳请父亲零割己身,三人且食且行,将到邻国,太子身肉已尽,请父挖剔骨缝,得肉食之。子倒路傍,父至邻国,国王闻之,大为感动,立遣四兵护王复国。中途见其太子身体形容,端正倍常,方知其至孝圣德感动帝释,默加护祐,得复其国,立须阐提太子为王。佛告阿难:“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释迦如来是。”


由是一段故事,可见释尊在过去世已为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释尊报答亲恩之坚苦卓绝,岂为一般凡夫外道所能了解吗?后来世人每见出家四众,割爱离亲,舍家就师,就随己意见,肆意毁谤为不孝父母,实在是无知!

儒家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难道佛弟子辞亲出家,就是不愿奉养父母了吗?绝不是的。释尊在世之时,曾亲定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出家以后,如果双亲无所依托,也可以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


所以长芦宗颐禅师因母无依,迎养于方丈东室,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历时七年,其母念佛而逝。又长安道丕禅师,父殁王事,年荒负母入华山,自行辟谷,乞食奉母。旋赴霍山战场,收聚白骨,数日后,父骨从群骨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父骨而归葬。如此至诚奉养父母的感人事迹在《高僧传》中并不少见。

以上所说,不过是针对社会上一般人对佛教的误解,而引经据典加以反驳。那我们作为释尊弟子,应该如何尽孝呢?根据佛法的义理,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做:


首先,正如莲池大师所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若在,则应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双亲已殁,则当以自己读诵修持功德,常为至诚回向,令其永出五浊,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共成觉道,这才是不与世间法相共之大孝。


若再将行孝的对象进一步扩充,则凡所修持,皆悉回向法界众生。果能如此,则宏愿尽未来际,大孝遍诸有情,亲生父母自然也在其中。将这种孝道与世间一般的衣食奉养之孝互相较量,虽在现世小的迹象上好像不无欠缺,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绝对是无与伦比的至大之孝了!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点击左侧小程序,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点击左侧小程序,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下)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学处|佛经为何以“如是我闻”开头

☀观照观照|福德与智慧:福慧双修的重要性
观照|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观照|修行者定中见佛是自己的幻梦吗——鸠摩罗什三藏这样答复慧远大师
观照|关于抄经:沐手恭书二三事

开示开示|印光大师:地藏经——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来果禅师: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
开示|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③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④

物语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欲界
常识|放焰口的由来
常识|三界二十八天:色界
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无色界

☀素食素食|月饼学会了 中秋还会远吗
素食|九月喝汤时
素食|秋白,宜饮茶
素食|吃菜过中秋

☀分享

分享|立坚固愿

分享|得大坚固力

分享|立愿居先

分享|爱心素月祝福长


☀赏析赏析|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赏析|十四世纪佛画:地藏菩萨接引图
赏析|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2021书画扇面展(二)
赏析|珍贵老照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石窟

☀历史

历史|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历史|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历史|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历史|倓虚法师智慧周旋保护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头颅


☀阅读阅读|出世间大孝
阅读|世俗许愿
阅读|丰子恺:秋
阅读|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

☀故事

故事|大象挂缨络 罗汉应供薄

故事|誓死护卫佛法的法琳法师

故事|从小艳诗悟入的圆悟克勤禅师——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故事|佛门孝子玉琳琇国师度化母亲


☀视频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视频|造像艺术的时代传承
视频|匠心即佛心——刀手马延圣视频|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摄影展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