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丰子恺:秋

灵隐寺 2024-03-19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


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


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


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直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

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


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覆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的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覆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


古来无数的诗人千遍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死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舍取,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有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


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体感它们的滋味。


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


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


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覆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点击左侧小程序,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点击左侧小程序,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下)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学处|佛经为何以“如是我闻”开头

☀观照观照|福德与智慧:福慧双修的重要性
观照|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观照|修行者定中见佛是自己的幻梦吗——鸠摩罗什三藏这样答复慧远大师
观照|关于抄经:沐手恭书二三事

开示开示|谛闲法师: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
开示|印光大师:地藏经——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来果禅师: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③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④

物语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欲界
常识|放焰口的由来
常识|三界二十八天:色界
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无色界

☀素食素食|处暑三候禾乃登
素食|月饼学会了 中秋还会远吗
素食|九月喝汤时
素食|秋白,宜饮茶

☀分享

分享|立坚固愿

分享|得大坚固力

分享|立愿居先

分享|师情花意 常念佛恩——来自花道组的教师节感恩寄语


☀赏析赏析|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赏析|十四世纪佛画:地藏菩萨接引图
赏析|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2021书画扇面展(二)
赏析|珍贵老照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石窟

☀历史

历史|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历史|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历史|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历史|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阅读阅读|吾耄矣,斜阳剩月,能几何时,此而不言,更待何日
阅读|以贤下愚,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阅读|出世间大孝
阅读|世俗许愿

☀故事

故事|生时你侬我侬 死时可一笑否

故事|大象挂缨络 罗汉应供薄

故事|誓死护卫佛法的法琳法师

故事|从小艳诗悟入的圆悟克勤禅师——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视频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视频|造像艺术的时代传承
视频|匠心即佛心——刀手马延圣视频|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摄影展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