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④

灵隐寺 2024-03-19

《佛说八大人觉经》前文回顾:

八大人觉

无常无我①

无常无我②

无常无我③

无常无我④

常修少欲

知足守道①

知足守道②

常行精进①‍

常行精进②

常行精进③

多闻智慧①

多闻智慧②

多闻智慧③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以上所说的“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是个人修持,自利方面的。“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是属于利他方面的。


成就辩才

辩才,就是言辞很流利,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善于辩论道理,讲话头头是道,能让人家心悦诚服。


依佛法说,辩才可分为四种,称为四无碍辩:


一、法无碍辩才:对于世间一切万法、出世间一切佛法,不但看得透澈,而且讲得很清楚,让人家了解,就是法无碍辩才。


二、义无碍辩才:义,就是意义、道理,对于佛法在字里行间所含藏的道理,能够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地讲出来,使大家都会了解,叫法无碍辩才。


三、辞无碍辩才:辞,言辞,就是善于讲话,让人听了如沐春风,感到很舒服,很中听,讲的时间虽然很长,却感觉一会儿就过去了,这就是辞无碍辩才。


四、乐说无碍辩才:乐,本来指快乐,这里是喜欢的意思。乐说,很喜欢讲。有的人虽然有了辩才,但不一定会喜欢讲,菩萨发了菩提大愿,要救度众生,所以喜欢讲佛法,而所讲的佛法,是从他自性流露出来的,一点障碍都没有。


《维摩经》说:“菩萨作不请之友。”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虽然没有请他,他自己来,主动去接近众生,同大家做朋友,这就是乐说无碍辩才了。


教化一切:

既然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就有了辩才,接着的目标,就是教化一切了。教是教导,化是感化,一切,指所有的众生,不但是人类,有情、无情都包括在里面。


要教导、感化众生,有两种方法:身教和言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让大家跟着效法,这是一种无言之教。言教:就是用言语来教化众生,必须成就四无碍辩,用很好的道理来说明,教化一切众生。总而言之,在教化众生的过程当中,身教与言教并行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南北朝时代的梁朝,有一位法师叫竺道生,一般都称他为道生法师。


在道生法师那个时代,经典还没有全部传入中国,道生法师真是有智慧,他讲经时就说:“一切的众生都可以成佛,即使那些很愚痴、迷昧,一点智慧、一点灵性都没有的人,也可以成佛的。”意思是连一阐提,大家认为没有佛性,什么都不懂,近乎白痴的人,也是可以成佛的。


在《涅槃经》中,的确有这样的说法,可是当时这一部经,还没有传到中国来,没有经典的根据,道生法师这一种言论,大家都反对,认为他别出心裁,属于荒谬的见解。


于是,道生法师跑到苏州虎丘山上,把道理讲给石头听,到最后,连顽冥不灵的石头,都在点头。平常我们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典故就是从这里而来的。


悉以大乐

乐,就是快乐,世间的快乐是暂时的,无常的。大乐,是最殊胜的、究竟的、无上的、根本的涅槃妙乐。悉以大乐说明教化众生的目的,是使众生由闻法获得法喜充满,有智慧脱离愚痴生死,得到真正的快乐。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是诸佛的共愿,做菩萨更是要以它作为上求下化的愿力,本经第五觉悟的内容,涵盖了四宏誓愿的道理:广学多闻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发大心一切都要学习。增长智慧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所谓以智慧剑断烦恼丝。教化一切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不但要度人类,甚至连一切动物,有情与无情也要度。悉以大乐,我们发菩提心,祈愿大家都能共成佛道,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


多闻与智慧是对治愚痴,由于我们愚痴,就要修学各种法门、断除一切烦恼。那么,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够成佛,是对治生死。假使离开了生死苦海,大家都证得无上菩提,这就是皆大欢喜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点击左侧小程序,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点击左侧小程序,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听闻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的功德
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下)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观照观照|福德与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观照|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观照|福德与智慧:福慧双修的重要性
观照|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开示开示|谛闲法师: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
开示|印光大师:地藏经——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来果禅师: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③

物语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欲界
常识|无尽的大愿:地藏菩萨的圣号
常识|放焰口的由来常识|三界二十八天:色界

☀素食素食|看不到田园里的蔬果,去菜场看看也好
素食|处暑三候禾乃登
素食|月饼学会了 中秋还会远吗
素食|九月喝汤时

☀分享

分享|立坚固愿

分享|得大坚固力

分享|立愿居先

分享|师情花意 常念佛恩——来自花道组的教师节感恩寄语


☀赏析赏析|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2021书画扇面展(一)
赏析|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赏析|十四世纪佛画:地藏菩萨接引图
赏析|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2021书画扇面展(二)

☀历史

历史|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历史|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历史|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历史|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阅读阅读|吾耄矣,斜阳剩月,能几何时,此而不言,更待何日
阅读|以贤下愚,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阅读|出世间大孝
阅读|世俗许愿

☀故事

故事|生时你侬我侬 死时可一笑否

故事|大象挂缨络 罗汉应供薄

故事|誓死护卫佛法的法琳法师

故事|从小艳诗悟入的圆悟克勤禅师——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视频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视频|造像艺术的时代传承
视频|匠心即佛心——刀手马延圣视频|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摄影展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