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①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

——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无常无我觉①

——无常无我觉②

——无常无我觉③

——无常无我觉④

——常修少欲觉

——知足守道觉①

——知足守道觉②

——常行精进觉①

——常行精进觉②

——常行精进觉③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前面所讲的四种觉悟,是着重于自利方面讲的,从第五觉悟到第八觉知,是着重于利他方面讲的。不过,大乘佛法自利利他是分不开的,讲到自利离不了利他,讲到利他也离不了自利,划分开来,只是就侧重点而说。


这里第五觉悟是说明生死的来源。我们生从何处来?死了以后,转个面目,又是怎么样的呢?成为一个很大的疑问,这也是大家所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愚痴生死:

生命从何而来?是从愚痴来的。愚,是愚昧;痴,是痴暗。我们的心性非常闇昧、不光明,糊里糊涂的,对世间的事理,都不通达,对真理也不了解,叫做愚痴。


愚痴又称为无智或无明,无明,没有光明,指没有智慧,人生的苦恼、生死,都是从无明而来的。因为有无明,才有各种的行为产生,导致众生在六道中,生生死死,轮回不息。


佛教总说为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十二因缘的开始,生死是十二因缘的最后一个,所以,十二因缘是人生的来源及死后的归宿。佛经中所说的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人生从无始以来,就是一念不觉而妄起无明,由无明这个因,造了种种的业,才招感流转生死的苦果。


释迦牟尼佛在本觉悟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本是从愚痴(无明)而来的。前面的第二觉知,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意思是贪欲心是生死的根本,那么,究竟生死是从愚痴或贪欲而来呢?事实上,愚痴(无明)与贪欲对于众生的生死流转,有同样的重要性,都是生死的根本,因此,经中说“无明为父,爱欲为母”


《杂阿含经》说:“于无始生死,无明所覆,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的苦楚,是被无明(烦恼)所覆盖,为爱欲的情结所系缚,才会像在漫长的黑夜中摸索,因为没有智慧之光,起惑造业,轮回不息,而不知苦的根源从何而来。


经中也说到“无明爱取三烦恼”,无明、爱、取皆属于烦恼,是分不开的,因为有了无明,不明白事理,不了解真理,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有的时候所作所为,不一定合乎规矩,在无形中造了许多恶业,将来是要受果报的,因此,就在六道中轮回不息。


愚痴生死,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或许自认为非常聪明,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是薄地凡夫,都是愚昧无知的。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杭州灵隐寺每年结夏安居期间都组织僧众诵读《八十华严》,为期三个月。以此诵经功德,回向

生者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殁者往生净土,莲品高增。

更祈

世界和平,灾疫消灭。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随喜法会者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在线登记随喜祈福,或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客堂咨询电话:0571-87968665)。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华严三圣之毗卢遮那佛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佛言——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
学处|华严三圣之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因果——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

☀观照观照|学佛的人,深信因果
观照|学佛的人,精勤修学
观照|势不可使尽 福不可受尽 规矩不可行尽 好语不可说尽
观照|福德与智慧:圆满无上之福

开示开示|谛闲法师:念西方佛即念十方佛
开示|太虚大师:佛之大悲,非由谋自我发展所引起之贪爱可比
开示|谛闲法师:若生从糊涂来,死随糊涂去,如何是好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也会遭苦难?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③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十二处与十八界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意义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种类和重要性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是施无畏者

☀素食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素食|大暑时节,调身调心
素食|藕中告别夏天

☀分享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分享|得大坚固力

☀赏析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
赏析|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
赏析|辽代造像的唐宋之美
赏析|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十三世纪彩绘木雕:阿难尊者立像

☀历史历史|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历史|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历史|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历史|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阅读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阅读|吾耄矣,斜阳剩月,能几何时,此而不言,更待何日

☀故事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故事|印光大师:晒经得读净土文,发愿念佛往西方

故事|雇工的善行

故事|毒蛇供金


☀视频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视频|稽首观音大慈悲主 一超直入妙庄严路——辛丑灵隐普陀朝山
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视频|造像艺术的时代传承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