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下)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上)


戒、定、慧三无漏学,按理性上讲,都是自心具足的。按事相上讲,就开出来五乘法、一乘法。佛说法,是为度众生,因为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说戒,不能说一种;说定,不能说一种;说智慧,也不能说一种,于是就开出来五乘法、一乘法。


什么叫戒学呢?人们的动作,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戒就是防止恶业而定的规条。释迦在世时,因为防止弟子们有作恶的行为,立下种种戒条。释迦灭度后,优波离尊者诵出戒律(见第五章第一节),成为定制,就有律藏。以后分派愈多,条文细密,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成了专门的学问。


戒条尽管繁多,都是从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我们只要知道创立五戒的本意,就得到戒学的要领了。五戒则包括:不杀戒,不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人们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一切烦恼,都从这而出,所以也叫三毒。三毒先以意思做动机,然后发于身的方面,而为杀、盗、淫的恶业;发于口的方面,而为妄语的恶业;发现于身口两方面,而为饮酒的恶业。五戒,就是对症发药,治这三毒的毛病。


人们果能实行这种戒学,自然烦恼慢慢减轻,去恶进善,自有把握,所以学佛第一要从戒入手。


什么叫做定学呢?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既然人们的身心苦果是业和烦恼所聚集的因造成的,由此可知要解脱这苦果,先要断这苦因。业和烦恼,无非从心发生;试返观我们的心,是怎么样情况?是前念去,后念来,念念相续不已的无数妄念;于此可下断言,人们生死的根本(因),就是这个妄念。


戒学既除掉身口方面的恶业,定学就专从心的方面下手。定是心住一境而不散乱,禅定是心住一境下的静思惟。禅定能够让我们对于身心世界、万事万物放松、放下,不过分紧张执着,令人心安身安、轻松洒脱。


范围广一点来说,定就是不变的意思。有些人修行,妄想很多,今天参禅,明天听说念佛的功德大,于是便舍参禅而念佛;过两天又听说持咒的功德殊胜,于是又不念佛而持咒。诸如此类,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那个法门,结果一事无成。又有些人对于念佛和念菩萨,一曝十寒,今天念,明天便不念,这都是没有定力的缘故。


定力对于我们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定力,不仅修道一定不成,而且也会因为缺乏定力、道心不坚的缘故,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引诱而堕落。


什么叫慧学呢?慧字极难说明,因为是定力所生的大智慧。到这地步,就能断妄惑(妄念自然不生)、证真理,不是我们平常的小智小慧。


前面在理性上,我们已经说过,原来我们的心,固然是妄念用事,然而我们的真心,是不动的,不过被妄念遮蔽,真心不能发露。譬如明镜,被灰尘所遮蔽,好像失掉照物的作用,其实镜的本体,毫无欠缺,只须把灰尘拂拭干净,镜体就仍旧发光,照物无遗了。真心也就像这样,当妄念用事时,如镜被尘蔽,真心完全隐藏。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这就叫做慧学。


佛法讲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开慧。先有戒律,才能有定力,如果没有戒律,就很难说有定力。通过修定,去烦恼开智慧,解脱放下。心静则定,定则智慧现,智慧现则理明。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点击左侧小程序,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点击左侧小程序,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藏识|这位祖师曾于灵隐寺隐姓埋名清扫茅房,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藏识|珍重导师并海众 不胜依恋向灵山——雪窦重显禅师与灵隐寺的因缘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上)
学处|恭敬供养地藏菩萨的功德
学处|听闻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的功德
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观照观照|福德与智慧:福德的培植观照|福德与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观照|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观照|福德与智慧:福慧双修的重要性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开示|谛闲法师: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开示|印光大师:地藏经——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③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多闻智慧觉③

物语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 应残木槿花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常识常识|无尽的大愿:《地藏经》的重要性
常识|三界二十八天:欲界
常识|无尽的大愿:地藏菩萨的圣号
常识|放焰口的由来

☀素食素食|看不到田园里的蔬果,去菜场看看也好
素食|处暑三候禾乃登
素食|月饼学会了 中秋还会远吗
素食|九月喝汤时

☀分享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分享|得大坚固力

分享|立愿居先


☀赏析赏析|十七世纪彩绘镀金木雕地藏菩萨立像
赏析|咫尺清凉意——杭州佛学院2021书画扇面展(一)
赏析|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赏析|十四世纪佛画:地藏菩萨接引图

☀历史

历史|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历史|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历史|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历史|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阅读阅读|吾耄矣,斜阳剩月,能几何时,此而不言,更待何日
阅读|以贤下愚,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阅读|出世间大孝
阅读|世俗许愿

☀故事

故事|生时你侬我侬 死时可一笑否

故事|大象挂缨络 罗汉应供薄

故事|誓死护卫佛法的法琳法师

故事|血壶中七年


☀视频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视频|造像艺术的时代传承
视频|匠心即佛心——刀手马延圣视频|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摄影展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