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视】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总第247期】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MOOC导读】
游戏化学习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因为公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游戏能使人专注一个事物的话,那么也能应用于学习,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玩中学”。我一直极为关注游戏化学习,不过据观察,虽然将数字化游戏用于教学受到教育领域已受到重视多年,但成功的学习型游戏当前仍然并不多见。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业界对游戏与学习关系理解的浅表化,只看到了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娱乐性的一面,所以设计上难免简单(甚至简陋),停留在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娱乐化层面。但事实上,真正的深度学习可能还需要摒弃趣味、娱乐化思维(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娱乐化有时甚至干扰认知和理解),游戏化对学习的促进更多地反映在对学习者综合智力性素质的训练和提升上,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今天编译的这篇文章探讨了跨专业背景和专业工作的人员协作开发学习游戏的潜力和策略,对于全面理解学习游戏的设计甚有启发。
我们的室联网光子课堂为各类创新教学设计提供了超一流的技术支撑和充满前卫艺术感的大规模线上线下交互环境,热烈欢迎有志于学习型游戏设计的机构、教师、专家前来考察和开展构想、试验,期待能通过学习型游戏的发展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种良好模式,毕竟立新才能破旧,抱怨和批判各种伤害学习者的教培乱象不是我们的目的,推动真正的教育发展才是。
原文链接:https://learningsolutionsmag.com/articles/collaboration-strategies-for-designing-learning-games
学习与发展这一行业正在发生变化。期望一个人拥有设计、开发和提供有效学习体验所需的全部技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员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没有什么比创建学习游戏更强调这一点了。
1
我们为什么玩游戏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游戏设计和学习的融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游戏来锻炼战略思维,建立关系,当然还有玩得开心。有人甚至说,玩游戏的行为本身就是学习。
在许多方面,游戏为学习和发展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策略,帮助人们学会驾驭复杂、难以定义和有风险的情境——那些可能不太适合以指令性教学方法为中心的学习情境。秘密就在于人们总是善于通过玩游戏来学习――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2
游戏与学习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虽然游戏和学习之间的联系为改善学习体验提供了巨大的希望,但游戏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并不普遍和广泛。学习游戏和娱乐市场游戏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产品的不同商业模式和价值主张。
在许多组织中,设计和开发学习体验被视为资产负债表的支出部分,而娱乐游戏通常是产品开发的一个功能,对市场竞争和回报更为敏感。这使得用于学习应用的大型游戏产品更难实现,也更难在实践层面上进行规模部署。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大量资源投入游戏学习的决策集中在投资机会的回报和风险管理上。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高产量的游戏和模拟通常用于体验真景实况风险极高的场景(例如飞机模拟、应急响应游戏)或在现实环境中创造所需学习条件的资源成本超过开发学习游戏环境(如虚拟股票市场游戏、虚拟焊接机)的成本。
从历史上看,投资于大型学习游戏开发大多是由商业价值主张驱动的,而不是由学习主张驱动的。也就是说,大型学习游戏开发决策有一些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构成游戏学习可行性的因素和技术(如统一性)在更为传统的学习和表现语境下变得可能。
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对游戏和学习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为创造沉浸式和交互式数字游戏体验提供的新功能所驱动的。但通过游戏创造移情学习体验的挑战涉及游戏和学习设计原则的优雅融合,而这是很少在一定程度或深度上教授和实践的东西,这使得在实际的学习和发展项目中难以形成为实用策略。
实际情况是,创建高产量的学习游戏目前超出了许多学习和发展团队的一般实践。虽然时间、预算、人才和传统可能都会影响游戏的采用,但其中影响扩大学习游戏创建和使用范围的最关键因素是协作。
3
设计学习游戏是一项团队运动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创建和实施有效的数字化学习游戏所需的角色是广泛的。以下是几个关键角色示例:
•生产商
•内容/故事作者
•项目经理
•用户体验设计师
•学习/教学设计师
•主题专家
•视觉设计师
•音频工程专家
•音乐作曲家
•表演/配音人才
•游戏引擎/平台开发人员和工程师
•技术硬件和基础设施专家
•学习/游戏测试者
•销售和营销人员
虽然许多传统的学习和开发团队组成与此列表有相似之处,但为学习而开发游戏需要跨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复杂的协作。这些专业人士中的每一位都带来了他们自己的专业语言,以及他们所在领域的流程和常见做法。
在创建学习型游戏时,成功合作的关键不仅在于有意设计游戏和学习体验本身,而且在于这一多元化专业团队合作的过程。这使得独特的专业知识能够统一到一个有目的的游戏策略中,并设计用于支持学习体验。
4
实用的合作策略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许多伟大的想法失败并不是因为想法不好,而是人们没有理解如何将这个想法充分融合进所提出的价值主张。融合的挑战较少来自技能和技术,更多在于协作和交流。下面将重点介绍学习和开发团队可以用来设计、开发和扩展学习游戏的几种实用策略。
扩大学习游戏应用的一个最紧迫的实际挑战,是协调来自不同背景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所需的协作水平和成本都将成倍提高。这需要一套意图明确的实践和工具来帮助人们分享想法,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
5
创建通用的设计系统和语言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在LX Studio,我们有幸在学习体验设计的最关键时刻与团队和组织合作,在形成想法、制定策略和精心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合作,以满足学习者和组织的需要。这种早期创新是在思想最脆弱、需要仔细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有效合作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拥有一个共享的设计系统和语言。这有助于创建清晰性和聚焦新想法,并为团队提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途径。
6
把想法和持有想法的人分开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美国宇航局工程师Adam Steltzner说,要优化团队的创新和协作,必须把人们与人们持有的想法分开。这样,你热爱并尊重他人,但允许思想参与一场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残酷之战。创造最好的学习游戏很大程度上也基于这一原则,人们会把许多不同的思想摆到桌面上,但最终,最好的思想才能成就工作、结出果实。
7
使用实际实验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设计游戏,就像学习体验一样,是帮助人们与环境互动的最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知识和文献来了解人们是如何学习和体验游戏的;然而,设计是一个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学习和开发团队应该不断地寻找小规模的机会,与实际的学习者一起试验、测试和完善想法。就像创建一个商业最小可行产品(MVP)一样,学习实验减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来指导创新过程。
8
开始协作
设计学习游戏的协作策略
有一批强大的研究结果、文献和技术,有助于创造学习游戏。像许多创意项目一样,最困难的一步往往是第一步。开始的时候,先想象一下你对学习游戏的想法,使用白板、可视化绘图工具、日志,甚至餐巾纸的背面等,通过这个过程将你的想法从无形转变为人们可以参与并开始合作的形式。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数字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王涛:用室联网撬动OMO教育的效能和均衡
王涛:【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王涛:拓展“室联网”教育新理论,构建“生活即学习”新生态
王涛:《在线学习》杂志:教育信息化应走产业互联网之路
王涛:《现代教育报》打造未来教育教学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MOOC】“大写”的黑板
【MOOC】关于室联网的FAQ(上篇)
【室联课堂】提醒家长:当心你的孩子可能已经在通往抑郁症的路上...
【MOOC透视】互联网的熵增与室联网的熵减
【MOOC透视】在线教育中的身心健康问题
【MOOC透视】基于OMO的新教育基础设施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
【MOOC透视】室联网体系如何推动教育领域完成数字化转型?
【MOOC透视】新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下未来教育的根本特征
【MOOC透视】在这一波次的世界教育变革中,中国会成为那个领跑者吗?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