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慕客茶会】于边界融合之处发现和成长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256期】


于边界融合之处发现和成长




MOOC透视

最近在读《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有段时间没有这么逐字逐句地认真读书了,但《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吸引我如此阅读,生怕遗漏一点信息。

 

这本书让我看重,固然首先是因为传主丘成桐,在我钟爱和向往的数学领域成就非凡、影响巨大,声名如雷贯耳:他成功解决了许多著名的数学难题,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广义相对论等数学和物理领域;是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还获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但让我读得如此喜欢和感动,却是因为其文字的质朴和坦诚,使得资质普通的读者也能从中受到人生态度的启悟和学术方法论上的教益。



阅读过程中,最不意外的,是邱先生时时处处流露的对于数学的热爱和痴迷:

 

“我还有第三个家,它就在数学的国度内,我在那里栖迟最久,至今差不多半个世纪了。”

 

“对我来说,数学赋予我的,是一本让我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的护照,同时也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

 

“数学还有另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不需要什么成本,也能在数学的天地大展拳脚。就许多问题来说,所需的只是一张纸和一支笔,再加上专心致志的能耐。”

 

稍感意外进而钦佩的,是他的谦逊,被称为“数学皇帝”、“在哈佛,丘成桐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他的自我评价却是“我对数学略有贡献”;坦承自己的数学生涯并非一蹴而就,尽管自小就喜欢数学,童年时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后来的成就;称自己被断言“不是天才”,也不喜欢“天才”这个名词,认为这只是一个浪漫化的想象,以为一些人能无中生有,智慧高超得能不费吹灰之力成就一切。他说自己的经验是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艰辛的努力,没有捷径可走,除非那问题本身其实颇易。

 

最令人惊喜的,是邱先生极为细致地回顾了自己解决那些重大数学问题的过程,从对问题的关注,到解决思路的试探、出错到最后形成,期间受到哪些文章、观点启发,与哪些同行、友人讨论、争论、合作,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开辟出了哪些新的富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他在全书中的多处,强调了自己研究数学的感悟:

 

“几何和拓扑通常被看成两个不同的科目,但我总觉得这种区分只是表象。几何能给出的,是局部的特写,就如用放大镜检视地球的表面;而拓扑却能提供宏观的图像,就如从外层空间看地球一样。可是说到底,两者观察的都是同一个行星,不同的观点互为补益而非相冲。”

 

“我视所有不同的数学领域为同一织物的各部分,不会为外人附加于科目的界限所拘束,对各部分都感兴趣。正如我的美国朋友时不时这样说,‘所有种种,一应俱全’(the whole enchilada)。对各部件的理解愈多,便知它们是糅合在一起的。”

 

“想到把几何、拓扑和非线性分析共冶一炉,能有大用之际,我的兴致就更浓厚了。”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摆脱分隔数学和物理的藩篱,从而找到一片令人振奋的、富有成果的沃土。”

 

“当时,人们主要用分析的角度看这问题,而几何学者则聚焦于问题的几何性质,两者就如站在大山的对面,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我想把两者融汇起来,虽然前人早就有了少量偶然的尝试,我却想从事大规模而有系统的探究。”

 

这就是我为什么逐字逐句缓慢阅读的原因:时时处处都有这样令我精神大增的论述。

 

请不要奇怪我的激动,因为我一直以来也有相同的想法,每周的原创文章驳杂无定,暂时放下具体的问题和环境而进行漫无边际的思考,正是为了触摸学科的边界,关注学科交叉地带的疑问,力求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传统问题开辟创新的道路。室联网理论及技术体系,也是我在深入观察教育信息化实践和思考教育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未来教育操作系统的低层密码,从而实现物联网时代、智能时代教育体系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和谐,即:打通教学流程中各环节之间数字与模拟的阻隔,实现基于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横向、纵向各层次、各要素的联通,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教室互联,由教室向外拓展,有效融合穿透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培训、社区学习等多教育场景,培育崭新的教育形态。


最意外的是邱先生早年艰苦的生活经历。以前并不了解,小时家境贫寒,经常食不果腹。

 

租住廉价简陋的村屋,环境恶劣,风吹就有牛粪异味,被戏称为“牛屎屋”,甚至常有虫蛇出没。曾因家贫被人轻视,遭同学嘲弄。14岁慈父离世,整个家庭失去顶梁柱,深陷困厄,一家居住棚屋,与猪圈为邻。为减少每天往返学校的距离,少年丘成桐在父亲好友的安排下,晚上借宿一间小学,没有床,只能睡在一张长约1.5米、宽约0.6米的长桌上,好几次睡中从桌上掉下来…….一直到后来由港赴美留学时,依然为日常生活费用锱铢必较,

 

令人感动的是,他在回忆这段艰苦生活时,语气相当平和,几乎难见不平与愤慨。以忍耐之心接受生活的苦涩,循着心中对学问特别是数学的热爱向外探索、向上攀藤,终至顶峰,而苦难成为一种不断退后的背景色。

 

由此我想到在人人呼喊压力巨大的今天,很多青年人为“内卷”而迷茫。阅读《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时我不时冒出的一个想法就是,困厄与痛苦并非当代人的“专属”,每一个时代或许都是如此,生老病死人人难逃,生活困厄与痛苦的原因或有不同,程度一定并无差别,盛唐亦有诗仙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高喊。


阅读《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使我心灵宁静和思路开阔。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当然不是人人都以数学为职业和钟爱,但书中的人生态度和问学方法,却是普适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发现自己、接受自己、拓展自己,破局成长,释放性中自有之大光明。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数字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王涛:用室联网撬动OMO教育的效能和均衡

新界教育创始人王涛:幸福教育为幸福小康奠基

新界教育——室联网XRoom系列产品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

王涛:【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王涛:拓展“室联网”教育新理论,构建“生活即学习”新生态

王涛:《在线学习》杂志:教育信息化应走产业互联网之路

王涛:《现代教育报》打造未来教育教学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MOOC】“大写”的黑板

【MOOC】关于室联网的FAQ(上篇)

【MOOC】关于室联网的FAQ(下篇)

【室联课堂】提醒家长:当心你的孩子可能已经在通往抑郁症的路上...

【MOOC透视】互联网的熵增与室联网的熵减

【MOOC透视】在线教育中的身心健康问题

【MOOC透视】基于OMO的新教育基础设施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

【MOOC透视】室联网体系如何推动教育领域完成数字化转型?

【MOOC透视】新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下未来教育的根本特征

【MOOC透视】在这一波次的世界教育变革中,中国会成为那个领跑者吗?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